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南省娄底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0675839 上传时间:2023-05-02 格式:DOCX 页数:13 大小:24.9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湖南省娄底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3页
湖南省娄底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3页
湖南省娄底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3页
亲,该文档总共13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湖南省娄底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湖南省娄底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1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湖南省娄底市成考专升本2021-2022年教育理论模拟练习题三及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20题)1.下列哪一项不属于注意品质的范畴?()。A.注意的广度 B.注意的敏捷性 C.注意的稳定性 D.注意的分配2.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A.次要作用 B.协调作用 C.重要作用 D.主导作用3.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是态度形成过程中的哪一个阶段()A顺从B认同C内化D改变4.“捧腹大笑、手舞足蹈”,是下列选项中的哪种情绪状态?()A.心境 B.激情 C.应激 D.热情5.“要尽量多地

2、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每一个人”的提出者是()。A.苏霍姆林斯基 B.马卡连柯 C.加里宁 D.陶行知6.前苏联以马克思主义为基础最早探讨教育问题的是 ()A.苏霍姆林斯基 B.凯洛夫 C.马卡连柯 D.克鲁普斯卡娅7.第9题教师的根本任务是()8.人在同时进行几种活动时,把注意指向不同对象体现了( )A注意的范围B注意的稳定性C注意的分配D注意的转移9.操作技能形成的基本途径是()A.A.练习 B.感知 C.活动 D.思维10.有预定目的,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是()。A.有意注意 B.不随意注意 C.有意后注意 D.不随意后注意11.学生动作的执行由出声的外部语言到不出声的外部语言,再

3、到内部语言的过程是智力技能形成的哪个阶段?()A.原型操作 B.原型定向 C.原型内化 D.操作练习12.记忆过程包括 ( )A.识记、保持和遗忘 B.识记、再认和回忆 C.识记、保持和联想 D.识记、保持、再认或回忆13.在不同社会,或同一社会不同的历史时期,教育的性质、目的、内容等都各不相同。这体现了教育具有()。A.永恒性 B.历史性 C.阶级性 D.相对独立性14.我国同时也是世界上最早的一部教育专著是( )。A.中庸 B.礼记 C.论语 D.学记15. 在智力技能形成过程中,需要把智力活动模式以展开的、外显的方式予以实施的阶段是 ()A.原型定向 B.操作定向 C.原型操作 D.原型

4、内化16.教育史上最早提出“教学具有教育性”这一命题的是()。A.A.孔子 B.礼记学记 C.夸美纽斯 D.赫尔巴特17.“教学相长”、“及时而教”等教育思想最早出自于我国的()。A.学记 B.论语 C.大学 D.中庸18. “心有余悸”是描写人在恐惧中的()。A.心境状态 B.应激状态 C.激情状态 D.热情状态19.学校对学生进行德育的最基本、最经常的途径是()。A.校外活动 B.课外活动 C.社会实践活动 D.各科教学20. 班主任工作的主要任务是()。A.对学生进行德育教育 B.关心学生身体健康 C.组织学生参加劳动和其他社会活动 D.做好家长工作,争取社会有关方面的配合二、填空题(2

5、0题)21. 在马斯洛的价值体系中有两种潜能或基本需要:一类是_,一类是_。22.填空题根据识记材料有无意义或对识记材料的意义是否了解,把识记分为_和_。23.思维的基本过程包括分析与综合、_、_和体系化与具体化。24.按活动领域的不同,可以把能力分为_和_。25. 首先对班级授课制给予系统理论描述和概括的教育学家是_。26. 教学任务受人们追求的_决定,它指明各教育阶段、各科教学应实现的目标要求。27. 课的类型主要有两大类:单一课和_。28. 社会改造主义课程论者认为课程应该围绕当代重大的_来组织,帮助学生在社会方面得到发展。29.在班主任工作中,班主任应将学校教育和教育、教育相配合,协调

6、各方面的教育力量。30. 制约课程的基本因素是_、_和学生。31. 自我认识是在_、_的基础上对自己的洞察和理解。32.思维的基本形式是_、_、_。33.德育的基本构成要素有教育者、受教育者、_、_。34. 了解与研究学生包括学生个人和_两方面。35.培养全面发展人的方法是_。36. 人脑对客观事物的属性及其规律的反映称之为_过程。37. 家庭教育的教育内容具有_的特点。38. 表象是从_到_的过渡阶段,是_过程中的重要环节。39. 艾宾浩斯研究发现:遗忘进程是不均衡的,呈现出_的规律。40.记忆过程包含_、_、再认或回忆三个基本环节。三、简答题(2题)41.简述如何根据记忆规律促进知识的巩固

7、。42.进行教学评价的主要原则有哪些?四、论述题(2题)43.联系实际分析如何教会学生调节与控制情绪。44.试分析态度的理论。五、辨析题(2题)45.在集体中进行教育,是指教育者通过集体,充分发挥集体对个人的教育作用。46.心理健康即心理没有疾病。六、(0题)47. 知识多了,智力自然就提高了。参考答案1.B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分配;注意的转移。2.D在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形成教育合力的过程中,学校教育起着主导作用。学校作为专职教育机关,有着明确的目的、周密的计划、科学的组织,有经验丰富、掌握青少年学生身心发展规律的专门教育工作者。3.C4.B心境、激情和应激三个

