铁氧体磁钢产业工作总结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233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1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铁氧体磁钢产业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铁氧体磁钢产业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铁氧体磁钢产业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铁氧体磁钢产业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铁氧体磁钢产业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铁氧体磁钢产业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铁氧体磁钢产业工作总结(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铁氧体磁钢产业工作总结完善稀土开发收益分配机制,加大资源收益在资源地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替代产业等方面的支持,促进资源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改善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企业在靠近稀土资源地发展精深加工,由材料加工生产向部件制造、半成品及生产服务业延伸,增加产品附加值,推进资源地产业转型升级。围绕稀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重点稀土标准的制订,发挥企业、研究机构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提升中国稀土标准的影响力,促进中国标准走出去,实现稀土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衔接。一、 推动集约化和高端化发展,调整优化结构(一)推动稀土集约化发展继续实施大集团战略,进一步推动稀土矿山开采和冶炼分离、资源综合

2、利用的集约化生产,将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及资源综合利用全部纳入六家集团管理,实现稀土集中生产、管理、工艺流程再造。完善集团间协作机制,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保持供需平衡,承担社会责任。支持集团做大应用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江西赣州中国稀金谷建设,推动内蒙古包头、福建龙岩、四川凉山等重点稀土资源地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二)促进稀土材料高值应用加快发展高性能稀土磁性、储氢、晶体、发光、高频等新材料,提升稀土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保障能力,培育稀土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应用,发挥稀土材料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数字化、智能化、网络化

3、建设的支撑作用。二、 推动利用境外资源,加强国际合作(一)加强稀土国际合作推进国际产能合作,通过政策联动、行业自律等措施增强我国稀土企业市场话语权。发挥技术、人才、资金优势,推动稀土企业走出去,合作开发境外资源及产品深加工。鼓励稀土企业与境外新材料企业和技术研发机构合作,提升国际化运营能力。引进境外专业人才、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引导外资投向稀土环境治理、废旧产品回收再利用和高端应用及器件制造产业等领域。(二)推进稀土标准国际化围绕稀土产业转型升级,加强重点稀土标准的制订,发挥企业、研究机构和中介组织的作用,提升中国稀土标准的影响力,促进中国标准走出去,实现稀土国内标准与国际标准衔接。三、 行业

4、管理体系基本健全(一)完善了行业管理机构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稀有金属部际协调机制,设立了稀土办公室,组建了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主要稀土产区成立了地方稀土办公室和相应协调机构。(二)制定了行业管理制度出台实施了稀土开采生产总量控制计划、行业规范、环保核查、增值税专用发票、资源税、战略储备、产业调整升级财政专项等管理制度。地方监管责任得到落实,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地建立市县乡网络化管理体系。四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稀土技术标准体系,涵盖了稀土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和加工等全产业链,标准与国家相关政策配套实施,有效规范了稀土生产与贸易活动。四、 面临的主要挑战稀土初级产品生产能力过剩,违法开采、违规生产

5、屡禁不止,导致稀土产品价格低迷,未体现稀缺资源价值,迫切要求进一步规范行业秩序,严格控制增量,优化稀土初级产品加工存量,淘汰落后产能。我国稀土产业整体处于世界稀土产业链的中低端,高端材料和器件与先进国家仍存在较大差距,缺乏自主知识产权技术,产业整体需要由低成本资源和要素投入驱动,向扩大新技术、新产品和有效供给的创新驱动转变,优化产业结构,重点发展稀土高端材料和器件产业。清洁生产水平不能满足国家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行业发展的安全环保压力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等任务艰巨。五、 打造新价值链,实现互利共赢(一)推进资源地产业转型升级完善稀土开发收益分配机制,

6、加大资源收益在资源地基础设施建设、培育替代产业等方面的支持,促进资源地革命老区、贫困地区、民族地区的脱贫攻坚,改善当地居民生产生活条件。鼓励企业在靠近稀土资源地发展精深加工,由材料加工生产向部件制造、半成品及生产服务业延伸,增加产品附加值,推进资源地产业转型升级。(二)建立新的价值链加强稀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稳定供需关系,引导价格预期,促进和扩大稀土在节能、环保和家电等下游领域的应用需求,实现上下游利益共享、协同发展。以资本和技术为纽带,通过上市、增资、并购等手段整合中高端应用产业链,培育新的应用市场。引导具备条件的稀土企业开展军民两用稀土新材料的研制和生产,推动稀土新材料领域军民资源共享。加

