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教师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50681605 上传时间:2023-05-04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黑龙江省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学校2021年中考生物试题(教师版)(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牡丹江、鸡西地区朝鲜族中学联合体试卷2021年初中毕业考试生物试卷考生注意:1.考试时间为60分钟。2.共5个大题,总分100分。一、单项选择(第1-25题,每题2分,共50分)1. 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起着重要作用,“雨多它能吞,雨少它能吐”,因而被称为“绿色水库”的是()A. 草原生态系统B. 沙漠生态系统C. 农田生态系统D. 森林生态系统【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圈是地球上的所有生物与其生存的环境形成的一个统一整体,包括所有的生态系统,如草原生态系统、湿地生态系统、海洋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淡水生态系统、农田生态系统、城市生态系统等,不同的生态系统有不同的特点,据此解答。【详解】A

2、草原生态系统分布在比较干旱的地方,在保持水土和防风固沙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不符合题意。B沙漠的生态条件极为严酷,夏季炎热干燥,降水极少,土壤贫瘠,沙漠中生物的种类和数量很少,不符合题意。C农田生态系统是人工建立的生态系统,其主要特点是人的作用非常关键,人们种植的各种农作物是这一生态系统的主要成员,不符合题意。D森林生态系统是陆地上最复杂的生态系统。森林生态系统中的生物成分以高大的乔木为主,森林在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如森林能缓解水资源危机,森林可以促进水分循环和影响大气环流,增加降水,所以有“绿色水库”之称,符合题意。故选D。【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熟知各个生态系统的特点和

3、作用方面。2. 入夏以来,有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里的农作物大量死亡。这里描述的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A. 空气B. 水分C. 土壤D. 温度【答案】B【解析】【分析】非生物因素是指影响某种生物生活和分布的环境因素,比如,光照、温度、水等。【详解】干旱是指淡水总量少,不足以满足人的生存和经济发展的气候现象。有些地区出现了大面积的干旱,地里的农作物大量死亡,是受到水分的影响,则影响农作物生长的非生物因素主要是水分,ACD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区分非生物因素。3. 生物与生物之间存在着一定的关系,下面两种生物属于捕食关系的()A. 牛和羊B. 狮子

4、和羚羊C. 水稻和杂草D. 鸡和鸭【答案】B【解析】【分析】物种之间的关系分种内关系和种间关系。(1)种内关系是同种生物之间的关系,分种内互助和种内斗争。(2)种间关系是不同物种之间的关系,分互利共生、竞争、捕食和寄生。互利共生是指同生共死的量个物种之间的关系,如根瘤菌和豆科植物;竞争是指由于竞争同一食物、栖息地等两物种之间的争斗关系,如大小草履虫;捕食是捕食者和被捕食者的关系,如猫和老鼠;寄生是指一种生物寄生在另一种生物的体内或体表,如T2噬菌体与大肠杆菌。【详解】结合分析可知:牛和羊、水稻和杂草、鸡和鸭具有共同的食性或处于相同的生活环境中,能够形成竞争关系;而狮子能够捕食羚羊,故狮子和羚羊

5、能够形成捕食关系,故选B。【点睛】正确识记并理解具体的种间关系是解题的关键。4. 玉米种子萌发形成幼苗的过程中,早期需要的营养物质主要来自于()A. 子叶B. 胚C. 胚乳D. 土壤【答案】C【解析】【分析】(1)大豆属于双子叶植物,其种子是由胚和种皮组成的,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子叶里。(2)玉米属于单子叶植物,其种子是由胚、胚乳、种皮组成的,而胚是由胚根、胚轴、胚芽和子叶组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详解】种子萌发时所需要的能量来自于种子储存的营养物质,玉米种子的营养物质储存在胚乳里。如图所示:故选:C。【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知道种子萌发的条件和过程。5.

