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同步练习第20课 曹刿论战2

上传人:学**** 文档编号:350814202 上传时间:2023-05-06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113.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同步练习第20课 曹刿论战2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同步练习第20课 曹刿论战2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同步练习第20课 曹刿论战2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同步练习第20课 曹刿论战2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同步练习第20课 曹刿论战2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同步练习第20课 曹刿论战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初中语文九年级下册语文试题同步练习第20课 曹刿论战2(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课时作业(二十)20曹刿论战1.给下面加点的字注音。玉帛()又何间焉()小信未孚() 下视其辙()彼竭我盈() 望其旗靡()2.请根据自己的积累,仿照示例,写出含有下列加点字的成语。要求加点的字含义相同。示例:齐人三鼓一鼓作气望其旗靡所向披靡(1)彼竭我盈()(2)小信未孚()(3)故克之()(4)下视其辙()3.指出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古今义。(1)肉食者鄙,未能远谋古义: 今义: (2)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古义: 今义: (3)可以一战古义: 今义: (4)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古义: 今义: 4.翻译下面的句子。(1)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2)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

2、。5.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夫战,勇气也”的意思是大丈夫打仗,靠的是勇气。B.“彼竭我盈”中,“竭”和“盈”意思相对,揭示了敌我双方士气的对比,“彼竭我盈”之时正是反攻的有利时机。C.本文第二段写了曹刿在长勺之战中的言行,表现出曹刿胸有成竹,指挥若定,善于把握有利战机。D.本文刻画人物精练传神,如“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这句话写出了曹刿心思缜密的特点。6.阅读下面的材料,结合课文内容,说出你探究的结论及理由。公元前260年,长平之战中,赵军与秦军对峙。赵王急于求胜,不听蔺相如和赵括母亲的劝告,执意让纸上谈兵的赵括代替老将廉颇指挥作战。赵括一到长平,立即改守为攻,主动全线出

3、击,结果中了秦军佯败之计,导致四十余万赵兵被坑杀。(一)阅读下面两篇短文,回答问题。甲 曹刿论战十年春,齐师伐我。公将战,曹刿请见。其乡人曰:“肉食者谋之,又何间焉?”刿曰:“肉食者鄙,未能远谋。”乃入见。问:“何以战?”公曰:“衣食所安,弗敢专也,必以分人。”对曰:“小惠未遍,民弗从也。”公曰:“牺牲玉帛,弗敢加也,必以信。”对曰:“小信未孚,神弗福也。”公曰:“小大之狱,虽不能察,必以情。”对曰:“忠之属也。可以一战。战则请从。”公与之乘,战于长勺。公将鼓之。刿曰:“未可。”齐人三鼓。刿曰:“可矣。”齐师败绩。公将驰之。刿曰:“未可。”下视其辙,登轼而望之,曰:“可矣。”遂逐齐师。既克,公

4、问其故。对曰:“夫战,勇气也。一鼓作气,再而衰,三而竭。彼竭我盈,故克之。夫大国,难测也,惧有伏焉。吾视其辙乱,望其旗靡,故逐之。”乙 齐欲伐魏齐欲伐魏,淳于髡谓齐王曰:“韩子卢者,天下之疾犬也。东郭逡者,海内之狡兔也。韩子卢逐东郭逡,环山者三,腾山者五,兔极于前,犬废于后,犬兔俱罢,各死其处。田父见之,无劳倦之苦,而擅其功。今齐、魏久相持,以顿其兵,弊其众,臣恐强秦、大楚承其后,有田父之功。”齐王惧,谢将休士也。注 淳于髡(kn):战国时齐国的上大夫。环山者三:相当于“三次环山”,意思是围绕着山追了三圈。7.下列句中加点词的解释正确的一项是(2分)()A.又何间焉(间隔)B.神弗福也(幸福)

5、C.谢将休士也(感谢)D.淳于髡谓齐王(对说)8.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意思相同的一项是(2分)()A.小大之狱无劳倦之苦B.何以战先帝不以臣卑鄙C.而擅其功面山而居D.弗敢加也万钟于我何加焉9.下列表述符合文意的一项是(3分)()A.甲文中曹刿认为鲁国打败齐国的关键就是靠军队的勇气,于是曹刿亲自驰骋疆场,身先士卒,鼓舞士气,击败齐国。B.甲文中记录了曹刿对战争的看法,生动地阐明了政治上取信于民、运用正确的战略战术和掌握时机,是弱国战胜强国的必要条件。C.乙文中淳于髡通过分析国内外形势,认为只有依靠强大的秦国和楚国,齐国才能避免战争。D.乙文中齐王虽然对强大的魏国有恐惧之心,但齐国的将士却能够在战

