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专题10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含答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50682466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10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专题10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专题10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专题10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专题10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专题10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专题10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历史二轮复习专项突破专题10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 (含答案)(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10 农村生产关系的变化1. 观看下面两幅图片并阅读相关文字介绍,回答问题。 图一 1947年,中国共产党召开全国土地会议,颁布中国土地法大纲。大纲规定:没收地主土地,废除封建剥削的土地制度,实行耕者有其田,按照农村人口平均分配土地。随后,制定了土地改革总路线:依靠贫雇农,团结中农,有步骤地、有分别地消灭封建性剥削的土地制度,发展农业生产。轰轰烈烈的土地改革运动,猛烈地冲击着几千年的封建制度,特别在一亿人口的老区和半老区,基本消灭了封建制度,改变了农村旧有的生产关系,使农村各阶级占有的土地大体平均,贫、雇农基本获得相当于平均水平的土地和其他生产、生活资料。 解放区的土地改革,使农村的阶级关

2、系和土地占有状况发生了根本性变化,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他们踊跃参军参战,担负巨大的战争勤务,并以粮草、被服等物资支援自己的子弟兵,为人民解放战争的胜利提供了重要的人力、物力保障。 图二 1950年,中央人民政府颁布中华人民共和国土地改革法,它规定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同年冬起,全国分批进行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分给无地或少地的农民耕种;同时也分给地主一份,让他们自己耕种,在劳动中改造自己。到1952年底,除部分少数民族地区外,全国大陆基本上完成了土地改革。约3亿无地少地的农民,分到了约7亿亩土地和大量的农具、牲畜和房屋等;每年需向地主缴纳的300

3、0多万吨粮食的地租也被免除。农民真正获得了解放,同时解放农村生产力,发展农业生产,为新中国的工业化开辟道路。(1) 图一图二宣传的内容属于史料类别的哪一类? _ (写字母)A.第一手资料B.第二手资料(2) 根据以上图片及文字介绍,你能获取哪些历史信息?(写出三点即可) 信息点一: _ 信息点二: _ 信息点三: _ (3) 请选择其中一次土地改革说说对中国当时政局的作用?2.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土地改革以后,农民分到了土地,农业生产有了恢复和发展。但是,我国的农业仍然是一家一户分散经营的。当时贫苦农民缺乏生产工具、资金,一家一户难以解决水利问题,难以抵御自然灾害,不能合理地使用

4、耕地,也不能使用先进的机械化农具。这就影响生产的发展,为此国家把分散的个体农民组织起来,引导他们参加农业生产合作社,走集体化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道路。材料二 1978-2016年我国居民年均收入情况表项目1978年1997年2010年2016年农村居民家庭人均纯收入(元)133.62090.159199892城镇居民家庭人均可支配收入(元)343.45160.31910928844城乡储蓄存款余额(亿元)210.646279.8303302.5597751.5材料三 在2017年的全国两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在下团组讲话中再次部署精准脱贫:“改进脱贫攻坚动员和帮扶方式,扶持谁、谁来扶、怎么扶、如何

5、退,全过程都要精准,有的需要下一番绣花功夫。”根据总书记要求,到2020年,我国现有贫困户全部脱贫,实现全民共同富裕。(1) 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共产党为人民的福祉都采取了什么措施?为什么采取这些措施?(2) 阅读材料二你能从表格中得出什么信息?并分析其原因。(3) 阅读材料三请你联系生活实际,说一说应该怎样帮助贫困户走共同富裕的道路?3. 中国是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是中国经济建设要解决的重大问题,是党的工作任务之一。建国以来,党和政府一直十分重视农村问题的解决,在农村先后进行了四次生产关系的调整,有成功的,也有失误的。 材料一: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 材料二:

6、 材料三:奇唱歌来怪唱歌,养个肥猪千斤还有多,脑壳谷箩大,宰了一个当三个,三尺锅子煮不下,六尺锅子煮半个。一个萝卜千斤重,两头毛驴拉不动 材料四:安徽凤阳县小岗村是个贫困县。1978年,小岗村生产队18户农民私下立了一份将田地包干的契约。他们艰苦地干了一年,还了货款,生活有了改善,自农业合作化以来第一次向国家交了公粮,打心里乐开了花。(1) 材料一出自建国初期的哪部历史文献?据此我国掀起了什么运动?(2) 材料二的两幅图片,反映了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第二次变革,请你说出这次变革的名称?1956年底,我国基本上完成了三大改造,三大改造有什么历史意义?(3) 材料三是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的一次严重

7、失误,此次运动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第三次变革,名称是什么?(4) 材料四反映的是我国农村生产关系的第四次变革,名称是什么?这个政策是在哪次会议上作出的决策?(5) 综合以上四则材料,你有什么认识?4.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在中央多次重要会议上就“三农”问题发表一系列重要讲话。“三农”问题是关系到人民的切身利益,社会的安定和发展的重大问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为解决三农问题采取一系列措施,取得了重大的成就,但也不乏沉痛的教训。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下表为某县三个村阶级结构变动情况表(单位:户)。 年份雇农贫农中农富农新富农地主其他195083197116180272

