纺织印染助剂产业发展工作方案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159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纺织印染助剂产业发展工作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纺织印染助剂产业发展工作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纺织印染助剂产业发展工作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纺织印染助剂产业发展工作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纺织印染助剂产业发展工作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纺织印染助剂产业发展工作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纺织印染助剂产业发展工作方案(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纺织印染助剂产业发展工作方案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转型升级、迈入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行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严峻复杂,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相互交织,增长潜力和下行压力同时并存。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引资与引智并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并购和重组,培育国际经营能力,加快境外生产基地及合作园区建设,形成优进优出、内外联动的开放型产业新格局。一、 硅行业概况硅是一种常见的非金属元素,自然界中的硅一般以复杂的硅酸盐或二氧化硅的形式存在,这些化合物经过化学还原之后可得工业硅。有机硅是工业硅下游光伏产业和电子工业以外最重要的消

2、费领域。有机硅化合物是指含有硅碳键且至少有一个有机基团直接与硅原子相连的化合物,其中以硅氧键为骨架组成的聚硅氧烷,是有机硅化合物中为数最多,研究最深、应用最广的一类,约占总用量的90%以上。Si原子上充足的甲基将高能量的聚硅氧烷主链屏蔽起来,C-H键无极性,使分子间相互作用力十分微弱,Si-O键长较长,键能很大,这些结构特点使得有机硅聚合物兼备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性能,因而具有耐高低温、抗氧化、耐辐射、介电性能好、难燃、憎水、脱膜、温粘系数小、无毒无味以及生理惰性等优异性能。广泛运用于电子电气、建筑、化工、纺织、轻工、医疗等各行业,并且随着有机硅产品数量和品种的持续增长,应用领域不断拓宽,形

3、成化工新材料界独树一帜的重要产品体系,许多品种是其他化学品无法替代而又必不可少的。根据有机硅材料的生产流程,其产业链分为有机硅原料、有机硅单体、有机硅中间体和有机硅深加工产品四个环节。有机硅产品繁多,品种牌号多达万余种。工业生产中的有机硅产品按其用途或所处产品链的位置,大致可分为上游产品和下游产品两大类。上游产品包括氯硅烷单体和初级聚硅氧烷中间体,下游产品则主要是以初级聚硅氧烷中间体为原料经深加工而获得有机硅产品及制品。(一)有机硅原料行业概况有机硅原料主要用于有机硅单体合成,直接合成法具有原料易得、工序简单、不用溶剂、时空产率高、易于连续化大生产等优点,是目前工业合成有机氯硅烷最主要的方法,

4、其原料为硅粉和氯甲烷。(二)有机硅单体行业概况有机硅单体是制备硅油、硅橡胶、硅树脂以及硅烷偶联剂的原料,由几种基本单体可生产出成千种有机硅产品。其中甲基氯硅烷最重要,其用量占整个单体总量的90%以上,其次是苯基氯硅烷。(三)有机硅中间体行业概况有机硅单体通过水解(或醇解)、环化、聚合等过程制得各种不同的有机硅中间体。有机硅中间体是合成硅橡胶、硅油、硅树脂的直接原料,主要为二甲基环硅氧烷混合环体(DMC)、硅醚(MM)、六甲基环三硅氧烷(D3)、八甲基环四硅氧烷(D4)、十甲基环五硅氧烷(D5)等线状或环状硅氧烷系列低聚物。(四)有机硅深加工产品行业概况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主要由中间体通过聚合反应,

5、并添加各类无机填料或改性助剂制得。目前,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主要包括硅油、硅橡胶、硅树脂和硅烷偶联剂四大类,市场量级最大为硅橡胶和硅油。由于有机硅聚合物兼备了无机材料和有机材料的性能,因而具有耐高低温、抗氧化、耐辐射、介电性能好、难燃、憎水、温粘系数小、无毒无味以及生理惰性等优异性能,广泛运用于建筑、纺织、电子电气、化工、轻工、医疗等各行业。1、硅油行业概况硅油通常指室温下保持液体状态的线型聚硅氧烷产品,是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中消费量第二大的产品。二甲基硅油为最常用的硅油,也被称为普通硅油,其硅原子上的有机基团全部为甲基。为了改进硅油的某种性能和适用各种不同的用途,也可以采用其它有机基团代替部分甲基基

