驱动轮产业发展指南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82592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9 大小:20.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驱动轮产业发展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驱动轮产业发展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驱动轮产业发展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驱动轮产业发展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驱动轮产业发展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驱动轮产业发展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驱动轮产业发展指南(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驱动轮产业发展指南展望2035到205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愿景逐步实现,智能汽车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建立开源开放、资源共享合作机制,构建智能汽车自主技术体系。充分调动社会各界积极性,推动智能汽车创新发展平台建设,增强战略实施保障能力。一、 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周期性、区域性及季节性特征(一)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周期性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周期性受汽车制造业周期性的影响,基本与之保持同步。汽车制造行业与宏观经济发展周期密切相关,当宏观经济处于景气周期,汽车需求不断增长,则直接带动汽车零部件制造业快速扩张;当宏观经济出现回落时,消费者

2、购买力下降,对汽车产品相关需求也相应地减少。因此汽车零部件行业具有比较明显的周期性特征。(二)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区域性汽车零部件生产工厂区位的选择通常以整车生产企业为依据,具有一定的区域性特征。随着我国汽车工业的不断发展,目前我国已形成东北、京津冀、中部、西南、珠三角及长三角六大汽车零部件产业集群。因此,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也主要在以上地区设立生产工厂,满足当地客户对汽车零部件产品的需求。产业集群的模式有利于维持企业与客户的合作关系,同时能够大幅降低运输成本。(三)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季节性汽车零部件供应至整车厂,组装成汽车后投放市场,因此汽车零部件产品需求与汽车产销情况基本保持一致。由于汽车销售存在

3、季节性,一般上半年为销售淡季,如二三月份,下半年为销售旺季,如九十月份,所以汽车零部件行业也存在一定的季节性。二、 建设覆盖全国路网的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开发标准统一的智能汽车基础地图,建立完善包含路网信息的地理信息系统,提供实时动态数据服务。制作并优化智能汽车基础地图信息库模型与结构。推动建立智能汽车基础地图数据和卫星遥感影像数据共享机制。构建道路交通地理信息系统快速动态更新和在线服务体系。三、 战略愿景到2025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的技术创新、产业生态、基础设施、法规标准、产品监管和网络安全体系基本形成。实现有条件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达到规模化生产,实现高度自动驾驶的智能汽车在特定环境下市场

4、化应用。智能交通系统和智慧城市相关设施建设取得积极进展,车用无线通信网络(LTE-V2X等)实现区域覆盖,新一代车用无线通信网络(5G-V2X)在部分城市、高速公路逐步开展应用,高精度时空基准服务网络实现全覆盖。展望2035到2050年,中国标准智能汽车体系全面建成、更加完善。安全、高效、绿色、文明的智能汽车强国愿景逐步实现,智能汽车充分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四、 构建科学规范的智能汽车产品监管体系(一)加强车辆产品管理完善智能汽车生产、准入、销售、检验、登记、召回等管理规定。研究制定智能汽车相关产品安全审核和管理办法。加强智能汽车产品研发、生产制造、进出口等监管,构建质量安全、功能

5、安全防控体系,明确安全责任主体,完善智能汽车道路交通违法违规行为取证和处置、安全事故追溯和责任追究相关规定。明确车用无线通信设备型号核准和进网许可办理流程。完善智能汽车场地测试标准和管理办法,加强公共道路测试审核和监管,推进运行安全和自动驾驶能力测试基地建设。(二)加强车辆使用管理颁布智能汽车标识管理办法,强化智能汽车的身份认证、实时跟踪和事件溯源。建立公开透明的智能汽车监管和事故报告机制,完善多方联动、信息共享、实时精准的运行监管体系。加强道路基础设施领域联网通信设备进网许可管理。制定智能汽车软硬件升级更新、售后服务、质量担保、金融保险等领域管理规定,积极推进智能汽车商业化应用。五、 构建系

6、统完善的智能汽车法规标准体系(一)健全法律法规开展智能汽车机器驾驶人认定、责任确认、网络安全、数据管理等法律问题及伦理规范研究,明确相关主体的法律权利、义务和责任等。推动出台规范智能汽车测试、准入、使用、监管等方面的法律法规规范,促进道路交通安全法等法律法规修订完善。完善测绘地理信息法律法规。(二)完善技术标准构建智能汽车中国标准体系。重点制定车载关键系统、智能汽车基础地图、云控基础平台、安全防护、智能化基础设施等技术标准和规范,以及人车路云系统协同的车用无线通信技术标准和设备接口规范。建立智能汽车等级划分及评估准则,制定智能汽车产品认证、运行安全、自动驾驶能力测试标准,完善仿真场景、封闭场地

7、、半开放场地、公共道路测试方法。制定人机控制转换、车路交互、车车交互及事件记录、车辆事故产品缺陷调查等标准。(三)推动认证认可建立健全企业自评估、报备和第三方技术检验相结合的认证认可机制,构建覆盖智能汽车全生命周期的综合认证服务体系。开展关键软硬件功能性、可靠性、安全性认证,制定面向不同等级智能汽车的认证规范及规则。推动测试示范区评价能力和体系建设。六、 培育新型市场主体整合优势资源,组建产业联合体和联盟。鼓励整车企业逐步成为智能汽车产品提供商,鼓励零部件企业逐步成为智能汽车关键系统集成供应商。鼓励人工智能、互联网等企业发展成为自动驾驶系统解决方案领军企业,鼓励信息通信等企业发展成为智能汽车数

