轻型钢结构专题研究报告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82235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轻型钢结构专题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轻型钢结构专题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轻型钢结构专题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轻型钢结构专题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轻型钢结构专题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轻型钢结构专题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轻型钢结构专题研究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轻型钢结构专题研究报告进一步简化项目审批程序,完善信贷、外汇、财税、人员出入境等政策措施。提高境外资源开发企业准入条件。支持符合准入条件的重点骨干企业到境外开展资源勘探、开发、技术合作和对外并购。进一步加强境外资产的经营管理,切实防范和化解境外资产风险。扩大冶金设备出口信贷规模,带动设备物资出口。完善出口信用保险政策,支持钢铁企业建立境外营销网络,稳定高端产品出口份额。充分利用境外矿产资源权益投资专项资金、对外经济技术合作专项资金和国外矿产资源风险勘探专项资金,支持企业实施走出去战略,增强资源保障能力。一、 完善落后产能退出机制加大淘汰落后产能的财政奖励力度,支持钢铁企业在淘汰落后产能过程中妥

2、善解决职工安置、企业转产、债务化解等问题,促进社会和谐稳定。工业和信息化部会同有关部门,加强对淘汰落后产能工作的监督检查,定期向国土资源、金融、环保、工商、质检等部门通报淘汰落后企业名单。对擅自扩容改造或异地转移落后装备的,金融机构不提供任何形式的信贷支持,国土资源管理部门不予办理用地手续。二、 基本原则(一)应对危机与振兴产业相结合立足当前,着眼长远,既要着力解决钢铁产业当前面临的主要困难,保先进生产力,保重点骨干企业,保关键品种,保市场稳定,促进产业平稳发展,又要利用市场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各种有利因素,加快钢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不断增强产业发展后劲。(二)控制总量与优化布局相结合按照沿海、

3、沿江、内陆科学合理布局和与资源环境相适应的要求,结合淘汰落后、企业重组和城市钢厂搬迁,在控制总量的前提下,调整优化产业布局。(三)自主创新与技术改造相结合培育企业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着力突破制约产业转型升级的关键技术,加大技术改造力度,提高工艺装备水平,提升产品档次和质量。(四)企业重组与体制创新相结合通过体制创新,努力消除影响企业重组的财税利益分配、资产划拨、债务核定和处置等体制性障碍,为推动钢铁企业集团化发展和实现跨地区、跨所有制、跨行业的兼并重组创造良好的环境。(五)内需为主与全球配置相结合坚持充分利用两个市场、两种资源,以满足国内市场需求为主,优化直接出口,扩大

4、间接出口,在努力加强地质勘查和合理开发利用国内铁矿资源的同时,抓住机遇,积极实施走出去战略。三、 严格控制钢铁总量,加快淘汰落后严格控制新增产能,不再核准和支持单纯新建、扩建产能的钢铁项目,所有项目必须以淘汰落后为前提。2010年年底前,淘汰3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产能5340万吨,20吨及以下转炉、电炉产能320万吨;2011年底前再淘汰400立方米及以下高炉、30吨及以下转炉和电炉,相应淘汰落后炼铁能力7200万吨、炼钢能力2500万吨。实施淘汰落后、建设钢铁大厂的地区和其它有条件的地区,要将淘汰落后产能标准提高到1000立方米以下高炉及相应的炼钢产能。四、 金属制品行业发展趋势2021年1

5、0月,中国钢结构协会发布了钢结构行业十四五规划及2035年远景目标,提出钢结构行业十四五期间发展目标:到2025年底,全国钢结构用量达到14亿吨左右,占全国粗钢产量比例1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达到15%以上。到2035年,我国钢结构建筑应用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钢结构用量达到每年20亿吨以上,占粗钢产量25%以上,钢结构建筑占新建建筑面积比例逐步达到40%,基本实现钢结构智能建造。根据住建部发布的对装配式建筑行业制定了中长期发展目标,2025年我国装配式建筑面积占比逐步提升至30%。(一)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市场空间不断扩大目前我国建筑多以传统现浇式、钢混建筑为主。相比于传

