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三轮冲刺刷题练习专题01 选择题 声、光、热学 (含答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50115537 上传时间:2023-04-26 格式:DOC 页数:32 大小:26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三轮冲刺刷题练习专题01 选择题 声、光、热学 (含答案)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三轮冲刺刷题练习专题01 选择题 声、光、热学 (含答案)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三轮冲刺刷题练习专题01 选择题 声、光、热学 (含答案)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三轮冲刺刷题练习专题01 选择题 声、光、热学 (含答案)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中考物理三轮冲刺刷题练习专题01 选择题 声、光、热学 (含答案)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亲,该文档总共32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三轮冲刺刷题练习专题01 选择题 声、光、热学 (含答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三轮冲刺刷题练习专题01 选择题 声、光、热学 (含答案)(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1 选择题分类1 声现象命题点1 声音的产生与传播1.如图所示,号称“天下第一鼓”的山西威风锣鼓队正在表演。当队员用手按住正在发声的鼓面时,鼓声就消失了,其主要原因是( )A. 手不能传播声音 B. 手吸收了声波C. 手使鼓面停止了振动 D. 手把声音反射回去2.(2019北京)如图所示,把正在响铃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玻璃罩内的空气,听到闹铃声逐渐变小,直至听不见;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内,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关于上述实验,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空气可以传播声音 B.只要闹铃振动,就可以听到铃声 来源:.ComC.听不见闹铃声了,是由于闹铃不再振动 D.听到闹铃声又逐渐变大

2、,是由于闹铃振动逐渐变剧烈了3.(2019山西)2025年我国将实现宇航员登月计划,在月球上漫步的宇航员须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才能进行交谈,其原因是()A.月球上真空不能传声 B.月球上只能传递超声波 C.月球上声音传播速度快 D.月球上宇航员声带无法振动发声命题点2 声音的特性4.(2019贵港)在纪念“五四”运动100周年暨庆祝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合唱比赛中,同学们用歌声表达了“青春心向党,建功新时代”的远大志向.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指的是声音的()A.音调 B.音色 C.响度 D.振幅5.(2019威海)“宫、商、角、徵、羽”起源于春秋时期,是中国古乐的五个

3、基本音阶,亦称五音,相当于现代7个音阶中的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A.音色 B.音调 C.响度 D.速度6.(2019攀枝花)魔术师在某次演岀中表演了“狮吼功”:把嘴靠近红酒杯发声将红酒杯震碎.其奥秘为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A.音调 B.响度 C.音色 D.声速7.(2019烟台)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述及其解释正确的是()A.“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不同人的声音,其音色不同 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音调要放低些 C.“不敢高声语,恐惊天上人”中的“高”指声音的频率高

4、D.“余音绕梁,三日不绝”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 命题点3 噪声的危害和控制8.(2019贵阳)为了防止机动车的噪音对学校教学产生影响,交管部门应该选择如图所示的哪个交通标志牌安放在校园及附近路段更恰当() A.禁止鸣笛 B.限速C.禁止停车D.限重 9.(2019潍坊)将教室的门窗关闭,室内同学听到的室外噪声减弱.对该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室外噪声不再产生 B.噪声音调大幅降低 C.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 D.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大幅减小命题点4 声的利用10.(2019邵阳)下列事例是利用声传递能量的是()A.医生用听诊器诊断病情 B.利用超声波排除人体内的结石 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

5、群的位置 D.蝙蝠利用“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11.(2019成都)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锤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此现象可以说明()A.声音能够传递能量 B.声音传播不需要介质 C.声音传播不需要时间 D.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命题点5 声学综合题12.(2019聊城)下列各图描述的实验中,能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的是() A.小“人”随着音乐起舞 B.改变钢尺伸出桌边的长度,拨动钢尺 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 D.振动的音叉使乒乓球被反复多次弹开13.(2019青岛)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错误的是()A.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6、以声波的形式传播 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在不同介质中传播速度一般不同 C.“引吭高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音调D.我们听不到蝴蝶翅膀振动发出的声音,是因为其振动频率低于人类听觉的下限14.(2019宜昌)2019年5月,我国自主创新研发的新型深远海综合科学考察船“东方红3号”即将交付使用.该船多项指标国际领先,特别是低噪音控制指标达全球最高级别,“当船行驶时,水下20米以外的鱼群都感觉不到”.根据以上介绍,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噪声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B.噪声不能在水中传播 C.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 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电磁波15.(2019随州)“小明,上学

7、啦!“家住一楼的小强大声喊着三楼的小明,邀他一起上学.对这一过程中的声现象的解释,错误的是()A.小强的喊声大,说明他的音调高 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 C.小明从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 D.小明的妈妈提醒他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减小噪声16.(2019广东)赛龙舟不仅是一项体育娱乐活动,更体现我国悠久历史文化传承.如图所示为某比赛场景,下列说法错误的是()A.选手根据鼓声齐心协力划桨,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 B.选手听到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此时鼓声的响度大 C.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 D.鼓手敲击鼓

8、面越快,鼓声在空气中传播的速度也越快参考答案1.【答案】C【解析】当敲击鼓时,鼓面会振动发出声音,当用手按住鼓面时,手使鼓面振动停止,所以声音就消失了。故选:C。2.【答案】A 【解析】把正在发声的闹钟放在玻璃罩内,逐渐抽出罩内的空气,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小;当把空气全部抽空后听不到声音,再让空气逐渐进入玻璃罩,闹钟的声音会逐渐变大.说明在真空中不能传播声音,声音必须通过介质才能传播.故选A.3.【答案】A 【解析】因为月球上没有空气,真空不能传声,所以在月球上的宇航员面对面的交谈也要借助无线电通讯设备.故选A.4.【答案】A 【解析】合唱中“高音声部”和“低音声部”中的“高”和“低”是指声音的

