钢结构产业发展实施意见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500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7 大小:25.4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钢结构产业发展实施意见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钢结构产业发展实施意见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钢结构产业发展实施意见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钢结构产业发展实施意见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钢结构产业发展实施意见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钢结构产业发展实施意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钢结构产业发展实施意见(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钢结构产业发展实施意见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提高境外资源开发企业准入条件。支持符合准入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到境外开展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合作和对外并购。进一步加强境外资产的经营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境外资产风险。扩大冶金设备出口信贷规模,带动设备物资出口。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支持钢铁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稳定高端产品出口份额。充分利用境外矿产资源权益投资专项资金、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和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加快调整钢铁产业布局。一是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按期完成首钢搬迁工程

2、,建成曹妃甸钢铁精品基地。结合广州钢铁搬迁,推动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广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通过淘汰或减少现有产能,适时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按照首钢在曹妃甸减少产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结合济钢、莱钢、青钢压缩产能和搬迁,对山东省内钢铁企业实施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推动日照钢铁精品基地建设。结合杭钢搬迁、以及宝钢跨地区重组和淘汰落后、压缩产能,论证宁波钢铁续建项目。二是推进城市钢厂搬迁,引导产业有序转移和集聚发展,减少城市环境污染。组织实施好北京、广州、杭州、合肥等城市钢厂搬迁项目,统筹研究推进抚顺、青岛、重庆、石家庄等城市钢厂搬迁。三是抓紧实施汶川地震灾后重建生产力布局和产业

3、调整专项规划确定的钢铁项目建设。一、 调整部分产品的进出口税率继续坚持控制两高一资低附加值产品出口的政策导向,认真落实提高部分钢铁产品出口退税率的措施,适时适当提高技术含量高、附加值高的钢材产品的出口退税率。加快出口退税进度,确保及时足额退税。研究国产钢材和进口钢材公平税负政策,制订具体措施,为国内钢铁企业创造公平竞争的市场环境。加大节能技术改造财政奖励支持力度,鼓励、引导钢铁企业积极推进节能技术改造。二、 提高建筑工程用钢标准尽快完善建筑领域工程建设标准体系,结合提高抗震标准,研究出台扩大工业厂房、公共建筑、商业设施等建筑物钢结构使用比例的规定,修改提高地震多发地区建筑物、重点工程、建筑物基

4、础工程等用钢标准及设计规范。三、 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提高境外资源开发企业准入条件。支持符合准入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到境外开展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合作和对外并购。进一步加强境外资产的经营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境外资产风险。扩大冶金设备出口信贷规模,带动设备物资出口。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支持钢铁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稳定高端产品出口份额。充分利用境外矿产资源权益投资专项资金、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和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建立部门联合发布信息制度,适时向社会发布产业政策导向及项目核准

5、、生产销售库存、产能利用、淘汰落后、企业重组、污染排放、银行贷款情况等信息,切实加强信息共享,为企业投资决策、银行贷款、土地预审等提供信息指导。充分发挥行业协(商)会的桥梁和纽带作用,支持企业联合对外谈判,由钢铁协会组织用矿企业统一对外谈判,建立新的双赢定价机制。由钢铁协会会同相关商会协调企业,积极应对国际贸易中的反补贴、反倾销诉讼,维护市场秩序和公平竞争环境。行业协(商)会要及时反映行业问题和企业诉求,为企业提供信息服务,引导企业落实国家产业政策,加强行业自律,提高行业整体素质。四、 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财政奖励力度,支持钢铁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妥善解决职工安置、企业转

6、产、债务化解等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向国土资源、金融、环保、工商、质检等部门通报淘汰落后企业名单。对擅自扩容改造或异地转移落后装备的,金融机构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用地手续。五、 钢铁产业现状及面临的形势我国是钢铁生产和消费大国,粗钢产量连续13年居世界第一。进入21世纪以来,我国钢铁产业快速发展,粗钢产量年均增长211%。2008年,粗钢产量达到5亿吨,占全球产量的38%,国内粗钢表观消费量453亿吨,直接出口折合粗钢6000万吨,占世界钢铁贸易量的15%。2007年,规模以上钢铁企业完成工业增加

