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二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0547159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二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二(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鞍山市成考专升本2022-2023年大学语文模拟试卷二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15题)1.日出(节选)的情节结构特点是()A.回顾式写法 B.片断式写法 C.闭锁结构 D.开放结构2. 门槛一文是A.抒情诗 B.散文诗 C.寓言诗 D.哲理诗3.麦琪的礼物运用的结构方法是()A.一虚一实,虚实结合 B.采用两条平行的情节线索 C.追溯法 D.四条情节线交叉叙述4.苏轼的前赤壁赋的语言特色是()A.A.夹叙夹议 B.欲扬先抑 C.骈散相间 D.感情充沛5. 余秋雨的洞庭一角是 ()A.记叙义 B.散文 C.散文诗 D.议论文6.巴金的激流三部曲是()A.A. 雾雨

2、电B. 家春秋C. 灭亡新生寒夜D. 雾春秋7.“是处红衰翠减,苒苒物华休”所运用的修辞手法是 ( )A.比喻 B.夸张 C.比拟 D.借代8. 马伶传的作者是A.明末清初的散文家 B.明末清初的小说家 C.元末明初的散文家 D.元末明初的小说家9.下列孟子寡人之于国也中的文句最能体现文章主旨的是()A.A.寡人之民不加多 B.五十步笑百步 C.申之以孝悌之义 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10.下列诗人属于“新月派”的是()A.艾青 B.徐志摩 C.郭沫若 D.田间11.“遥岑远目,献愁供恨,玉簪螺髻”这一词句所用的修辞手法是()A.A.象征、比喻 B.象征、拟人 C.双关、比喻 D.拟人、比

3、喻12. 菜竹山房主要的描写对象是()A.“我” B.阿圆 C.二姑姑 D.兰花13.由一系列具体事实概括出一般原理的论证方法是( )A.A.归纳法 B.演绎法 C.比较法 D.比喻法14.郑伯克段于鄢中的主要人物是A.郑庄公 B.郑武公 C.姜氏 D.共叔段15.下列报刘一丈书中的语句,描述作者对权贵者态度的是( )A.曰夕策马,候权者之门B.间道经其门,则亦掩耳闭目,跃马疾走过之C.幸主者出,南面召见,则惊走匍匐阶下D.即所交识,亦心畏相公厚之矣二、填空题(10题)16.再别康桥选自徐志摩的诗集_。17. 自居易与_齐名,在诗坛上并称“元白”。18. 氓是诗经。卫风中的一首_。19. 杂剧

4、西厢记。长亭送别中的末指的是_。20. 本文作为一篇历史散文,是属于典型的_文章。21.“望故乡渺邈,_”。22. 问世之后成为“希腊的圣经”。23.李商隐是_唐诗坛上的著名诗人。24. “寻寻觅觅,_”。25.冯梦龙“三言” _、警世通言 、醒世恒言 , 代表了我国古代白话短篇小说的最高成就。三、判断题(5题)26. 在李将军列传中,司马迁通过“杀霸陵尉”等情节表现了李广的性格弱点。 ( )27. 苏轼以豪放词著称, 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 )28. 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 )29. 老舍先生的长篇小说代表作有骆驼祥子 月牙儿等。 (

5、)30.谏逐客书是李斯向秦王陈述意见的奏章。 ( )四、文言文阅读(3题)31.文中的“郑庄公”表现出的性格特征是()A恪守孝悌,谦和大度B偏狭昏聩,工于心计C老谋深算,阴险毒辣D工于心计,恪守孝悌32.休说鲈鱼堪鲙,尽西风、季鹰归未?”一句的含义是什么?33.如何理解本段的比喻句?五、现代文阅读(3题)34.听泉演奏二泉映月,有一种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琴弓的马尾吃住了弦,像是把山里的玉石锯开了一个小缝儿,泉水呢,顺着左手指头尖儿款款地流出来,跌扑回还,绕在身边。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身上清爽得很,干净得很。舌根也甜润润湿漉漉。说来真得感谢盲人音乐家阿炳(华彦钧),他

6、用一把二胡,教会了我们听泉,让我们知道,感觉山中清泉,应该打通生命所有孔窍,只凭眼睛直观是不够的。是啊,古人说刑天舞干戚,以乳为目,以脐为口,就是说人的浑身上下都生着精明的感官,人本来就是精灵剔透的灵长目,我们和炳哥的差别就在于不懂得让心灵长出眼睛看宇宙,让耳朵生出触须抚摸自然,从这个角度说,也许我们才是真正的“盲人”。还有,我们没有化清流为音乐的神力,在盲人音乐家阿炳这里,泉水是灵感的婴儿。他一下子就捕捉住了稍纵即逝的灵感,再加进自己的天分、才情与生命感悟,人间就流淌出了不朽的经典,音乐的清泉二泉映月。“二泉”从前只是伴穷道士沿街卖艺的一支曲子,如果不是遇到杨荫浏先生,那音乐的“泉水”不知会

