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普普通心理学资料提纲

上传人:桃*** 文档编号:350234049 上传时间:2023-04-28 格式:DOCX 页数:22 大小:1.33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普普通心理学资料提纲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普普通心理学资料提纲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普普通心理学资料提纲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普普通心理学资料提纲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普普通心理学资料提纲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普普通心理学资料提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事业单位招聘考试普普通心理学资料提纲(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一章:心理学概述心理学的主要流派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语言中枢的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四大脑区:额叶、顶叶、枕叶、颞叶。额叶分布着躯体运动中枢。顶叶分布着躯体感觉中枢。枕叶分布着视觉中枢。颞叶分布着听觉中枢。第二章:意识和注意一、注意的分类1、无意注意又叫不随意注意,是指事先没有目的、也不需要意志努力的注意。注意的引起不是依靠意志努力,而主要取决于刺激本身的性质。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刺激物本身的特点。包括刺激物的新异性、强度、运动变化、刺激物与背景的差异。人本身的状态。包括人对事物的需要和兴趣,个人的情绪状态和精神状态,个人主观期待等。2、有意注意又叫随意注意

2、,指有预定目的、并需要一定意志努力的注意。引起有意注意的原因对活动目的理解。目的越明确、越具体,随意注意越易于引起和维持。对兴趣的依从性。生动有趣的事物容易引起随意注意。合理的组织活动。排除内外干扰3、有意后注意又叫随意后注意,是注意的一种特殊形式,是指有自觉目的但不需意志努力的注意。随意后注意既对完成长期、持续的任务特别有利。培养有意后注意的条件:一是发展对活动的直接兴趣;二是熟练和系统化。二、注意的品质1、注意的范围注意范围也称注意的广度,指在瞬间被人的意识所把握的客体的数目。影响注意广度的因素:注意对象的特点、活动的性质和任务、个体的知识经验2、注意的稳定性注意的稳定性指注意集中在一定对

3、象上的持续时间,这是注意的时间特征。注意的起伏是注意的周期性不随意跳跃现象。注意起伏是正常的注意现象,它具有防止疲劳的作用。注意的分散是指注意离开了心理活动所要指向的对象,而被无关的对象吸引去的现象。注意的分散是由无关刺激的干扰或单调刺激的长期作用引起的。3、注意的分配注意的分配是在同一时间内把注意力集中于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对象或活动上的特性。构成注意分配的条件:一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至少有一种应是高度熟练的;二是同时进行的几种活动必须有内在联系。4、注意的转移注意的转移是人有意识地把注意力从一事物转移到另一事物上去。影响注意转移的因素:对原活动的注意集中程度、新注意对象的吸引力、明确的信号提示

4、。三、注意规律在教学中的应用(一)正确利用无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1、尽量消除那些容易分散学生注意的无意注意因素(1)尽可能保持教室周围环境的安静。(2)保证良好的课堂秩序和纪律,尽量减少学生迟到、分心、讲话等现象。(3)教学方法避免单调呆板,控制好教学各环节的节奏。(4)教学内容切忌枯燥乏味、杂乱无章。2、充分引起学生对教学内容的兴趣,使学生在课堂上轻松地集中注意听讲(1)教学方法要灵活多样。(2)教学内容要丰富多彩,做到新颖性、科学性、系统性、趣味性相结合。(3)提高教学的语言艺术。(4)教学中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二)运用有意注意的规律组织教学,提高学习的自觉性1、进行学习目的性教育,激

5、发和培养间接兴趣(1)在学习活动中,教师应提出具体的目的、要求、内容及具体方法,让学生切实地感受到集中注意对完成学习活动的重要性并懂得如何正确地组织自己的注意。(2)应对学生阐明本学科知识学习的意义和重要性,在知识教学中渗透思想教育。2、合理组织教学活动,采取具体措施使学生保持有意注意学习活动需要学生维持有意注意,但人的注意力又很难长久地集中,所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避免任务安排过满、节奏过于紧张,应该张弛有度,给学生适当放松休整的时间。3、 加强意志力的培养和锻炼4、启发学生积极思维(三)善于运用无意注意和有意注意相互转换的规律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运用两种注意转换的规律,引导学生使两种注意有节奏