9、音调,“高音声部”的音调高.故选A.5.【答案】B 【解析】中国古乐的五个基本音阶,每个音阶对应的频率是逐渐增大的,因为频率越高,音调越高,由此可知do、re、mi、sol、la.五音实际上是指声音的音调.故选B.6.【答案】A 【解析】魔术师通过控制声音的频率使其与红酒杯的频率相同达到共振而震碎红酒杯,因为音调与物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高,音调越高,所以,魔术师表演中调节的是声音的音调,故A正确,BCD错误.故选A.7.【答案】A 【解析】A.不同的人说话,在音调和响度都差不多的情况下,音色是不同的,所以“闻其声知其人”的依据是音色不同,故A正确;B.“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指让人们的

10、说话声要小些,在物理学中,我们是用响度来表示声音的大小,所以“公共场所不要大声喧哗”是要求人们在公共场所说话响度放小些,故B错误;C.“高声语”是指大声说话,即响度大,不是音调高,故C错误;D.“余音绕梁”是指声音遇到“梁”、“墙”等障碍物,从而反射回来,不是描述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A.8.【答案】A 【解析】A.如图表示禁止鸣笛,防止笛声影响学生学习,符合题意;B.如图表示限速,汽车运动的速度对学生学习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C.如图表示禁止停车,是否停车对生学习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D.如图表示限重,汽车是否超载对生学习没有影响,不符合题意.故选A.9.【答案】C 【解析】将教室的门

11、窗关闭,属于在传播过程中减弱了噪声,室外噪声照样产生,噪声音调没有大幅降低,噪声在室内的传播速度也没有减小,故只有C正确,ABD错误.故选C.10.【答案】B 【解析】A.医生通过听诊器给病人诊病,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A不符合题意;B.医生利用超声波振动除去病人体内的结石,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故B符合题意;C.渔民捕鱼时利用声呐探测鱼群的位置,是利用声音传递信息,故C不符合题意;D.蝙蝠的回声定位确定目标的位置,是利用声音来传递信息的,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11.答案】A 【解析】A.一个音叉被敲击发声时,另一个没有被敲击的音叉也会跟着振动发声,即两音叉产生了共鸣现象,此现象说明声音可以

12、传递能量,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该实验中声音是靠空气传播的,故B错误;C.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因此也需要一定的时间,故C错误;D.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此实验不能证明物体不振动也可产生声音,故D错误.故选A12.【答案】C 【解析】A.将小“人”放在音乐盒(或音箱)上,会发现小“人”随着音乐跳动,说明发声的物体在振动,故A不符合题意;B.改变图中钢尺伸出桌面的长度,钢尺振动的快慢不同,钢尺发出声音的音调不同,故B不符合题意;C.让空气进入抽成真空的罩内,振铃的声音越来越大,说明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故C符合题意;D.用不同力敲击音叉,音叉发出声音的响度不同,同时乒乓球被弹开的幅

13、度不同,即音叉的振幅不同,说明响度与振幅有关,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13.【答案】C 【解析】A.一切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声音以声波的形式向外传播的,故A正确;B.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一般不同;在固体中最大,其次是液体,再次是气体,故B正确;C.“引吭高歌”和“低声细语”中的“高”“低”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C错误;D.蝴蝶飞行时,扇动翅膀的频率在5次/秒左右,低于20Hz,属于次声波,所以人听不到蝴蝶飞行的声音.地震时伴有次声波产生,它低于人类的听觉下限,我们感知不到,故D正确.故选C.14.【答案】C 【解析】A.从物理学角度分析,噪声是由于物体做杂乱无章

14、无规则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B.噪声也是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故B错误;C.由于声音可以在水中传播,所以噪声会干扰声呐探测系统,故C正确;D.声呐探测是向海底发射超声波,故D错误.故选C.15.【答案】A 【解析】A.小强的叫喊声很大,说明他的响度大.故A错误;B.小明能听到楼下的叫喊声,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故B正确;C.每个人在说话时的音色是有区别的,小明从叫喊声中听出是小强,他是根据声音的音色来判断的.故C正确;D.小明的妈妈提醒她下楼时脚步要轻些,这是为了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故选A16.【答案】D 【解析】A.发声体都在振动,鼓声是由于鼓面的振动产生的.故A正确;B.鼓声大

15、作,震耳欲聋,是鼓面振动幅度大,鼓声的响度大.故B正确;C.不同乐器的音色是不同的,选手能从现场各种声音中听出鼓声,主要是通过鼓声的音色来辨别的.故C正确;D.鼓手敲击鼓面越快,鼓声音调越高,但传播速度不变.故D错误.故选D.分类2 光现象命题点1 光现象的辨识1.(2019苏州)下列现象由于光的直线传播而形成的是()A.雨后天空出现彩虹 B.物体在阳光下有影子 C.玻璃幕墙造成光污染 D.斜插入水中的筷子“弯折” 2.(2019娄底)清代诗人袁枚的苔:“白日不到处,青春恰自来.苔花如米小,也学牡丹开”其中“白日不到处”主要涉及的物理知识是()A.光的直线传播 B.光的反射 C.光的折射 D.光的色散 3.(2019潍坊)如图所示的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