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三轮冲刺提分专题10:综合实验探究 (教师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50037031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38 大小:77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三轮冲刺提分专题10:综合实验探究 (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8页
中考物理三轮冲刺提分专题10:综合实验探究 (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8页
中考物理三轮冲刺提分专题10:综合实验探究 (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8页
中考物理三轮冲刺提分专题10:综合实验探究 (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8页
中考物理三轮冲刺提分专题10:综合实验探究 (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8页
亲,该文档总共38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三轮冲刺提分专题10:综合实验探究 (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三轮冲刺提分专题10:综合实验探究 (教师版)(3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八 综合实验探究类型一:热学实验1(2021年辽宁省葫芦岛市中考物理试题)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取两个相同的试管,在试管中分别放入初温相同的A、B两种物质,烧杯中装入适量的水,用如图甲所示的装置进行加热。(1)开始实验后,用搅拌棒搅拌A、B两种物质,某一时刻B物质中温度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温度为_,搅拌的目的是使试管内的物质_。(2)如图乙是根据实验数据所绘制的两种物质温度随时间变化的图象,通过分析图象可知B物质熔化时的特点是:吸收热量,_。加热到第6min时,B物质所处的状态是_(填“固态”、 “液态”或“固液共存”)。(3)已知两种物质固态时的比热容关系为:,由图象所提供的信息可

2、知,其质量关系为:mA_mB。(4)从第6min到第10min,A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将_(填“不变”、 “增加”或 “减弱”)。【答案】36 均匀受热 温度不变 固液共存 增加 【详解】(1)1由图知,温度计的分度值为1,示数为36。2 搅拌可以使试管内的物质均匀受热,所以搅拌的目的是使物质均匀受热。(2)3由图像可知,B物质为晶体,有固定的熔点,熔化时吸收热量温度不变。4由图像知,加热到第6min时,B物质正在熔化,所处的状态是固液共存态。(3)5根据 ,在B开始熔化之前,两种物质相同时间内吸收的热量相同,由图像知,刚开始时B物质比A物质升温快,因为 , ,所以 。(4)6由图像知

3、,6min到10min中A物质的温度一直升高,因为温度越高,分子运动剧烈,所以A物质分子无规则运动的剧烈程度将增加。2(2021四川中考真题)物理研学小组做探究水沸腾时温度的特点实验,当水温超过80时每隔1min记录一次温度,如下表所示:时间t/min012345678910水的温度T/8284868890929496989898(1)请指出图甲中的错误:_(写出一条即可);(2)根据把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的方格纸上画出水的温度T随时间t变化的图像_;(3)实验计时的第9min,烧杯里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的情景应为图_所示。【答案】读取温度计的示数时错误 a 【详解】(1)1图甲中的错误:读取

4、温度计的示数时错误;读数时应让视线与温度计的液面相平,这样才不会使读数偏大或偏小。(2)根据把表格中的数据,在图乙的方格纸上描出水的温度T、时间t对应的各个点,连成平滑的线即可,如图(3)3实验计时的第9min时,水已沸腾,烧杯里水中气泡在上升过程中不在受温度影响,只受压强影响,上升过程水压减小,故气泡越来越大,情景应为图中的a。3(2021内蒙古中考真题)为了比较不同物质的吸热能力,小阳取来相同规格的两个电加热器、完全相同的两个烧杯、温度计,分别对甲、乙两种液体加热,装置如图所示。实验前应保证甲、乙两种液体的_相同;实验时小阳每隔1min记录一次液体的温度,记录结果如下表,通过分析表中数据可

5、知_液体的比热容较小。加热时间/min01234甲液体温度/2030405060乙液体温度/3846546270【答案】质量 甲 【详解】1比较物质吸热能力的2种方法: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升高相同的温度,比较吸收的热量(即比较加热时间),吸收热量多的吸热能力强;使相同质量的不同物质吸收相同的热量(即加热相同的时间),比较温度的变化,温度变化小的吸热能力强。根据比较吸热能力的两种方法,要控制不同物质的质量相同,故在此实验中除了控制装置相同外,还控制甲乙液体的质量相同。2分析实验数据可知,加热时间相同,吸收的热量相同,乙的温度变化小,则乙液体吸热本领强,即乙液体的比热容较大,甲液体的比热容较小。4

6、在“探究不同物质吸热升温的现象”时,用同一套器材分别加热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每隔一定的时间记录水和煤油升高的温度。(1)调节好天平后,将薄壁铝桶放在天平左盘中,在右盘中加入砝码并移动游码,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则铝桶的质量为 g。(2)砝码盒里剩有100g、50g、20g、10g、5g砝码各一个,为了称量90g的水,接下来的操作是: ,向铝桶中加水,直至天平再次平衡。(3)在组装成如图乙所示的实验装置时,为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先调节好 的高度,注意调节温度计的高度,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 。(4)正确组装好器材后,给水加热,当水温达到35时开始计时,每隔0.5mi

7、n记录一次温度计的示数,并将数据记入下表。将铝桶中的水换成等质量的煤油,重复以上操作。加热时间/min00.51.01.52.02.5温度/水353841444750煤油354147535965图丙是根据实验数据画出的水的温度随加热时间的变化图象,请在图丙中补画出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由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 吸收的热量多。进一步分析图象发现:质量一定的水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的比值是相等的;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上述比值大小 (选填“相等”或“不相等”)。【分析】(1)天平再次平衡时,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加上游码所指示的刻度;(2)根据砝码盒里剩有的砝码结合标