7、值9936亿元,占全国GDP的4,实现利润2436亿元,占工业企业利润总额的9,直接从事钢铁生产的就业人数358万。钢铁产品基本满足国内需要,部分关键品种达到国际先进水平。钢铁产业有力支撑和带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促进了社会就业,对保障国民经济又好又快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但是,钢铁产业长期粗放发展积累的矛盾日益突出。一是盲目投资严重,产能总量过剩。截至2008年底,我国粗钢产能超出实际需求约1亿吨。二是创新能力不强,先进生产技术、高端产品研发和应用还主要依靠引进和模仿,一些高档关键品种钢材仍需大量进口,消费结构处于中低档水平。三是产业布局不合理,大部分钢铁企业分布在内陆地区的大中型城市,受到环境

8、容量、水资源、运输条件、能源供应等因素的严重制约。四是产业集中度低,粗钢生产企业平均规模不足100万吨,排名前5位的企业钢产量仅占全国总量的285%。五是资源控制力弱,国内铁矿资源禀赋低,自给率不足50。六是流通秩序混乱。钢铁产品经销商超过15万家,投机经营倾向较重。2008年下半年以来,随着国际金融危机的扩散和蔓延,我国钢铁产业受到严重冲击,出现了产需陡势下滑、价格急剧下跌、企业经营困难、全行业亏损的局面,钢铁产业稳定发展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挑战。应当看到,钢铁产业在经历了长期粗放型扩张后,必然要进行一次大的调整。现阶段,我国城镇化、工业化任务依然繁重,内需潜力巨大,钢铁产业发展的基本面没有改变

9、。必须抓住历史机遇,制定实施钢铁产业结构调整和振兴规划,促进钢铁产业平稳运行、健康发展。六、 金属制品行业发展情况(一)金属制品行业整体情况金属制品行业包括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金属工具制造、集装箱及金属包装容器制造、不锈钢及类似日用金属制品制造等。行业主要业务领域为结构性金属制品制造中的钢结构行业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1、钢结构行业情况钢结构行业是绿色、环保、可持续发展的新兴产业。钢结构具有强度高、自重轻、抗震性能好、工业化程度高、施工周期短、环境污染少及可塑性强等综合优点,其应用领域非常广泛,可以应用于诸如工业厂房、高层及超高层建筑、民用住宅、大型公共建筑、航站楼、火电主厂房及锅炉刚架、公

10、路铁路桥梁和海洋石油平台等很多领域。钢结构行业分类没有统一的划分标准。根据产品属性划分,钢结构一般分为轻型钢结构、重型钢结构和大跨度空间钢结构。在重型钢结构中又可以细分为高层重钢结构、电力钢结构、桥梁钢结构、海洋石油钢结构等。根据产品生产技术的先进性、制造工艺的难易程度、竞争程度来划分,钢结构产品可划分为高端产品和中、低端产品。高端产品应用领域包括高层重钢结构、大跨度空间钢结构、电力钢结构、桥梁钢结构、海洋石油钢结构等。高端产品特点:产品大部分属于非标产品,技术参数一般根据实际应用环境与情况而定,需要生产商有较高的产品设计能力、详图深化设计能力;产品精度要求高、加工难度大,制造工艺较为复杂,产

11、品质量控制要求严格;技术附加值高,产品毛利率相对较高;能够从事高端钢结构产品生产的企业较少,市场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企业的专业技术与资金实力、规模、产品品质与品牌。中、低端产品应用领域主要指轻钢结构,中、低端产品主要特点:对产品设计及详图深化设计能力要求不高;产品生产精度要求低、难度小,生产工艺较简单;产品毛利率相对较低;生产厂家数量众多,市场竞争激烈。我国钢结构行业经历了从节约使用到大力推广的发展历程。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钢结构的研究和应用缓慢起步。由于此阶段钢材短缺,需要节约使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我国钢结构行业的发展。改革开放后,在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背景下,我国钢材产量稳步提升,并且自2

