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大同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预测卷附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0806841 上传时间:2023-05-05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43.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山西省大同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预测卷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山西省大同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预测卷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山西省大同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预测卷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山西省大同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预测卷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山西省大同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预测卷附答案(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山西省大同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预测卷附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20题)1.“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句话反映的教学原则是()。A.A.直观性原则 B.因材施教原则 C.启发性原则 D.理论联系实际的原则2.有预定目的、任务,又自觉地运用一定的记忆方法的识记,称为( )A机械识记B意义识记C有意识记D无意识记3.视觉控制作用大大降低,不需要视觉专门控制,动觉控制占主导地位是哪一操作技能阶段的特点()。A.操作定向 B.操作模仿 C.操作整合 D.操作熟练4.由人对现实的态度和他的行为方式所表现出来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气质 B.性格 C.能力

2、D.意志5.一个人的稳定态度与习惯化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个性心理特征是()。A.动机 B.气质 C.能力 D.性格6. 教育学发展中逐渐形成了不同的理论流派。其中杜威倡导的是()。A.实用主义教育学 B.实验教育学 C.文化教育学 D.批判教育学7.我国将九年义务教育全日制小学、初级中学“教学计划”改为“课程计划”的文件颁布于( )。A.1985年 B.1992年 C.1993年 D.1994年8.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将思维分为()。A.分析思维、直觉思维 B.形象思维、抽象思维 C.求同思维、求异思维 D.再造思维、创造思维9.下列哪个选项不是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 )A群众性活动B小组活动

3、C个人活动D家务活动10.游览过八达岭长城的人,头脑中重现长城的形象是()。A.后象 B.表象 C.想象 D.联想11.第30题动机水平适中,最有利于激发学习动机的理论是()12.智力的核心是( )A观察力B记忆力C思维力D注意力13.第9题欧洲封建社会的两种教育体系是()14.“近朱者赤,近墨者黑”这句话反映了下列哪种因素对于人发展的影响()A.A. 环境 B. 遗传 C. 教育 D. 社会活动15.“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A.心境状态 B.应激状态 C.激情状态 D.热情状态16.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有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后

4、注意17.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是()。A.感知教材 B.理解教材 C.巩固知识 D.运用知识18.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克鲁普斯卡娅19.20. 谁第一个强调出生顺序在人格形成中的作用的心理学家是()A.阿德勒 B.弗洛伊德 C.斯普兰格 D.荣格二、填空题(20题)21.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22. 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23.填空题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和_。24. 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25.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和_。26. 条件反射形成的关

5、键在于_,其实质是大脑皮层有关神经中枢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27.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28.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过程。29. 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30. 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和_。31. 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除以再乘以100。32. 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的特点。33.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教育、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34.记忆过程包含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35.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

6、方面得到发展。36.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而_的心理品质。37. 表象是从_到_的过渡阶段,是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8. 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两方面。39. 自我认识是在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40. 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构成。三、简答题(2题)41.简述教育的属性。42.教师应具有什么样的知识结构?四、论述题(2题)43.如何促进学生有效掌握科学概念?44.论述人格形成的因素。五、辨析题(2题)45.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年人的无意识的模仿。46.教育起源于儿童对成人的无意识模仿。六、(0题

7、)47.当一个人的外表具有魅力时,他的一些与外表无关的特征也常常被肯定,这种现象被称为()。A.宽大效应 B.晕轮效应 C.中心品质 D.刻板印象参考答案1.D该题的关键点是对“读万卷书,走万里路”这句话的理解。这句话的意思是学习与实践结合起来,因此正确答案是D。2.CC解析 A机械识记是根据事物的外部联系,机械重复,死记硬背的记忆。B意义识记是根据事物内部联系,反复领会、理解,揭示其实际意义的记忆。D无意识的是无特定的记忆目的和任务,也不采用专门的记忆方法,自然而然地记住某一事物,留下痕迹的识记。C有意识记,题干内容便是其概念,所以选C。3.D4.B性格是指人对客观现实的较稳定态度与习惯化了

8、的行为方式相结合的人格特征。它是一个人的心理面貌本质属性的独特结合,是人与人相互区别的主要方面。5.D6.A7.B8.C根据思维的指向性可把思维分为聚合思维和发散思维。聚合思维,也叫求同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集中到一个方向,从而形成唯一的、确定的答案。发散思维,也叫求异思维,是指人们解决问题时,思路朝各种可能的方向扩散,从而求得多种答案。9.DD解析 ABC三项都是课外校外教育的组织形式。10.B11.B12.CC解析 A、B、C、D都是智力的组成成分,但核心是思维力。13.A14.A15.A16.C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

9、上产生的。17.B理解教材是教学过程的中心环节,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掌握,才能牢固记忆;也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好地运用。理解的目的在于形成概念、原理,在于认识事物的本质和规律。18.D19.D20.A21.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22.学科课程学科课程23.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24.混合课混合课25.一般能力;特殊能力26.强化强化27.概念,判断,推理28.认识29.夸美纽斯夸美纽斯30.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31.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32.生活化生活化33.社会 家庭34.识记 保持35.社会问题社会问题36.稳定,统一3

10、7.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38.学生集体学生集体39.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40.制度文化41.(1)教育的本质属性教育是把自然人转化为社会人的过程,或称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教育培养人是有意识,有目的、自觉地进行的。这种培养人的过程中,存在着教育者、受教育者以及社会要求-二种要素之间的矛盾运动。(2)教育社会属性教育具有永恒性。教育具有历史性。教育具有相对独立性。42.比较系统的马列主义理论修养;精深的专业知识;广博的文化基础知识;必备的教育科学知识。43.教学是引导学生获得科学概念的主要途径,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帮助学生掌握概念时应注意以下几个方面:(1)合理利用日常概念;(

11、2)充分利用感性材料与经验;(3)注意“变式”在掌握概念中的作用;(4)词和感性材料的结合;(5)正确下定义;(6)在实际应用中掌握概念;(7)运用求同与求异方法,形成正确概念体系。44.(1)生物遗传因素。遗传是人格不可缺少的影响因素。遗传因素对人格的作用程度随人格特质的不同而异。人格的发展是遗传与环境两种因素交互作用的结果。遗传因素影响人格的发展方向。(2)家庭因素。家庭是社会文化的媒介,它对人格具有强大的塑造力。父母的教养方式的恰当性,会直接决定孩子人格特征的形成。父母在养育孩子的过程中,表现出了自己的人格,并有意无意地影响和塑造着孩子的人格,形成家庭中的“社会遗传性”。(3)学校教育因

12、素。学生只有在学校里通过学习与潜移默化的影响形成自己优良的人格特征,才能顺利地走向社会,适应社会生活。学生通过课堂教育学习系统的科学知识,同时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此外,校风、班风、教师的言行等都是影响学生人格形成与发展的重要因素。(4)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塑造了社会成员的人格特征,使其成员的人格结构朝着相似的方向发展,这种相似性具有维系社会稳定的功能,又使得每个人能稳固地“嵌入”整个文化形态里。(5)个人主观因素。环境因素必须通过个体已有的心理发展水平和心理活动才能发生作用。本题要点明确,但要具体解释说明。45.错误。该观点属于教育心理起源论。它虽然看到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的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46.错误。该观点属于教育心理起源说,虽然看到了教育中的模仿因素,但却没有看到教育是一种有目的有意识的活动,把人的意识行为混同于无意识模仿,导致了教育的生物学化。所以,该观点是错误的。47.B社会心理学的有关效应较多,容易出选择题,应了解每个效应的含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