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教育理论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0807438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3.6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教育理论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教育理论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教育理论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教育理论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教育理论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教育理论第一次模拟卷附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20题)1.下列关于情绪性质的表述中不正确的一项是()。A.A.情绪与动机关系不是很密切 B.情绪是主观意识经验 C.情绪状态不容易自控 D.情绪为刺激所引起2.我国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是()。A.榜样示范法 B.品德评价法 C.说理教育法 D.陶冶教育法3.情境教学法所属的教学方法类型是()。A.以实际训练为主的 B.以直观感知为主的 C.以情感陶冶为主的 D.以探究活动为主的4.在人口总体中,智商分布基本上呈()A正偏态B正态C“U”型D负偏态5.对人名、地名、定理

2、等的记忆属于( )。A.内隐记忆 B.情景记忆 C.程序性记忆 D.陈述性记忆6.最早提出“长善救失”教育主张的著作是()。A.A.论语 B.学记 C.孟子 D.荀子7.我国新型师生关系的特点是()A尊师爱生、团结互助、双边互动B师生合作、长善救失、教学相长C尊师爱生、长善救失、双边合作D尊师爱生、民主平等、教学相长8.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于()。A.A.1982年 B.1983年 C.1984年 D.1985年9.实施素质教育的根本宗旨是()。A.提高国民学历水平 B.提高国民素质 C.提高国民创造力 D.提高国民体质10.教育的生物起源说的错误主要是否定了教育的()。A.继承

3、性 B.社会性 C.永恒性 D.独立性11.精力旺盛、表里如一、刚强、易感情用事,这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 B.黏液质 C.多血质 D.抑郁质12.世界上最早一部教育专著是()A论语B礼记?学记C中庸D大学13.社会态度包含的三种成分是( )A需要、动机、认识B认知、情感、行为C需要、情感、行为D认知、动机、行为14.会骑自行车,有利于学习两轮摩托车,这主要受下列哪种机制的影响?()A.变式 B.定势 C.正迁移 D.负迁移15. 有一位先哲说过:“一个人的性格就是他的命运。”说明人格具有()。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16.在下面的四种教学方法中,以直观感知

4、为主的教学方法是()。A.A.演示法 B.讲授法 C.谈话法 D.实验法17.第11题班主任了解和研究学生最简便易行、行之有效的方法是()18.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现场对学生进行德育,主要属于()A说服教育法B榜样教育法C实际锻炼法D陶冶教育法19.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20.马斯洛需要层次论中的最高层次是()。A.生理与安全需要 B.社交与自尊需要 C.求知与审美需要 D.自我实现的需要二、填空题(20题)21.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22. 人脑对

5、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过程。23. 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24. 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和_。25.记忆过程包含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26. 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除以再乘以100。27. 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28.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29. 表象是从_到_的过渡阶段,是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0. 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31. 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的特点。32.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和_。33.人

6、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34. 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和学生。35. 义务教育具有普遍性和_的特点。36.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37. 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38. 自我认识是在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39.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40.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而_的心理品质。三、简答题(2题)41.影响问题解决的心理因素有哪些?42.有效练习形成的条件是什么?四、论述题(2题)43.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概念?44.试述如何综合运用

7、能力的形成规律,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五、辨析题(2题)45.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46.“谈梅生津”属于第一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六、(0题)47.根据课的任务把课分成两类即( )A单一课与综合课B复习课与新授课C讲授课与活动课D讲授课与自学课参考答案1.A2.C说理教育法,就是通过摆事实、讲道理,使学生明辨是非、提高认识,形成正确观点的方法。这是学校进行德育的基本方法。3.C4.B5.D6.B7.D8.D该题考查的是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颁布的时间,是在1985年。9.B10.B11.A12.B13.BB解析 所谓社会态度是个体基于过去经验对周围的人、事、物持有的比

8、较持久一致的心理准备状态。他包含认知成分、情感成分和行为意向成分。所以应选B。14.C15.D (1)人格的特征、性格的特征、气质特性要注意区分。(2)人格的特征包括功能性、稳定性、整体性和独特性。性格的特征包括态度特征、意志特征、情绪特征、理智特征。气质特性主要有感受性、耐受性、敏捷性、可塑性、兴奋性、内外向性方面。16.A17.A18.D19.B20.D21.社会问题社会问题22.认识23.混合课混合课24.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25.识记 保持26.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27.夸美纽斯夸美纽斯2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9.感知思维认识感

9、知,思维,认识30.强化强化31.生活化生活化32.一般能力;特殊能力33.随意运动 克服内外困难34.社会知识社会知识35.强制性强制性36.壬寅学制37.学科课程学科课程38.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39.德育内容,德育方法40.稳定,统一41.(1)人的知觉特点;(2)定势与功能固着;(3)已有知识经验;(4)情绪与动机;(5)个性因素(能力、气质、性格)。42.有效练习形成的条件是:(1)明确练习目的和要求,增强学习动机;(2)帮助学生掌握正确的知识和有效的练习方法;(3)循序渐进,由易到难,先简后繁;(4)正确掌握练习速度,保证练习质量;(5)合理安排练习次数和时间;(6)

10、练习方式要多样化;(7)及时进行学习结果的反馈,及时改进。43.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与经验;(3)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5)正确下定义;(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7)运用求同与求异方法,形成正确概念体系。44.(1)遗传与营养。胎儿及婴幼儿的营养状况能影响智力的发展,儿童在胚胎期和出生后,身体和脑都处在迅速发育的时期,脑的机能活动则依靠由血液输送的养料来维持,母亲的乳汁和蛋白质含量高的食物能提高神经细胞的化学成分,从而保证脑细胞的化学成

11、分的满足及其机能活动的需要,这些都将影响儿童智力的发展。(2)早期经验。人的智力发展的速度是不均衡的,在早期阶段所获得的经验,促使能力发展得最快,不少人把学龄前称为智力发展的一个关键期。婴幼儿的早期经验对儿童心理的发展有很大影响。早期教育和神经系统的成熟与发展关系密切。(3)教育与教学。能力不是天生的,教育和教学对能力的发展起着主导作用。教育和教学不但使儿童获得前人的知识和经验,而且能唤起儿童心理能力的发展。(4)社会实践。人的智力是按照人如何学会改造自然界而发展起来的。社会实践不仅是学习知识的重要途径,也是智力发展的重要基础。(5)主观努力。环境和教育只是影响能力发展的外因,没有主观努力和个

12、人的勤奋,要想取得事业的成就和能力的发展是根本不可能的。培养和促进学生能力的发展应从以下方面着手:重视早期教育,适时进行早期教育;通过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能力;在科技与课外活动中培养兴趣,促进能力发展;注意能力的个别差异,进行因材施教。【解析】在回答本题时可先列出要点,再解释说明,然后举例分析。45.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无意识的模仿,是错误的。该观点属于教育心理起源论,虽然看到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却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导致教育的生物学化。46.错误。第一信号系统是指由具体事物及其属性作为条件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由语言作为条件刺激而形成的条件反射系统称为第二信号系统。“谈梅生津”是由语言引起的,应当属于第二信号系统的条件反射。47.AA解析 掌握课的分类依据即可知答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