智能组装装备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829462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7.1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智能组装装备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智能组装装备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智能组装装备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智能组装装备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智能组装装备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智能组装装备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智能组装装备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智能组装装备行业现状分析及发展前景报告智能制造深化发展,复杂环境识别、新型人机交互等人工智能技术在关键技术装备中加快集成应用,智能化生产、大规模个性化定制、预测性维护等新模式的应用水平明显提升。重点工业领域智能化水平显著提高。加快研发并应用高精度、低成本的智能传感器,突破面向云端训练、终端应用的神经网络芯片及配套工具,支持人工智能开发框架、算法库、工具集等的研发,支持开源开放平台建设,积极布局面向人工智能应用设计的智能软件,夯实人工智能产业发展的软硬件基础。支持车辆智能计算平台体系架构、车载智能芯片、自动驾驶操作系统、车辆智能算法等关键技术、产品研发,构建软件、硬件、算法一体化的车辆智能化平台

2、。到2020年,建立可靠、安全、实时性强的智能网联汽车智能化平台,形成平台相关标准,支撑高度自动驾驶(HA级)。一、 下游应用智能装备行业需求状况与发展趋势近年来,精密光学、计算机软件算法、机械运动、电气控制等软、硬件技术的演进为智能制造的自感知、自决策、自执行、自适应、自学习功能奠定了深厚的底层技术基础。另一方面,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增加带动了消费升级转型,推动了消费电子、新能源、医疗等应用领域市场需求的增长,需求端市场规模的扩大形成了以高效率、高品质导向的智能制造产业的原始驱动力。(一)智能装备消费电子行业需求状况与发展趋势1、智能装备行业固定资产投资额持续走高消费电子是消费者购买用于满足其生

3、活与工作中对沟通、资讯、事务处理和娱乐等方面的需求的电子产品,既包括了电视机、台式电脑、数码相机等家电产品,也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近几年兴起的可穿戴设备等智能电子产品。消费电子产业发展带动了上下游材料、设备和技术的发展,推动了配套产业的国产化进程。就现阶段而言,国内消费电子上下游材料供应和装备供应企业已经在竞争中具备了一定的规模化优势。近年来,随着富士康、立讯精密等国内大型的消费电子制造服务商的逐步完善,国内企业具备更贴近市场和客户的优势。近年来,随着经济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提高,国内的组装厂商也不断往高端制造发展,国内配套组装厂商崛起过程中也带动了设备制造厂商的发展。设备厂商围绕着

4、配套组装厂的集聚效应逐步凸显,目前设备厂商在珠三角及长三角形成聚集。未来,国内本地化配套能力将进一步提升将带动包括智能装备厂商的进一步发展。消费电子具有技术升级快、更新换代周期短的特点。消费电子频繁的型号和设计变更使得制造企业需要持续采购、更新定制化程度较高的智能检测、组装等产线设备,对其上游的智能装备行业产生巨大需求。此外,随着消费电子产品精密度要求逐步提高,以苹果为代表的知名消费电子企业对生产组装环节中智能检测、组装装备的使用渗透率亦将进一步提升。根据国家统计局的统计情况,2015年至2020年我国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资呈现逐年增长的趋势,复合增长速度达1732%。电子信息产业固定资产投

5、资规模的逐年增长为消费电子制造业智能装备的应用创造了持续增长的需求。费电子行业覆盖面广,涉及到的生产工艺流程多,需要的智能装备类别丰富。从硬件形态方面来看,应用于消费电子的智能装备包括了手机、电脑和家电等渗透率高、市场规模大的成熟型消费电子产品制造检测装备,以及包括了智能手表、无线耳机、智能眼镜等处于成长阶段的可穿戴设备产品的制造检测装备。此外,各类消费电子产品具有显示模组、触控模组、摄像模组、无线充电模组等不同功能模组,而每个功能模组均有多道组装、测试环节的消费电子自动制造检测装备。以上应用于不同产品、不同功能模组的智能组装、检测装备均存在产品形态、功能需求、检测要求等方面的差异,从而为智能

