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生长发育概述

上传人:喵** 文档编号:350809055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PPTX 页数:70 大小:3.81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儿童生长发育概述_第1页
第1页 / 共70页
儿童生长发育概述_第2页
第2页 / 共70页
儿童生长发育概述_第3页
第3页 / 共70页
儿童生长发育概述_第4页
第4页 / 共70页
儿童生长发育概述_第5页
第5页 / 共7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儿童生长发育概述》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儿童生长发育概述(7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儿童生长发育概述儿童生长发育概述目录目录01.第一节 生长发育规律02.第二节 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03.第三节 体格生长04.第四节 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05.第五节 神经心理发育06.第六节 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评价第一章第一章生长发育规律生长发育规律一、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一、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连续性、非匀速性发展、阶段性体重和身长在第1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至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男女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二、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遵循一定规律神经系统发育较早,脑在生后2年内发育较快淋巴系统在儿童期迅速生长,青春期前达高峰生殖系统发育较晚

2、其他系统的发育基本与体格生长相平行速度不同与儿童不同年龄阶段的生理功能有关三、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三、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受遗传、环境影响,存在个体差异有一定的正常范围,但不绝对的评价时必须考虑个体的不同的影响因素四、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四、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第二章第二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影响生长发育的因素一、一、遗遗传传因因素素基因是决定遗传的物质基础父母双方的遗传因素种族、家族的遗传信息遗传代谢性疾病、内分泌障碍、染色体畸形等,更与遗传直接有关性染色体遗传性疾病与性别有关二、二、环环境境因因素素1.营养宫内营养不良;生后营养不良2.疾病急性感染:体重减轻;长期慢性疾病:体重和身高;内分泌疾病:骨

3、骼和神经系统;先天性疾病:生长迟缓3.母亲情况母亲妊娠早期的病毒性感染;妊娠期严重营养不良;妊娠早期某些药物、X线照射、环境中毒物和精神创伤4.家庭和社会环境居住环境、生活习惯、科学护理、良好教养、体育锻炼、医疗保健服务第三章第三章体格生长体格生长一、一、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格生长:选择易于测量、有较大人群代表性的指标常用的形态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二、二、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出生至青春前期的体格生长规律(一)体重的增长(二)身材的增长(三)头围的增长(四)胸围的增长(五)上臂围的增长(六)皮下脂肪(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一)

4、(一)体重的增长体重的增长我国2015年九市城区调查结果:男婴体重:(3.380.40)kg,女婴体重:(3.260.40)kg,接近WHO的参考值(男3.3kg,女3.2kg)。生后34个月 出生时的2倍12月龄 出生时的3倍(10kg)生后第2年 2.53.5kg2岁至青春前期,年 2kg年龄年龄体重(体重(kgkg)出生3.25312月龄年龄(月)+9/216岁年龄(岁)2+8712岁年龄(岁)7-5/2正常儿童体重估算公式正常儿童体重估算公式(二)(二)身材的增长身材的增长1.身高(长)身高指头部、脊柱与下肢长度的总和;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身长;增长规律与体重相似。受遗传、内分泌、宫内生

5、长水平的影响。2.坐高(顶臀长)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3岁以下仰卧位测量顶臀长;代表头颅与脊柱的生长。3.指距两上肢水平伸展时两中指尖的距离;代表上肢长骨的生长。身长身长/高:头顶到足底的长度高:头顶到足底的长度33岁岁33岁岁立位测立位测 卧位测卧位测正常儿童身长(高)估计公式正常儿童身长(高)估计公式身长(高)身长(高)cmcm出生50312月龄7526岁年龄(岁)7+75710岁年龄(岁)6+80 坐高(顶臀长)坐高(顶臀长)头顶到坐骨结节的头顶到坐骨结节的长度,反映长度,反映脊柱和头部的增长脊柱和头部的增长-坐高坐高3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为营养中等,12.5cm