8、尺的最刻度分析回答;(3)为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从下往上调节;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不与容器的底和壁接触;(4)根据表中数据,由描点法作图;我们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这种方法叫转化法;分析图象得出结论。【解答】解:(1)天平再次平衡时,所加砝码和游码的位置如图甲所示,标尺的分度值为0.2g,则铝桶的质量为:20g+3g+0.6g23.6g。(2)根据砝码盒里剩有的砝码结合标尺的最刻度,为了称量90g的水,从右盘中取下20g的砝码,再将100g和10g的砝码放入砝码盘中,游码位置不动,直至天平再次平衡;(3)为保证用酒精灯外焰加热,应先调节好石棉网的高度

9、,注意调节温度计的高度,使温度计的玻璃泡与液体充分接触;(4)根据表中数据,画出煤油的温度随加热时间变化的图象,如下所示:由图象可知,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加热时间长,故水吸收的热量多。使用相同的酒精灯通过加热时间的长短来比较吸热多少;水和煤油的温度随时间的变化图象为过原点的直线,即质量一定的水(煤油)吸收的热量与升高温度的比值是定值,因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升高相同的温度,水吸收的热量多,即质量相等的水和煤油,上述比值大小不相等。故答案为:(1)23.6g;(2)从右盘中取下20g的砝码,再将100g和10g的砝码放入砝码盘中,游码位置不动;(3)石棉网;充分接触;(4)如上所示;

10、水;不相等。类型二光学实验1(2021湖南衡阳市中考真题)如图所示,是陈涛同学探究光的反射规律的实验。他进行了下面的操作:(1)如图甲,让一束光贴着纸板沿某一个角度射到点,经平面镜的反射,沿另一个方向射出,在纸上用笔描出入射光和反射光的径迹。改变光来的入射角度,多做几次,取下纸板,用量角器测量两侧的和,得到的结论是反射角_入射角(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2)如图乙,纸板是用两块纸板连接起来的,把半面纸板向前折或向后折,这时在上看不到反射光线,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_同一平面内(选填在或不在);(3)使入射光线逐渐靠近法线,可观察到反射光线_(选填靠近或远离)法线;(4)如果让

11、光线逆着的方向射向镜面,会发现反射光线沿着方向射出,这表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_;(5)陈涛同学还想用图丙和图丁模拟镜面反射与漫反射,照图丙那样,把几根细针垂直入一张硬纸板中,表示法线,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时,反射光线将平行射出随后将纸板随意弯折,如图丁所示,这时会看到“法线”不再平行,当入射光线平行射到各入射点上时,反射光线_(选填平行或不平行),根据你所学的知识判断,漫反射_(选填遵循不遵循)光的反射定律。【答案】等于 在 靠近 光路可逆 不平行 遵循 【详解】(1)1通过实验测量知,i=r,即反射角等于入射角。(2)2将纸板NOF向前或向后折,在此纸板上看不到反射光线,因为此时承接

12、入射光线的纸板ENF与NOF不在同一平面内,这说明反射光线、入射光线与法线在同一平面内。(3)3入射光线靠近法线时入射角变小,那么反射角也变小,则反射光线也靠近法线。(4)4让光线逆着OF的方向即原反射光线位置射入,其反射光线会沿OE方向射出,即从原入射光线的位置射出,这说明在光的反射现象中,光路是可逆的。(5)5入射光线平行射入,但法线不再平行,则反射光线也不平行射出了。6入射光线平行射入,发生漫反射时的反射光线不平行射出,但反射角仍然会等于入射角,所以漫反射也遵循光的反射定律。2如图所示是“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装置,把一支点燃的蜡烛A放在玻璃板的前面,再拿另一支外形相同的蜡烛B竖立着

13、在玻璃板后面移动,直到看上去跟蜡烛A的像完全重合,这个位置就是像的位置,在白纸上记下A和B的位置。移动点燃的蜡烛,重做多次实验。(1)实验过程中用玻璃板代替平面镜的目的是 ;(2)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 (选填“能”或“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所成的像是 像。(3)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 (选填“变大”“变小”或“不变”)。【分析】(1)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我们选择玻璃板完成实验;(2)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与实像的区别就是看是否能在光屏上呈现,能呈现的是实像,反之是虚像;(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同。【解答】解

14、:(1)在“探究平面镜成像特点”的实验中,为了便于确定像的位置,我们选择既能透光又能反射的玻璃板;(2)平面镜成正立等大的虚像,虚像与实像的区别就是看是否能在光屏上呈现,能呈现的是实像,反之是虚像,实验中移去蜡烛B,在其位置上竖立光屏,在光屏上不能承接到蜡烛A的像,说明平面镜所成的像是虚像;(3)平面镜成像时,像与物体大小相同,将蜡烛A靠近玻璃板,所成像的大小将不变。故答案为:(1)便于确定像的位置;(2)不能; 虚;(3)不变。3(2021福建中考真题)在“探究凸透镜成像规律实验”中:(1)将蜡烛、凸透镜和光屏依次安装在光具座上,点燃蜡烛,调整它们的高度使烛焰中心、透镜光心和光屏中心在_;(2)如图甲所示,光屏上成清晰的像。由光路可逆可以推断,保持蜡烛和光屏的位置不变,只移动透镜到_cm 刻度处,光屏上可再次成清晰_、倒立的实像;(3)实验一段时间后,原来在光屏中心的像“跑”到光屏上方,如图乙所示位置。能让像重新回到光屏中心的操作是_;(填序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