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2 声现象(教师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5003688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35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2 声现象(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2 声现象(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2 声现象(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2 声现象(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2 声现象(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2 声现象(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考物理二轮复习强化训练专题2 声现象(教师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2声现象强化训练一、单选题1(辽宁鞍山中考)我市某校举行庆祝中国共产党建党100周年合唱活动,以下四个选项中用声学知识解释正确的是()A演唱者的歌声是由空气振动产生的B主持人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声音的音调C嘹亮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D禁止观众在礼堂中大声说话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的【答案】C【解析】歌声是由演唱者的声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主持人使用话筒是为了提高声音的响度,故B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嘹亮的歌声是通过空气传到现场观众耳中的,故C正确;禁止观众在礼堂中大声说话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C。2(广西河池中考)下列有关声音的说法正确的是()A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

2、动B在空气中声速跟光速相等C“高音”和”低音”是指音色不同D声呐是利用次声波来定位的【答案】A【解析】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一切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A正确;声音在空气中的速度远远小于光速,故B错误;“高音”和”低音”是指音调不同,故C错误;声呐是利用超声波来定位的,故D错误。故选A。3(湖南永州中考)为庆祝建党一百周年,某中学举行了“唱支赞歌给党听”的音乐晚会。关于音乐晚会上各种乐声的说法正确的是()A小提琴声不是振动产生的B观众听到的美妙音乐是通过空气传播的C钢琴声和二胡声是通过声音的音调区分的D笛子声的“高音”和“低音”是通过声音的响度区分的【答案】B【解析】声音都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

3、小提琴声是小提琴的琴弦振动产生的,故A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观众听到的美妙音乐是通过空气传到观众耳朵的,故B正确;各种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能够区分钢琴声和二胡声,就是通过音色辨别的,故C错误;“高音”和“低音”是指声音的高低,即音调,笛子声的“高音”和“低音”是通过声音的音调区分的,故D错误。故选B。4(湖南湘潭中考)如图是端午节赛龙舟的情景,选手在鼓声指引下,整齐地划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B选手通过响度来辨别鼓声C鼓声震耳欲聋,说明鼓声的音调高D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答案】A【解析】声音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鼓声是由鼓面振

4、动产生的,故A正确;音色指声音的品质和特色,选手能区分开鼓声和其他声音,依靠的是不同发声体音色一般不同,故B错误;鼓声大作,震耳欲聋,说明声音的响度大,故C错误;鼓手在耳朵里塞上棉花,是在人耳处减弱噪声,故D错误。故选A。5(湖北鄂州中考)朗读者第三季直播活动于2020年1月1618日走进英雄城市湖北武汉,200多名武汉朗读者走进朗读亭,用朗读的方式来传达一种精神力量。关于其中的物理知识,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朗读时,朗读者的声带振动产生声音B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108m/sC观众主要依据音调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D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频率很高【答案】A【解析】朗读者的声带振

5、动产生声音,是正确的,故A正确;空气中,声音的传播速度约为340m/s,故B错误;观众主要依据音色区分主持人和朗读者的声音,故C错误;朗读者的声音很大是因为声音的响度大,故D错误。故选A。6(湖南张家界中考)排箫又叫“参差”,是由长短不一的竹管组成,下列选项中正确的是()A真空中可以听见箫声B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的目的是为了改变声音的响度C我们能区别排箫的声音是依靠音调D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内空气柱振动产生的【答案】D【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所以真空中无法听见箫声,故A错误;竹管长度参差不齐,竹管內的空气柱的长度不同,空气柱振动时的频率不同,声音的音调不同,所以是为了改变声

6、音的音调,故B错误;每个发声体发出声音的音色是不同的,我们能区别排箫的声音依靠的是音色,故C错误;声音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排箫发出声音是由管內空气柱振动产生的,故D正确。故选D。7(湖北恩施中考)跳摆手舞时,很远处能听到鼓声,是因为鼓声()A响度大B音调高C音色独特D声速快【答案】A【解析】在很远的地方都能听到跳摆手舞时的鼓声,是因为鼓声的响度大,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8(湖北随州中考)同学们利用业余时间排练节目,准备庆祝建党100周年文艺汇演。小强同学在练功房外就能分辨出小刚同学的独特嗓音。小强判断的主要依据是()A小刚的音色B小刚歌声的频率C小刚歌声的响度D小刚歌声的音

7、调【答案】A【解析】不同人的音色不同,小强同学在练功房外就能分辨出小刚同学的独特嗓音,主要是依据小刚的音色来判断的。故选A。9(江苏中考)小明和小华读出a、o、c三个拼音字母,利用软件采集到的数据如下表,分析可知()字母小明小华a109.2Hz261.2Hzo115.4Hz279.0Hzc120.5Hz282.8Hz A小明声音音调低 B小明声音响度大C小华声音音调低 D小华声音响度大【答案】A【解析】表中单位是Hz,所以测的是频率,反映了音调,小华声音频率高,音调高,故BCD不符合题意,A符合题意。故选A。10(山东滨州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描述和分析,错误的是()A如图,小滨听到桌面传来的