6、统建筑形式,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建造过程具有设计标准化、生产工厂化、施工装配化、装修一体化、管理信息化、运维智能化的特点,此类建筑具有施工周期短、增加使用面积、大幅减少现场施工垃圾、抗震性能优越的优势,符合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2020年7月,住建部发布了关于绿色建筑创建行动方案,方案提出:大力发展钢结构等装配式建筑,新建公共建筑原则上采用钢结构。编制钢结构装配式住宅常用构件尺寸指南,强化设计要求,规范构件选型,提高装配式建筑构配件标准化水平,推动装配式装修。打造装配式建筑产业基地,提升建造水平。2021年10月,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要求:推广绿色低碳建材和绿色建造方式,

7、加快推进新型建筑工业化,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推广钢结构住宅,推动建材循环利用,强化绿色设计和绿色施工管理。2021年作为碳达峰、碳中和规划的元年,预计未来能耗双控、低碳发展的政策将越发严格。在国家和地方政策的推动下,大量应用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等节能环保的绿色建筑,是国家推进建筑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并且实现传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一步,预计未来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占新开工建筑的比例将持续提升。2016年5月住建部发布的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中提出,建设单位在选择建设项目组织实施方式时,应当本着质量可靠、效率优先的原则,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政府投资项目和装配式建筑应当

8、积极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2017年2月,关于促进建筑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意见确装配式建筑原则上应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的优势:有利于提高履约能力,确保质量和工期。工程总承包的各个建设环节都在总承包方的指挥下,因此能够最大化承包商的管理能力、技术力量和丰富经验的优势,有利于整个项目的统筹规划和协同运作,确保项目质量和工期。有利于进行成本控制,降低工程造价。工程总承包的各建设环节联系更加紧密,减少采购与施工的中间环节,能够使总包方减少变更、纠纷和索赔的浪费,同时在强化责任的前提下减少了管理成本。并且,由于实行整体性发包,大幅降低了招标成本。工作范围清晰,责任主体明确。工程总承包的各方工

9、作范围和责任界限清晰,有利于追究工程质量责任。(二)钢结构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我国目前钢结构企业数量较多,但以小规模企业为主,市场集中度较低,钢结构行业规模前五名的企业所占的市场份额仅5%左右。由于近几年宏观经济、疫情等外部环境的变化,导致原材料钢材价格波动较大,加速了部分中小型钢结构企业的出清,预计行业技术标准、规范的逐渐完善将进一步促进市场集中度的提高。另外,钢结构市场呈现出标准化、规模化和市场化的趋势,拥有技术、品牌、规模优势和资金实力雄厚的企业将在竞争中脱颖而出,具备以上优势的企业将在承接大型工程的制造和安装中持续积累项目经验,提升市场知名度。随着钢结构领域的不断发展,钢结构市场呈现出加

10、速整合,强者恒强的趋势。五、 钢结构行业周期性、区域性、季节性特征(一)钢结构行业的周期性由于受下游行业的周期性影响,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具有一定的周期性。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的终端用户主要分布在工业、民用和商用建筑领域,主要应用于工业设施、工业设备、住宅、写字楼等建筑。因此行业的市场规模与宏观经济景气度、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等投资周期相关,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大多采用以销定产的经营模式,行业周期基本与下游行业周期一致。(二)钢结构行业的区域性因各地政策支持程度和建设投资总量不同,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表现出一定的区域性。根据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相关产业政策,京津

11、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城市群为装配式钢结构建筑重点推进地区,常住人口超过300万的其他城市为积极推进地区,其余城市为鼓励推进地区。因钢结构相比于钢筋混凝土结构、砖石等其他砌体建筑结构,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抗震性能优越、耐热性好等特点,适用的地区范围较广,且涉及工业、民用、商用多个领域,广泛分布全国,随着各地积极推进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建设,未来行业的区域性特征将逐渐弱化。(三)钢结构行业的季节性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的终端用户主要分布在工业、民用和商用建筑领域,受下游行业特点影响,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表现出一定的季节性。第一、第二季度部分地区气温较低影响施工,且有

