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特点

上传人:喵** 文档编号:351031407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PPTX 页数:31 大小:2.0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特点_第1页
第1页 / 共31页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特点_第2页
第2页 / 共31页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特点_第3页
第3页 / 共31页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特点_第4页
第4页 / 共31页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特点_第5页
第5页 / 共3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特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女性生殖系统生理特点(3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女性生殖系统生理女 性 生 殖系 统 生 理01020304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月经及其临床表现其他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的调节1.新生儿期:出生后4周内。乳房肿大或有乳样分泌物、阴道少量血性分泌物属于生理现象。2.儿童期:从出生4周到12岁为儿童期。3.青春期:自月经初潮至生殖器官逐渐发育成熟的时期为青春期。月经初潮是青春期的重要标志。4.性成熟期:周期性排卵和行经的时期,也称生育期。持续约30年。5.围绝经期:可始于40岁,长短不一,包括绝经前期、绝经和绝经后期。女性生命中最后一次月经称自然绝经,一般发生在4454岁。6.老年期:一般为60岁后的妇女,此期卵巢功能

2、进一步衰竭,易发生代谢紊乱。一、女性一生各阶段的生理特点月经是指伴随卵巢周期性变化而出现的子宫内膜周期性脱落及出血。1.月经血的特征2.正常月经的临床表现(1)月经周期:一般为2135d,平均28d。(2)经期:一般为28d,平均46d。(3)经量:2060ml。二、月经及其临床表现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卵巢功能l产生卵子,排卵(生殖功能)l合成、分泌激素(内分泌功能)1.卵巢发育及排卵的周期性变化(1)卵泡的发育及成熟(2)排卵(3)黄体形成及退化三、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人类卵巢的生命周期卵泡的发育及成熟始基卵泡(primordial follicle)初级卵母及单层颗粒细胞层组成窦前卵泡

3、(preantral follicle)初级与次级卵泡分化阶段,颗粒细胞产生 FSH、E2、T-R卵泡膜上出现LH-R窦状卵泡(antral follicle)FSH作用使卵泡液形成,诱导产生芳香化酶,LH-R成熟卵泡(mature follicle)l卵泡外膜l卵泡内膜l颗粒细胞l卵泡腔l卵丘l放射冠l定义 卵细胞和它周围的一些细胞一起被排出的过程排卵排卵(ovulation)l发生时间 下次月经来潮前14日左右,轮流或持续一侧黄体形成及退化1排卵后,卵泡壁塌陷2其卵泡颗粒细胞、膜细胞向内侵入,结缔组织包围其外3 黄体形成 4高峰(排卵后7、8日)5黄体退化(未受精)6 白体形成2.卵巢分泌

4、的性激素及其周期性变化(1)雌激素(2)孕激素雌激素孕激素生殖系统促进子宫内膜增生和修复;增加子宫平滑肌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使宫颈口松弛,宫颈黏液分泌增加、性状变稀薄;增强输卵管节律性收缩的振幅;促进阴道上皮细胞增生、分化、成熟及角化使增殖期子宫内膜转为分泌期;降低子宫平滑肌兴奋性及对缩宫素的敏感性;使宫颈口闭合,黏液变黏稠;抑制输卵管节律性收缩;促进阴道上皮细胞脱落乳腺促进乳腺管增生促进乳腺腺泡发育代谢作用水钠潴留水钠排泄调节作用控制促性腺激素的分泌兴奋体温调节中枢三、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雌激素与孕激素的作用(3)雄激素1)生殖系统:促使阴蒂、阴唇和阴阜的发育,促进阴毛、腋毛的生长;对雌激素

5、产生拮抗作用;男性化表现;与性欲有关。2)代谢作用:促进蛋白合成、肌肉生长,刺激骨髓中红细胞的增生;骨代谢。三、卵巢功能及其周期性变化雌孕激素的周期性变化l雌激素 低值(卵泡开始发育)-高峰1(排卵前)-下降-高峰2(排卵后7、8)-明显下降-最低值(月经前)l孕激素 分泌增加(排卵后)-最高峰(排卵后7、8天)-下降-恢复至排卵前水平1.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1)增殖期:月经周期的第514d。(2)分泌期:月经周期的第1528d。(3)月经期:月经周期的第14d。四、其他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月经周期中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子宫内膜的周期性变化01基底层 与肌层相连,不受月经周期激素变化影响,在

