福建省三明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0675847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6.0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福建省三明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三明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福建省三明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福建省三明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福建省三明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福建省三明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教育理论自考预测试题附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20题)1. 煤块被强光照射时,人们仍认为它是黑的,这是知觉的()A.选择性 B.整体性 C.理解性 D.恒常性2.班主任在课余和学生聊天以了解学生的方法是()。A.观察法 B.访问法 C.问卷法 D.作品分析法3.第1题在德育工作中,要统一学校、家庭、社会各方面的教育力量,建立三结合的教育网络。这主要遵循的德育原则是()4.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称为()。A.操作能力 B.操作技能 C.操作模式 D.操作程序5. 物质之间相互作用留下痕迹的过程称之

2、为()A.反映 B.感受性 C.意识 D.感应性6.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始于()。A.1789年 B.1798年 C.1879年 D.1897年7. 梦是在睡眠状态下产生的正常心理现象。它属于()。A.有意想象 B.无意想象 C.创造想象 D.再造想象8.在学校与家庭、社会联系中起重要作用的是()。A.班主任 B.任课教师 C.学校领导 D.团队干部9.人的心理现象主要包括两个方面,它们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A心理过程和意志过程B心理过程和情感过程C认识过程和个性心理D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10.心理学成为独立的学科始于()。A.1789年 B.1798年 C.1879年 D.1897年11.活泼

3、好动、动作敏捷、情绪不稳定、粗枝大叶,是哪种气质类型的特点()A胆汁质B黏液质C多血质D抑郁质12.下列方法不属于行为矫正治疗的是()A自由联想B系统脱敏C厌恶疗法D强化、惩罚与消退13.学校产生于()。A.原始社会 B.奴隶社会 C.封建社会 D.资本主义社会14.体育的基本组织形式是()A体育课B课间操C课外体育锻炼D运动竞赛15.构成成分为“元成分、操作成分、知识获得成分”的智力是()A组合性智力B经验性智力C实用性智力D流体智力16.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A.学生个体和集体两个方面 B.学生品德和学习两个方面 C.学生校内和校外表现两个方面 D.学生家庭环境和社会关系两个方面17.有

4、人认为,南方人精明、北方人豪爽。这种社会心理现象属于()A近因效应B晕轮效应C刻板效应D首因效应18.青少年异性交往的原则是()。A.真实坦诚 B.自然 C.留有余地 D.克服羞怯19. 学校体育的根本任务是()A.促进学生正常发育 B.增强学生体质 C.使学生掌握体育技能 D.输送运动员20.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命题的是()。A.孔子 B.礼记学记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二、填空题(20题)21.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教育、教育相配合,协调各方面的教育力量。22.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23.

5、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和学生。24.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25. 表象是从_到_的过渡阶段,是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26. 学校文化由学校的物质文化、精神文化、组织文化和_构成。27.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28.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过程。29.人格是构成一个人思想、情感及行为的特有模式,这个独特模式包含一个人区别于他人的_而_的心理品质。30. 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的特点。31.填空题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和_。32. 在斯坦福一比奈智力量表中,计算智商的公式是:智商等于除以再乘以100。33.思

6、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34. 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一类是_。35. _是以学科为中心设计的课程。36.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37.记忆过程包含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38. 与再造想象相比,创造想象具有的特点有:首创性、_和_。39. 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40.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的规律。三、简答题(2题)41.简要说明人格的特征。42.简述态度改变的自我防御表现。四、论述题(2题)43. 在我国建国后的教学实践中,曾出现过学生走出

7、校门,学工、学农、学军等作法,认为学生获得知识主要借助于他们自身的社会实践。试从某一教学过程的基本规律出发,对这一作法进行评述。44.试述人的发展对教育的制约。五、辨析题(2题)45.青少年在异性交往中可以不留余地。46.浮云中的太阳或月亮好像运动一样,这是诱动知觉。六、(0题)47. 国民教育制度的核心和实质是()。A.中学制度 B.小学制度 C.大学制度 D.学校教育制度参考答案1.D2.A3.D4.B动作技能,或称之为操作技能,是指以肌肉骨骼的运动实现的程序化、自动化和完善化的外显动作方式。换言之,它是通过学习而形成的合乎法则的动作活动方式。5.A6.C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

