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工程护坡施工方案

上传人:河** 文档编号:350246691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782.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建筑工程护坡施工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护坡施工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护坡施工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护坡施工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建筑工程护坡施工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建筑工程护坡施工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建筑工程护坡施工方案(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建筑护坡施工方案一、 编制依据1、 建筑地基基础设计规范GB50007-20112、 建筑地基基础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50202-20023、 工程测量规范GB5002620074、 混凝土结构工程施工质量验收规范GB 50204-20155、 建筑工程施工质量验收统一标准GB50300-20136、 岩土工程勘察规范GB50021-20017、 建筑边坡工程技术规范GB/T 50330-20138、 锚杆喷射混凝土支护技术规范GB50086-20019、 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 GB50497-200910、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供用电安全规范GB50194-201411、 建筑基坑支护技

2、术规程JGJ 120-201212、 建筑机械使用安全技术规程JGJ 33-201213、 施工现场临时用电安全技术规程JGJ46-201214、 建筑与市政降水工程技术规范JGJ/T111-9815、 建筑施工安全检查标准JGJ 59-201116、 建筑基坑支护技术规程JGJ 120-2012二、工程概述 2.1.1基坑支护工程概况本工程0.00相当于绝对高程553.4m,基坑土方开挖前先对场区进行平整,平整后自然地面标高按-0.500m考虑。根据基坑支护深度以及场区周边条件,本工程基坑支护共分为东西南北四个支护区域,其中土钉施工主要保护箱变及南侧靠近主楼的区域,而综合考虑本工程基坑东西南

3、北各区域场地条件,均采取45自然放坡,二级放坡,具体设计参数如下:区域支护形式内容东侧45自然放坡+喷射混凝土支护高度5.8m,放坡角度45,支护面层为100mmC20混凝土。南侧45自然放坡+喷射混凝土支护高度5.8m,放坡角度45,支护面层为100mmC20混凝土。西侧45自然放坡+喷射混凝土支护高度5.8m,放坡角度45,支护面层为100mmC20混凝土。北侧45自然放坡+喷射混凝土支护高度5.8m,放坡角度45,支护面层为100mmC20混凝土。三、 施工准备3.1测量施工准备3.1.1.技术准备(1)收集本工程的有关图纸资料,协调相关单位提供附近测量控制点引测成果。(2)对所有进场的

4、仪器设备及人员进行初步调配,并对所有进场的仪器设备重新进行检定,复印预定人员的上岗证书,由技术部进行技术交底。(3)根据图纸条件及工程特征确定平面控制网形式及组成。3.1.2.人员配备成立以项目总工程师和技术部门为主的测量指挥小组;另配备测量技师1名,主要负责对测量人员技术交底、现场检查验线、协调与其它工种配合等;测量工程师3名,负责现场测量工作、资料编制等;测量工8名,具体负责放线基础性工作。3.2护坡施工准备3.21技术准备核实施工图纸是否完整和齐全,施工图纸与其说明书在内容上是否一致。施工图纸及其各组成部分有无矛盾和错误。对于标准做法节点和陆续发放的施工图纸,我司将精心组织项目员工学习和

5、提问题。掌握本基坑的土方开挖、基坑支护的形式和特点,并编制详细施工组织方案。熟悉和校核设计方提供的施工图,为编制施工方案提供依据,通常按照图纸自审、会审、现场签证等三个阶段进行。图纸自审由施工单位组织人员对施工图纸进行全面的审核,对于图纸中出现的问题和矛盾提交到会审。会审由业主主持,设计院、监理单位、施工单位参加,对于自审中发现的问题提出解决方案。3.2.2机械准备序号机械设备名称规格型号数量额 定功率(KW)用于施工部位1切割机15.5钢筋切割2空压机9m/min275喷射混凝土3喷射机25.5喷射混凝土4注浆泵2SNS15土钉5灰浆搅拌机43土钉6成孔洛阳铲47洒水车18空压机3m2洗井9

