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04 内能及其应用问题(教师版)

上传人:gu****iu 文档编号:350036874 上传时间:2023-04-25 格式:DOC 页数:36 大小:58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04 内能及其应用问题(教师版)_第1页
第1页 / 共36页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04 内能及其应用问题(教师版)_第2页
第2页 / 共36页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04 内能及其应用问题(教师版)_第3页
第3页 / 共36页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04 内能及其应用问题(教师版)_第4页
第4页 / 共36页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04 内能及其应用问题(教师版)_第5页
第5页 / 共36页
亲,该文档总共36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04 内能及其应用问题(教师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23年)中考物理二轮复习考点突破练习专题04 内能及其应用问题(教师版)(3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专题04 内能及其应用问题一、选择题1.(江苏扬州)蜜蜂能循着花香四处采蜜,表明()A. 分子间有斥力B. 分子间有间隙 C. 分子间有引力 D. 分子是运动的【答案】D【解析】蜜蜂能循着花香四处采蜜,是因为花香分子在不停地作无规则运动,故ABC不符合题意,D符合题意。故选D。2.(江苏无锡)如图所示,“天宫课堂”上王亚平老师将两块透明板上的水球接触后粘在一起,慢慢拉开板后形成一个长长的“液桥”,该现象主要说明了()A. 水分子间有空隙 B. 水分子间存在吸引力C. 水分子间存在排斥力 D. 水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答案】B【解析】AB“液桥”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水球接触后粘在一

2、起,由于分子之间存在引力,故可以慢慢拉开板后形成一个长长的“液桥”,故A不符合题意,B符合题意;C“液桥”现象说明分子间存在引力,而不是斥力,故C不符合题意;D“液桥”现象中,不能说明水分子处在永不停息的无规则运动中,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B。3.(江苏徐州)如图所示,热熔法连接PPR管时,用热熔器加热粗管端口内层和细管端口外层,然后把细管推进粗管,冷却后两根管子就连接在一起很难被拉开了,这个现象说明()A. 分子是由原子构成的B. 分子是运动的C. 分子间存在引力D. 分子间存在斥力【答案】C【解析】把加热后的细管推进粗管,减小了PPR管分子间的距离,分子间存在较大的引力,使两根管子很难被拉开

3、了,故ABD不符合题意,C符合题意。故选C。4. (苏州)关于粒子和宇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正电荷,是从丝绸上转移来的B. 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C. 汤姆生通过研究,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D. 太阳是恒星,它是银河系的中心【答案】B【解析】A丝绸摩擦过的玻璃棒所带的正电荷,是玻璃棒失去了电子,带正电,丝绸得的电子带负电,故电子从玻璃棒转移到丝绸上,故A错误;B铁块很难被压缩,说明分子间有排斥力,难以拉伸,说明分子间间存在引力,故B正确;C卢瑟福通过研究,建立了原子核式结构模型,故C错误;D太阳是恒星,它是太阳系的中心,故D错误。故选B。5.(江苏连

4、云港)下列现象能说明分子在做不停的无规则运动的是()A. 秋天树叶纷纷落下B. 沸腾时水中气泡的运动C. 端午节闻到煮粽子的香味D. 扫地时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答案】C【解析】A秋天树叶纷纷落下,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A不符合题意;B沸腾时水中气泡的运动,属于物体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B不符合题意;C端午节闻到煮粽子的香味,属于扩散现象,表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的运动,故C符合题意;D扫地时看见灰尘在空中飞舞,属于固体颗粒的机械运动,不是分子的无规则运动,故D不符合题意。故选C。6.(湖南益阳)年3月23日下午,中国空间站“天宫课堂”开展第二次太空授课活动,

5、航天员老师王亚平用水将两个塑料板连接起来,搭建了一座液体桥,如图所示。水在两板之间连接成桥,这说明()A. 分子之间有引力B. 分子之间有斥力C. 物质由大量分子构成D. 水分子在不停地运动【答案】A【解析】水分子间有相互作用的引力才会形成水桥,故A符合题意,BCD不符合题意。故选A。7.(湖北随州)随州的气候适宜兰草的生长,兰花盛开时,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观赏,很远就能闻到兰花的香味。走进观看,甚至会看到兰花的叶片上挂着晶莹的露珠。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 兰花的叶片上出现露珠,是因为叶片的温度高于外界的气温B. 晶莹的露珠到中午消失不见是液化现象,需要吸热C. 花香四溢不属于扩散现象D.