6、蚯蚓在土壤中活动,可以使土壤疏松,蚯蚓的排出物还能增加土壤肥力,说明()A. 环境影响生物B. 生物影响环境C. 生物依赖环境D. 生物适应环境【答案】B【解析】【分析】生物和环境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作用,生物与环境的关系非常密切,生物必须适应环境才能生存,同时也影响环境,据此分析解答。【详解】蚯蚓在土壤中在土壤中钻洞,可以使土壤疏松,有利于植物根的呼吸、生长; 蚯蚓能富集养分,生活着的蚯蚓每时每刻都在吞食大量的有机物和土壤,把蚓粪和其他代谢产物排泄到土壤中,从而增加了土壤的肥力。实验证明,有蚯蚓栖息的周围土壤中,许多无机盐的元素,如磷、钾、钙、镁等增加数倍,因此蚯蚓对环境有影响,B正确。【点睛

7、】解答此类题关键是理解生物适应环境又能影响环境。6. 园林工人移栽树木时,为了确保树苗成活,要剪掉部分叶子,是为了降低植物的( )A. 光合作用B. 蒸腾作用C. 吸收作用D. 呼吸作用【答案】B【解析】【详解】试题分析:植物体通过根从土壤中吸水的水分大部分通过蒸腾作用散失了,蒸腾作用的主要部位是叶片,刚移栽的植物,幼根和根毛会受到一定程度的损伤,根的吸水能力较弱,而蒸腾作用散失大量的水分,为了减少水分的散失,降低蒸腾作用,常常去掉一部分枝叶考点:蒸腾作用的意义7. 在影视作品中出现的生物界中已经灭绝的恐龙是受青少年喜爱的一类动物。恐龙属于( )A. 鱼B. 两栖动物C. 哺乳动物D. 爬行动

8、物【答案】D【解析】【分析】爬行动物的主要特征: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或甲,用肺呼吸,体温不恒定,会随外界的温度变化而变化。【详解】恐龙身体分为头、颈、躯干、四肢和尾五部分,体表覆盖角质鳞片,用肺呼吸,属于爬行动物。故选D。【点睛】明确爬行动物的特点是解题的关键。8. 对于植物繁衍后代来说,花最重要结构是()A. 雄蕊、雌蕊B. 花托、花柄C. 花萼、花瓣D. 柱头、花柱【答案】A【解析】【分析】此题考查的是花的结构,为基础知识题,解答此题要熟记花的结构,对于花的各部分结构结合实物图进行记忆效果较好。【详解】一朵花的结构中,最主要的部分是花蕊(雄蕊和雌蕊),雄蕊

9、由花药和花丝组成,雌蕊由柱头,花柱、子房组成,子房里有胚珠,果实由子房发育而成,种子由胚珠发育而成,子房壁发育成果皮,受精卵发育成胚,受精极核发育成胚乳,花中雌蕊和雄蕊与果实与种子的形成有直接关系,与后代也有关系,所以雌蕊和雄蕊是花的主要结构。故选A。9. 下列叙述中,属于生物共同特征的是( )A. 都是由细胞构成B. 都具有神经系统C. 都能进行光合作用D. 都能生长和发育【答案】D【解析】【分析】生物的基本特征:除病毒外,所有生物都是由细胞构成的;生物都具有新陈代谢现象;生物都具有生长发育和生殖现象;生物都有遗传和变异的现象;生物都能够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生物都能适应一定的环境,也能影响环

10、境。【详解】A.病毒是由蛋白质外壳和遗传物质(核酸)组成,是没有细胞结构的生物,不符合题意。B.植物没有系统,不符合题意。C.动物不能进行光合作用,不符合题意。D.生物都能生长和发育,属于生物的特征,符合题意。故选D。10. 如果某人验尿发现其中有红细胞、蛋白质等,你估计病变的部位可能是 ( )A. 肾小体B. 肾小囊C. 肾小球D. 肾小管【答案】C【解析】【分析】尿的形成包括:肾小球和肾小囊内壁的过滤和肾小管的重吸收作用。【详解】当血液流经肾小球的和肾小囊内壁时,除大分子的蛋白质和血细胞不能被过滤外,血浆中的一部分水、无机盐、葡萄糖和尿素等物质都可以过滤到肾小囊腔中形成原尿;当原尿流经肾小