12、000年起稳居世界第一。建设部于1997年发布了1996-2010年建筑技术政策,政策提出,要合理使用钢材,推广和发展钢结构。进入21世纪后,随着我国钢材产量的快速增加,我国开始大力推广使用钢结构。十一五期间我国钢结构行业形势和发展对策提出:我国在十一五期间继续坚持鼓励发展钢结构的政策,推广和扩大钢结构的应用。建筑业发展十二五规划提出:HRB400以上钢筋用量达到总用量45%,钢结构工程比例增加。建筑业发展十三五规划提出:推动装配式混凝土结构、钢结构和现代木结构大力发展钢结构建筑,引导新建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积极稳妥推广钢结构住宅。十四五建筑业发展规划提出: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

13、高品质钢结构住宅建设,鼓励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大力推广钢结构不仅对生态文明建设、绿色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并且对于供给侧结构性改革、促进工业化转型具有积极作用。在发达国家,钢结构产业发展较早。世界第一栋高层钢结构房屋于1885年建成;轻型钢结构房屋出现于20世纪初;20世纪50年代出现了工业化程度较高的钢结构住宅;20世纪60年代开始了大规模的住宅建筑工业化。经过了一百余年的发展,在发达国家,钢结构行业已经发展成熟,目前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平均占钢产量约30%以上。根据上海市金属结构行业协会统计的数据,2016年至2020年,全国钢产量从80,760万吨增长到106,500万吨;建筑钢

14、结构用钢量呈逐年增长的趋势,从2016年的5,585万吨增长到2020年的8,900万吨。2016年至2020年,虽然我国建筑钢结构用钢量占全国钢产量比例不断增长,从692%上升至836%,但相比于发达国家,我国钢结构建筑用钢量占钢产量比例仍然较低,具有较大的市场增长空间。2、装配式建筑行业情况装配式建筑是指由预制部件在工地装配而成的建筑,预制混凝土结构(PC)、钢结构(PS)、木结构是装配式建筑的主要三大形式。自建国以来,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经历了从借鉴他国到快速发展的过程。21世纪初期,随着装配式建筑技术的进步,同时在环保政策趋严的背景下,装配式建筑迎来发展机遇;2013年以来,各地方政府持

15、续出台相关政策,从行业规范、项目扶持、技术监督体系建设等方面促进了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发展,我国装配式建筑行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根据住建部统计,2016-2020年我国新建装配式建筑面积逐年增长,2020年全国新开工装配式建筑面积达63亿平方米,较2019年增长50%,占新建建筑的比例为205%,完成了十三五装配式建筑行动方案确定的到2020年达到15%以上的工作目标。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等装配式建筑重点推进地区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全国的比例达546%,重点推进地区占比相比2019年进一步提高。其中,上海市新开工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达917%,北京市达402%,天津市、江苏省、浙江省、湖

16、南省和海南省均超过30%。从建筑结构形式看,新开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建筑面积43亿,相比于2019年增长了593%,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683%;新开工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面积19亿,较2019年增长了46%,占新开工装配式建筑的比例为302%。其中,新开工装配式钢结构住宅面积1,206万,较2019年增长了33%。我国目前装配式建筑仍以装配式混凝土结构为主,装配式钢结构建筑仍有较大发展空间。在政策推动和市场需求双重刺激下,装配式建筑相关产业发展迅速。根据住建部统计,截至2020年,全国共创建国家级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328个,省级产业基地908个。在装配式建筑产业链中,构件生产、装配化装修领域快速发展。其中,构件生产产能和产能利用率进一步提高,全年装配化装修面积较2019年增长587%。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装配式建筑渗透率较低,装配式市场空间广阔。工业化程度高的发达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