6、装备制造企业创造了广阔的市场空间。随着消费电子行业的持续快速发展,新型硬件终端、新功能模组不断涌现,从而为智能装备行业提供了持续发展的源动力。2、智能装备行业应用产品种类丰富消费电子涵盖产品种类繁多,电脑手机、家用电器、个护健康,新兴的可穿戴设备产品及相关周边均属于消费电子产品范畴。根据Statista预测,2023年全球消费电子行业市场规模预计将达到11,166亿美元。荣旗科技的智能检测、组装设备主要用于智能手机、无线耳机、智能手表、无线充电器的检测或者组装,产品主要服务于苹果、亚马逊、谷歌等消费电子领域的知名厂商。受益于应用产品的更新换代、功能革新以及下游客户的良好品牌效应,行业智能装备市

7、场广阔。根据IDC发布的数据显示,2020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292亿部,受到疫情影响较2019年下滑59%。尽管全球市场有所下滑,而苹果iPhone12的推出拉动了苹果智能手机在2020年第四季度的出货量,当季度出货量位居全球第一,较2019年第四季度增长222%,2020年全年较2019年增长了79%,显著优于行业水平。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为1355亿部,较2020年小幅上升,其中苹果手机出货量为236亿部,较上年增长1588%。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研究报告,苹果手机出货量并非常年处于第一,但其占全球智能手机市场总利润的比重位居行业第一,2019年三季度

8、苹果手机产品占全球市场总利润66%的份额。终端产品较强的盈利能力系苹果供应链各环节优秀的质量控制的有力体现,同时亦有助于支撑其进行持续的智能装备投入。可穿戴设备系指集硬件、软件、传感技术和数据分析于一体,能够直接穿戴在身上,或者能够整合到服装的一种便携式设备,随着2012年谷歌眼镜的亮相,各大企业纷纷进军可穿戴设备市场。全球可穿戴设备出货量从2016年的102亿部增加至2020年的445亿部,复合增长率达到4436%,其中苹果品牌的可穿戴设备占比从10%上升至超过30%。苹果可穿戴设备出货量占比快速拉升主要系得益于TWS无线耳机的推出以及快速渗透。自2016年底苹果推出第一代AirPods以来

9、,全球TWS无线耳机开启了快速发展模式,根据CounterpointResearch数据,苹果TWS无线耳机出货量约为3,500万副、6,000万副和7,200万副。苹果可穿戴设备主要构成还包括智能手表,AppleWatch累计出货量已超过1亿部,AppleWatch在全球可穿戴设备中的市场份额已达到55%。除苹果可穿戴设备以外,行业智能装备还应用于智能眼镜的检测。从市场规模来看,随着底层技术的成熟,智能眼镜硬件设备的完善,5G技术的商用普及,运营商、设备商都加大了VR/AR方向的布局;而VR/AR内容生态的加速构建,智能眼镜产品的需求将会快速提升,智能眼镜相关的制造和检测装备需求亦会快速增长

10、。根据MarketsandMarkets和头豹研究院,针对虚拟现实应用,我国消费级应用和企业级应用分别为20%和80%,游戏、影视占消费级应用的67%,而工业领域则更占了企业级应用的80%。目前,虚拟现实硬件终端主要以头戴式智能眼镜为主,而由于智能眼镜生产成本较高等原因,现在企业客户还是智能眼镜的主要消费群体:智能眼镜能够运用于执法巡查,快速精准进行车辆、人员排查以及现场警情处理;此外,智能眼镜可以支持工业企业的远程协作、设备操控、故障诊断等;在医疗领域,智能眼镜可以实现远程医疗教育培训,提升医生诊断效率等。未来随着消费级应用的成熟,智能眼镜将会加速向消费级市场渗透,预计到2025年全球超60

11、%的智能眼镜会面向一般消费者。在市场规模方面,IDC和德邦研究所预测,VR眼镜设备的出货量将从2020年的约500万台增加到2025年的超过2,900万台;AR眼镜设备出货量预计将从2020年的约30万台增加到2025年的超过1,400万台。根据IDC预测,全球可穿戴设备销量的未来五年复合增长率约为94%,而且可穿戴设备具有体积小、内部结构精细的特点,其组装、测试需要通过自动化智能装备完成,因此,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快速增长也将明显带动智能装备行业市场需求的增长。3、智能装备行业新增功能模组导入随着对于人们消费需求的深度挖掘,以及互联网+和新一代信息技术的发展融合,消费电子产品功能日益完善,趋向

