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阜新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350547157 上传时间:2023-04-30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30.6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辽宁省阜新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辽宁省阜新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辽宁省阜新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辽宁省阜新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辽宁省阜新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辽宁省阜新市成考专升本2023年大学语文自考真题(含答案)学校:_ 班级:_ 姓名:_ 考号:_一、单选题(15题)1. 冯谖客孟尝君选自A.左传 B.战国策 C.国语 D.汉书2.“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这两句诗出自( )A.李煜虞美人(春花秋月何时了)B.柳永八声甘州(对潇潇暮雨洒江天)C.苏轼水调歌头(明月几时有)D.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3. “还将旧来意,怜取眼前人”中后句的意思是A.可怜眼前的我 B.爱眼前的我 C.可怜眼前的新人 D.爱眼前的新人4.()与陈维崧、朱彝尊并称有清初三大家()A.纳兰性德 B.龚自珍 C.吴伟业 D.黄宗羲5.第3题新五代史的撰写者是( )

2、。6.契诃夫是()A.俄国诗人 B.俄国散文随笔作家 C.俄国政论家 D.俄国短篇小说之王7.马伶传的作者是()A.A.明末清初的散文家 B.明末清初的小说家 C.元末明初的散文家 D.元末明初的小说家8.虞美人是一首()A.悼亡词 B.抒情词 C.怀古词 D.咏物词9.下列哪位作家是世界三大短篇小说之王之一?()A.契诃夫 B.伏尔泰 C.屠格涅夫 D.泰戈尔10. “举案齐眉”、“乘舟梦日”、“鲈鱼堪脍”三个典故所涉及的人物依次是A.孟光、季鹰、伊尹 B.孟光、伊尹、季鹰 C.伊尹、盂光、季鹰 D.季鹰、伊尹、孟光11. 李清照声声慢(寻寻觅觅)词中用以渲染愁情的景物属于()A.严冬景物

3、B.暮春景物 C.残秋景物 D.初秋景物12. 下列词语中带点字的读音与所给读音全部相同的一组是( )A.心情xn 艰辛 新意 欣喜 莘莘学子B.谄媚mi 魅力 联袂 冒昧 梦寐以求C.纤细xin 新鲜 优先 仙境 鲜为人知D.晶莹yng 萦绕 聪颖 经营 义愤填膺13.本文的主旨是()A.赞美刘一丈 B.讽刺官场腐败 C.讽刺“才德称位” D.赞美“上下相孚”14.“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这两句诗所采用的修辞方法是()A.比喻、夸张 B.比喻、拟人 C.借代、比喻 D.借代、夸张15.王实甫西厢记是一部A.元杂剧 B.明杂剧 C.说唱文学 D.传奇二、填空题(10题)16. 王维是

4、唐诗派的代表作家。17. 苏轼水调歌头词:_,月有阴晴圆缺,此事古难全。18.吾归破贼,必灭楼兰,此矢所以志也是_的誓言。19. 在盛唐诗坛上,王昌龄以擅长著称。20.21.孔子的思想核心是“_”。22.冯谖客孟尝君选自_。23.老舍的断魂枪主要表现了老拳师_在近代社会急剧变化中的复杂心态。24. 国殇:“身既死兮神以灵, _。25.楚辞作为中国第一部文人创作的_,开创了中国文学发展的新局面。三、判断题(5题)26. 作为论据的理论材料,可以是前贤今人的至理名言、精辟论断,也可以是科学公理、规 律等。( )27. 在报刘一丈书中,作者以略带夸张的漫画手法描绘了反面人物的言行举止。 ( )28.

5、 米龙老爹叙述方法的特点之一是以第一、第二、第三人称叙述方式交互为用,避免 了叙述的呆板和单调。 ( )29. 苏轼以豪放词著称, 但江城子十年生死两茫茫一词堪称他婉约词中的代表作。 ( )30. 白居易是盛唐新乐府运动的倡导者和主要代表。 ( )四、文言文阅读(3题)31.阅读韩愈张中丞传后叙中的一段文字,然后回答 2426 小题。说者又谓远与巡分城而守,城之陷,自远所分始。以此垢远,此又与儿童之见无异。人之将死,其脏腑必有先受其病者;引绳而绝之,其绝必有处。现者见其然,从而尤之,其亦不达于理矣!小人之好议论,不乐成人之美,如是哉!如巡、远之所成就,如此卓卓,犹不得免,其他则又何说!32.这

6、首诗表现了诗人怎样的情趣?33.分析这段议论的论证方法。(2分)五、现代文阅读(3题)34.“雷霆”、“猛狮”、“碎银”分别喻指什么?35.作者是怎样点拨宝黛吵架的?36. 这两段文字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感情?(4分)六、作文(1题)37.阅读下面的材料,按要求作文。(70分)著名作家毕飞宇在近期的“朗读者”中,接受董卿的采访,当他们谈到“漂泊”时,毕飞宇说,我们能说水中的浮萍是漂泊的,但我们不能说水中的鱼是漂泊的。要求:自选角度,自拟题目;文体不限,诗歌除外;不少于800字。参考答案1.B2.C【考情点拨】本题考查了古诗词的背诵。 【应试指导】“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两句,出自苏轼的水调歌