6、一般来说兰花中午比晚上更香,其中一个原因是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越剧烈【答案】D【解析】A露珠的形成是由于空气中的水蒸气遇冷液化形成,因此叶片的温度低于外界的气温,故A错误;B露珠到中午消失不见,是因为液态的露珠由液态变成了气态,这是汽化现象,汽化要吸热,故B错误;C花香四溢说明分子在做无规则运动,这属于扩散现象,故C错误;D温度越高,分子无规则运动越剧烈,故D正确。故选D。8.(湖北武汉)如图所示,炽热的岩浆从覆盖着皑皑白雪的火山上喷涌而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白雪温度低,内能小B. 岩浆温度高,内能大C. 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停止D. 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答案】D【解析】A内

7、能和质量温度都有关,白雪温度低,内能不一定小,故A错误;B内能和质量温度都有关,岩浆温度高,内能不一定大,故B错误;C白雪温度低,分子热运动的不剧烈,不是停止,故C错误;D分子热运动的剧烈程度与温度有关,温度越高,分子热运动的越剧烈,岩浆温度高,分子热运动剧烈,故D正确。故选D。9.(湖南怀化)为了迎接中考,妈妈为小星改善营养,炖了一只鸡,小星刚进家就闻到浓浓的香味,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闻到香味说明分子在做热运动B. 鸡汤温度升高是通过做功增大内能C. 鸡汤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升高D. 炖鸡的高压锅是利用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低的原理【答案】A【解析】A闻到香味是香味分子扩散到空气中了,说明

8、分子在做热运动,故A正确;B鸡汤温度升高是通过热传递增大内能,故B错误;C鸡汤沸腾后继续加热温度不变,故C错误;D炖鸡的高压锅是利用气压越高,液体沸点越高的原理,故D错误。故选A。10. (湖南衡阳)周末,小明与妈妈一起做了一顿丰盛的晚餐,在这个过程中,小明发现厨房中有很多的物理现象,下列关于小明在劳动过程中的体验和感受的描述正确的是()A. 丝瓜在水面处“折断”了,是光的折射现象形成的B. 切腊肉前将刀磨一磨,是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减小压强C. 炒菜前将锅放在燃气灶上烧一会儿,锅内的水变干了,是水的升华现象D. 蒸香芋排骨的过程中闻到阵阵香味,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答案】AD【解析】A

9、丝瓜在水面处“折断”是由于水面下的丝瓜反射的光进入空气时发生折射,折射角大于入射角而造成的,所以属于光的折射,故A正确;B切腊肉前将刀磨一磨,是在压力一定时,通过减小受力面积来增大压强,故B错误;C炒菜前将锅放在燃气灶上烧一会儿,锅内的水变干了,水变成水蒸气,属于汽化现象,故C错误;D蒸香芋排骨的过程中,能够闻到香味,属于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D正确。故选AD。11.(福建)丰子恺的书画简朴,富有生活气息,描绘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美好景象。如图是他的四幅作品,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旭日初升以旭日为参照物,山是静止的B.齐心协力合力的大小可以大于分力之和C.牧童骑牛牧童受

10、到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地面D.春色满园院子里花香四溢,说明分子是运动的【答案】D【解析】A以旭日为参照物,山的位置发生改变了,故山是运动的,故A错误;B当两个力在同一直线上时,同一方向,合力的大小等于分力之和,其他的情况合力只会小于分力之和,故B错误;C牧童受到支持力的施力物体是牛,故C错误;D院子里花香四溢,是香味分子在运动,说明分子是运动的,故D正确。故选D。12. (甘肃金昌)年“新冠”疫情在我国多地点状发生,配戴医用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传播,使用含氯消毒剂能有效杀死病毒。已知“新冠病毒”的直径约为107m,原子的直径约为1nm,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医用口罩可以有效阻止病毒传播,是因