12、春节影响;部分规模较大的下游客户,一般实行严格的预算和资金管理制度,每年年初为企业预算、决算和制订任务计划的阶段,任务计划的下达和招投标活动一般集中在第二季度。项目中标后,项目安装作业主要集中在第三、第四季度。因此,一般第一、第二季度为钢结构企业的经营淡季,业务收入相对较少;第三、第四季度为经营旺季,实现业务收入较多。六、 开发国内外两种资源,保障产业安全加大国内铁矿资源的勘探力度,合理配置与开发国内铁矿资源,增加资源储备。鼓励大型钢铁企业开展铁矿勘探开发,适度开发利用低品位矿和尾矿,加强对共生矿、伴生矿产资源的研究、开发和综合利用。积极推进河北司家营、山西袁家村等大型铁矿资源开发,提高国产铁

13、矿石自给率;支持邯钢中关、唐钢石人沟、通钢塔东、武钢恩施等现有矿山的深部开采,提高资源综合利用水平;鼓励四川攀西、河北承德地区钒钛资源综合利用;整合开发安徽霍丘地区和山东苍山等地区的铁矿资源。鼓励有条件的大型企业到国外独资或合资办矿,组织实施好已经开展前期工作的境外矿产资源项目。鼓励沿海钢铁企业充分利用区位和运输优势,尽可能利用国外铁矿石、煤炭等资源。七、 钢结构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一)钢结构行业上下游行业钢结构行业的上游为钢材等原材料和设备供应商,中游主要为钢结构设计企业、钢结构的制造商、现场安装的承包商,下游最终客户主要涉及工业设施、工业设备、公共建筑、商业地产等领域。装配式钢结

14、构建筑行业所处的产业链上游主要是钢材、水泥等原材料和设备的供应商,中游主要为装配式建筑设计企业、预制构件的制造商、现场装配施工的承包商和装饰装修企业。产业链的下游最终客户主要涉及工业及公共建筑、地产等领域。(二)上下游行业与钢结构行业的关联性及影响钢材是钢结构制造业的最主要的上游原材料。目前我国钢铁生产企业众多,产能略有波动,但总体供应充足。受国际国内经济发展周期和市场供求关系变化的影响,近年来钢材市场销售价格波动较大。2019年度至2020年上半年,钢材价格整体波动下降;2020年6月以来,钢材价格迅速上涨,此后受疫情反复、供暖季限产、冬奥会、春节等因素影响,钢材价格波动下行,但仍在高位。上

15、游原材料价格的波动会对行业毛利率造成一定影响。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的终端用户主要分布在工业、民用和商用建筑领域,主要应用于工业设施、工业设备、住宅、写字楼等。下游基础设施投资建设的规模会一定程度影响钢结构及装配式建筑行业的市场规模。因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具有自重轻、强度高、塑性和韧性好、抗震性能优越、耐热性好的特点,且符合国家相关环保政策,随着国家和各地政策的大力推进,在我国基础设施投资建设保持增长的趋势下,钢结构和装配式钢结构建筑行业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八、 促进企业重组,提高产业集中度进一步发挥宝钢、鞍本、武钢等大型企业集团的带动作用,推动鞍本集团、广东钢铁集团、广西钢铁集团、

16、河北钢铁集团和山东钢铁集团完成集团内产供销、人财物统一管理的实质性重组;推进鞍本与攀钢、东北特钢,宝钢与包钢、宁波钢铁等跨地区的重组,推进天津钢管与天铁、天钢、天津冶金公司,太钢与省内钢铁企业等区域内的重组。力争到2011年,全国形成宝钢集团、鞍本集团、武钢集团等几个产能在5000万吨以上、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特大型钢铁企业;形成若干个产能在10003000万吨级的大型钢铁企业。九、 优化钢铁产业布局,统筹协调发展在减少或不增加产能的前提下,加快调整钢铁产业布局。一是建设沿海钢铁基地。按期完成首钢搬迁工程,建成曹妃甸钢铁精品基地。结合广州钢铁搬迁,推动宝钢与广东钢铁企业、武钢与广西钢铁企业兼并重组,通过淘汰或减少现有产能,适时建设湛江、防城港沿海钢铁精品基地。按照首钢在曹妃甸减少产能、发展循环经济的模式,结合济钢、莱钢、青钢压缩产能和搬迁,对山东省内钢铁企业实施重组和淘汰落后产能,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