藏 族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讲解人:XXX20XX年X月X日少数民族民俗文化主题教育前言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拉萨是藏族人心中的圣地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约750万左右,中国境内约700万(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计在1000万以上藏族的历史是中国历史不可分割的一个组成部分,是中国及南亚最古老的民族之一目 录藏族的名称及历史ZANG ZU DE MING CHENG JI LI SHI藏族人口的分布与经济发展ZANG ZU REN KOU DE FEN BU YU JING JI FA ZHAN藏文与藏族的文化常识ZHANG WEN YU ZANG ZU DE WEN HUA CHANG SHI藏族的艺术形式及习俗ZANG ZU DE MING CHENG JI LI SHI藏族的名称及历史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
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第一部分藏族“藏”为汉语称谓,自称“番”,(藏语音为“博巴”)藏语对居住不同地区的人有不同的称谓巴”、“哇”藏语意为“人”居住在西藏阿里地区的人自称为“堆巴”后藏地区的人自称为“藏巴”前藏地区的人自称为“卫巴”居住在西藏东境、青海西南部和四川西部的人自称为“康巴”居住在西藏北部及川西北、甘南、青海的人自称为“安多哇”藏族最早起源于雅鲁藏布江流域中部地区的一个农业部落据考古发现,早在4000多年前,藏族的祖先就在雅鲁藏布江流域生息繁衍了据汉文史籍记载,藏族属于两汉时西羌人的一支藏族的先民们像许多经历石器时代的先民一样,他们先经过群居采集、狩猎生活阶段,逐步学会了饲养和农耕雅鲁藏布江南岸雅隆地区的藏族先民后来又分成六部,即六牦牛部诸部落公元6世纪,雅隆部落首领做了部落联盟的领袖,号称王(藏语音“赞普”)此时已进入奴隶制社会藏族的起源吐蕃时期宋元时期明清时期近现代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10余个部落和部族,统一青藏高原,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松赞干布奠定了吐蕃与唐朝200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从9世纪末开始,藏族内部矛盾逐步加深,藏区陷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元朝在乌思藏等地清查户口,确立差役,征收赋税,建立驿站,派驻军队,镇守边疆。
明朝取代元朝,采用收缴元朝旧敕旧印,换发明朝新敕新印的形式和平过渡,继承了对西藏地方的国家主权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标志着西藏开始全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吐蕃时期公元7世纪初,藏族的民族英雄松赞干布兼并10余个部落和部族,统一青藏高原,正式建立了吐蕃王朝,定都逻娑(一写逻些,即今拉萨)松赞干布在位期间,锐意修好唐廷,吸取唐朝的先进生产技术和政治文化成果于公元641年迎娶了唐太宗的宗女文成公主松赞干布还从唐朝引入造酒、碾磨、纸墨等生产技术,遣贵族子弟到长安(今西安)学习诗书,聘汉族文人入蕃代典表疏,与唐朝在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保持了友好关系奠定了吐蕃与唐朝200余年频繁往来的“甥舅亲谊“公元710年,唐金城公主携带绣花锦缎数万匹,工技书箱多种和一应使用器物入蕃,嫁吐蕃王赤德祖赞公元822年,唐朝派刘元鼎等人到吐蕃寻盟,与吐蕃僧相钵阐布和大相尚绮心儿等人结盟于拉萨东郊此次会盟时在唐长庆元年(822年)和二年(823年),史称“长庆会盟”此后的三、四百年间,藏族与北宋、南宋、西夏、辽、金等政权都有着密切联系公元842年,吐蕃王朝因王室内讧和部族之间、边将之间的混战而分裂瓦解,出现众多互不统属的地方势力。
