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教育理论自考真题附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0807373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30.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教育理论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教育理论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教育理论自考真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教育理论自考真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教育理论自考真题附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四川省成都市成考专升本2022年教育理论自考真题附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20题)1.赫尔巴特的教育主张被称为( )。A.现代教育派 B.传统教育派 C.形式教育论 D.实质教育论2.“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表明了人格的哪一种特性?( )A.A.稳定性 B.独特性 C.整合性 D.功能性3.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是()。A.教案 B.教学参考书 C.教材 D.教学指导书4.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5.马克思主义者认为真正实现人的全面发展的社会条件是( )。A.机器大工业生产 B.社会主义

2、制度 C.旧式分工 D.机器大工业生产与社会主义制度6.衡量一个人品德水平高低的重要标志是( )。A.品德认识 B.品德情感 C.品德意志 D.品德行为7.小明在很多人观看时,表演节目表现极好,这种现象属于( )。A.群体心理 B.社会促进作用 C.社会促退作用 D.群体规范8. 智力的核心成分是( )A.创造能力 B.抽象思维能力 C.观察力 D.记忆力9.将教学过程分为“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个阶段的教育家是()。A.孔子 B.昆体良 C.杜威 D.赫尔巴特10. 下列哪个选项不属于知觉的基本属性?()A.知觉的选择性 B.知觉的规律性 C.知觉的理解性 D.知觉的恒常性11.()的医

3、林改错中提出的脑髓说比谢切诺夫的反射说还要早30多年。A.A.王清任 B.王充 C.李时珍 D.陈大齐12.心理学是研究下列哪方面内容的科学()A心理过程B认知过程C个性D心理现象及其规律13. 神经系统基本的活动方式是()。A.反射 B.反馈 C.反映 D.反应14.“将心比心”、“以己度人”体现的印象形成效应是()A首因效应B刻板印象C晕轮效应D投射倾向15.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的社会是()。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16.论语上提出的“举一反三”的教学要求体现了教学的()。A.巩固性原则 B.启发性原则 C.循序渐进原则 D.因材施教原则17.18. 一

4、种与生活愿望相结合并指向未来的想象叫()A.表象 B.联想 C.做梦 D.幻想19.提出“两条腿走路”办学方针的学制改革颁布时间是()。A.1951年 B.1958年 C.1985年 D.1993年20. 苏联教育家阿莫纳什维利提出了合作教育学的理论。合作教育学的核心是()。A.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合作 B.学校与社会之间的合作 C.学校与家庭之间的合作 D.学生与学生之间的合作二、填空题(20题)21. 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和学生。22. 自我认识是在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23. 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24.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来组织,

5、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25. 条件反射形成的关键在于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26. 品德评价的方式主要有奖励、惩罚、_和_。27.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而_的心理品质。28.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29.记忆过程包含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30. 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除以再乘以100。31. 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的特点。32.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33. 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构成。34.我国1902年颁布的第一个现代学制是_

6、。35.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36. 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和_。37.人的意志行动的特征是有自觉的行动目的,以为基础,受意识能动调节支配和。38.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过程。39.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和_。40.填空题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和_。三、简答题(2题)41.体育的任务是什么?42.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能动性相结合规律的基本观点是什么?四、论述题(2题)43.试分析态度的理论。44.试论教育在创新型国家建设过程中的地位和作用。五、辨析题(2题)45.教育

7、制度就是指学校教育制度。46.心理健康就是没有心理疾病。六、(0题)47. 问题情境创设的理论基础是A.自我效能理论 B.成就动机理论 C.强化理论 D.归因理论参考答案1.B2.B“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体现了人格的独特性。人格的独特性体现了人格的千差万别,正因为人格具有独特性,才使每个人与众不同。3.C教材是根据学科课程标准系统阐述学科内容的教学用书。4.D5.B6.D7.B社会促进作用指人们在有他人旁观的情况下,工作表现比自己单独进行时好的现象。8.B解析:此题经常出现。同时还应注意智力的最高表现形式是创造力。9.D赫尔巴特的最主要的教育观点是:教育的最高目的是道德和性格的完善。教

8、育学要根据伦理学建立教育目的论,根据心理学建立教育方法论。教育要培养学生多方面的兴趣,发展学生多方面的潜能。教学可以按照明了、联想、系统、方法四步去进行,这就是所谓“四段教学法”。10.B11.A12.D13.A 由环境的刺激引起的应答性活动叫反射。反射活动总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实现的。14.D15.D为了适应资本主义制度的要求,资本主义教育针对封建教育进行了一系列新的改革。其中包括改革受教育权,第一次提出普及义务教育问题。16.B17.A18.D19.B1958年9月,中共中央和国务院颁布了关于教育工作的指示,该指示提出了学制改革“两条腿走路”的办学方针和“三个结合”、“六个并举”的具体办学原则

9、。20.A21.社会知识社会知识22.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23.混合课混合课24.社会问题社会问题25.强化强化26.评比操行评定评比,操行评定27.稳定,统一28.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9.识记 保持30.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31.生活化生活化32.概念,判断,推理33.制度文化34.壬寅学制35.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36.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37.随意运动 克服内外困难38.认识39.一般能力;特殊能力40.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41.(1)增强学生体质(根本任务),其中包括促使学生正常发育和身体各器官机能的

10、发展,全面发展学生的身体素质和人体的基本活动能力,提高适应环境的能力。(2)向学生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3)通过体育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4)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水平的提高。【解析】体育的任务可以从德、智、体等方面来掌握,如德对学生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智传授体育和卫生的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体提高学生的体质;最后,再加上一点向国家输送优秀体育运动员,促进我国体育水平的提高。42.(1)教师在教学中起主导作用。(2)学生是教学活动的主体。(3)教师主导作用与学生主体作用之间是辩证统一的关系。(4)要防止“教师中心论”和“学生中心论”两种倾向。43.(1)态度的学

11、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

12、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 (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

13、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时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七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来恢复认知平衡: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44.从教育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来看,教育影响着政治文明、经济发展、文化进步,影响生产力水平的提高和人口素质的增强。所谓的创新型同家,主要体现在国家经济发展,不是简单地通过劳动力要素以及资本要素来驱动,而是要通过自主创新,具有综合性的生产要素来实行经济社会的持续和协调发展。在建设创新型国家、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历史进程中,需要无数优秀创新人才脱颖而出。因为技术创新、市场创新、组织创新,都是由人来完成的,所以建设创新型国家,需要在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