8、据服务商和无线通信网络运营商,鼓励交通基础设施相关企业发展成为智慧城市交通系统方案供应商。七、 汽车零部件行业特有的经营模式汽车市场中生产厂商和品牌较多,因此,不同型号的汽车所需的座椅是不同的,不同的座椅所需的零部件在规格、性能、尺寸等方面也有所差异,这是汽车制造业的主要特点。汽车座椅厂商要根据不同的车型设计不同的零部件,每个部件的模具和生产工艺也有所不同,这就造成一种座椅零部件一般仅对应一种车型或一种车型平台的情况。因此,汽车座椅零部件企业往往执行以销定产供应模式,即座椅零部件制造企业要在接到订单以后才开始安排生产。汽车行业广泛应用Just-In-Time(JIT)模式,即零库存模式。汽车制

9、造企业在生产管理过程中,将必要的零件以必要的数量在必要的时间送到生产线,以提高生产和库存管理的效率。汽车座椅厂商作为汽车主机厂的供应商,一般应用JIT模式,并可能延伸应用到其部分供应商。在研发方面,国外汽车零部件企业通常在新车型立项之前的调研阶段就开始介入,介入时间较早。随着我国汽车产业链逐渐完善,座椅总成厂商和零部件配套厂同步开发已成为行业主流趋势。首先,同步开发能够有效降低主机厂或座椅总成厂商的研发投入,把部分风险转嫁给零部件生产商;其次,零部件供应商在同步开发的过程中也可以吸收和学习座椅总成厂商的研发经验和技术,从而不断提升自身的技术水平;最后,协同开发的模式也有助于提高研发效率、缩短研

10、发周期、加强双方合作的紧密程度。八、 完善测试评价技术建立健全智能汽车测试评价体系及测试基础数据库。重点研发虚拟仿真、软硬件结合仿真、实车道路测试等技术和验证工具,以及多层级测试评价系统。推动企业、第三方技术试验及安全运行测试评价机构能力建设。九、 我国汽车工业发展概况进入新世纪以来,我国汽车产业快速发展,形成了种类齐全、配套完整的产业体系。整车研发能力明显增强,质量水平稳步提高,中国品牌迅速成长,国际化发展能力逐步提升。特别是近年来在商用车和运动型多用途乘用车等细分市场形成了一定的竞争优势,新能源汽车发展取得重大进展,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到2,6082万辆和2,6

11、275万辆,连续13年位居全球第一;新能源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3545万辆和3521万辆,均创历史新高,同比均增长16倍。其中,中国品牌汽车销量占比50%左右,市场认可度也大幅提高。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统计数据,2001-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实现大幅度增长,汽车产销量从23415万辆和23711万辆增至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成为全球汽车行业的主要增长点。其过程大致:2001-201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由23415万辆和23711万辆增至1,82647万辆和1,80619万辆,在此期间,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明显,汽车产销量复合增长率分别为2564%和2531%;2011-2

1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由1,84189万辆和1,85051万辆增至2,9015万辆和2,8879万辆,由于受到汽车产销基数及宏观经济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放缓,汽车产销量复合增长率分别为787%及77%。2018年-2019年,随着贸易摩擦及经济下行等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开始下滑。2018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为2,7809万辆和2,8081万辆。2020年,受新冠肺炎疫情的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下滑19%和18%,但下滑幅度收窄。从汽车行业发展趋势来看,伴随国民经济稳定回升,消费需求还将加快恢复,中国汽车市场总体潜力依然巨大。2021年实现恢复性正增长,全年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2

13、,6082万辆和2,6275万辆,增速218%和381%。近十年来,我国乘用车的产销量从2010年的1,38971万辆和1,37578万辆,增加至2021年的2,14080万辆和2,14820万辆,年复合增长率达401%和413%。自2012年以来,乘用车销量每年都占据我国汽车市场整体销量的80%以上,已成为拉动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长的主力,在我国汽车市场中占有主导地位。在经历了多年高增长之后,2018年开始我国乘用车市场进入调整期。调整期内,我国车市趋冷,车企竞争压力增加,行业转型升级需求进一步增强。2018和2019年许多汽车品牌逆势增长,如2019年奇瑞、一汽等销量分别增加41%、127%,

14、这也反映了消费者在购车时已趋于理性,在注重车辆的技术和品质的同时,更注重后续的服务。我国乘用车市场需求结构发生变化,尤其是SUV、MPV等车型的增长是我国品牌乘用车增长的重要驱动力。2020年,在国家和地方一系列刺激消费政策激励下,乘用车市场需求总体保持不断回暖态势。同时疫情期间私家车需求上升,尤其高收入人群及家庭受疫情冲击有限,在换购需求升级的带动下,中高端尤其是豪华车增长明显,成为引领市场复苏的主要动力。在汽车智能化、电动化和网联化的背景下,互联网与汽车的融合程度将不断提高,新兴消费需求也不断涌现,汽车行业全方位的变化将为我国自主乘用车品牌创造新的发展机遇,进一步为国内汽车零部件行业带来发展机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