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03 封建时代的欧洲(学历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5068305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1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03 封建时代的欧洲(学历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03 封建时代的欧洲(学历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03 封建时代的欧洲(学历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03 封建时代的欧洲(学历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03 封建时代的欧洲(学历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03 封建时代的欧洲(学历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一轮复习教案专题03 封建时代的欧洲(学历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3 封建时代的欧洲【学历案】【学习主题】部编版义务教育教科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1课时)【设计者】刘月英【课标要求】(2011版)1. 以法兰克王国为例,初步理解在罗马帝国的废墟上逐渐产生新的文明。2.知道基督教的传播,了解基督教在欧洲中世纪历史发展中的作用。3.了解西欧庄园生活,知道庄园是西欧中世纪社会的基础。4.知道西欧中世纪的城市既是工商业者的聚集地,也是一个相对自治的共同体。5.以巴黎大学、牛津大学的兴趣为例,初步认识欧洲的早期大学。6.知道查士丁尼法典,初步了解拜占庭帝国的历史地位。【学习目标】1.通过课前阅读教材,学生自主完成基础知识清单的填写,复习巩固

2、强化学生记忆。2. 通过组内合作,组间竞赛的形式展示复习成果,达到学生掌握本单元整体知识的目的;同时参照课件PPT完善知识清单。3.通过精选试题的训练,落实学生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等学科素养;重点研读史料,让学生做到论从史出,培养学生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4.通过精选中考试题的训练,把握中考命题的趋势,决胜中考。【评价任务】1.学生自主学习,完成教师所给知识清单填写。(检测目标1)2.学生组内合作,检查知识清单完成情况;组间竞赛共同梳理单元知识脉络;同时参照课件PPT检查遗漏知识点。(目标检测2)3.通过学生完成PPT中【探究思考】核心素养落实篇章:【时空观念】两道选择题,一是让学生掌

3、握基督教产生的时间,二是让学生通过所给图片了解拜占庭帝国衰落的过程。(目标检测3) 4.通过学生完成PPT中【探究思考】核心素养落实篇章:【历史解释】选择题,让学生明白帝国的扩张在客观上会促进文明的传播。(目标检测3) 5.通过学生完成PPT中【探究思考】核心素养落实篇章:【史料实证】两道题,让学生知道文字和图片是我们学习历史的重要史料,通过对文字、图片的解读,我们可以从中提取有效的历史信息,帮助大家寻找试题的答案,同时也可以提升我们阅读史料的能力。(目标检测3) 6.通过自主完成【同步测试】,检查学生对知识掌握的情况,把握中考命题的走向。(目标检测4)【学法建议】1. 本单元是部编版义务教科

4、书世界历史九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封建时代的欧洲。因为是初三一轮复习,更要注重对基础知识的梳理与巩固,所以主要通过学生自主复习教材,教师重点点拨,强化学生的记忆。中考注重对学生历史学科素养的考察,在这种学情之下,我们将学习的重点放在对学生核心素养的提高和答题技巧上。2. 通过自主学习等方法,提升阅读能力,自主学习能力。通过小组合作、竞赛,提升合作团队意识,交流表达能力。通过史料分析,培养学生论从史出的能力,以及史料实证的学科素养。3.学历案中,A组学习内容为合格要求,B组为较高要求,可根据需要选择完成。【学习过程】 一、课前准备(一)课前阅读教材自主复习,梳理和巩固内容,完成知识清单填写(见知识背诵

5、清单)。(检测目标1) 设计说明:通过课前学生自主复习,提前熟悉知识,可以明确学习任务,提升自主学习能力;为更好地完成课堂教学任务做充分准备。二、课中学习学习任务(一):基础知识检测组内检查,组间竞赛,教师补充,完成下表。(检测目标2)一、表格归纳:(检测目标1)世界三大宗教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时间地点创始人经典教义传播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被定为国教并向外传播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共同点:设计说明:对于基础史实,采用表格方式,一目了然,可以检查学生自主复习完成知识巩固的情况,也可以显示被遗漏的知识,

6、成果的展示方式:组内代表口述,锻炼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学生活动:组内协作,组间竞赛,关键可以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参考:世界三大宗教宗教佛教基督教伊斯兰教时间公元前6世纪1世纪7世纪地点古代印度巴勒斯坦阿拉伯半岛的麦加创始人乔达摩悉达多耶稣穆罕默德经典大藏经圣经古兰经教义众生平等、忍耐顺从耶稣教导人们忍受苦难,死后可以升入“天堂”信仰唯一的真主安拉传播公元前3世纪,阿育王在位时,被定为国教并向外传播4世纪末,罗马皇帝将基督教定为国教,促进了基督教的传播伴随帝国的扩张,伊斯兰教向阿拉伯半岛以外的地区广泛传播共同点:都宣传忍耐服从的思想;后来都被统治阶级利用,成为控制人们思想的工具。二

7、:图解历史(检测目标2)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设计说明:通过西欧封建等级示意图,学生采用口述的方式能够说出西欧封建等级制度特点以及封君与封臣之间的关系,加强学生对知识的记忆。学生活动:组间竞赛,代表回答,西欧封建等级示制度的特点:以土地为纽带的封赐而形成的封建制度;封君与封臣的关系有着严格的等级性,而且权利、义务交织在一起,有一定的契约意义。三、思维导图(检测目标2)兴起时间:12世纪兴起时间地点:10世纪西欧基本特征:大学自治权(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免赋税)特权、司法特权、教育自主权争权方式:金钱赎买和武力斗争知识框架斗争形式:从国王或领主手里取得“特许状”课程分类:基础课程和专业课