6、地交替轮换。在教学中,如果过分强调或过多地要求学生依靠有意注意来进行学习,学生就容易疲劳。如果单纯依靠无意注意,就不能更好地发展学生与困难作斗争的精神。所以教师一方面要求学生努力集中自己的注意,另一方面也应该使学生对学习本身发生兴趣,这样才能提高教学的效果。(四)要根据注意的特点和规律培养学生的注意1、培养学生善于与注意的分散作斗争的能力。2、培养学生稳定而广阔的兴趣。3、培养学生认真负责的工作习惯。4、使学生能分析自己在注意方面的优缺点,发扬优点,克服缺点。第三章:认知过程第一节:感知觉一、感觉感觉是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在人脑中的反映。感受性: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

7、也就是人对刺激的感觉灵敏程度。绝对感受性:感觉出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差别感受性:在感觉上,能察觉出两个同类刺激物之间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叫差别感受性。感觉阈限是指能够引起人的感觉的刺激范围。绝对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差别感觉阈限:是指刚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刺激的最小变化量。是将一个刺激与另一个刺激区别开来的最小差别量。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成反比关系,感觉阈限越大,感受能力越差。感觉适应:由于刺激物持续作用于同一感受器,从而使感受性发生变化的现象。感觉适应可以引起感受性的提高,也可以引起感受性的降低。感觉适应中最明显的是视觉适应。暗适应:从亮的环境到暗的环境,开始看不到东西,后来逐渐看到

8、了东西,这叫暗适应。暗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强变弱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提高的过程。明适应:从暗的环境到亮的环境,开始觉得光线刺得眼睛睁不开,很快就习惯了,叫明适应。明适应是在光刺激由弱变强的情况下发生的感受性降低的过程。明适应的过程一般比较短暂,在最初的半分钟内,视觉感受性迅速下降,而后速度减慢,在两三分钟里趋于稳定。联觉:一个刺激不仅引起一种感觉,同时还引起另一种感觉的现象就叫联觉。二、知觉知觉是人脑对于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事物的整体属性的反映。根据知觉对象是否属于人,可分为社会知觉和物体知觉。根据知觉反映的客观对象的不同,可分为空间知觉、时间知觉、运动知觉。运动知觉分为真动知觉和似动知觉。真动知

9、觉:物体发生实际的空间位移所产生的运动知觉。似动知觉:将实际不动的物体知觉视为运动的,或在没有连续位移的地方看到了连续的运动。动景运动:当两个刺激物按一定的空间距离和时间间隔相继呈现时,人就会感觉到一个刺激物在向另一个刺激物做连续运动。(两静)透发运动:当一个静止的物体周围的其他物体运动时,该静止物体被知觉为运动。(一动一静)自主运动:人在注视暗室内一个微弱的、静止的光点片刻后感觉到光点在来回移动。(一静)运动后效:在注视向一个方向运动的物体之后,如果将注视点转向静止的物体,那么会看到静止的物体似乎在向相反的方向运动,这就是运动后效。(一动一静,相继出现,方向相反)(一)知觉的基本特性1、选择

10、性人在知觉过程中把知觉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出来优先加以清晰地反映的特性。其中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对象,未被清楚地知觉到的客体叫背景。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客观和主观两个方面:(1)客观方面差别律。对象与背景的差别越大,对比越是明显,对象越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变化律。对象运动或者变化,也容易从背景中区分出来。新异律。新奇的事物容易成为知觉的对象。(2)主观方面人的动机、需要和兴趣影响人的知觉选择。一个人处于良好情绪状态时,更容易知觉到美好的事物;情绪不好,很容易被不如意的事情烦心。另外,期待和知觉定势对知觉选择也有重要影响。2、理解性在知觉过程中,人们总是根据已有的知识经验来解释当前知觉的对象,