8、概念在表现程度上有差异。心境较轻,激情较重,应激是高度的紧张状态,所以选B。5.B在德育工作中,尊重信任与严格要求是辩证统一的。尊重信任是严格要求的前提,正如苏联教育家马卡连柯所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爱是严的基础,严是爱的体现。6.D7.D8.CC解析 “注意分配”的概念就是题目的原意。9.A10.C随意后注意又称有意后注意,是指有预定目的,但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它是在随意注意的基础上产生的。11.C此题要求理解智力技能形成的每个阶段的基本含义。12.D13.B14.D15.C16.D17.A18.A19.D教学是学校的中心环节和主要工作,在学校的全部工作中占

9、的时间最多,德育通过教学活动渗透到学生之中,使学生潜移默化地受教育。20.A 教育学生努力学习是班主任的经常性工作。21.匮乏需要成长需要匮乏需要,成长需要22.意义识记机械识记意义识记,机械识记23.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24.一般能力;特殊能力25.夸美纽斯夸美纽斯26.教学价值取向教学价值取向27.混合课混合课28.社会问题社会问题29.社会 家庭30.社会知识社会知识31.自我感觉自我表象自我感觉,自我表象32.概念,判断,推理33.德育内容,德育方法34.学生集体学生集体35.教育与生产劳动相结合36.认识37.生活化生活化38.感知思维认识感知,思维,认识39.先快后慢先快后慢40

10、.识记 保持41.(1)明确记忆的目的,增强学习主动性。(2分)(2)理解学习材料的意义,建立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2分)(3)对学习材料进行精加工,促进对知识的理解。(1分)(4)运用组块化学习策略,合理组织学习材料。(1分)(5)运用多种信息编码方式,提高信息加工处理的质量。(1分)(6)注重复习方法,防止知识遗忘。(1分)42.(1)客观性。(2)全面性。(3)指导性。(4)科学性。教学评价是现在教学改革中突出的方面。答题时,要注意对几条原则的含义进行解释。43.(1)知觉自己的情绪状态。(2)转移自己的注意。(3)合理宣泄负面情绪。(4)主动运用语言调节与控制自己的情绪。联系实际进行阐

11、述。【解析】此题属于理论联系实际题,要结合自己的工作或生活事例来说明。44.(1)态度的学习理论。霍夫兰等人认为,态度大致同其他习惯一样是后天习得的,是个人通过联想(包括强化和模仿)获得有关信息和情感的过程加上评价组成的。所谓联想就是两个或者多个观念(概念)之间构成联结通道,由一个观念可引起另一个观念的活动表现。强化对态度形成有相当的作用。当个体的态度得到社会的赞许,它就会得到强化,否则就得不到强化。态度的强化更多地依赖于赞许,或者同时受到两种相反的强化,其作用则取决于两者相对的强度。模仿是通过榜样人物形象的示范而产生的联想反应,即初级学习形式。榜样如果是强有力的、重要的或者亲近的人物,引起模

12、仿的作用更大,甚至在没有榜样言语教诲的情况下,也是如此。(2)态度的分阶段形成理论。凯尔曼指出,态度形成以及变化经历了三个阶段:第一个阶段:顺从,指在社会影响下,个人仅仅在外显行为上表示与别人一致,这里还谈不上有多少深刻的认识或者情绪成分。这种态度是表面的、外控的(受奖惩原则支配),一旦外因消失,它就中止。因此是暂时的。第二个阶段:认同,指由于喜欢某人、某群体或者某件事,乐于与其保持一致或者采取与其相同的表现。这种态度带有较多的情绪、情感成分,它虽然谈不上有多深刻的认识作基础,但已经比较主动了。第三个阶段:内化,即把情感认同的东西跟自己已有的信念、价值观联系起来,给予理智上的辨认,作出是非判断

13、。这是一种认知性成分占主导地位的态度,它已经成为人格的一部分,因此一经产生就比较持久,不容易改变。(3)态度的认知不协调理论。认知不协调理论是20世纪50年代发展起来的关于人们在相互作用中其认知因素由不协调到协调,从而引起态度或者行为变化的研究领域。费斯廷格认为,任何人都有许多认知因素,他们之间存在三种情况:相互一致和协调的;相互冲突和不和谐的;无关的。当人们的两个认知因素处于第二种情况,人就会感受到不舒适或者紧张,并力求减缓。这种由于认知冲突(更多的是心理上的不一致)导致其内心不自在的状态,就叫做“认知不协调”现象。人出现了认知不协调现象,就会不由自主地驱使自己去减少这种矛盾,力求恢复或者保

14、持认知因素之间的相对平衡和一致性。它通过以下几种途径:改变或者否定两个认知因素中的一个;对两个认知因素重新评价,减弱其中一个或者同时改变二者的重要性或者强度;在不改变两个认知因素的情况下,增加一个或者几个能弥补鸿沟的新认知或者理由。45.正确。在德育过程中,教育者要善于组织和教育学生集体,并依靠集体教育每个学生;同时通过对个别学生的教育,来促进集体的形成和发展,从而把集体教育和个别教育有机地结合起来。46.错误。心理健康是指个体心理活动在自身及环境条件许可范围内所能达到的最佳功能状态。具体来说,心理健康至少包括两层含义;一是无心理疾病;二是有一种积极发展的心理状态。47. 要使知识的掌握促进智力的发展必须具备如下条件:第一,从传授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