8、程居民来源:周围农村的农民中世纪大学最美的花朵中世纪城市基本居民:手工工匠和商人评价:一方面仍受基督教会的影响,另一方面也反映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居民分化:早期资产阶级设计说明:思维导图更能使基础知识脉络清晰地呈现在学生眼前,有效地帮助学生记忆。学生借助思维导图说出红色部分内容,完成知识的构建。学生活动: 学生活动,组内协作,组间竞赛,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活跃课堂的气氛。四、 结构图(检测目标2)罗马的历史发展线索日耳曼人 西罗马帝国 灭亡 罗马共和国(奴隶制) 屋大维 (476年) 罗马帝国 (395年)狄奥多西 (前509年) (前27年) 奥斯曼土耳其 (1453年) 灭亡 东罗马帝国

9、(拜占庭帝国) 重点提示:公元前2世纪,地中海成为罗马帝国的内湖;公元2世纪,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设计说明:通过上述表格的展示,让学生复述罗马的发展史,强化学生的记忆。学习任务(二):完成检测试题,落实巩固中考中所必须的核心素养。(目标检测3)设计说明:通过历年中考试题和改编试题的探究,让学生落实核心素养中的时空观念、历史解释、史料实证。学生活动:组内协作,分析试题,寻找关键字词和考查知识点,组织答案;对于难题解决不了的,组内提出,组外合作,共同解决。探究思考一:核心素养落实【时空观念】 (目标检测3)1(2019怀化)诞生于公元1世纪左右,宣扬上帝是宇宙的最高主宰,人们只要信

10、奉耶稣,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的宗教是(C )A道教 B佛教 C基督教 D伊斯兰教【解析】 根据所学知识可知,1世纪,基督教出现在罗马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生活在这里的古代犹太人,多次反抗罗马帝国的残暴统治,起义遭到血腥镇压。人们把希望寄托于宗教,寻求精神上的解脱,基督教应运而生。基督教的创始人是耶稣,宣扬人们只要信奉耶稣,死后灵魂就可以升入“天堂”。故C项符合题意。2.下列图是某帝国的发展形势图。从图中你能了解到是( D) A西方民主政治的发源地 B罗马共和国的兴盛C保存遗产是帝国的职责 D拜占庭帝国的衰落【解析】依据题干图片信息可知,从11世纪到15世纪拜占庭帝国的疆域越来越少,最

11、终在1453年拜占庭帝国被奥斯曼土耳其帝国所灭,D项符合题意,故答案选D。探究思考二:核心素养落实【历史解释】 (目标检测3)3.下面是小丽同学在读史活动中摘抄的有关“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由此可以得出结论的是(D)前27年,罗马共和国演变为帝国;1世纪,在帝国统治下的巴勒斯坦地区诞生了基督教;后来被定 为国教,得以广泛传播,成为世界三大宗教之一;2世纪初,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395年,罗马帝国分裂为东西两部分,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A.帝国起源于地中海区域B.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的地区带来了

12、灾难C.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D.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解析】题干“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未涉及帝国起源问题,故A项不是从读书笔记中得出的结论,不符合题意;帝国的扩张给被征服地区带来了灾难与读书笔记的“罗马帝国成为地跨欧亚非三洲的大帝国,拉丁文也随之不断向外传播,逐渐成为被征服地区的官方语言。东罗马帝国保存了大量古希腊、罗马文化,曾繁荣一时”不符,故B项不符合题意;帝国实行奴隶主民主政治在题干“罗马帝国兴衰“的读书笔记未涉及,故C项不符合题意;上述三则笔记都表明罗马帝国的扩张客观上促进人类文明传播,故D项符合题意。探究思考三:核心素养落实【史料实证】 (目标检测3)(一)1.材料

13、一:从5世纪末开始,法兰克王国的国王将大量的土地的人民无条件赏赐给侍从、官司吏、教会,贵族拥有的这些土地是世袭的,不能被剥夺,这样导致地方形成割据势力,王室经济陷入拮据。材料二: 材料三:西欧封建社会流行一则谚语:”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1)材料一中这种赏赐土地的办法有何消极的影响?(2)与材料一中赏赐土地的方式相比,材料二中的土地分封方式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根据材料二,上述土地分封方式的改变对西欧产生了怎样的影响?(4)你是如何理材料三“我的附庸的附庸,不是我的附庸”?答案:(1)消极影响:导致地方形成割据势力,王室经济陷入拮据。(2)变化:变无条件赏赐为有条件分封。(3)影

14、响:形成了深严的封建等级制度。(4)理解:国王和大封建主层层向自己的臣属分封土地,受封土地的人要效忠自己的封君,为他打仗。西欧的封建社会虽有等级贵族制,但不同等级的贵族之间,没有严格的上下级制约关系,其实质是中古西欧的封建等级制度。(二)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古西欧城市的兴起,具有十分重要的历史意义。经济上,城市的发展导致商品经济繁荣,西欧单一的经济结构趋向多元化。政治上,城市成为西欧封建社会中新的政治力量。城市往往与国王结盟,共同对付国内的封建大贵族,从而加速了国家的统一。文化上,随着城市的繁荣发展,城市文化应运而生,为日后的文艺复兴奠定了基础。材料二:在人口和贸易量方面,中世纪西欧的城市同中国、印度或中东的城市相比,是微不足道的。但是,由于拥有日益增长的自治权和政治力量,它们显得十分独特。恰恰因为它们再从头开始,且处于政治上分裂的欧洲而不是坚如磐石的帝国的框架中,所以市民们从开头就表现出自信和独立,这种自信和独立是欧亚大陆其他任何地方所没有的。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三:11,12世纪,随着城市的兴起,新兴市民阶层对文化知识的迫切需求,欧洲许多工商业繁荣的城市出现了城市学校。这些学校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