咨询设计服务产业调研分析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169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1.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咨询设计服务产业调研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咨询设计服务产业调研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咨询设计服务产业调研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咨询设计服务产业调研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咨询设计服务产业调研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咨询设计服务产业调研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咨询设计服务产业调研分析(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咨询设计服务产业调研分析全面落实各参建单位勘察设计质量责任,突出建设单位首要责任,明确勘察设计企业主体责任。推动勘察设计企业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完善质量内控机制,确保企业质量岗位责任制度的科学性和有效性。进一步落实勘察设计企业法定代表人、项目负责人、专业负责人、注册执业人员责任,完善质量终身责任追究制度。健全处罚机制,依法依规对勘察设计违法违规行为严肃处罚。坚持全文强制性规范的核心底线要求,强化质量安全和性能品质保障措施。以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发挥技术方法类推荐性标准的创新引领作用,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释放创新空间,促进设计大国向设计强国的转变。一、 智能制造行业进入

2、壁垒(一)智能制造行业资质壁垒行业智能工厂EPC和咨询设计服务属于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我国对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实行了严格的资质管理,颁布了工程设计资质标准等一系列的市场准入制度和法律法规,要求从事工程勘察设计业务的企业需在注册资本、专业技术员和以往设计业绩等方面满足相应的要求,方可取得相应等级的资质证书并开展相应业务。因此,取得相关资质证书是新企业进入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重要门槛。(二)智能制造行业经验壁垒行业要求企业对汽车工程工厂、工艺规划、材料及设备等具有深刻的理解和认识,长期服务于此行业的企业在服务过程中积累和沉淀了丰富的经验和能力,对行业发展趋势和行业前沿技术的应用有比较敏锐的意识,在行业内

3、发现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行业技术创新能力、与相关企业的协同作战能力构筑了重要壁垒,后发进入者在这些方面与有经验的成熟企业相竞争难度较高。(三)智能制造行业品牌壁垒在行业内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是客户选择的重要因素,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的成果对工程的质量事关重要,因此客户在选择的时候往往更倾向于品牌良好的企业。拥有众多经典项目业绩的企业在行业内积累了较强的品牌影响力而更容易获得客户的认可,而新进入的企业在品牌影响力方面无法在短时间内匹敌,因此企业品牌影响力在一定程度上构成了其他企业进入的壁垒。(四)智能制造行业技术壁垒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汽车工厂已经发展成为一个高度系统化、数字化、智能化、信息化的工业

4、建筑,对汽车工程整体解决方案提供商的要求也越来越复杂化、精细化和专业化,要求提供商能够及时掌握并应用新技术、新材料、新标准,要求行业内企业具备强大的技术实力、丰富的技术储备和持续的技术创新能力,因此对新进入者而言,形成了一定的技术壁垒。(五)智能制造行业人才壁垒行业是技术密集型、智力密集型行业,专业技术人才是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拥有相当数量的掌握汽车制造工艺、工厂规划设计、装备设计、智能制造的专业技术人才是开展开展业务,获得市场竞争优势,取得客户认可的必要条件。(六)智能制造行业客户资源壁垒客户通常会根据供应商的过往经营业绩、项目经验以及历史合作情况等确定合作对象,这将有利于具备丰富从业经验的企

5、业持续获取业务订单,并且汽车工程部分业务为汽车工厂改造类型的业务,客户往往更倾向于选择原供应商提供服务,因此形成了一定的客户粘性,行业新入者短时间内获得客户认可的难度较大。(七)智能制造行业资金壁垒总承包模式是近年来国家大力推行的模式,也越来越被市场所认可。企业在开展总承包业务时往往需要向业主方开具投标保函、履约保函,同时在设备采购以及施工环节还需要垫付资金,对企业的资金规模要求较高,因此较高的资金要求是新进入本行业的主要壁垒之一。二、 智能制造行业面临的挑战(一)汽车产业增速放缓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并持续保持全球汽车制造及消费中心的地位。2008-