6、团。常见的其它基团有乙基、苯基、氨烃基、环氧烃基、羧烃基、羟烃基、长链烷基、三氟丙基等。硅油按化学结构分为普通硅油(二甲基硅油)、硅官能硅油(含氢硅油、羟基硅油、烷氧基硅油、氯封端硅油、酰氧基硅油)和改性硅油。改性硅油可以看成是二甲基硅油中的部分甲基被碳官能基、特殊有机基或聚醚链段取代后的产物,主要分为聚醚改性硅油、氨烃基改性硅油、环氧烃基改性硅油、羟烃基改性硅油、羧烃基改性硅油、甲基丙烯酰氧基该性硅油、氟烃基该性硅油、长链烷基改性硅油等,用途广泛非常广泛。此外,硅油按其加工状况可以分为一次产品和二次产品。前者是指加工前的硅油产品,后者是以硅油为原料,配入增稠剂,表面活性剂,溶剂及添加剂等,并

7、以特定工艺加工成的脂膏状物、乳液及溶液等产品,例如,硅脂、硅膏、消泡剂、脱模剂等。2、硅橡胶行业概况硅橡胶通常为高分子直链型聚硅氧烷,是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中消费量第一大的产品,其功能及应用领域比硅油更多更广。硅橡胶具有卓越的耐候性、化学稳定性、热稳定性、绝缘性、粘接性以及生理惰性。按照交联反应机理的不同,硅橡胶可以划分为有机过氧化物引发型硅橡胶、缩合型硅橡胶和加成型硅橡胶。按化学结构分类,硅橡胶分为甲基硅橡胶、甲基乙烯基硅橡胶、氟硅橡胶、甲基苯基硅橡胶、腈硅橡胶等。按硫化性能分类,可分为热硫化(HTV)硅橡胶和室温硫化(RTV)硅橡胶两大类。3、硅树脂行业概况硅树脂是由多官能团的有机氯硅烷经水解

8、缩聚反应,然后进行加热以降低残留羟基含量并使硅氧烷重新排列,进一步转变为三维结构的不溶解不熔化的热固型树脂,其消费量远小于硅橡胶和硅油。按结构分类,硅树脂大致可分为:甲基硅树脂、苯基硅树脂、甲基苯基硅树脂、甲基乙烯基硅树脂等。硅树脂最突出的性能是优异的热氧化稳定性,在250高温下加热24小时后,仅失重2%至8%;另一突出性能是具备优异的电绝缘性能。4、硅烷偶联剂行业概况硅烷偶联剂是一种能增强无机物与有机物之间结合能力的助剂,使之在两种性质截然不同的材料界面间形成硅烷弹性桥,从而大大提高分子材料制品的综合性能。硅烷偶联剂具有优异的耐温、耐候、粘接、低表面张力和生理惰性,应用于有机聚合物及其复合材

9、料的改性、无机材料的表面改性,起偶联、粘接促进、表面保护、改变表面活性等作用。其他方面低表面张力处理玻璃表面,防止飞机、汽车的挡风玻璃表面结冰现象。综上,有机硅行业是以有机硅单体作为基础向整个产业链下游延伸的行业,有机硅产业链的主线是甲基氯硅烷聚硅氧烷有机硅深加工产品,也是大型有机硅生产企业布局自身产品矩阵的依据,其中行业包含嵌段硅油在内的有机硅深加工产品的应用领域附加值较高,市场空间较大。二、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用纵向合作,强化工艺技术、专用装备和信息化技术的横向协同,大力推进集成创新,构建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联盟。在化工

10、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现代煤化工等重点领域建成国家和行业创新平台。围绕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及国计民生重大需求,支持开展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加快化工新材料等新产品的应用技术开发,注重与终端消费需求结合,加快培育新产品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三、 扩大国际合作深入推进实施,支持国内企业参与海外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重点推进油气资源开发、北美页岩气制甲醇和乙烯及下游衍生物、钾肥和轮胎生产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战略合作产业链。鼓励骨干企业通过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获得化工新材料和高

