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2章 声现象(教师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50037008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24 大小:2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2章 声现象(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2章 声现象(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2章 声现象(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2章 声现象(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2章 声现象(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亲,该文档总共24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2章 声现象(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一轮复习知识点梳理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2章 声现象(教师版)(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考一轮复习知识点讲解与针对性分层训练第2章声现象【知识点1、声音的产生和传播】1声源:振动发声的物体叫声源(或发声体),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以作声源。2产生:声音是由物体 振动 产生的,一切发声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但原来发出的声音不会立即消失。3声音的传播:声音的传播需要物质,物理学中将这种能够传播声音的物质叫做介质,固体、液体、气体都可作传声的介质。真空 不能 传声,声音在介质中是以 声波 的形式向四面八方传播。4声速:不同介质传播声音的快慢不同。一般来说,声音在固体中传播得最快,液体次之,气体最慢,另外,声速还跟温度有关。在15 时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 340 m/s

2、。5反射与回声:声波在传播过程中遇到柔软多孔的物质会被吸收,遇到较大障碍物会被反射回来而形成回声。人耳能区分回声和原声的时间间隔为 0.1 s以上,利用回声测距,测海深。低于 0.1 s时,回声可以使原声加强。6注意:利用回声可以测距或定位,测量原理:sv声t,其中t为从发声到听到回声的时间,v声为声音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当物体的表面光滑时,声音的反射比较明显,如隔音板等,而物体的表面粗糙多孔时,吸声的效果比较好,如森林中比较寂静等。【经典例题考查】1关于声现象,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A声音的传播不一定需要介质B振动停止,发声也停止C只要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D物体振动发声,但人耳

3、不一定都能听到【解析】A、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真空不能传声,故A错误;B、声音是发声体振动产生的,振动停止,发声也就停止,故B正确;C、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有声音产生,就一定有物体在振动,故C正确;D、物体振动能够发声,但产生的声音我们不一定都能听到,如响度太小,振动频率不在人的听觉范围之内,故D正确。【答案】A。2在钓鱼时,若河岸边有人讲话时,鱼儿会受惊逃走,此时鱼儿听到岸上声音传播过来的主要途径是()A人空气河岸水鱼B人空气水鱼C人空气河岸鱼D人空气鱼【解析】鱼儿听到岸上声音传播过来的主要途径是:人发出声音,通过空气传入水中,然后通过水传递到鱼,即人空气水鱼,故ACD错误,B正确。【答

4、案】B。3当别人咀嚼饼干的时候,你听到的声音很小,而你自己在咀嚼同样的饼干的时候,你会听到较大的咀嚼声。这是因为前者的声音主要是靠气体传播,后者的声音主要靠固体传播的,固体的传声能力较强(三空均选填气体或固体)。【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可以在固体、液体、气体中传播,其中在固体中传播最快,传声效果好且能力强。别人嚼饼干时,我们是通过空气听到声音的,而当我们自己嚼饼干时,是通过骨头传播到我们的听觉神经,固体传播声音的能力比气体强。【答案】气体;固体;固体。4在敲响大古钟时,有同学发现,敲击大钟后大钟“余音未止”,其主要原因是()A钟声的回声B人的听觉发生了“延迟”C钟振动停止了而空气还在振

5、动D大钟还在振动【解析】敲击大钟后,大钟的振动会持续一段时间,所以大钟会“余音未止”,故ABC错误,D正确。【答案】D。5在电影院里,为了更好地体现影片的效果,人们往往在剧场的各个方位都装有大大小小的音箱,这样做的目的主要是()A使观众听到的声音响一些B使电影院里各个座位上的观众都能听到声音C使观众听到的声音更清楚些D利用双耳效应,让观众感到声音来自四面八方,产生立体声的效果【解析】在剧场里安装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扬声器,不同位置的扬声器发出的声音传到人两只耳朵的时刻、强弱及其他特征就会有明显的差异,这些差异就是判断声源方向的重要基础,正是由于双耳效应,所以我们听到的声音是立体的。【答案】D。【知