8、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7.B8.A暂无解析,请参考用户分享笔记9.DD解析 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而答案ABC中的意志过程、情感过程、认识过程同属于心理过程。因此答案选D。10.C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家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第一个心理学实验室,开始对心理现象进行系统的实验室研究,从此心理学从哲学中分化出来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11.C12.A13.B除了掌握学校产生于奴隶社会这一点,还要掌握在奴隶社会中一些不同的学校名称。14.A15.C16.A全面了解和研究学生是有效地开展

9、班主任工作的前提和基础。了解和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体和学生集体两个方面。17.C18.B青少年进行正常异性交往时,要把握好“自然”和“适度”两个原则。19.B20.D21.社会 家庭22.社会问题社会问题23.社会知识社会知识24.德育内容,德育方法25.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26.制度文化27.概念,判断,推理28.认识29.稳定,统一30.生活化生活化31.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32.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智龄(心理年龄) 实龄(生理年龄)33.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34.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35.学科课程学科课程36.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3

10、7.识记 保持38.独立性新颖性独立性,新颖性39.混合课混合课40.先快后慢先快后慢41.(1)独特性:“人心不同,各如其面。”这句俗语为人格的独特性作了最好的诠释。(2)稳定性:俗话说:“江山易改,禀性难移。”这里的“禀性”就是指人格说的。(3)整合性:人格是由多种成分构成的一个有机整体,具有内在的一致性,受自我意识的调控。(4)功能性:人格决定一个人的生活方式,甚至有时会决定一个人的命运,因而是人生成败的根源之一。42.态度是理性的,与价值观紧密联系着,因而,人们在面临态度改变的压力时,优势反应不是改变态度,而是拒绝别人的影响,其自我防御的表现是:(1)抗拒反应(2)心理惯性(3)“保留

11、面子”(4)笼统拒绝(5)贬损来源(6)歪曲信息(7)论点辩驳43.(1)这一作法违背了“间接经验与直接经验相结合”的教学过程规律。(2)学生在教学过程中的认识具有特殊性。因为学生对客观世界的认识主要是在教师指导下,通过接受间接经验来实现的,借助间接经验认识世界,是认识上的捷径。(3)强调学生学习书本知识,绝不是说学生不需要直接经验,直接经验不仅是学生获得间接经验的途径之一,而且在学生获取间接经验中具有重大作用,直接经验是掌握间接经验的认识基础。(4)在教学过程中,既不应只强调直接经验而忽略间接经验的掌握,也不应只强调间接经验而忽略直接经验的掌握,应把直接经验与间接经验有机结合起来。(5)学工

12、、学农、学军有利于学生获得直接经验,但不能搞形式主义,选择实践活动应从教学目标需要出发。44.(1)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顺序性和阶段性,循序渐进地促进人的发展。(2)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不均衡性,在人的身心发展的关键期,施以相应的教育。(3)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稳定性和可变性,既考虑稳定性,不任意改动教育内容和方法,又注意可变性,充分挖掘受教育者的发展潜力。(4)教育要适应人的发展的个别差异性,做到因材施教。【解析】该题是一道重点题。它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人的发展规律有哪些;二是要求我们如何按这些规律做好教育工作。45.错误。青少年在处理异性交往问题时,要注意使用正确、恰当的交友方法。首先要克服羞怯感情自然,其次要真实坦诚,三是要留有余地,不能毫无顾忌,在谈话中如果涉及到一些敏感话题时要尽量回避,对一些身体接触也要把握分寸。46.正确。这是诱动知觉。即指静止之物,因周围其他物体的运动,而看上去好像运动的知觉。47.D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