涤纶面料产业分析报告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82352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涤纶面料产业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涤纶面料产业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涤纶面料产业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涤纶面料产业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涤纶面料产业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涤纶面料产业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涤纶面料产业分析报告(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涤纶面料产业分析报告支持企业加快技术改造,开拓产品在医疗健康、海洋工程、高效过滤、安全防护等领域的高端化应用。充分应用质量、能耗、安全生产、环保等技术标准、法律法规淘汰落后产能。营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行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力度,培育优质品牌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鼓励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与基础材料及终端应用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完善覆盖生产与应用的标准检测评价体系,建立诚信共赢产业链供应链。加快高强度、高耐腐蚀、低海洋生物附着捕捞网、养殖网箱等产品的研发应用。加强远洋渔网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保护海洋生态。推动疝气补片、可吸收缝合线、人造血管、血液透析材料的临

2、床试验和示范应用,加快止血、抗菌等功能性医用纺织材料研发应用,加强可降解材料、一体编织覆膜支架等产品研发攻关。一、 安全防护与应急救援用纺织品(一)个体防护装备推动防护用品产业基地发展,开发生产可防核生化、热、机械力、静电、电弧、粉尘的防护用品。完善个体防护产品标准和检测评价能力,培育具有多品类、适应多场景、满足国内外需求的个体防护装备综合性企业。(二)生物医用防护装备研发轻质柔软正压防护服面料,提高材料机械性能、气密性和耐化学性。研发舒适性医用防护服和医用防护口罩,开发不同功能和防护等级的口罩。(三)应急救援用纺织品加快应急救援帐篷、耐高压输送管、高性能救援绳索及安全带、高空救援成套系统及柔

3、性逃生通道、航空救援装具等材料及制品的研发,完善使用操作规范,提升应急保障能力。二、 土工建筑用纺织品(一)土工用纺织品开发碳纤维增强土工格栅、碳玻复合土工格栅、阻燃抗静电双向拉伸土工格栅、高强超滤土工管袋等产品,发展高强粗旦聚丙烯纺粘土工布,扩大土工用纺织品在基础设施、矿山安全、环境工程、海洋工程中的应用。(二)建筑用纺织品研发推广碳纤维建筑补强材料。发展聚酯纺粘、粗旦双组分非织造布以及玻璃纤维加筋胎基布,提升建筑防水材料性能。开发大型场馆建设用大幅宽ETFE涂层膜材料。推广阻燃、吸音、保温、装饰非织造墙面材料。三、 海洋产业与渔业用纺织品(一)海洋工程用纺织品开发高性能海工缆、信号缆、系泊

4、缆、锚固缆等产品,提升产品的高长度、高强度、抗蠕变、耐盐雾、耐老化等性能。推动海洋工程用纺织品模拟测试及实际工况测试,加快在油气开采、海上救援、深海探测、深海养殖等领域的推广应用。(二)海洋渔业用纺织品加快高强度、高耐腐蚀、低海洋生物附着捕捞网、养殖网箱等产品的研发应用。加强远洋渔网等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保护海洋生态。四、 基本原则(一)坚持创新引领强化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引领作用,加强产业基础、共性技术、高端替代应用创新,加大新技术应用力度,推动业态变革、价值创造和结构升级。(二)坚持需求导向以适应医疗健康、安全防护、海洋经济、环境保护等领域需求为重点,加强产品开发设计,增强质量保障能力,提

5、升工程化服务水平,拓展多元化市场。(三)坚持结构优化营造公平竞争发展环境,运用市场机制淘汰落后产能,加大行业高端化、数字化、绿色化转型力度,培育优质品牌和专精特新中小企业。(四)坚持合作共赢鼓励产业用纺织品企业与基础材料及终端应用企业加强产业链上下游衔接,完善覆盖生产与应用的标准检测评价体系,建立诚信共赢产业链供应链。五、 纺织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从世界竞争格局来看,受劳动力成本和制造业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化纤纺织行业产能已经完成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梯度转移。在产量方面,我国继超越日本、韩国后,已跃居为第一大生产国,同时在产品品种、质量等方面,正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近年来,随着