12、智能化发展,而终端产品功能演进即意味着相应功能模组的全新导入。苹果第一代iPhone的推出,完全通过滑动、点击的方式控制屏幕,颠覆了当时流行的全键盘控制方式,随之带来了触控模组制造、检测和组装需求的迅速扩大。近年来,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各大厂商亦将无线充电技术融入了消费电子产品,苹果在2014年推出采用MagSafe磁吸方式进行无线充电的AppleWatch,2017年推出了支持无线充电的智能手机,后又相继发布了TWS无线耳机等能够实现无线充电功能的可穿戴设备。无线充电功能发展方兴未艾,不仅渗透率将持续提升,还可以在应用场景、上游材料、下游终端产品等多个维度下扩大对智能装备的需求。与显示屏

13、、摄像头等模组相比,无线充电模组引入终端产品的时间不长,近年来,随着无线充电技术的成熟,其充电效率正在逐步与有线充电靠拢。因此,消费者对于无线充电接受程度逐步提升,各大厂商亦将无线充电技术融入了消费电子产品,苹果自2017年推出的iPhone8系列开始,全系手机基本配备了无线充电功能;从其他品牌来看,安卓手机的无线充电则处于从旗舰机向中低端机型渗透的过程中。根据前述公开数据测算2019-2021年度每年销售具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约为27亿部、3亿部和4亿部,呈现逐年上升的态势。根据Strategyanalytics估计,2022年全球无线充电在手机中的渗透率有望提升至35%,至2024年这一数

14、据将达到45%。按照近三年平均手机出货量13亿部测算,至2024年配备无线充电功能的手机预计近6亿部,较2020年增长一倍。在无线充电的适配终端来看,近年来终端应用日益丰富,从消费电子的手表、耳机等产品,到日常使用的办公桌、柜子、台灯等,以及搭载车载无线充电功能的汽车,再到可预见未来的平板电脑等。无线充电可以作为未来智慧城市生态链中的一部分,且无线充电将不再仅仅包含以智能手机为代表的消费电子市场。无线充电还包含电动汽车、医疗设备等领域的市场,2019年消费电子市场的需求占无线充电总业务规模的比例为799%。目前,消费电子领域仍然是推动无线充电规模增长的最大动因,随着无线充电生态链的逐步建立,无

15、线充电将会全面覆盖日常居家、办公、出行。无线充电应用场景的拓展带动对无线充电模组需求的快速攀升,无线充电模组可以分为发射端模组和接收端模组,其中发射端在无线充电过程中主要负责担任充电器的角色,完成发射电能的功能。接收端主要负责接收传输电能给设备充电,通常置于智能手机、可穿戴设备内部。根据WPC无线充电联盟的数据,2020年无线充电接收端和发射端的出货量将分别达到10亿只和4亿只,至2025年两者的出货量将翻一倍,达到20亿只和8亿只。随着无线充电模组需求量的激增,在各电子产品品牌商对于产品及模组质量要求不断提升以及元件精密化的背景下,无线充电模组细分领域的检测设备规模有望在2025年实现翻番。

16、在终端应用场景不断丰富的同时,无线充电检测向模组的上游磁性材料端、下游终端成品延伸。无线充电模组主要由基底、磁性材料(铁氧体、纳米晶等)、传输线圈、石墨碳材料等构成。电子制造服务商根据终端客户需求,除需要对整个模组的外观、尺寸、功能进行智能检测全检以外,在磁性材料、密绕线圈等制造环节亦需要进行外观、尺寸的检测。因此,随着无线充电在消费电子领域渗透率的进一步提升,智能检测、组装装备的需求将呈现加速增长态势。2019年及2020年,横店东磁、天通股份、安泰科技、东尼电子等磁性材料生产商的机器设备增加额分别为13亿元和12亿元,若未来前述企业仍然保持12-13亿元的机器设备投资,按照检测设备占比10%-20%测算,相关领域的检测设备市场空间在1-2亿元左右。无线充电模组作为近年新导入模块部件,下游成品组装生产线中针对无线充电功能的检测工站仍在进行持续的增设或自动化调整。例如TWS耳机广泛应用无线充电功能,根据终端品牌商的要求,在耳机组装过程中,EMS厂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