6、为营养不良。(六)(六)皮下脂肪皮下脂肪皮脂厚度:皮下脂肪常用的测量部位:腹壁皮下脂肪;背部皮下脂肪测量工具:测皮褶卡钳(七)(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身体比例与匀称性1.头与身长比例头、躯干、下肢长度的比例在生长进程中发生变化。头长占身长(高)的比例在新生儿为1/4,到成人后为1/8。(七)(七)身体比例与匀称性身体比例与匀称性2.体型匀称:体型生长的比例,如身高的体重(W/H);身高胸围指数;Quetelet指数;Kaup指数(幼儿用);年龄的体质指数(BMI/age)等。3.身材匀称:坐高(顶臀长)与身高(长)的比例,下肢的生长。身体比例停留在幼年状态:影响下肢生长的疾病,如甲状腺功能减退与

7、软骨营养不良。4.指距与身高:指距大于身高12cm,诊断长骨的异常生长,如蜘蛛样指(趾)(马方综合征)。临床临床意义:判断意义:判断矮小类型矮小类型 异常(幼稚型或非匀称型)异常(幼稚型或非匀称型)下肢增长缓慢(有关的骨骼下肢增长缓慢(有关的骨骼疾病,内分泌疾病,内分泌疾病)疾病)非匀称性矮小非匀称性矮小匀称性矮小匀称性矮小三、三、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青春期是体格生长的第二个高峰(peak height velocity,PHV),有明显的性别差异身高、体重增长迅速,体重的增长与身高平行,同时内脏器官增长女孩:911岁 乳房发育后约12年,月经初潮之前,89cm/y男孩:1

8、113岁 睾丸增大后,910cm/y女性:臀部、髂骨下脂肪堆积男性:肩部增宽、下肢长、肌肉增强三、三、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青春期的体格生长规律第一生长高峰第一生长高峰第二生长高峰第二生长高峰性早熟:青春期提前出现性早熟:青春期提前出现 女孩女孩88岁,男孩岁,男孩91414岁,男孩岁,男孩1616岁岁四、四、体格生长评价体格生长评价(一)原则(一)原则1.选择适宜的体格生长指标:最重要和常用的形态指标为身高(长)和体重,3岁儿童应常规测量头围2.采用准确的测量工具及规范的测量方法3.选择恰当的生长标准或参照值:建议根据情况选择2006年世界卫生组织儿童生长标准或2015年中国9市儿童的体格发育

9、数据制定的中国儿童生长参照值(附录一)4.定期评估儿童生长状况,即生长监测(二)(二)评价内容评价内容1.生长水平 某一项体格生长指标在同年龄、同性别人群中所处的位置。2.生长速度 某一单项体格生长指标在某一年龄阶段的增长值,以生长曲线表示生长速度最简单、直观,定期体格检查是评价关键。(二)(二)评价内容评价内容3.匀称度 对体格生长指标之间关系的评价(1)体型匀称度:表示体型(形态)生长的比例关系,常用的指标有身高的体重(W/H)以及年龄的体质指数(BMI/年龄),BMI=体重(kg)/身高(m)2,不同年龄和性别制定的BMI参照标准(详见附录一)。BMI对2岁儿童超重肥胖的判断优于身高的体

10、重。(2)身材匀称:反映下肢生长状况,实际测量计算结果与参照人群值计算结果比较,以匀称、不匀称表示。(三)体格生长数据统计学表示方法(三)体格生长数据统计学表示方法(三)体格生长数据统计学表示方法(三)体格生长数据统计学表示方法+2SD-2SD均值离差法均值离差法P3P50P97百分位法百分位法参数表举例(均数离差法):(女童体重)参数表举例(均数离差法):(女童体重)-2SD -1SD +1SD +2SD1岁 7.18 8.21 9.24 10.27 11.302岁 n岁 参数表举例(百分位数法):(女童体重)参数表举例(百分位数法):(女童体重)M MP P3 3P P5 5P P1010

11、P P2525P P5050P P7575P90P90P P9595P P97970.0 2.4 2.5 2.7 3.1 3.4 3.7 4.0 4.2 4.3 0.5 2.8 2.9 3.1 3.4 3.8 4.1 4.5 4.6 4.7 1.5 3.4 3.5 3.8 4.1 4.5 4.9 5.3 5.5 5.7 2.5 4.0 4.2 4.4 4.8 5.2 5.7 6.1 6.3 6.5 3.5 4.5 4.7 5.0 5.4 5.9 6.4 6.8 7.1 7.3 4.5 5.1 5.2 5.5 5.9 6.4 7.0 7.5 7.8 8.0 5.5 5.5 5.7 6.0 6.4