11、端专用化学品生产技术,强化技术消化,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发挥我国在煤化工、轮胎、化肥、盐化工、农药、染料等领域的业务技术和生产经验优势,加快国内优势产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实现产品就地销售,开拓新兴市场。加大石化化工技术装备国际推广力度,推进石化化工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工程设计企业开展业务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通过石化化工项目建设、重大工程技术装备总承包等方式,带动国产技术装备走出去。加快工程服务输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当地配套建设化工园区、物流基地,形成全方位对外合作的新格局。四、 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对符合政策要求

12、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应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探索建立落后产能法制化、市场化退出机制,引导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安全、环保、节能、价格等措施,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为先进产能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利用清洁生产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应用研发,开拓传统产品应用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量。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健全品牌管理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国际知名品牌。整合优化生产服务系统,重点发展科技服务、研发设计、工程承包、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融资租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行业提供社会

13、化、专业化服务。五、 有机硅行业发展趋势(一)有机硅行业发展历程建国初期,在面临严密技术封锁的环境下,为满足国防与产业发展需要,我国自1951年开始有机硅产品的研究和工业生产,并在20世纪50年代末初步掌握搅拌床合成甲基单体技术。从20世纪50年代末开始,有机硅工业在继续完善搅拌床工艺的同时开展流化床工艺的研发。在原化工部晨光化工研究院、上海树脂厂等研究院所和工厂的共同努力下,经过十多年探索实践,于1971年成功开发我国第一台合成甲基单体流化床,从而奠定了国内流化床直接法合成基单体的技术基础。1995年,原化工部在江西星火化工厂建成国内首套使用流化床工艺合成甲基单体的万吨级生产装置,使有机硅生

14、产能力迈上了一个新台阶。1997年,我国甲基单体总产量首次突破1万吨大关,2003年首次突破10万吨。进入21世纪,随着国内企业不断完善工艺、增建和扩建装置,有机硅生产形势不断向好。同时,我国国民经济的快速发展成为有机硅工业发展的强劲动力,国家陆续出台一系列政策支持行业发展,有机硅工业进入蓬勃发展时期。(二)有机硅产供需概况近十年,有机硅全球产能向中国国内转移趋势明显,我国已成为有机硅生产和消费大国,国内有机硅产品优势愈加凸显,进口替代效应显著。根据SAGSI统计数据,截止2021年,我国共有甲基单体生产企业13家(含外资企业),聚硅氧烷总产能170万吨/年,产量141万吨,同比分别增长759

15、%和522%,2008-2021年年均复合增长率分别为1625%和1621%,行业发展迅猛。据SAGSI预计,2023年我国聚硅氧烷总产能将达196万吨/年,产量达170万吨,2021-2023年期间年均增长率分别为738%和980%。2008-2010年,有机硅新建项目快速扩张,行业产能出现爆发式增长,加之国内企业技术水平与国外差距较大,导致期间行业产能利用率出现大幅下降。此后,国内产能进入温和扩张阶段,随着过剩产能逐步消化、行业技术进步以及企业工艺管理水平的提升,行业产能利用率呈持续上升趋势。截止2021年,我国聚硅氧烷产能利用率达83%,较2017年提高9个百分点,创近十年来较高水平。从

16、需求端看,近十余年,我国的有机硅产品需求较为旺盛,需求量保持了快速增长。根据SAGSI统计数据,2021年,我国聚硅氧烷表观消费量(产量净进口)达119万吨,同比增长414%,2008-2021年均复合增长率达966%。随着中国经济转型的逐步推进,居民收入水平的快速提升,以及一带一路国家战略的稳健实施,SAGSI预计我国聚硅氧烷消费仍将保持中高速增长。有机硅是一类性能优异、形态多样、用途广泛的高性能新材料,随着国民经济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高,有机硅产品在越来越多的领域展示其优越性能并发挥作用,逐步实现对传统材料的替代,应用范围不断扩大。2021年,我国聚硅氧烷表观消费量为119万吨,其中消费比例最大的是建筑、电子电器、电力和新能源、医疗及个人护理等领域。预计未来5年,在有机硅众多的下游应用领域中,建筑、电子电器、纺织、个人护理等仍将是有机硅材料的主要应用领域;光伏、新能源等节能环保产业对有机硅材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