6、电箱三级810液压钻机XY-11台以XY-1型11锚杆钻机MCJ-501台12注浆泵BW-150型1套13油压千斤顶YCW150B型1套14电动油泵ZB4/1501套3.2.3人员准备工种人数工作内容备注护坡班组管理人员3支护施工管理依据现场实际情况适当调整土钉成孔工人10进行土钉成孔施工喷射砼工20操作、维修钢筋工10钢筋加工架子工人4辅助架子达拆施工四、 护坡施工4.1支护施工流程按要求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埋设喷射混凝土厚度标志铺设钢筋网(焊接加强筋、加垫块)按配合比配制混合料喷射第一层砼养护面层混凝土强度达到70%下一步循环支护至设计标高设置坡顶、坡面、坡脚排水系统。4.2自然放坡施工工艺

7、要求(1) 坡面开挖1)基坑开挖和锚喷支护施工应按设计要求自上而下分段分层进行,在上层喷射混凝土面层达到设计强度的70%后方可开挖下层土方;2)严禁坡壁出现超挖或松动坡壁土体,修整后坡面平整度的允许偏差宜为20mm,坡面喷射混凝土支护前应清除坡面虚土;3)支护分层开挖深度和施工作业顺序应保证裸露边坡在规定完成支护时间内保持自立,竖向开挖深度应与竖向设计间距相对应;4)对自稳能力差的土体应立即进行支护,对易坍塌土体可采用预喷射混凝土、小段间隔开挖或超前支护等措施稳固土体。(2)铺设钢筋网1)钢筋网与土层坡面净距不应小于30mm;2)钢筋网应与锚定装置连接牢固,喷射混凝土时钢筋不得晃动;(3)配制

8、混合料1)水泥与砂石重量比宜为1:41:4.5,砂率宜为45%55%,水灰比宜为0.40.45;2)原材料称量允许偏差,水泥和速凝剂为2%,砂石材料为5%;3)混合料应拌合均匀,搅拌机拌合时间不少于2min;4)混合料宜随拌随用,不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应超过2h,掺速凝剂时存放时间不用超过20min。(4) 喷射混凝土1)喷射混凝土的原材料应优先选用普通硅酸盐水泥,强度等级不宜低于P.S.A. 32.5,砂子采用干净的中、粗砂,含水量宜为57%,砾石宜干净、粒径不大于15mm;2)混凝土喷射机应密封性良好,输料连续均匀,允许输送骨料最大粒径为25mm,输送水平距离不宜小于100m,垂直距离不宜

9、小于30m;3)选用的空压机应满足喷射机工作风压和耗风量的要求,一般选用9m3/min以上的空压机;4)喷射混凝土应分段分片依次进行,同一分段内喷射顺序应自下而上,一次喷射厚度宜为4070mm;5)喷射时喷头与受喷面应垂直,宜保持0.61.0m的距离;6)喷射混凝土的回弹率不应大于15%;7)喷射混凝土终凝2h后应喷水养护,养护时间根据气温环境等条件确定,一般为37h;8)喷射混凝土应均匀、平整,厚度偏差10mm。(5)设置排水系统1)基坑周边地表应构筑排水沟并硬化地表,以防止地表水向地下渗透,使径流远离边坡;2)必要时面层插入长度为400600mm、直径不小于40mm的导引排水管,以疏排混凝

10、土面层后的滞水。4.3.2.开挖工作面,修整边坡基坑边坡应分段分层开挖,采用反铲挖土机,人工修坡,开挖深度在土钉孔位下50cm,边开挖,边人工修整边坡。人工修整坡时,坡面不平整度20mm。4.3.3.护坡钢筋网施工钢筋网与坡面间隙宜大于20mm(采用已预制好的垫块控制, 垫块纵横间距1m),钢筋网应与土钉和加强筋连接牢固,保证喷射砼时钢筋不晃动。钢筋网为6200200,网片之间采用焊接搭接,搭接长度不小于35d。4.3.6.喷射混凝土同自然放坡。5.4施工质量检查各施工环节均由质检员负责检查施工质量,所有施工环节达到质量标准后,方可继续施工,质量检查按下表要求进行。检查项目允许偏差坡面平整度的