8、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播声音B如图,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是为了改变响度大小C如图,遇到障碍物倒车雷达发出报警声,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D如图,摩托车的消声器是防止噪声产生的【答案】B【解析】桌面是固体,小滨听到桌面传来的敲击声,说明固体可以传递声音,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敲击大小不同的编钟,编钟振动的频率不同,是为了改变声音的音调,故B错误,符合题意;倒车雷达应用了声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安装消声器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1(四川广元中考)如图展示的是智能机器人和主持人的互动情况。下列有关说法正确的是()A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

9、同B机器人是高科技产品,它发出的声音不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C机器人的声音在空气中传播速度是3108m/sD机器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答案】A【解析】不同的物体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所以能区分机器人和主持人的声音主要是根据他们的音色不同,故A正确;所有的声音的产生都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所以机器人发出的声音也是由物体的振动产生的,故B错误;声音在空气中的传播速度约为,故C错误;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机器人的声音不能在真空中传播,故D错误。故选A。12(江苏宿迁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的说法正确的是()A声波可以在真空中传播B发声体振幅越大,音调高C“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D声呐利用次声探测鱼群

10、位置【答案】C【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不可以在真空中传播,故A错误;响度是由声源振动的幅度决定的,振幅越大,响度越大,故B错误;减弱噪声的途径:在声源处减弱;在传播过程中减弱;在人耳处减弱。禁止鸣笛是在声源处控制噪声,故C正确;声呐是利用超声波传递信息来探测鱼群的,故D错误。故选C。13(贵州贵州中考)智能音箱通过网络让用户以语言对话的交互方式,实现影音娱乐、生活服务、信息查询等多项功能的操作。以下说法中错误的是()A用户对智能音箱发布指令“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音调B智能音箱接收到传递来的信息后依靠扬声器的振动才能发出声音C智能音箱能根据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

11、D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答案】A【解析】“大点儿声”目的是改变声音的响度,这里大指的是声音的响度,故A错误,符合题意;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凡是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故B正确,不符合题意;智能音箱接收语音信息,并根据用户的语言指令来完成指定操作,说明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不同发声体的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的音色不同,人们能够分辨出智能音箱播放的二胡和笛子的声音,根据的是声音的音色不同,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A。14(辽宁辽宁中考)下列关于声现象说法正确的是()A人能区分吉他声与二胡声根据的是音调B人们听到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C

12、汽车上的倒车雷达利用电磁波来工作D同学们听到铃声就知道下课了,说明声音能够传递能量【答案】B【解析】各种乐器的材料、结构不同,发出的声音音色不同,我们能区分吉他声与二胡声就是根据音色判断的,故A错误;声音是由物体振动产生的,人们听到的鼓声是由鼓面振动产生的,故B正确;汽车上的倒车雷达是超声波雷达,是利用超声波来工作的,故C错误;同学们听到铃声就知道下课了,铃声向同学们传递了“下课”的信息,说明声音能够传递信息,故D错误。故选B。15(贵州黔东南中考)如图所示的现象中,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甲图:弹奏古筝时,手在不同位置按弦,目的是为了改变发出声音的响度B乙图: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球

13、多次被弹开,说明发声体在振动C丙图: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说明声音可以传递能量D丁图: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为了在传播过程中阻断噪声的传播【答案】B【解析】甲图中手按压古筝不同位置的弦时,是为了改变弦的振动频率,从而改变发出声音的音调,故A错误;乙图中发声的音叉轻触系在绳上的乒乓球,乒乓球多次被弹开,利用放大法,说明发声体在振动,故B正确;丙图中医生用B超检查胎儿的发育情况,是因为声音可以传递信息,故C错误;丁图中的摩托车上装有消声器,是在声源处阻断噪声的传播,故D错误。故选B。16(广东中考)如图是八个相同的玻璃瓶,装有高度不同的水.用筷子分别敲击瓶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声音主要

14、是由瓶内空气振动产生的B声音主要是由玻璃瓶振动产生的Ca瓶的音调最低Dd瓶的音调最低【答案】B【解析】用筷子敲击瓶口时,瓶子受力而振动发声,故A错误,B正确;瓶子振动时,瓶内水越多,瓶子振动越慢,音调越低,瓶内水越少,瓶子振动越快,音调越高,因此a瓶音调最高,h瓶音调最低,故C错误,D错误。故选B。17(江苏泰州中考)下列与声现象有关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禁鸣喇叭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B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音调C“隔墙有耳”说明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D人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答案】B【解析】禁鸣喇叭是禁止噪声的产生,是在声源处减弱噪声,故A正确,不符合题意;响度是指声音的强弱(声音的大、小声),看电视时调节音量改变的是声音的响度,故B不正确,符合题意;“隔墙有耳”说明墙可以传播声音,即声音可以在固体中传播,故C正确,不符合题意;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人在月球上不能直接对话,是因为真空不能传声,故D正确,不符合题意。故选B。18(四川广安中考)“五一”期间,某景区工作人员利用无人机对喧闹的游客进行劝导:“请不要高声喧哗”,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从无人机传出的声音可以在真空中传播 B工作人员利用声音向游客传递信息C“请不要高声喧哗”,“高”是指声音的音调高D在景区内安装噪声监测仪,可减弱噪声【答案】B【解析】声音的传播需要介质,从无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