7、大对品牌稀土产品宣传推广力度,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支持企业争创著名商标和国际品牌。围绕互联网+发展战略,加强稀土产品电子商务平台建设。六、 加快绿色化和智能化转型,构建循环经济(一)推进上游产业绿色转型大力研发稀土资源绿色高效采选和冶炼分离新技术和重点装备,加大离子型稀土原矿绿色高效浸萃一体化、低碳低盐无氨氮分离提纯等稀土采选、冶炼分离清洁生产新工艺的推广力度,加快企业生产技术和工艺装备优化升级,进一步提高生产、环保等技术水平,降低能耗物耗,实现废水零排放和废物资源化利用,严格职业卫生防护管理。发展循环经济,加强尾矿资源、伴生资源的综合利用,研发废旧稀土产品再利用成套技术,建立健全回收制度,

8、完善稀土回收利用体系,提升稀土资源综合利用水平。(二)加快智能化改造支持稀土矿产资源、稀土材料和生产工艺基础数据库建设,实现数据的集中管理和健全企业ERP体系;建设生产过程的智能控制系统,建立企业生产经营台账、生产监测调度数字化管理系统、安全监测系统,实现稀土材料生产和运行管理业务的数字化和智能化。支持稀土冶炼分离企业建设稀土生产过程数据采集与管理控制系统,实现生产过程数据的自动采集与在线检测;建立生产过程的控制模型及产品识别码,实现设备与流程的在线故障诊断与关键作业的智能化控制,提高产品质量稳定性,节能降耗,减少环境污染,促进稀土冶炼分离和稀土材料生产流程数字化、主体装备智能化、生产工艺优化

9、和服务远程化。(三)拓展稀土绿色化应用着力拓展镧铈钇等高丰度元素在工业节能、机动车尾气净化、工业窑炉废气脱硝等环保领域的应用,加强稀土钢及铝、镁合金等轻量化材料的应用研究。开展稀土特种玻璃、钇锆陶瓷、抛光剂、化工助剂、污水处理剂、涂料等功能材料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铽镝减量和镧铈钇替代镨钕的技术,开发低成本稀土磁性材料,推动铈(或富铈)磁体的产业化,扩大在电机等领域的应用。七、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一)产业集中度大幅提高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从99家压缩到59家,6家稀土集团主导市场的格局初步形成,整合了全国23家稀土矿山中的22家、59家冶炼分离企业中的54家,扭转了多、小、散的局面,冶炼分离产能从

10、40万吨压缩到30万吨。(二)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以资源开采、冶炼分离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向以中高端材料和应用产品为主的方向转变,80%以上的初级加工品被用于制造磁性、催化、储氢、发光、抛光等功能材料。(三)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围绕资源地建成包头、赣州、凉山、龙岩等稀土资源开采和冶炼分离基地,产能分别占全国90%、60%以上;围绕消费市场建成宁波、厦门、成都、包头等稀土应用产业基地,稀土磁性、催化、发光材料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70%、50%、45%以上。八、 应用产业发展成果显著(一)应用产业规模不断扩大稀土磁性、催化材料产量年均增幅超过15%,稀土磁性、发光、储氢等主要功能材料产量占全球总产量70%以上。(二)产品性能大幅提升稀土磁性材料综合性能(磁能积+矫顽力)由60提高到70以上,基本满足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等需要,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器达到国V标准,国产石油裂化催化剂自给率超过90%,LED器件发光效率由90流明/瓦提高到150流明/瓦以上。(三)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国产汽车尾气催化剂和器件打入国际知名企业,稀土脱硝催化剂在电力、钢铁、玻璃等工业窑炉废气处理中实现产业化示范应用,高端稀土激光晶体、闪烁晶体、超高纯稀土金属和化合物、高性能稀土合金等关键制备技术取得突破,产品基本满足重点工程和国防科工的急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