6、月经期不脱落03正常一个月经周期以28日为例,其组织形态的周期性改变可以分为如下3 期02功能层 靠近宫腔,受卵巢激素的影响呈周期性变化,在月经期坏死脱落增生期(proliferative phase)早期 5-7日,腺上皮呈立方或低柱状;间质致密;间质小动脉直、壁薄中期 8-10日,腺细胞呈柱状,腺体增多、增长;间质水肿明显晚期 11-14日,腺上皮呈高柱状;间质细胞呈星状,相互吻合成网状;小动脉弯曲,管腔增大分泌期(secretive phase)早期 15-19日,腺上皮细胞核下出现含糖原的小泡;间质水肿,螺旋小动脉增生中期 20-23日,内膜呈锯齿状;腺体内顶浆分泌;间质更加水肿、疏松

7、;螺旋小动脉增生、卷曲晚期 24-28日,内膜厚达10毫米,海绵状,腺体开口向宫腔;间质更疏松、水肿;螺旋小动脉增长超过内膜厚度,更弯曲、管腔更扩张月经期(menstrual phase)l月经周期的1-4日lE、P水平下降 PG增加 刺激肌层收缩 螺旋小动脉痉挛 组织变性、坏死,血管通透性增加 促使组织坏死剥脱 经血排出 2.宫颈黏液的周期性变化(1)羊齿植物叶状结晶(2)椭圆体少量-增加、稀薄、透明(排卵期)(羊齿状结晶)-少、粘稠、椭圆体四、其他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3.输卵管的周期性变化 E-纤毛细胞生长,发育和收缩 P-抑制上皮生长,减少收缩幅度4.阴道黏膜的周期性变化(1)排卵前,黏

8、膜上皮增生,表层细胞角化。(2)排卵后,黏膜表层细胞大量脱落。四、其他生殖器官的周期性变化1.下丘脑分泌的调节激素及其功能GnRH:调节垂体促性腺激素的合成和分泌。2.垂体分泌的调节激素及其功能(1)促性腺激素:FSH和LH共同促进卵泡发育及成熟、促进排卵并形成黄体。(2)PRL:促进乳汁合成。五、月经周期的调节3.下丘脑-垂体-卵巢轴之间的相互调节五、月经周期的调节下丘脑垂体卵巢轴(hypothalamic-pituitary-ovarian axis,HPOA)l完整而协调的神经内分泌系统,相互调节,相互影响l性腺轴,主要功能是控制女性发育、正常月经和性功能l参与机体内环境和物质代谢的调节

9、l其内分泌活动受到大脑高级中枢调节(如脑细胞分泌NE能和胆硷能物质,作为神经递影响下丘脑的激素分泌)垂体分泌的激素l促卵泡素(FSH)促卵泡发育和成熟,并在少量LH作用下,使卵泡分泌雌激素l黄体生成素(LH)在FSH协同作用下,促使排卵,使破裂的卵泡形成黄体,并分泌黄体素l垂体生乳素(PRL)排卵后,LH分泌,PRL开始释放,刺激泌乳lFSH、LH由垂体前叶嗜碱细胞分泌;PRL由嗜酸细胞分泌l频繁的波动性分泌,穿插于一个少量持续的分泌的背景中正反馈(postive feedback)(postive feedback)使下丘脑兴奋,分泌性激素增多负反馈(negative feedback)(n

10、egative feedback)使下丘脑抑制,分泌性激素减少 FSH-RHFSH-RH(下丘脑)(-)E E(大量)LH-RHLH-RH(下丘脑)(+)P P(大量)LH-RHLH-RH(下丘脑)(-)正负反馈作用1相互依存、相互制约、相互平衡2调节整个月经周期的变化3受其他内分泌腺如甲状腺、肾上腺,全4身情况,周围环境及精神等因素的影响其他内分泌腺体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l肾上腺皮质 为女性雄激素的主要来源。l过多 抑制卵巢功能,出现闭经和男性化如PCOSl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CAH)酶缺乏(如 21-羟化酶)皮质激素合成不足 ACTH增加 雄激素分泌增多 女性假两性畸形或女性男性化表现 1.女性内、外生殖器的组成。2.女性生殖器官的邻近器官。3.月经的概念。4.卵巢的功能。5.下丘脑-垂体-卵巢轴对女性月经周期的调节。小结谢谢观看!谢谢观看!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内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