11、管时,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被肾小管外包绕的毛细血管重新吸收回血液,而剩下的水、尿素和无机盐等就形成了尿液,据以上知识判断:正常的尿液中不会有蛋白质和红细胞,若出现了,可能是肾小球有炎症,细胞膜通透性增强使本来不能过滤的红细胞、蛋白质被过滤到原尿内,肾小管主要是对原尿中大部分的水、全部的葡萄糖、部分无机盐进行重吸收,则红细胞、蛋白质这些大分子物质将还留着尿液中,因此尿液出现了红细胞、蛋白质等,故A、B、D不符合题意,C正确。【点睛】一般出现蛋白尿,血尿时,说明病变部位可能是肾小球。11. 飞机在起飞和降落时,由于气压变化大,乘务员有时要给乘客发口香糖并要求他们咀嚼。这样做的

12、目的是为了A. 保护鼓膜B. 防止打瞌睡C. 帮助呼吸D. 保持口腔卫生【答案】A【解析】【分析】巨大的声波会导致耳膜受到的压力突然增大,容易击穿鼓膜。这时张大嘴巴或咀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即外耳道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以免震破鼓膜。如果闭嘴同时用双手堵耳也是同样道理,这样就避免了压强的突然改变,对鼓膜的影响。【详解】海拔越高、气压越低。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在短时间内,飞机的高度发生巨大的变化。外界气压也发生巨大变化,而鼓膜内的气压不变,因此容易击穿鼓膜。在飞机起飞或降落时,乘务员通常发给每位乘客一块口香糖

13、,嚼口香糖可以使咽鼓管张开,因咽鼓管连通咽部和鼓室。这样口腔内的气压即鼓室内的气压与鼓膜外的气压保持平衡。保持鼓膜内外大气压的平衡,防止击穿鼓膜。故选:A。【点睛】解答此题的关键是理解保护鼓膜的措施及原因。12. 被称为“微生物学之父”的巴斯德所做的肉汤实验,证实了肉汤中的细菌是( )A. 空气中自然形成的B. 肉汤中自然形成的C. 全部产生于空气中D. 空气中的细菌进入肉汤中繁殖产生的【答案】D【解析】【详解】微生物不是从营养液中自然发生的,而是来自空气中原已存在的微生物。D符合题意。13. “海阔凭鱼跃,天高任鸟飞。”下列关于鸟类适应飞行功能的形态结构特点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 前肢变

14、为翼翼是飞行器官B. 体内有许多气囊进行气体交换C. 骨中空或愈合骨骼既轻便又牢固D. 胸肌发达牵动两翼完成飞行【答案】B【解析】【分析】鸟类多数营飞行生活,其结构特征总是与其生活相适应的。如前肢变成翼,有大型的正羽,排成扇形,适于飞行;身体呈流线型,可以减少飞行时的阻力等。详解】A鸟类前肢变成翼,翼是飞行器官,适于飞行,A正确。B体内有气囊,辅助肺完成双重呼吸,可以供给充足的氧气,不能进行气体交换,B错误。C骨中空或愈合,骨骼既轻便又牢固,适于空中飞行,C正确。D在鸟的龙骨突地两侧生有非常发达的胸肌,胸肌发达,才能牵动两翼完成飞行动作,适于空中飞行,D正确。故选B。【点睛】解题的关键是掌握鸟

15、类与飞行生活相适应的特点。14. 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情况是()A. 由静脉血变为动脉血B. 在此过程中,血液始终为动脉血C. 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D. 在此过程中,血液始终为静脉血【答案】C【解析】【分析】(1)体循环的路线是左心室主动脉各级动脉身体各部分的毛细血管网各级静脉上、下腔静脉右心房,血液由含氧丰富的动脉血变成含氧少的静脉血。(2)肺循环的路线是右心室肺动脉肺部毛细血管肺静脉左心房,血液由含氧少的静脉血变成含氧丰富的动脉血。【详解】血液循环路线如图所示:因此,人体血液循环分为体循环和肺循环两条途径,在体循环过程中,血液的变化情况是由动脉血变为静脉血。故选C。【点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血液循环的途径及血液成分的变化。15. 下列食物成分中,不经过消化就可直接被小肠吸收的是()A. 淀粉B. 脂肪C. 蛋白质D. 葡萄糖【答案】D【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