它们各占一方,互相征伐,争战不已,竟持续了400来年宋元时期9世纪末开始宋金时代1244年秋天藏族内部矛盾逐步加深,藏区陷入长期的分裂割据状态,它们各自为政,不相统属,有时还常常为各自利益互相侵袭劫掠,大小战争频繁藏族各地方政权又加强与中央政权的联系,有些地方首领受到中央政权的册封茶马互换”等藏、汉贸易有了较大发展蒙古宗王阔端代表蒙古汗廷与西藏萨加派活佛萨迦班智达在这块土地上成功举行了“凉州会盟”并颁发萨迦班智达致蕃人书,成为西藏正式纳入中国版图的历史见证地1271年元初时期元朝时期1271年蒙古大汗忽必烈定国号为元,西藏地方从此正式纳入中国中央政府的直接管辖之下首次设置中央机构总制院(1288年改称宣政院),掌管全国佛教事务及西藏等地的军政事务宣政院使(主管官员)一般由丞相兼任,副使由帝师举荐的僧人担任在西藏清查民户、设置驿站、征收赋税、驻扎军队、任命官员,并将元朝刑法、历法在西藏颁行任用藏族僧俗担当从中央到地方高级官吏公元1368年明朝取代元朝,采用收缴元朝旧敕旧印,换发明朝新敕新印的形式和平过渡,继承了对西藏地方的国家主权明朝职官制度没有沿用元朝的职官制度,而是建立了一套别具特色的僧官封授制度。
各地有代表性的政教首领人物,明朝均赐封以不同的名号,命其管理各自的地方明朝职官制度在行政区划与军政机构设置上,明朝在西藏基本上承袭了元朝的划置方式各级官员之任免、升迁,概由明朝中央直接决定,并颁授印诰等清朝时期1751年二次击退廓尔喀军清朝统一中国后,藏族地区与中央政府的关系更为密切,清政府在中央设理藩院,负责西藏和蒙古地方事务清朝又在西藏设立了噶厦政府,政府中设四名噶伦,正式授权达赖喇嘛管理西藏地方行政事务,政教合一的制度从此正式确立1788年和1791年,廓尔喀侵略军两次入侵西藏意图抢掠遍布西藏各地的寺庙中的财富均被击退绝望中的廓尔喀国王不得不求和,表示愿意臣服清朝,向清朝每五年朝贡一次明清时期1888年,英国侵略军发动对西藏隆吐山的武装进攻,西藏地方政府派遣藏军和英军展开激战1904年,英国军队又侵占了西藏的江孜,西藏人民奋起反抗,由于敌强我弱,江孜保卫战失利,英军长驱直入,一度占领了拉萨辛亥革命后,北洋政府在北京设有管理蒙古、西藏等少数民族地区地方事务的专门行政机构1929年,国民政府在南京设立蒙藏委员会,是年,建青海省西藏地方与中央的关系得到很大改善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中央人民政府根据西藏的历史和现实情况,决定采取和平解放的方针1951年5月23日,中央人民政府和西藏地方政府的代表就西藏和平解放的一系列问题达成协议,签订了“十七条协议”1965年9月,西藏自治区正式成立,标志着西藏开始全面实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近现代时期藏族人口的分布与经济发展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第二部分藏族人口的分布藏族是中国的56个民族之一,是青藏高原的原住民在中国境内主要分布在西藏自治区、青海省和四川省西部,云南迪庆、甘肃甘南等地区,此外印度、不丹、美国、加拿大、欧洲、澳洲等地区也有藏族分布目前全世界藏族人口约750万左右,中国境内约700万(2016年),藏裔人口保守估计在1000万以上根据2021中国统计年鉴,藏族总人口为7060731人,其中男性3518532人,女性3542199人藏族主要聚居在西藏自治区及青海海北、海南、黄南、果洛、玉树等藏族自治州和海西蒙古族藏族自治州、海东地区四川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甘孜藏族自治州和木里藏族自治县和甘肃的甘南藏族自治州和天祝藏族自治县、以及云南迪庆藏族自治州。