6、场上奋勇杀敌、为国立功,大将田父表现尤为突出。10.你对甲文中曹刿这个人物形象有何认识?请结合其言行简要作答。(3分)(二)2017绵阳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题目。夷门监者侯嬴,年七十余,好奇计。秦伐赵急,魏王使晋鄙救赵,畏秦,戒勿战。平原君以书责信陵君,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与赵俱死,谋之侯生,生乃屏人语曰:“嬴闻晋鄙兵符在王卧内,而如姬最幸,力能窃之。昔如姬父为人所杀,公子使客斩其仇头进如姬,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顾未有路耳。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功也。”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如姬果盗符与公子。公子行,侯生曰:“将在外,主令有所不受。公子即合符,

7、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事必危矣。臣客屠者朱亥可与俱,此人力士。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于是公子请朱亥,朱亥笑曰:“臣乃市井鼓刀屠者,而公子亲数存之。所以不报谢者,以为小礼无所用;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遂与公子俱。公子至邺,矫魏王令代晋鄙兵,晋鄙合符,果疑之,欲无听。朱亥袖四十斤铁椎椎杀晋鄙。公子遂将晋鄙兵进,大破秦军。(选自冯梦龙智囊侯嬴)11.下列句子中加点词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信陵君欲约客赴秦军(奔赴)B.如姬欲为公子死无所辞(离开)C.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如果)D.公子遂将晋鄙兵进(率领)12.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项是(3分)(

8、)A.夷门监者侯嬴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B.力能窃之当之郡,道经昌邑C.公子从其计,请如姬其门人甚众,薄暮毕集,王俱与稽首D.而晋鄙不授公子兵而复请之而翁知我,故不语郎君13.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4分)(1)夺晋鄙军,北救赵而西却秦,此五霸之功也。(2)今公子有急,此乃臣效命之秋也。14.侯嬴为信陵君进献了哪几条“奇计”?请简要概括。(2分)15.写作一篇文章,往往要使用许多的材料。对于这些材料,我们不能平均着墨,必须要做到主次分明,详略得当,这样才能突出中心。请你写一个小片段,注意要详略得当,中心突出。 写作技法详见听课手册P62 详解详析1. bjinfzhyngm2.

9、(1)恶贯满盈(2)深孚众望(3)克敌制胜(攻无不克)(4)南辕北辙(重蹈覆辙)3. (1)古义:浅陋。这里指目光短浅。今义:粗俗;低下。(2)古义:指祭祀用的牛、羊、猪等。今义:为了正义的目的而舍弃自己的生命。(3)古义:可以凭借。今义:表示可能或能够。(4)古义:指诉讼事件。今义:监狱。4. (1)大大小小的诉讼事件,即使不能一一明察,(我也)一定用诚心来判断。(2)衣食这类用来安身的东西,(我)不敢独自享受,一定把它分给别人。5. 解析 A“夫战”的“夫”是发语词,议论或说明时,用在句子开头,没有实在意义,不能解释为“大丈夫”。6. 解析 解答此题,要先阅读并理解材料;然后与课文比较,得

10、出结论。课文中的鲁庄公因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取得了长勺之战的胜利;材料中的赵王不听蔺相如和赵母劝告,导致了长平之战的失败。这两个事例从正反两方面说明了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答案 结论:君主要善于采纳谏言,这样才能取得战争的胜利。理由:课文中的鲁庄公因听取了曹刿的建议,取得了战争的胜利;材料中的赵王因不听蔺相如和赵母的劝告,导致了战争的失败。所以说,善于听取别人的劝告,是取得战争胜利的重要因素。7. 解析 DA项,“间”的意思是“参与”;B项,“福”的意思是“赐福,保佑”;C项,“谢”引申为“撤回”之意。8. 解析 AA项,“之”均为助词,“的”;B项,“以”分别解释为“凭借