11、为口罩材料分子之间没有空隙,病毒无法通过B. 微粒按照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新冠病毒原子质子原子核C. 喷洒过含氯消毒剂的场所会有刺鼻的气味,是因为分子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D. 病毒在空气中传播是扩散现象【答案】C【解析】A口罩能有效预防飞沫传播并不是因为它所制造的材料分子间没有间隙,分子间一定存在间隙,故A错误;B微粒按照由大到小排列顺序为:新冠病毒原子原子核质子,故B错误;C分子总是永不停息地做无规则运动,喷洒消毒剂的场所有刺鼻的气味说明了分子总是永不停息的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D病毒在空气中传播不是扩散现象,病毒在空气中传播属于机械运动,故D错误。故选C。13.(贵州黔东南州)今年端午

12、节期间,热爱家务劳动的小红与妈妈一起在家包粽子、煮粽子,做出来的粽子非常可口,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煮粽子时,是通过做功的方式改变粽子的内能B. 煮粽子时,锅的上方“白气”腾腾,“白气”属于汽化现象C. 煮粽子时,香气满屋,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D. 煮熟的粽子出锅后,由于温度较低所以粽子没有内能【答案】C【解析】A煮粽子时,粽子吸收水的热量即通过热传递改变内能,故A错误;B“白气”是热的水蒸气遇到冷空气液化形成的小水珠,故B错误;C煮粽子时,粽叶飘香是扩散现象,说明分子在不停地做无规则运动,故C正确;D一切物体在任何情况下都有内能,故D错误。故选C。14.(苏州)景颇族的祖先曾发明

13、一种活塞式点火器,如图所示。以牛角作套筒,木质推杆前端粘附艾绒。取火时,一手握住套筒,另一手猛推推杆,艾绒即燃,随即将杆拔出,口吹立见火苗。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A. 分子动能减小B. 密度不变C. 分子数增加 D. 内能增大【答案】D【解析】ACD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筒内密封气体的分子数不变,对空气做功,空气内能增大,温度升高,分子动能增大,故D符合题意,AC不符合题意;B手推杆入筒的过程中,空气体积减小,质量不变,由可知,空气密度增大,故B不符合题意。故选D。15.(江苏泰州)夏天,将饮料放入冰箱冷藏室,饮料温度降低,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饮料将温度传递给冰箱中的空气B

14、. 饮料放出热量后自身所含热量减少C. 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D. 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的内能比冰箱中空气的内能多【答案】C【解析】A饮料和冰箱冷藏室里的空气温度不同,两者会发生热传递,温度高的饮料会放出热量,将热量传给冰箱中的空气,故A错误;B饮料放出热量后温度降低,内能减少,热量是过程量,不能用含有、具有来描述,故B错误;C发生热传递时,饮料放出热量,内 能减少,温度降低,冰箱冷藏室里的气体吸收热量,内能增加,温度升高,所以饮料温度降低的过程伴随着内能的转移,给C正确;D饮料放热是因为饮料温度比冰箱中空气的温度高,温度高不一定内能多,内能还与物体的质量等因素有关,故D错误。故选C

15、。16.(江苏连云港)关于温度、热量和内能,下列说法正确是()A. 0的冰块内能为0 B. 温度高的物体含有的热量多C. 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增加 D. 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温度差【答案】D【解析】A一切的物体都有内能,0的冰块内能不为0,故A错误; B热量是一个过程量,不能说含有热量,故B错误;C汽油机做功冲程气缸内燃气的内能转化为机械能,内能减少,故C错误;D热量从高温物体传给低温物体,两个发生热传递的物体之间一定存在温度差,故D正确。故选D。17.(黑龙江牡鸡)根据下列图片以及文字描述,错误的是()A. 钻木取火靠热传递产生内能B. 烧水时,壶嘴的“白气”是液化现象C. 小孔成像是光的直线传播现象D. 轱辘提水不可以省功【答案】A【解析】A钻木取火靠做功产生内能,涉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中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