8、19533743550407材料二:中共中央关于农业生产互助合作的决议(草案)指出:“必须提倡组织起来,按照自愿互利的原则发展农民的劳动互动积极性。”1953到1955年,农业互助合作社继续稳定发展,这时期建立起来的合作社,80%以上增产增收,15%持平,5%减产减收。 -林志坚新中国要事述评材料三:1958年5月27日人民日报标题是“人有多大胆,地有多大产”“谷子超过万斤”“寿张北台社亩产10546斤”;1958年8月13日人民日报有如下标题:“麻城建国一社出现天下第一田,早稻田亩产36900多斤“,“福建海星社创花生亩产10500多斤的记录”。 材料四:1958年10月,某县委书记作报告:

9、“人人进入新乐园,吃喝穿用不花钱;鸡鸭鱼肉味道鲜,顿顿可吃四个盘;天天可以吃水果,各样衣服穿不完;人人谈论天堂好,天堂不如新乐园。” 材料五:“我们分田到户,每户户主签字盖章,如以后能干,每户保证完成,每户的全年上交公粮,不在(再)向国家伸手要钱要粮,如不成,我们干部作(坐)牢割头也干(甘)心,大家社员也保证我们的小孩养活到18岁。” -全国第一份分田到户协议书(节选)(1) 导致材料一表中农村阶级结构发生变化的是什么重大历史事件?该事件实施的法律文件是什么?(2) 分散经营的农业生产不利于农业的发展,不能满足国家工业化建设的需要。材料二中为调动农民生产积极性国家采取了什么措施?(3) 材料三

10、和材料四分别反映了探索建设社会主义道路中出现的哪些失误?(4) 材料五反应的我国哪个地方的农民率先进行农业生产责任制的尝试,实行包产到户?随后,在中央的指导下,农村实行了什么制度?5.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前,中国的土地制度极不合理。占乡村人口不到10%的地主和富农占有70%-80%的土地;而占乡村人口90%的贫农、雇农和中农却只占有20%30%的土地。 -摘自北师版历史教材 材料二这场运动的宗旨是提高产量、防止富裕农民重新冒头、争取更大程度的农业专业化,以及加速实现社会主义改造的进程到1956年年底,约96%的农民正式成为合作社社员。 -摘自徐中约著中国近代史 材料三家

11、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我国农村集体经济的主要实现形式,主要生产资料仍归集体所有,在分配方面仍实行按劳分配原则既发挥了集体统一经营的优越性,又调动了农民生产积极性,是适应我国农业特点和农村生产力发展水平以及管理水平的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 -摘自复兴之路(中)请回答: (1)为改变材料一中不合理的土地制度,新中国成立后制定了哪部法律文件?这次“改变”有何历史意义? (2)材料二中的这场运动是指哪一历史事件? (3)据材料三,概括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是“一种较好的经济形式”的原因。 (4)结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总结建国以来不同时期农村经济发展的共同经验。6. 某校历史兴趣小组以“民族复兴之路”为主题开展

12、了探究活动。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农业现代化】(1) 根据图1,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什么?(2) 你从图2中能获取什么信息?(3) 试分析出现这一情况的原因是国家实行了什么政策?7. 以下是我国1953-1976年工农业总产值变化情况表,阅读后请回答问题。 表格一 时段工农业总产值平均每年增长19531957年14.6%19581962年0.6%19631965年15.7%19661976年7.1%表格二 年份19661967196719681972197319741975工农业总产值比上年增长-9.6%-4.2%9.21%1.9%-以上材料摘编自中国现代史资料选辑(1) 表

13、格一中的数字变化反映了这段时间国民经济发展经历了怎样的过程?其中不正常的情况主要有哪几次?分别是什么原因造成的?(2) 1953-1976年间,我国的经济建设既有成果也有教训,请你谈谈应该从中吸取哪些教训。8.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53年8月,毛泽东同志在一个批示中指出:“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社会主义改造基本完成,这是一个过渡时期。党在这个过渡时期的总路线和总任务,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间内,基本上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1)根据材料一中毛泽东同志的这个指示,我们国家开展了什么运动?这次运动的实质是什么?材料二1958年,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社会主义

14、建设总路线及其基本点,其正确的一面是反映了广大人民群众迫切要求改变我国经济文化落后状况的普遍愿望,其缺点是忽视了客观的经济规律。-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材料三(图一、图二)(2)中共八大二次会议通过的总路线的内容是什么?材料三中哪幅图片是这条总路线的具体体现?(3)材料二中的“缺点”对我国经济造成了怎样的影响?9. 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初期工农业生产统计表(金额单位:亿元) 1952年1956年1957年工业总产值343.3703.6783.9农业总产值483.9582.9604.0工农业总产值827.21286.51387.9注:1952年工业比1

15、949年增加187%,农业增加50%。(1) 材料一说明了什么现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有哪些? 材料二:1956-1966年我国的社会主义建设虽然走了不少弯路,但仍然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生产能力和技术水平大大提高,建成一大批大中型项目:新兴的电子工业、原子能工业、航天工业从无到有地发展起来;交通、水利、国防事业也取得重大成就;我国初步形成了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摘编自统编初中历史教科书中国历史八下(2) 材料二中提到的“弯路”指的是什么?这一时期(1956-1966年)我国国防尖端技术取得巨大进展,其代表性成就是什么? 材料三:这是一个特殊的历史年代!在这个轰轰烈烈的年代里,个人崇拜盛行,反革命猖狂导致民主与法制被公然地践踏,社会动荡这是疯狂的十年混乱的十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