11、”“因为”;C项,“而”分别是“表转折的连词”“表修饰的连词”;D项,“加”分别解释为“虚夸,夸大”“好处”。9. B10. 解析 可从曹刿抗敌御侮、保家卫国的爱国精神及其聪明才智等方面,联系课文内容作答。此题为开放性试题,言之成理即可。答案 曹刿是一个具有卓越的军事才能和政治远见、深谋远虑、冷静沉着的人。结合内容分析略。参考译文乙 齐国想攻打魏国,淳于髡对齐王说:“韩子卢是天下跑得最快的狗。东郭逡是世上最狡猾的兔子。韩子卢追东郭逡,围绕着山跑了三圈,翻过五座山,兔子在前面跑得筋疲力尽,狗也在后面追得精疲力竭,狗和兔子都累倒了,分别死在自己所在的地方。农夫看见它们,毫不费力地就得到它们了。如今

12、齐国、魏国长期对峙,就会使兵士和百姓都很疲累,我担心强大的秦国、楚国会乘虚而入,就像农夫那样轻松得利。”齐王(听后,)感到害怕,下令撤回了进攻魏国的将士。11. 解析 B“辞”应解释为“推辞”。12. 解析 C本题考查理解文言文虚词的含义和用法。四个选项的对照句分别出自孙权劝学四知劳山道士蔡勉旃坚还亡友财。A项,前一个“者”是“的人”的意思;后一个“者”与“今”连用,无实义。B项,前一个“之”是代词,代指兵符;后一个“之”是动词,“往,到去”的意思。C项,两个“其”都是代词,“他的”的意思。D项,前一个“而”是转折连词;后一个“而”是代词,“你的”。13. (1)(这样你就能)夺取晋鄙的军权,

13、向北救援赵国,向西击退秦军,这是像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啊。(2)现在公子有急事,这正是我舍命报答的时候啊。14.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筛选并整合信息的能力。“哪几条”说明至少是两条。侯嬴为信陵君献计的原文分别是:“公子诚一开口,如姬必许诺,则得虎符”“晋鄙听,大善;不听,可使击之”。用自己的话概括即可。答案 让如姬帮助信陵君盗取兵符;让朱亥跟随信陵君助夺兵权。参考译文夷门的守门人侯嬴,已经七十多岁了,常有奇谋异策。(当时)秦王讨伐赵国,赵国形势危急,魏王派将军晋鄙率军救赵,(但是)害怕秦军,又(派人)告诫晋鄙不要出战。(赵国的)平原君(见救兵不来,)就写信责备(魏国的)信陵君,信陵君想招集门人前去

14、攻秦,(表示)要与赵国共存亡,(并把此事告诉侯生,)与他共谋对策,侯生屏退旁人说:“我听说晋鄙的兵符放在魏王的寝宫里,如姬是魏王最宠爱的妃子,(她)绝对有办法可以窃得兵符。以前她父亲被人杀害,(但始终没能找到凶手,后来)公子派门客斩了那仇人的头,进献给如姬,如姬感激公子,想舍身相报,一直苦无机会。现在只要公子开口(请如姬帮忙),如姬一定会答应公子的请求,那么(公子)就能得到兵符。(这样你就能)夺取晋鄙的军权,向北救援赵国,向西击退秦军,这是像春秋五霸那样的功业啊。”信陵君依从侯嬴的计策,请求如姬(帮助)。如姬果然偷了晋鄙的兵符,交给信陵君。(当)信陵君要出发(时),侯嬴说:“将在外,君令有所不受。即使您的兵符相合,但晋鄙也可以不把兵权交给你,而要求再次请魏王加以确认,(那样)事情就危险了。我有一个名叫朱亥的朋友,是位屠夫出身的大力士,公子可带他同行。晋鄙肯交出兵权,那最好;(假使)不肯,便让朱亥击杀他。”于是信陵君便去拜访朱亥,朱亥(知道内情后)笑着说:“我只是个在市井挥刀卖肉的屠夫,公子却屡次亲自拜访。以前我之所以不曾报答公子,是因为小礼节可能对公子没有什么实际的帮助;现在公子有急事,这正是我舍命报答的时候啊。”于是跟信陵君一起出发。信陵君到达邺郡,假传魏王的命令要接替晋鄙指挥军队,晋鄙合了兵符,果然怀疑他,不想交出兵权。朱亥从袖中拿出一把四十斤重的大铁椎杀死了晋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学学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