7、在哪儿幽咽断流了。我在音乐学院学琴的时候,老先生杨荫浏的学养和人品极为师生尊崇,杨荫浏和阿炳之间的理解与默契,是人间知音的绝唱,俞伯牙与钟子期也不能相比。换句话说,琴师俞伯牙倘若遇到杨荫浏,就大可不必因世无知音摔碎瑶琴了。杨荫浏是在建国初期为抢救濒临灭绝的文化遗产寻访阿炳的。背着笨重的录音机,他和阿炳谈心,谈艺,谈琴。用那时候流行的“履带”般的录音机带,录下了阿炳的曲子。这首曲子无题,阿炳让杨先生取个题目,杨先生思忖了片刻说,就叫做二泉映月吧。可以想象这时候阿炳是多么感动和惊奇,他那深陷的眼窝红了,几乎要流出“泉水”了。面前这位先生不仅听懂了他,把他的琴声录下来,让他的音乐永远活着,而且,一语

8、点睛,触动了他的心泉之门。是呵是呵,这娓娓动听的音乐,不是映月的天下第二泉又是什么?泉水一冲出深山罅隙,月光扑了过来。一轮梨花月变成了液体。揉碎了的月光,叮叮咚咚唱着歌,奔跑跳跃在惠山绿竹林青草地。忽然从高高的石崖向下“蹦极”,珠玉四溅;忽然在花丛潜伏蛇行,若断还连,幽幽咽咽的;忽然又在光滑的鹅卵石溪床上跳着轻盈的舞步,带着小鱼。携着蝌蚪,跑向山外的世界音乐在胡琴的三个把位回还,如曲水流觞。装饰音和滑音机智乖巧,似鱼嬉水草。抖弓细碎流畅,清流里有诉不尽的柔情。二泉映月是回旋曲式,让人把醉人醒泉回味品咂个够。更要紧的是,杨先生听着盲人音乐家心泉的律动,深深感觉到了阿炳对生命和自然的热爱,也听到了

9、涌动的泉水里,有一点儿淡淡的哀伤。阿炳和杨荫浏都已经离我们远去了,可映月的二泉还奔涌在我们的生命和生活中,记得,这首美妙绝伦的乐曲使著名指挥家小泽征尔由衷倾倒,他说过,二泉映月应当跪下来听。是的,此曲只应天上有,人间哪得几回闻?也许,唯有双膝跪倒,才可以聊表心中的虔敬和感激。我们感激创造美的阿炳和发现美的杨荫浏。阿炳开掘出了他心中独一无二的音乐泉,杨萌浏牵着“泉水”的手,出了山。作者为什么说演奏二泉映月会有心灵沐浴冲凉的感觉?35.这几段中德拉的心理有哪些变化?36. 这段文字中,九斤老太康健、六斤新近裹脚、“十八个铜钉的饭碗”具有何种象征意义?(4分)六、作文(1题)37. 写作题目:“落霞

10、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是构句之美,在于对仗整齐,这是一种和谐:“念去去,千里烟波,暮霭沉沉楚天阔”,构句之美,在于长短错落,这也是一种和谐。和谐,指存在各方面彼此相和,关系融洽而协调,文字如此,其他艺术呢?人?社会?我们生存的世界呢?以“和谐与美”为题,写作800字以上的作文。参考答案1.B2.B3.A4.C5.C6.B7.D8.A9.DA项“寡人之民不加多”是提出问题。梁惠王提出“民不加多”的疑问。他认为自己对国家费尽了心力,又是移民,又是运粟,可是本国百姓却“不加多”;而邻国没有一个能像自己那样用心的,邻国的百姓却“不加少”,梁惠王对此很不理解。B项“五十步笑百步”是孟子为梁惠王分

11、析了“民不加多”的原因时所用的比喻,说明梁惠王与邻国的治国方法在本质上是相同的,同样是没有实行王道仁政,区别只是量的不同、程度的不同。C项“申之以孝悌之义”是孟子使“民加多”的根本措施之一。D项“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是中心论点:实行仁政,斯天下之民至焉。【错误分析与防范】此题要求考生一定要对大纲内的精读课文做到熟练掌握全文。例如四个选项中,前三个选项分别是课文在不同的论证层次之中涉及的内容,只有选项D“王无罪岁,斯天下之民至焉”才是体现全文主旨的句子。10.B11.D12.C13.A考查对论证方法的掌握情况,注意联系实例来理解归纳法和,演绎法的区别。14.A15.B【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

12、对文言文的理解。 【应试指导】A、C两项写的是“于谒者”攀附权责、奴颜婢膝的丑态;D项写的是“闻者”对卡谒者的态度。16.猛虎集17. 元稹18.弃妇诗弃妇诗19.张生(或张珙、张君端)张生(或张珙、张君端)20. 记事21.归思难收22.荷马史诗荷马史诗23.晚24. 冷冷清清,凄凄惨惨戚戚25.喻世明言26.Y27.Y28.N29.N30.Y31.标准答案:C32.其一,表明自己不愿学张翰(季鹰)置国事于不顾,弃官归隐;其二,表明家乡已被金兵侵占,有家难归。33.用拿刀杀了人,却说“不是我杀的,是刀杀的”作比喻,揭露统治者不顾人民死活,把“涂有饿莩”归罪于年成不好的谬论。34.听了之后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听了之后,心里所有的浮躁、郁闷、烦琐,都被淙淙流泉冲走了。35.兴奋、矛盾、痛苦、毅然决然。36. 九斤老太康健象征农村的旧貌没有什么变化。六斤新近裹脚象征着农村年轻的一代在走前辈走过的老路。“十八铜钉的饭碗”象征着人们仍在贫穷落后之中,修补几千年来的传统旧习,沿袭传统。37.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