藏族新中国成立前的经济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前,生产力十分低下农业生产以种植青稞为主,牧区工具更为简陋,铁制工具较少;手工业主要聚集于大城镇和大寺院周围,有狩猎及挖药材等副业商业不发达、以物易物,区域性的大宗土特产贸易则为极少数的大领主所垄断,高原畜牧业是藏族传统生产中的主要部门,至今在生产中所占比重仍略大于农业民主改革前,1959年,西藏的生产总值仅为1.74亿元,人均142元藏族新中国成立后的经济情况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各省藏族地区先后获得解放藏族地区解放后,中国共产党和人民政府大力进行基层政权建设,安定社会秩序,发展农牧业生产,开展文教卫生工作,促进民族贸易,修筑公路、桥梁等,为顺利贯彻各项方针政策,实现民族区域自治和社会改革,奠定了基础2007年,全区生产总值达到342.19亿元,按可比价格计算,比1959年增长了59倍,年均增长8.9%2021年西藏自治区全年接待游客4150万次,旅游收入441亿元,接待人数同比2019年增长3.75%,市场整体稳定向好,且高于国内旅游业平均水平藏文与藏族的文化常识藏文作为藏族人民的书面交际工具,历史之悠久在国内仅次于汉文藏族文学丰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在数量上居中国少数民族前列。
第三部分藏族的语言文字藏族有自己的语言和文字藏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藏语支,分为藏、康、安多三种方言,并且是有文字的,而嘉绒藏族很少见是没有文字的方言现行藏文是7世纪初根据古梵文和西域文字制定的拼音文字藏文的使用加强了藏族与中原地区经济的联系藏文作为藏族人民的书面交际工具,历史之悠久在国内仅次于汉文藏族文学藏族文学丰富多彩,包括作家文学和民间文学,在数量上居中国少数民族前列民间诗歌作家诗史传文学长篇小说格萨尔王传已知世界上最长的说唱史诗米拉日巴道歌萨迦格言甘丹格言仓央嘉措的诗歌赞普传记巴协西藏王统记贤者喜宴米拉日巴传西藏王臣记颇罗鼐传勋努达美郑宛达瓦又一个早晨吐蕃史演义尘埃落定藏族文学历史悠久、作品丰富,民族风格鲜明、文学语言精湛足以让世人惊叹它在世界文学宝库中也占有重要的地位藏族服饰藏族服饰无论男女至今保留完整不同的地域,有着不同的服饰男装雄健豪放;女装典雅潇洒,尤以珠宝金玉作为佩饰,形成高原妇女特有的风格基本特征藏帽 藏靴哈达饰物藏族服饰的基本特征是长袖、宽腰、长裙、长靴这较大程度上取决于藏族人民所处生态环境和在此基础上形成的生产、生活方式藏帽式样繁多,质地不一有金花帽、氆氇帽等一二十种藏靴是藏族服饰的重要特征之一,常见的有“松巴拉木”花靴,靴底是棉线皮革做的。
哈达”是雪白的织品,一般宽约二三十厘米、长约一至两米,用纱或丝绸织成,每有喜庆之事,或远客来临,或拜会尊长、或远行送别,都要献哈达以示敬意藏族男女特别讲究饰物,饰品的质地有银、金、珍珠、玛瑙、玉、翡翠、珊瑚、琥珀等等,广泛运用于头饰、发饰、耳环、项链、腰饰和戒指第四部分藏族的艺术形式及习俗藏族人民创造了灿烂的民族文化,在文学、音乐、舞蹈、绘画、雕塑、建筑艺术等方面,留下了极为丰富的文化遗产藏 戏藏戏的藏语名叫“阿吉拉姆”,意思是“仙女姐妹”据传藏戏最早由七姐妹演出,剧目内容又多是佛经中的神话故事,故而得名藏戏起源于8世纪藏族的宗教艺术17世纪时,从寺院宗教仪式中分离出来,逐渐形成以唱为主,唱、诵、舞、表、白和技等基本程式相结合的生活化的表演2006年5月20日,藏戏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之一;2009年,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藏戏包括西藏藏戏(阿吉拉姆)、安多藏戏(南木特)、德格藏戏、昌都藏戏等4个剧种,西藏藏戏及安多藏戏流传较广,影响较大八大藏戏:文成公主诺桑法王朗萨雯蚌卓娃桑姆苏吉尼玛白玛文巴顿月顿珠智美更登早在12、13世纪前后,即出现了论述藏族民族音乐的专著,如萨迦班达智贡格坚赞的论西藏音乐等。
寺庙中至今保存并使用藏族的古老图形乐谱央移谱藏族传统音乐特色鲜明,品种多样,包括民间音乐、宗教音乐、宫廷音乐3大类藏族音乐民间音乐可分为民歌、歌舞音乐、说唱音乐、戏曲音乐、器乐等5类卫藏、康、安多3大方言区的民间音乐在风格上有明显的差别,乐种亦不尽相同宗教音乐包括诵经音乐、宗教仪式乐舞羌姆、寺院器乐宫廷乐舞嘎尔只传于拉萨布达拉宫及日喀则扎什仑布寺藏族歌舞藏族民间歌舞形式多样,特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