6、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成本逐年提高,以及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加剧,纺织行业产业链呈现出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趋势。但与东南亚地区的纺织企业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在产业链配套、劳动力素质、产品质量等方面仍然具有一定优势,目前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业加工国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动。从国内竞争格局来看,国内纺织行业市场化竞争较为充分,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部分企业在研发创新、技术改造、环保投资、设备升级等方面逐步加大投入,通过引进新型生产设备,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和生产工艺,不断提高纺织产品质量及附加值,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及市场影响力。同时,我国化纤纺织产业集聚效用凸显,形成了以浙江

7、、江苏以及福建等为主的化纤纺织产业集聚地区。浙江和江苏两省都具有规模较大的化纤纺丝、织造及面料印染后整理生产能力。六、 纺织行业技术水平化纤纺织行业的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纤维材料技术、纺织产品生产加工技术、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等方面。(一)纺织行业纤维材料技术化纤的差别化和功能性开发取得了长足进展,满足了下游差异化、个性化的需求。根据中国纺织工业联合会的数据,2015年化纤的差别化率达到58%。品种更加丰富,质量和附加值持续提高,细旦和超细旦、高导湿等新一代聚酯仿棉及仿真纤维,易染纤维、免染纤维、聚对苯二甲酸丙二酯纤维、蛋白复合纤维等差别化纤维迅速发展,占化纤总产量30%。纤维材料技术的突

8、破及差别化、功能性纤维的应用丰富了纱线和织物品种,有效促进了化纤纺织的发展。当前化纤纺织产品所涉及的材料较为广泛,包括涤纶、锦纶、氨纶等化纤和各种天然纤维以及混纺材料、特殊材料等。化纤纺织新产品的开发注重通过将两种及以上的不同色泽纤维或不同性能的纤维混和纺成纱,或者常规纱线通过不同的工艺使纱线具有相应特性,从而使得织造后的面料呈现出透气导湿、色彩丰富、层次清晰、立体感强等特点。(二)纺织行业织产品生产加工技术纺纱织造方面,化纤纺织新设备的应用改变了传统纺织业的生产效率,电脑提花圆纬机、电脑自动横机、高速特里科经编机等成套装备技术均已推向市场。纺织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力度,自动化、高速化的新型纺纱

9、工艺技术及装备广泛使用,行业的整体技术装备水平有了较大提升,劳动生产率进一步提高。染色整理方面,染化料自动配送、自动调浆、在线检测等先进技术的应用面有所扩大,提高了印染产品质量稳定性以及精细化、个性化加工水平。纺织企业与染料、助剂生产企业协同开发,新型染料、助剂的应用使得面料后整理加工由抗菌、抗皱等单一功能发展为提高产品附加值的多功能整理,用于改善面料外观、风格、手感的磨毛、轧光、柔软等整理技术得到广泛应用。面对中高端纺织品市场提出的新需求,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开发,染料助剂生产企业与纺织企业深入合作,共同提升了面料的加工技术水平。(三)纺织行业节能减排与资源循环利用技术纺织印染过程中冷凝水及冷却

10、水回用、中水回用、丝光淡碱回收利用、高温废水热能回用、定型机尾气热能回用等资源综合利用技术;少污泥生物处理,超滤、纳滤及反渗透膜技术等废水处理技术在行业中逐步得到应用,对于推动印染行业技术进步、节能减排发挥了重要作用。七、 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纺织品(一)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研发纤维预制体数字化编织技术及复合技术。开发高强高模高韧复合材料、航空级玻璃纤维织物及其复合材料,新型防热、隔热、透波材料,空间碎片防护材料及芳纶蜂窝材料,提高配套航空航天工程能力。(二)柔性纺织复合材料开发电磁屏蔽和吸收、飞艇蒙皮、飞船充气返回舱、缓冲气囊用柔性纺织复合材料。研发具有多波段兼容、自适应环境、动态变形等性能的伪装材料。八、 医疗健康用纺织品(一)医疗用纺织品推动疝气补片、可吸收缝合线、人造血管、血液透析材料的临床试验和示范应用,加快止血、抗菌等功能性医用纺织材料研发应用,加强可降解材料、一体编织覆膜支架等产品研发攻关。(二)健康卫生用纺织品加快成人失禁、防褥疮、康复用纺织品的应用推广,提升产品易护理、易清洁、抗菌抑菌等性能,加快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健康监测纺织品研发应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