6、识点2、声音的特性】1音调:指声音的 高低 ,它是由发声体振动的 频率 决定的,人的听觉频率范围在20 Hz20 000 Hz。2响度:指声音的 强弱 ,响度与发声体振动的 振幅 有关,还跟发声体的 远近 有关。3音色:也叫音质或音品,它与发声体 结构与材料 有关,不同的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音调和响度相同、音色不同的声音,其振动的波形不同。4声音特性的区别于联系音调响度音色影响因素与发声体振动的频率有关,频率越快,音调越高与发声体振动的振幅及距离发声体的远近有关,振幅越大,距离发声体越近,响度越大与发声体的材料和结构等自身因素有关 生活实例声音的“粗”、“细”;男高音、女高音;管乐器的

7、空气柱越短,音调越高;弦乐器的弦、打击乐器的鼓皮绷得越紧,音调越高;声音越尖细,音调越高等声音的“大”、“小”;打击乐器时,用力越大,响度越大;调整收音机音量,响度变化;“声振林木”、“歌声嘹亮”、“响遏行云”、“震耳欲聋”等 “闻其声知其人”;声纹锁;区分不同发声体的依据等区别 音调和响度没有必然的联系,音调高的声音响度不一定大; 在声音的传播过程中,音调、音色一般不会变化,响度随传播距离的增大逐渐减小 【经典例题考查】6编钟是我国春秋战国时代的乐器,敲击大小不同的钟能发出不同的音调。有关编钟的说法正确的是()A编钟与鼓、锣等乐器均属于打击乐器B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是3108m/

8、s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D我们能分辨出编钟声和钢琴声,主要是依据它们的响度不同【解析】A、编钟与鼓、锣乐器均属于打击乐器,故A正确;B、编钟发出的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C、用大小不同的力敲击同一个编钟,编钟在不同力的作用下其振动的幅度是不同的,发出不同响度的声音,故C错误;D、编钟的结构和材料与钢琴不同,所以编钟发出的声音与钢琴发出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错误。【答案】A。7下列成语中,用来描述声音的响度特性的是()A曲高和寡B引吭高歌C天籁之音D莺声燕语【解析】A、曲高和寡,是指声音的音调太高,一般人唱不了,故A不合题意;B、引吭高歌,说明

9、声音比较大,描述的是声音的响度,故B符合题意;C、天籁之音指声音的音色好听,故C不合题意;D、莺声燕语,是指不同物体的音色不同,故D不合题意。【答案】B。8如图所示,几个相同的玻璃瓶中注入不同高度的水。用筷子从侧部敲击不同瓶身,可以发出不同音调的声音;用嘴吹每个瓶子的上端,也能发出不同音调的哨声。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用嘴吹气时,水面越高,音调越低B侧部敲击瓶身时,水面越高,音调越低C用嘴吹气和敲击同一瓶子,音调是相同的D用嘴吹气和敲击同一瓶子,音品是相同的【解析】A、用嘴吹气时,从左往右水面越来越高,空气柱越来越短,其振动越来越快,音调越来越高;故A错误;B、侧部敲击瓶身时,从左往右瓶内水

10、的质量逐渐增大,振动越来越慢(即振动频率越来越低),因此声音的音调会变低;故B正确;CD、用嘴吹气时是空气柱振动发声,敲击同一瓶子时是瓶子和水柱的振动而发出声音,发声体和振动频率都不同,所以音品(音色)不同,音调也不同;故CD错误。【答案】B。9如图所示为音叉共鸣实验:两个频率相同的音叉,用橡皮槌敲击其中一个音叉,另一个未被敲击的音叉也会发出声音,这个实验可以用来探究()A声音产生的原因B声音传播是否需要时间C声音能否在空气中传播D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解析】A.本题只敲击了一个音叉,另一个音叉也发出的声音,不能说明物体振动产生了声音,故A错误;B.声音的传播有一定的速度,因此传播也需要一定