7、头(明月几时有)意为:人的聚合离散与月的阴晴圆缺是一样的,都是自然界的规律,无需感伤。表达了词人旷达乐观的情怀。3.D4.A5.A6.D7.A8.B9.A10.B11.C12.B13.B14.A15.A16.盛 山水田园盛 山水田园17.人有悲欢离合人有悲欢离合18.南霁云19.七苦绝句七苦绝句20.21.仁22.战国策23.沙子龙24.子魂魄兮为鬼雄25.诗歌总集26.Y27.Y28.N29.Y30.N31.开头至“与儿童之见无异”为第一个层次,指出“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看法是儿童之见;至“不达于理矣”为第二个层次,用两个比喻说明“城之陷自远所分始”的指责毫无道理;最后是第三个层次,抨击小人

8、好诽谤他人的劣性。32.我们可以看到,在这优美的画卷中,充满着宜人的情趣,它表明了作者对这种生活的向往。33.前一部分运用类比论证法。前后两部分之间运用了对比论证法。34.“雷霆”比喻潮水声音巨响;“猛狮”比喻潮水的凶猛;“碎银”比喻江面上辉映的月光。35.一是借贾母所说的“不是冤家不聚头”的俗语,点明宝黛的吵架,实质上是爱得深挚的缘故;二是用“人居两地,情发一心”来点明宝黛吵架后,相爱之心却更加自觉而真挚了。36. 表现了作者对昔日中国江南农村自然经济下的田园生活的怀念,这也是作者不满于20世纪30年代动荡现实的一种情绪反应。37.【范文】主宰自己的命运谁若游戏人生,他就一事无成,谁不主宰自

9、己,永远是一个奴隶。题记卡莱尔曾经说过:“智者一切求自己,愚者一切求他人。”“求神不如求人,求人不如求己。”这条永恒的真理自古就贯穿于世。蝗虫遍地之时,毅然离开佛前,第一个品尝了油炸的“天虫”,唐明皇告诉我们治蝗灾要靠自己。“流自己的汗,吃自己的饭”。郑板桥告诫儿子,生活要靠自己。一切成功的美谈背后都包含着一个不变的真理:“靠天,靠地不如靠自己!”美国最大有限电视公司远程通公司董事长约翰?马隆准备将他15亿美元遗产的一半捐给慈善事业。他认为:太多的财产会毁了孩子们,而不利于他们的成长.1997年,世界首富比尔盖茨宣布,他不会给刚出生的女儿珍妮绅留多少遗产。他的理由与马隆相同。人类的发展,历史的

10、进步,充分告诉我们:个人要自立,民族要自立,人类要自立。只有这样,个人才能成长,民族才能自强,人类才会发展。富滴对子女的吝啬也就是这种趋向,他们都希望自己的孩子能靠自己生活,这正如美国艾略特所说的:“天上永远不会掉下玫瑰来,如果想要更多的玫瑰,必须自己种植。”春秋战国时代,一位父亲和他的儿子出征打仗。父亲自己做了将军,儿子还是马前卒。又一阵号角吹响,战鼓雷鸣了,父亲庄严地托起一个简囊,其中插着一枝箭。父亲郑重对儿子说:“这是家袭宝箭,佩带身边,力量无穷,但千万不可抽出来。”那是一个极其精美的简囊,厚牛皮打打制镶着幽幽泛光的铜边儿,再看箭头的模样。果然,佩带宝箭的儿子英勇非凡,所向披靡。当鸣金收

11、兵的号角吹响时,儿子再也禁不住得胜的豪气;背弃了父亲的叮嘱,强烈的欲望,驱赶着他呼一声就扰出宝箭,试图看个究竟,聚然间他惊呆了。一枝断箭,箭囊里装着一枝折断的箭。我一直带着一枝断箭打仗呢!意志轰然坍塌了,结果儿子惨死于战乱之中。拂开蒙蒙的硝烟,父亲拾起那柄断箭,沉重地碎一口道:“不相信自己的意志,永远也做不成将军。”把胜败寄托在把宝箭上,多么愚蠢,而当一个人把生命的核心与把柄交给别人,又多么危险!自己才是一枝箭,若要它坚韧,若要它锋利,若要它百步穿杨,百发百中,磨砺它,拯救它的都只能是自己。种子靠自己的力量破土萌发,生长于悬崖峭壁之间;蝴蝶靠自己的力量冲出蛹壳,振翅于百花之中;强者靠自己的力量

12、开拓未来,矗立于成功之巅。想当强者的朋友,让我们永远牢记这句谚语“自立更生胜过于上帝之手”。不要做没有思想的浮萍,让我们做一尾有思想的鱼吧,自立者必自强!【解析】试题分析:此题考查材料作文的写作。立意参考:此题审题立意的方法是:抓住关键词,对比分析,因果分析,整体概括文意法。比如因果分析法:为什么“我们能说水中的浮萍是漂泊的,但我们不能说水中的鱼是漂泊的”?对比分析法:鱼与浮萍的本质不同是什么?可以得出立意方向:同为水中有生命之物,浮萍没有思想活力、没有自控力,只能在外力的作用下,无助地任风水摆布,不能自我主宰,永远是被动的;而鱼,有思想、有实力,不受风水摆布,能够把持自己的思想和灵魂,能够掌控自己前进的动力和方向,主宰自己,特立独行,迎风飘舞,逆流而上。让我们做一尾有思想的鱼吧,自立者必自强!点睛:材料作文的常见审题方法有:提炼中心法,抓关键句法,由果溯因法,由物及人法,分析关系法,明确褒贬法,多向辐射法,舍次求主法,求异同法(异中求同、同中求异),寻互补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