11、并用语言来描述它,使它具有一定的意义,这就是知觉的理解性。知觉的理解性与人已有的知识经验有密切关系。其次,言语的指导对知觉的理解性也有较大的作用。在较为复杂、对象的外部标志不是很明显的情况下,言语的指导作用能唤起人们的过去经验,有助于对知觉对象的理解。再次,知觉对象本身的特点也影响着知觉的理解性。3、整体性知觉的对象是由不同部分和属性组成的,但我们总是把客观事物作为整体来感知,即把客观事物的个别特性综合为整体来反映。知觉的整体性往往取决于四种因素:(1)知觉对象的特点,如接近、相似、闭合、连续等因素。(2)对象各组成部分的强度关系。知觉对象强度大的组成部分具有重要的意义,它往往决定了对知觉对象

12、的整体认识。(3)知觉对象各部分之间的结构关系也会影响知觉的整体性。同样一些部分,处于不同的结构关系中就会成为不同的知觉整体。(4)知觉的整体性主要依赖于知觉者本身的主观状态,其中最主要的是知识与经验。当知觉对象提供的信息不足时,知觉者总是以过去的知识经验来补充当前的知觉。4、恒常性当知觉的条件在一定范围内发生变化时,人的知觉的映像仍保持相对不变的特性就叫知觉的恒常性。错觉:对客观事物不正确的知觉。只要客观条件具备,错觉就会发生,主观努力难避免。错觉并不完全是消极的,艺术效果、军事伪装。三、遵循感知规律,开展直观教学1、根据学习任务性质,灵活选用各种直观方式一般而言,模象直观一般比实物直观教学

13、效果好。当学习有了一定基础后,由简化的情境进入实际的复杂情境,即更多地运用实物直观,自然是必要的。2、加强词与形象的配合3、运用感知规律,突出直观形象的特点(1)强度律,指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的直观对象必须达到一定强度,才能被学习者清晰地感知。如教师讲课声音要洪亮。(2)差异律,指对象和背景的差异越大,对象从背景中区分开来就越容易。在物质载体层次,应通过合理的板书设计、教材编排等方面恰当地加大对象和背景的差异。(3)活动律,指活动的对象较之静止的对象容易感知。为此,应注意在活动中进行直观、在变化中呈现对象,要善于利用现代科学技术作为知识的物质载体,使知识以活动的形象展现在学生面前。(4)组合律,

14、指空间上接近、时间上连续、形状上相同、颜色上一致的事物,易于构成一个整体为人们所清晰地感知。因此,教材编排应分段分节,教师讲课应有间隔和停顿。(5)协同律,指观察任何事物,都需要人的不同感官的协同配合才能收到好的效果。4、教会学生观察方法,养成良好的观察习惯观察前,必须让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任务。观察过程中,要认真培养学生观察的技能和方法,让学生把握合理的观察程序。观察后要求学生做观察记录或报告。5、让学生充分参与直观过程四、观察力的培养1、引导学生明确观察的目的和内容,是良好观察力的重要条件。2、充分的准备、周密的计划,提出观察的具体方法。3、在实际观察中应该加强对学生的个别指导。4、引导学生

15、学会记录整理观察结果,在分析研究的基础上,写出观察报告、日记和作文。5、引导学生开展讨论、交流并汇报观察成果,不断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培养良好的观察品质。第二节:记忆记忆是在头脑中积累和保存个体经验的心理过程,运用信息加工的术语讲,就是人脑对外界输入信息进行编码、存储和提取的过程。瞬时记忆:也叫感觉记忆、感觉登记,是极为短暂的记忆。特点:时间极短:容量较大:形象鲜明:信息原始:编码:图像记忆和声像记忆。注意:使信息从感觉记忆传送到短时记忆,从而使信息得到进一步的加工。短时记忆:瞬时记忆到长时记忆之间的一个过渡阶段。特点:时间很短:容量有限:意识清晰:操作性强:易受干扰。编码:编码方式可以分为听觉编码和视觉编码,以听觉编码为主。长时记忆:信息在记忆中储存时间超过1分钟以上,直至几天、几周或数年,甚至终身不忘。特点:容量无限;保存时间长久。编码:以意义编码为主,有两种方式,语义编码和表象编码。一、良好记忆品质1、敏捷性:指记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教育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