11、的时间,但是这不是使另一个音叉发出声音的原因,故B错误;C.敲击了一个音叉,另一个音叉也发出的声音,说明声音可以在空气中传播,因为声音可以传递能量,故C正确;D.本题中音叉频率相同,因此不能探究声音的音调与频率的关系,故D错误。【答案】C。10人可以依靠两只耳朵来判断发声物体的方位,从而对声音世界有立体的感觉。如图,舞台上利用左右两只扬声器(喇叭)A、B来形成立体声效果,如果从扬声器所发出的声音是A强B弱,人会感觉到这个声源在A、C之间某位置,这里人作出判断主要利用声音的()A响度B音调C音色D声速【解析】双耳效应是指利用声音到达两只耳朵时的响度、时间差等的不同判断发声体位置的方法。由图可知,

12、A、B两只扬声器发出的声音都是通过空气传入人耳的,而介质种类、温度相同的情况下,声音的传播速度是不变的,则左、右耳听到的左右两侧音响发出的声音的时间差是相同的,所以我们不是根据声速进行判断的,故选项D错误。两只扬声器的作用是放大舞台上表演人员的声音,所以两只扬声器发出声音的音调、音色相同,所以我们也无法根据音调、音色作出判断,故选项B、C错误。A音响的响度大,B音响的响度小,所以大脑会更容易根据A音响发出的声音作出反馈,这就会使我们产生声源在A、C之间的错觉,故选项A正确。【答案】A。11某调弦软件在同一位置测量出吉他弦发声的参数,两次拨A弦后软件界面如图,则()A吉他弦发出声音的频率第一次比

13、第二次低B吉他弦发出声音的音调两次相同C吉他弦的振幅第一次比第二次小D吉他弦的发出声音的音色两次不同【解析】AB、根据图可知,吉他弦第一次发出声音的频率为145.4Hz,第二次低发出声音的频率为106.0Hz,所以吉他弦发出声音的频率第一次比第二次高,故AB错误;C、由图可知,第一次声音的响度为56dB,第二次声音的响度为73dB,响度越大,振幅越大,则吉他弦的振幅第一次比第二次小,故C正确;D、两次的发声体相同,音色相同,故D错误。【答案】C。12如图是同一示波器上出现的三种声音的波形图,根据波形图可以识别不同声音的音调、响度、音色等声音特性是否相同。(1)左右看音调:相同时间内出现的波峰越

14、多,音调越高。甲、乙、丙三种声音的音调相同。(2)上下看响度:上下长度越长,响度就越大甲、乙、丙三种声音的响度相同。(3)波形看音色:甲、乙、丙的波形不同,三种声音的音色不同。【解析】(1)由图可知,相同时间内,音叉、钢琴、长笛振动的快慢(振动频率)相同,因此三种声音的音调相同;(2)由图知,三种声音的振幅相同,则响度相同;(3)由于发声体不同,声音的波形也不同,所以三种声音的音色不同。【答案】(1)相同;(2)相同;(3)不同。【知识点3、声的利用】1超声和次声:人们把频率高于20 000 Hz的声音叫超声波,把频率低于20 Hz的声音叫次声波,人的听觉频率范围是20 Hz20 000 Hz

15、,超出这个范围,人无法感知,但有些动物却能感知到。如大象能感受到次声波。2声与信息利用超声传递信息,很多情况下都是利用了超声波的反射。如医学上B超的应用;工业上利用超声波无损探测;军事上利用回声定位的原理制作声呐等。3声与能量判断是否利用了声能传递能量,关键是看物体是否因声发生了变化(例如切割、打碎等),若发生了变化,则利用的是声能传递能量,若没有发生变化,则利用的是声能传递信息。如超声波清洗、超声波碎石等。【经典例题考查】13医院里用“B超”为病人检查身体,以下各项应用与此原理不同的是()A科技工作者利用声呐探测海底深度B超声波检测机器零件是否有空洞C利用超声波清洗钟表的精细器件D汽车倒车雷达利用超声波探明车后情况【解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