11、允许偏差20mm钢筋保护层厚度25mm网片至坡面距离34cm5.5主要节点 基坑四周护坡做法基本一致。具体详见下图:护坡平面图护坡剖面图五、 基坑检测为随时掌握整个施工过程中基坑周边环境的变化,侧重监测和观察边坡的水平位移和竖向沉降,注意观察附近及地表有无裂隙,周围建筑物有无异常变化,掌握其发展规律,为动态设计和信息化施工提供依据。5.1监测内容根据建筑基坑工程监测技术规范(GB 50497-2009),监测的内容主要包括以下两个方面:(1)土体变形测量。如坡顶水平位移、坑周地面垂直沉降、坑周地面裂缝等;(2)坑周相临建(构)筑物及地下管线等保护对象的变形测量。比如坑周相临建筑物沉降、倾斜、裂

12、缝及坑周地下管线的变位、变形、裂缝等测量。5.2监测点的布置、监测方法和监测周期5.2.1监测点的布置沿坡顶或桩顶布置水平位移监测点,间距2030m,测点布置在变形量最大或局部条件最为不利的地段。既有建筑物的沉降观测点布置在独立基础柱上,以便观测建筑物的不均匀沉降差值。根据测点的分布情况,布设若干条视准线。沉降监测点布置在0.00以下约0.5m处。由于基坑施工条件复杂,测点容易受到破坏,所有测点必须做得牢固,配醒目标志,并与施工方密切配合,确保免受破坏。沉降监测点主要布置在靠近建筑物的位置。详细见如下布置图,布置于坡顶,间距不超过30m:5.2.2监测方法对边坡坡顶及坡身的水平位移,采用视准线

13、法观测,即在各边坡平行于边坡方向定一条基准线,随时观测各边坡上的各观测点相对于基准线的垂直距离,即可获得各观测点的水平位移。沉降观测采用几何水准法测量。5.2.3监测周期监测时间从基坑开挖前开始,到基坑回填完毕结束。基坑支护过程中,当相临两次观测得位移增量大于3mm或累计变形量大于报警值时,应缩短观测周期至每天两次甚至全天候观测,并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分析位移原因,指导下一步工作。基坑支护完成后,观测周期可调整,如果位移增量很小甚至为零,可以将观测周期再延长。当周围环境发生变化,比如降雨、管道渗漏、现场堆载变化、施工用水不当排放等可能影响基坑安全的情况发生时,必须加强观测,如下表所示。基坑监测

14、频率表基坑类别施工进度基坑设计深度(m)5二级基坑开挖深度(m)51次/2d5101次/1d102次/1d底板浇注后时间(d)71次/2d7141次/3d14281次/5d281次/10d5.3报警值和控制值的确定在工程监测中,每一监测项目都应根据客观环境和设计计算书,事先确定相应的报警值,以判断位移或受力状况是否会超过允许的范围,判断工程施工是否安全可靠,是否需要调整工序或优化原设计方案。报警值确定的原则是:满足设计计算的要求,不可超出设计值;满足测试对象的安全要求,以达到防护目的;满足各防护对象的主管部门提出的要求;满足现行的相关规范、规程要求;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综合考虑工程质量和经济等因素,减少不必要的资金投入。根据以上原则,并结合本工程特点,水平位移控制值和报警值见下表到达报警值后,增加观测频率。水平位移控制值和报警值一览表基坑部位基坑深/m支护方法控制值/mm预警值/mm变化速率mmd-1边坡4.9喷射砼4030465.4数据整理及信息反馈在监测中,数据获取是手段,指导设计、施工是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建筑/环境 > 铁路工程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