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工作总结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202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9 大小:26.8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工作总结_第1页
第1页 / 共19页
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工作总结_第2页
第2页 / 共19页
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工作总结_第3页
第3页 / 共19页
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工作总结_第4页
第4页 / 共19页
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工作总结_第5页
第5页 / 共1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工作总结》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工作总结(1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水环境治理业务产业工作总结长江经济带。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把保护和修复长江生态环境摆在首要位置,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协调处理好江河湖泊、上中下游、干流支流等关系,保护和改善流域生态服务功能。加强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优化沿江取水口和排污口布局,建设沿江河湖水资源保护带、生态隔离带等绿色生态廊道,加强水土流失治理,增强水源涵养和水土保持能力。加强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深入开展长江流域控制性工程联合调度。加强干支流河道及中下游崩岸重点治理,尽快完成长江干堤重点薄弱环节和连江支堤达标建设,实施长江口综合治理,推进三峡库区防洪护岸和重要蓄滞洪区建设,加强城市防洪排涝体系建设,强化中小河流治理和

2、山洪灾害防治。充分发挥流域机构在保护长江生态环境中的作用,加强省界断面水质监测与考核,强化流域水资源统一管理和调度。统筹规划和集约利用长江岸线资源,科学划分岸线功能区,强化保护区和保留区岸线保护力度,严厉打击河道和湖泊非法采砂。严格落实水资源开发利用总量、用水效率和水功能区限制纳污总量三条红线,实施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健全取水计量、水质监测和供用耗排监控体系。加快制定重要江河流域水量分配方案,细化落实覆盖流域和省市县三级行政区域的取用水总量控制指标,严格控制流域和区域取用水总量。实施引调水工程要先评估节水潜力,落实各项节水措施。健全节水技术标准体系。将水资源开发、利用、节约和保护的主

3、要指标纳入地方经济社会发展综合评价体系,县级以上地方行政区域水资源管理和保护工作负总责。加强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考核工作,把节水作为约束性指标纳入政绩考核,在严重缺水的地区率先推行。一、 污水处理业务发展概况(一)污水处理业务发展的背景1、水资源污染严重,污水处理需求迫切工业化进程影响着水资源质量。随着城市化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超过水体自净能力的废水排放会造成自然水体水质恶化,污染水资源。水质型缺水已经成为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突出问题,水资源污染也成为了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多年来,很多地方由于重经济发展,而对环境保护关注度不够,导致我国的水源地污染状况依然严重,2020年,我国污水排

4、放量为57136亿立方米。目前,我国工业、城市污水总的排放量中未经集中处理的仍占比较高,仍存在直接排入江河的现象。根据中国生态环境公报(2021),在全国地表水监测的3,632个国考断面中,I-III类水质断面占849%;劣类占1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在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主要江河监测的3,117个国考断面中,I-III类水质断面占870%,劣类占09%。而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差,V类水质占比206%。目前,我国整体水质不容乐观,污水治理需求依然十分迫切,污水处理行业正在发挥着愈发重要的角色。2、国家政策推

5、动污水处理行业快速发展污水行业属于政策性引导行业,国家政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5年来,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保护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等,以加大对污水排放整治力度,提升河流、湖泊的水质要求标准。目前,我国对排污违法行为的监管标准不断提高,对造成重大或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排污违法行为依法严惩,加大处罚力度,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市场需求,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二)污水处理业务发展的现状1、市政污水处理行业高速发展污水处理是指通过各种专业处理技术和手段去除或降低不同类型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及有机污染物,使被净化的水质能够达到再次使用或排放要求

6、的过程。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起步于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其具有涉及民生、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起步阶段主要由政府主导,彼时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单体投资规模大,但是整体行业体量小。随着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逐步放开,污水处理行业处理量和规模也不断扩大。过去二十年,我国市政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由2002年的6,155万立方米/日增长至2020年的20,40514万立方米/日,年复合增长率达689%;县城污水处理能力由2002年的31000万立方米/日增长至2020年的3,77000万立方米/日,年复合增长率达1489%。整体上看,在污水处理需求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的污水处

7、理能力持续增长。2、工业废水处理市场空间广阔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国力的增强,但工业废水的排放也导致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生产污水及冷却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因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及成本均较高,相应的处理单价也较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各地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的不断增多,特别随着环保监管要求的提高,工业废水处理市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3、提质增效是污水处理行业未来发展核心快速量增达到阶段性要求后,提标成为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新的驱动力。提标即提高污水排放标准,排放标准的提

8、升要求运营处理的技术升级。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城污水处理率达到95%以上;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达到一级A排放标准;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黄河流域中下游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力争达到30%,极大地加快了全国各污水处理厂提标改造的推进。随着污水处理产业投入近几年明显增长,污水处理标准的提升带动固定资产投资的持续增长,并有望进一步带动行业的创新发展。(三)污水资源化改革正在提速2021年1月,国家十部委联合印发关

9、于推进污水资源化利用的指导意见,总体目标要求到2025年,全国污水收集效能显著提升,县城及城市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当地经济社会发展需要,水环境敏感地区污水处理基本实现提标升级;全国地级及以上缺水城市再生水利用率达到25%以上,京津冀地区达到35%以上;工业用水重复利用、畜禽粪污和渔业养殖尾水资源化利用水平显著提升;污水资源化利用政策体系和市场机制基本建立。到2035年,形成系统、安全、环保、经济的污水资源化利用格局。十四五规划纲要指出,强化农业节水增效、工业节水减排和城镇节水降损,鼓励再生水利用,单位GDP用水量下降16%左右。从再生水利用率来看,近年来我国再生水利用率有所上升,2020年达到