6、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年均复合增长率超过13%。2017年我国汽车产销量达到历史高点,分别为2,90154万辆和2,88789万辆,受国内宏观经济增速放缓、中美贸易摩擦升级、新冠疫情、环保标准切换、新能源补贴退坡等因素综合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有所回落,汽车产业逐步进入调整期,导致2019年和2020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均有不同程度的下降。我国汽车产业逐步转入稳步发展阶段,并加速由增长速度向增长质量的重心转移,短期内汽车行业増速放缓会对行业的发展构成挑战。(二)智能制造行业融资困难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属于轻资产服务型行业,融资渠道较为单一,难以获得满足市场机遇和发展前景所需的资本支持,主要依靠自身积

7、累滚动发展,业务规模和发展速度受到资本不足的限制。此外,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面临转型升级的机遇和挑战,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理念、技术和业态的快速发展,均需要充足的资本投入。(三)智能制造行业高端人才匮乏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和智能装备制造行业均属于高技术密集性行业,并且汽车智能工厂正朝着数字化、智能化、低碳化等前沿方向发展,需要机械、电气、自动化、IT等复合型人才来支撑发展,然而人才的培养需要大量的时间和技术沉淀才能实现,目前行业内高端人才匮乏,人才成长将很难满足行业快速发展的需要。同时由于国内同行业企业规模、资金和技术等方面较国际知名企业仍有一定的差距,对高端人才的吸引力仍显不足。三、 智

8、能制造行业面临的机遇(一)国家产业政策的支持智能制造近年来,国家出台了关于进一步推进工程总承包发展的若干意见十四五智能制造发展规划和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等多项政策支持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智能制造行业和汽车行业的发展。在国家良好产业政策的支持下,行业业务将迎来较好的发展机遇。(二)我国汽车市场规模较大进入21世纪以来,在国家宏观经济持续走好的形势下,中国汽车工业步入快速发展时期,2009年我国汽车产销量分别达到1,37910万辆和1,36448万辆,首次超越美国成为世界汽车第一产销大国,2021年我国汽车产销分别完成2,6082万辆和2,6275万辆,连续13年保持全球汽

9、车产销量第一,我国汽车行业巨大的市场规模为行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近年来,虽然受到政策因素和宏观经济影响,我国汽车产销量增速有所放缓甚至出现了负增长,但是鉴于我国汽车人均保有量相对发达国家仍然偏低,较大的人口基数和较低的人均保有量使得我国汽车市场还具备较大的增长潜力。(三)新能源汽车行业蓬勃发展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明确提出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新车销售量达到汽车新车销售总量的20%左右。根据中国汽车工业协会的数据,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由2016年的516万辆和507万辆增长至2021年的3545万辆和3521万辆,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达到4703%和4734%。虽

10、然受新冠疫情的影响,2022年1-6月,我国新能源汽车产销量仍达到26536万辆和25915万辆,同比分别增长11846%和11705%,展现出了强劲的增长动力。根据中信证券的研究报告,预计到2025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量将达到1,300万辆。四、 基本原则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强化勘察设计企业主体地位,激发企业活力和创造力。更好地发挥引导作用,积极转变职能,进一步推动完善法律法规体系和支持政策,科学推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形成高效规范、公平竞争、统一开放的市场环境。(一)坚持规范约束、标准引领坚持全文强制性规范的核心底线要求,强化质量安全和性能

11、品质保障措施。以服务和推动高质量发展、满足人民美好生活需要为目标,发挥技术方法类推荐性标准的创新引领作用,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释放创新空间,促进设计大国向设计强国的转变。(二)坚持品质优先、绿色发展牢牢守住质量安全底线,坚持把品质作为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的生命线,推动全生命周期管理、全面品质管理、精细化管理,进一步提升行业技术和管理水平。贯彻落实绿色低碳理念,促进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绿色发展,助力工程建设绿色产业链形成和延伸。(三)坚持人才为本、创新驱动充分发挥人才支撑作用,完善各层级人才培养和激励机制,提升人才队伍综合能力。坚持创新在工程勘察设计行业发展全局的核心地位,加强关键技术研发和应用,推动