12、 7.0 7.5 8.1 8.4 8.6 6.5 6.0 6.1 6.4 6.9 7.5 8.0 8.6 9.0 9.2 7.5 6.4 6.5 6.8 7.3 7.9 8.5 9.1 9.5 9.7 8.5 6.7 6.9 7.2 7.7 8.3 9.0 9.6 10.0 10.2 测量值表示测量值表示均值离差法:均值离差法:百分位法:百分位法:等级法等级法三分法三分法三分法三分法下下(异常)(异常)中中中中上上上上(异常)异常)五分法五分法五分法五分法下下(异常)(异常)中下中下中下中下中中中中中上中上中上中上上上(异常)(异常)p3 p25 p50 p75 p97-2SD -1SD 1S

13、D 2SDX(四)生长曲线的应用(四)生长曲线的应用1.临床中使用最为广泛。2.不仅可以评出生长水平,还可看出生长趋势,并能算出生长速度。(四)生长曲线的应用(四)生长曲线的应用正确解释生长曲线的关键1.生长监测 定期、连续测量比一次数据更重要2.生长的个体差异 在P3和P97之间(或2SD)均属正常3.喂养方式 评价纯母乳喂养婴儿的生长时应考虑喂养方式的影响4.“回归”均值趋势 约2/3的儿童出生体重和身长在23岁前可出现百分位值趋向P505.生长波动 生长曲线偏离原稳定的生长轨道超过1条主百分位线,需要适当增加生长监测频率6.生长异常 当儿童生长水平或体型匀称度P97,或生长曲线偏离原稳定

14、的生长轨道超过2条主百分位线一次测量值仅表示已达到的一次测量值仅表示已达到的水平,不能水平,不能说明说明过去存在的过去存在的问题,也问题,也不能直接估计生长过程。不能直接估计生长过程。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16 17 18 19 20 21 22 23 2497979797505050503 3 3 3kgkg体重,女体重,女如如:当当一一8 8月月龄龄的的小小孩孩体体重重在在第第3 3百百分分位位以以下下时时,可可能能

15、有三种情况:有三种情况:体重下降体重下降正常正常从低水平恢复从低水平恢复(四)生长曲线的应用(四)生长曲线的应用生生长长曲曲线线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与体格生长有关的其他系统的发育第四节第四节一、一、骨骨骼骼1.1.头颅骨头颅骨后囟最迟约68周龄闭合。前囟出生时约12cm,随颅骨生长而增大,6月龄左右逐渐变小,最迟于2岁闭合。脑发育不良:头围小、前囟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减退:前囟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前囟饱满,脱水时:前囟凹陷。骨缝骨缝前囟前囟后囟后囟正确表示:正确表示:前囟前囟 2.5cm2.5cm前囟发育前囟发育骨缝与囟门的闭合骨缝与囟门的闭合反映颅骨骨化过程反映颅骨骨化过程 部

16、位出生时关闭年龄前囟前囟1.52cm1.52cm1818个月个月后囟后囟0.5cm0.5cm1212个月个月骨缝骨缝可及可及3434个月个月2.2.脊柱脊柱年龄年龄动作动作肌肉群肌肉群脊柱弯曲脊柱弯曲3 3个月个月抬抬头头颈后肌颈后肌颈曲颈曲(颈部脊(颈部脊柱前凸)柱前凸)6 6个月个月坐坐腰肌腰肌胸曲胸曲(胸部脊(胸部脊柱后凸)柱后凸)1212个月个月走走下肢肌下肢肌腰曲腰曲(腰部脊(腰部脊柱前凸)柱前凸)颈曲颈曲腰曲腰曲胸曲胸曲一、一、骨骨骼骼3.长骨长骨的生长主要由长骨干骺端的软骨骨化,骨膜下成骨,当骨骺与骨干融合时,标志长骨停止生长。4.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即为骨龄(bone age)。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大约为其岁数加1。5.骨生长 与生长激素(growth hormone,GH)、甲状腺素、性激素有关。骨龄明显延后:甲状腺功能减退症、生长激素缺乏症;骨龄超前:真性性早熟、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症。次级骨化中心出现的顺序(计算骨龄用)新生儿至成年骨化中心发育的过程新生儿至成年骨化中心发育的过程(左手无名指)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医学/心理学 > 儿科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