10、2252%,但整体水平依然不高,可开发利用潜力巨大。二、 进入水务行业主要障碍(一)水务行业特许经营壁垒水务运营项目一般由政府招标,在运营、定价等方面有着严格的标准,实施特许经营。水务特许经营权的运营时间一般在25-30年,前期基础设施建设需要大量的资本投入,且供水管网和污水收集管网的建设一般在特许经营服务区域内,具有一定的地域性、不可移动性和不可替代性等特点。作为城市基础设施,一般不会重复建设。一家企业在获得特许经营权后通常会对企业所在区域市场进行长期经营,具有排他性和区域独家性,因而具有特许经营壁垒。(二)水务行业资金壁垒水务行业通常是重资产经营模式,具有资本密集型的特点。供水厂及供排水管

11、网等基础设施建设前期需要大量资金投入,建设周期长,新进入者会面临巨大的财务压力。另一方面,水价受到地方政府的管理,收入依赖长期稳健运营,因此资金实力成为阻碍新企业进入水务行业的重要壁垒。(三)水务行业技术及业绩壁垒供水和污水处理需要专业的技术。城市供水更涉及管道设施工程和清水输送、二次供水等诸多环节,随着水质标准的提高,对于水务行业企业提出了更高的技术要求,也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同时,水务行业对企业的管理效率、专业经验、资金实力和既往业绩的考量也意味着市场上现有经营良好企业具有先发和规模优势,新进入者进入较为困难。三、 改革完善水治理体制完善流域管理与行政区域管理相结合的水资源管理

12、体制。进一步明晰流域与区域和地方的水利事权划分,加快建立各方参与、民主协商、科学决策、分工负责的流域议事协调机制和高效执行机制,协调好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防洪安全保障与水能资源、航道岸线等开发利用的关系。推进以流域为单元的水资源综合管理,依法发挥流域机构在流域规划管理、防洪和水资源统一调度、河湖管理、三条红线控制指标考核评估、流域综合执法等方面的职能和作用。加强城乡统筹,推动城镇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向农村延伸,促进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引导和扩大社会参与,提高水资源管理透明度,建立健全社会监督机制。四、 水务行业竞争格局中国水务行业竞争的主要形式表现为水务企业、民营水务企业以及少数国际水务企

13、业跨地区或区域性的市场经营之间的竞争。以威立雅、苏伊士为代表的外资水务企业凭借其品牌、运营优势在市场化早期进入中国水务市场,借助其市场先导地位,取得了一些规模项目。企业通过改制、并购或区域性开拓等方式快速扩张,成为当前水务市场的主体力量,市场占有率高。近年来,包括联合水务在内的一批优秀民营企业迅速崛起,凭借人才、管理、技术等优势占据一定市场份额,成为行业发展的新兴力量,具有良好的发展前景。在国家鼓励和引导企业进行混合所有制改革的大背景下,水务行业有可能迎来越来越多的企业与业绩突出的优秀民企联姻,以优势互补,进一步做大做强。这一趋势将为业内的优秀民企提供一个快速发展的机会。中国水务进行市场化改革

14、的早期,以威立雅、苏伊士为代表的国际水务企业凭借其品牌、技术运营、资金等优势取得了一些市场先导地位,但随着国内水务企业的崛起和不断壮大,国际水务企业正在逐渐退出市政供水和污水行业,转而向更加专业化的工业废水领域进行开拓。现阶段,企业是我国水务行业的主力军。地方水务企业和央属水务企业一般具有雄厚的股东背景、资金实力和各方面资源,通过并购、合资、参控股、BOT和PPP等方式在全国范围或流域性进行发展,获取供水和污水处理业务特许经营权,并通过水务衍生行业拓展成为综合水务企业。国内诸多水务民营企业依靠技术领先、体制机制灵活等优势,运营效率较高,盈利能力较强,不断巩固和延伸区域性和全国水务市场,有良好的

15、发展前景。水务行业需要长期经营的经验摸索和技术沉淀,也对新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技术壁垒。由于行业准入门槛高,短时间内仍将呈现区域垄断性和行业龙头集中度提升并存的竞争格局。五、 建立健全节水激励机制(一)完善节水支持政策合理制定水价,充分运用价格机制促进节约用水。健全水资源有偿使用制度,推进水资源税改革试点。修订节能节水专用设备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落实节水税收优惠政策。积极发挥银行、保险等金融机构作用,优先支持节水工程建设、节水技术改造、非常规水源利用等项目。推行合同节水管理,建立市场融资、利益分享的运行机制,扶持培育一批专业化节水服务企业,开展合同节水管理示范试点。进一步优化农机具购置补贴目录,

16、扩大节水灌溉设备购置补贴范围,带动农业节水产业发展。(二)培育发展节水产业规范节水产品市场,提高节水产品质量。加强节水技术创新,建立以企业为主体的节水技术创新体系,鼓励节水技术研发和装备产业化发展,推广应用节水科技成果,支持节水产品设备制造企业做大做强。建立完善节水市场准入标准和强制性认证管理制度,鼓励产品生产者或者销售者使用节水产品认证标志。(三)强化节水监督管理强化节水产品认证,严格市场准入。制订国家鼓励和淘汰的用水技术、工艺、产品和设备目录。健全各行业用水定额标准体系,强化先进用水定额管理。严格建设项目节水设施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产使用。建立重点监控用水单位名录,严厉查处违法取用水行为。六、 优化流域区域水利发展布局围绕国家区域发展总体战略,统筹流域和区域水利改革发展,明确发展重点,着力解决突出水问题,为塑造要素有序自由流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