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0807486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7.6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第二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20题)1.许多人利用早晨和晚上的时间学习记忆,其效果优于白天,这是因为早上和晚上所受的干扰属于()A.A.双重抑制 B.前摄抑制 C.单一抑制 D.倒摄抑制2.第24题心理健康最基本的条件是()3. 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课外体育锻炼 B.课间操 C.体育课 D.运动会4.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5.过去经历过的事物在人脑中的反映称之为()。A.表象 B.记忆 C.联想 D.想象6.

2、长期以来的教育实践证明,学校工作必须做到()。A.A.以教学为主 B.教学、科研并重 C.教学、科研、生产三中心 D.所有时间用于教学7.在归因理论中,属于内部的、不稳定性因素是( )。A.努力 B.运气 C.能力 D.任务难度8.编写教科书的直接依据是()。A.教育方针 B.教学原则 C.课程计划 D.学科课程标准9.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10.个体在行为上听从他人支配,接受他人指挥的心理现象是()。A.A.从众 B.服从 C.顺从 D.暗示11.“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是( )。A.常规思维 B.聚合思维 C.求同思维 D.发散思维1

3、2.第30题对宣传戒烟的理由与忠告,吸烟者可能做出的反应:“我根本不相信。”这属于社会态度的自我防卫的()13.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A.促进教师教的过程 B.促进学生学的过程 C.促进学生发展的过程 D.形成技能技巧的过程14.人们常常以日出日落来判断东西方向,以人体为参照来判断左右,这属于()。A.形状知觉 B.大小知觉 C.深度知觉 D.方位知觉15.实施素质教育的重点是()。A.加强德育 B.发展智力 C.培养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D.健康第一16.从课程管理的角度,可把课程分为()A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B显性课程和隐性课程C学科课程、活动课程和综合课程D必修课程和选修

4、课程17. 首次从理论上论证班级授课制的教育家是()。A.夸美纽斯 B.洛克 C.赫尔巴特 D.卢梭18.学生在参加课外校外教育活动时所体现的特点是()A灵活性B自愿性C实践性D全体性19.“桃李不言,下自成蹊”,这句话所体现的德育方法是()。A.说理教育 B.榜样示范 C.实际锻炼 D.品德评价20.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著作是()。A.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理想国二、填空题(20题)21. 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22. 自我认识是在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23. 表象是从_到_的过渡阶段,是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4.记忆过程包含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25

5、. 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和_。26.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27.填空题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和_。28.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的规律。29. 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30.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过程。31. 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除以再乘以100。32.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33. 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34.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

6、、受教育者、_、_。35. 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的特点。36.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和_。37.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教育、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38. 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一类是_。39. 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40. 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两方面。三、简答题(2题)41.简述智力技能的特点和形成阶段。42. 简述学校与社会教育机构之间联系的主要方式。四、论述题(2题)43.试分析态度的理论。44.试述我国新课程设置的特点。五、辨析题(2题)45.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可

7、以拆看学生的信件。46.教师为了更好地了解和教育学生,可以拆看学生的信件。六、(0题)47.1937年出版人格:心理学的解释一书,标志着用科学方法系统研究人格问题的开始的人是()。A.卡特尔 B.塔佩斯 C.奥尔波特 D.霍兰德参考答案1.C2.C3.C4.A5.B记忆是比感知觉更为复杂的心理现象,人们见过的、听过的、尝过的、触摸过的、思考过的、体验过的以及动作等都可能在头脑中留下痕迹,以后还会再认或回忆出来,这就是记忆现象。6.A7.A8.D9.B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掌握,才能牢固记忆;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运用。理解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原理,在于认识

8、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0.C应了解四种气质类型的典型特征。11.D发展思维是从给予的信息中,产生众多的信息,人们沿着不同的方向思考,产生大量独特的新思想。“一题多解,演绎推理”正是发散思维。12.B13.C教学过程的本质是:(1)教学过程是一种特殊的认识过程;(2)教学过程是以认识过程为基础,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的过程。14.D15.C16.A17.A 夸美纽斯为了实现他的“泛智”的思想,提出了一种新的教学组织形式班级授课制。18.B19.B该题的关键是对“桃李不言,下自成蹊”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桃子、李子虽然不说话,但慕名而来的人却很多,乃至于桃树、李树下出现了小路。它隐含了人的榜样作用。因此,

9、应选择B。20.A21.学科课程学科课程22.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23.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24.识记 保持25.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26.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27.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28.先快后慢先快后慢29.混合课混合课30.认识31.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32.壬寅学制33.强化强化34.德育内容,德育方法35.生活化生活化36.一般能力;特殊能力37.社会 家庭38.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39.夸美纽斯夸美纽斯40.学生集体学生集体41.智力技能的特点:智力技能动作对象的观念性;动

10、作进行的内隐性;动作结构的简缩性。智力技能的形成大体上经历了三个阶段:原型定向;原型动作;原型内化。42. (1)建立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的校外教育组织。(2)学校与校外教育机构建立经常性的联系。(3)采取走出去、请进来的方法与社会各界保持密切联系。43.(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

11、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

12、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

13、,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现象,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44.在课程结构方面,整体设置九年一贯的义务教育课程。(1)小学阶段,以综合课程为主。(2)初中阶段,设置分科与综合相结合的课程。(3)高中阶段,以分科课程为主。(4)从小学至高中设置综合实践活动并作为必修课程,其内容主要包括: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社区服务与社会实践以及劳动与技术教育。(5)农村中学课程要为当地社会经济发展服务。45.错误。教师违反了教育法规定的受教育者享有的隐私权。从法律角度来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隐私权,包括通信等,受到法律的保护。46.错误。因为教师侵犯了受教育者的隐私权。从法律角度说,学生是独立的个体,有独立的法律地位,他们的权益受法律的保护。隐私权,包括通信等,受到法律保护。47.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