12、组织管理模式创新,提升勘察设计质量水平和国际竞争力。五、 营造健康有序市场环境进一步清理废除妨碍全国勘察设计统一市场和公平竞争的规定和做法,完善对跨地区、跨行业承揽业务企业的监管机制,构建开放有序的全国勘察设计市场。组织编制不同种类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下的合同示范文本,维护市场主体平等地位。支持行业协会发布行业服务成本信息,探索推进人工时计价模式,引导合理设计取费和设计周期。充分发挥行业组织作用,鼓励企业加强合作,优势互补,资源共享,打造良好行业生态。六、 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增强发展动力(一)完善勘察设计科技创新体制机制引导社会多方力量参与,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为引导的工程勘察设计行业科

13、技创新体系。深化科技创新合作,支持勘察设计企业、科研机构、高等院校、生产厂商等共同开展科研攻关任务。引导建立以质量、贡献、绩效为核心指标的科技创新评价体系,加强科技创新与资质、职称、评优评奖等关联,激发从业人员创新动力。以设计为先导推广应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先进技术、工艺设备、新型材料,推进科技创新成果应用。(二)持续加强前瞻性技术研究强化基础学科和交叉学科建设,鼓励科研机构、高等院校自主布局基础理论研究。鼓励勘察设计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围绕生态环保、数字化、新型城镇化建设、重大工程、建设工程消防安全、防灾减灾等领域开展前瞻性研究,创新设计方法,开发核心技术、专利技术及产品。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创建

14、研发中心、重点实验室、院士大师专家工作站、博士后工作站等科技创新平台,提升创新能力和国际竞争力。(三)发挥企业创新主体作用强化企业创新主体地位,引导建立创新机制和激励制度,激发企业创新活力。开展工程勘察设计行业转型试点,培育一批有影响力的创新型领军企业。鼓励中小型勘察设计企业在专业细分领域开展技术创新和产品创新,积极争取国家引导基金支持,鼓励社会资本加大扶持力度,支持中小型企业专精特新发展。(四)增强方案设计原创能力坚持以人为本、人民城市人民建的设计理念,尊重城市发展规律,将绿色低碳、人文关怀、科技创新融入设计实践。深入研究中国历史传统文化、地域文化,充分融合国内外先进设计思想,完善中国特色建

15、筑理论体系。鼓励建筑师在工程实践中大胆创新,形成多样化的本土建筑风格。建立健全建筑设计方案比选和公开公示制度,鼓励开展方案竞赛,提升原创设计水平。倡导开展建筑评论,促进建筑设计理念交融和升华,推进优秀传统建筑文化传承和创新。七、 贯彻绿色低碳理念,提高发展质量(一)全面落实绿色发展理念全面树立因地制宜、低碳发展、清洁生产、文化传承的绿色发展理念,倡导被动式技术优先、主动式技术优化设计原则,优化功能空间布局,充分发掘场地空间、工程本体与设备在节约资源方面的潜力。倡导有效利用地域自然条件,尊重城市肌理、产业特征和地域风貌,实现建筑布局、工艺布局、交通组织、场地环境、场地设施和管网的合理设计,推动工

16、程建设领域绿色低碳转型发展。(二)提升建筑绿色低碳设计水平按照绿色建筑评价标准等相关标准,全面推广绿色建筑设计,提高建筑节能水平。强化绿色建筑设计方案技术论证,发挥设计在工程价值链上的引领作用。推动绿色建筑设计理念、方法、应用技术创新,形成涵盖安全耐久、健康舒适、生活便利、资源节约、环境宜居等方面的绿色建筑技术体系。强化住宅健康性能设计,提升室内空气、水质、隔声等设计水平。加强建筑碳排放计算,充分考虑建材生产、建筑设计、建筑施工、建筑拆除等全生命周期碳减排。探索建立绿色建筑设计、评估、反馈机制,促进设计技术不断迭代优化。鼓励各地因地制宜制定绿色建筑设计导则。(三)发挥绿色勘察基础作用倡导绿色勘察理念,鼓励对岩土工程工艺、工法进行创新,加强勘察工作中的环境保护。强化勘察工作全过程服务,重视可行性研究及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