轴轮产业发展实施指南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157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5 大小:30.6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轴轮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轴轮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轴轮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轴轮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轴轮产业发展实施指南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轴轮产业发展实施指南》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轴轮产业发展实施指南(2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轴轮产业发展实施指南培育发展团体标准,增加标准供给,形成团体标准与国、行标协调发展的标准化工作格局。加强汽车领域团体标准制定机构的工作引导和规范管理,支持汽车行业社会团体制定发布团体标准,培育团体标准品牌,树立团体标准高品质形象。依托产业创新联盟等组织的跨产业、跨学科融合研究项目,加快新能源汽车、智能网联汽车,以及汽车数字化+可再生能源+智能交通+新一代人工智能+智慧城市等跨界和新兴交叉领域的团体标准制定。我国新能源汽车发展贯通了基础材料、关键零部件、制造装备等产业链关键环节,建立了结构完整、自主可控的产业体系。建成了珠三角、长三角、京津冀、中原地区四大动力电池产业聚集区,成为全球最大的动力电

2、池生产国。已开发出功率范围满足各类车型需求的电机产品。新能源汽车长里程需求倒逼动力电池高容量、高安全性技术的提升,高容量、长寿命、高安全性动力电池成为未来发展的趋势。同时,我国动力电池产业集中度不够,存在散乱现象,高端产能不足、低端过剩问题比较突出。电机比功率、最高转速、电机控制器比功率等关键技术指标与国际先进水平仍有差距,高速轴承、耐电晕绝缘材料、数字信号处理器、汽车级功率半导体IGBT以及稀土加工工业技术和产品亟待取得突破。一、 汽车零部件行业汽车零部件是汽车工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处于整个汽车产业链的中上游。汽车工业的竞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汽车零部件产品技术、品质和成本等综合竞争结果。在全球汽

3、车工业产业链上,零部件产业的产值一般超过50%。(一)全球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随着各大跨国汽车企业生产经营由传统的纵向一体化、追求大而全的生产模式逐步转向精简机构、以开发整车项目为主的专业化生产模式,整车制造企业大幅降低了零部件自制率,与外部零部件制造企业建立了配套供应关系,形成了专业化分工协作的模式,这大幅推动了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国际较为成熟的汽车工业市场通常具备成熟的配套零部件市场。经过长期的发展和整合,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具有产业集中的特点,国际知名的汽车零部件企业主要集中在北美、欧洲及日本,这些企业规模大、技术力量雄厚、资本实力充足,能够引导世界零部件行业的发展方向。在美国汽车新

4、闻(AutomotiveNews)发布的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2021年度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营业收入前5名分别是博世、电装、采埃孚、麦格纳、爱信精机。日本企业在百强中数量最多为22家,其次是美国21家和德国18家,上榜的100家企业中有96家企业的营收超过10亿美元,24家企业的营收超过100亿美元。全球汽车零部件工业近年来通过持续创新和升级实现了与整车同步、稳健发展态势。汽车零部件产业主要围绕整车市场布局,近30年来中国、日本、韩国等亚洲国家汽车工业崛起,凭借巨大的市场和成本优势,全球汽车零部件产业大规模向亚太地区转移。中日韩三国均以汽车工业为支柱产业之一,培育了一大批本土

5、零部件企业,另一方面欧美汽车整车厂商产能也逐步向亚太地区转移,携同原有汽车零部件供应厂商共同在亚太地区投资建厂。亚太地区已经成为全球汽车零部件的生产中心。(二)中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发展概况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兴起于二十世纪五十年代。在起步阶段,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技术水平较为薄弱,对整车厂商的依赖性较强。随着我国经济的高速发展和居民收入水平的提高,汽车消费市场迅速扩张,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快速发展奠定了基础。配套产业政策的相继出台,为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的发展壮大创造了良好的外部环境。同时,中国汽配市场的巨大潜力和较为低廉的劳动力成本吸引了国际汽车零部件企业在中国投资设厂,进一步推动了我国汽车零部件

6、制造业的发展壮大。截至2020年末,国内汽车零部件及配件制造企业数量超过14万家,总产值达到363万亿元。根据工信部发布的中国汽车产业发展年报(2021)的数据显示,2020年度,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业营业收入为363万亿元,同比增长14%,利润总额为2,69316亿元,同比增长133%,占汽车制造业的比重达529%。整车和零部件比例接近1:1,相较汽车工业发达国家1:17的整零比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仍有较大的提升空间。中国本土零部件厂商已经具备整车零部件系统、零部件及子系统的产业化能力,全面覆盖发动机、底盘(传动、制动、转向、悬架系统等)、车身及附件、电子系统和安全系统等组件。中国本土汽车零

7、部件企业不断加大研发投入,加强研发平台建设,通过企业自主研发、合资合作和技术引进的方式在较多关键零部件领域均已经实现技术突破,已经成功融入全球零部件供应链体系。全球汽车零部件配套供应商百强榜中,有十家企业入围百强。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通常以整车厂为核心在一定区域内形成产业集群。近年来,吉林长春、湖北十堰、安徽芜湖、广东花都、京津冀环渤海、江苏扬州等汽车零部件产业基地迅速崛起,我国已逐步形成了六大产业集群,包括:以上海、江苏省和浙江省为核心的长三角产业集群,以重庆、四川省为核心的西南产业集群,以广东省为核心的珠三角产业集群,以吉林省、辽宁省和黑龙江省为核心的东北产业集群,以湖北省、湖南省、安徽省为

8、核心的中部产业集群,以北京、天津和河北省为核心的环渤海产业集群。经过多年的积累和发展,汽车零部件企业不断改进生产工艺、降低生产成本、提高产品质量,在技术水平和生产管理水平上有了长足进步。但由于我国汽车整车生产所选择的引进消化吸收路径,汽车零部件产业的技术和制造能力始终处在追赶整车制造能力的过程中,本土汽车零部件企业从生产规模、自主创新能力、核心技术、品牌效应等多方面与整车产业需求和国际竞争对手相比仍存在较大差距,竞争实力亟待加强。(三)汽车零部件行业特征1、汽车零部件行业金字塔式的多层级供应商体系为适应整车配套市场中零部件的复杂性、高质量和专业化等特点,汽车零部件行业内部形成了金字塔式的多层级

9、供应链体系,即供应商按照与整车厂商之间的供应关系分为一级供应商、二级供应商、三级供应商等多层级关系。一级供应商通过整车厂商的认证,直接为整车厂商供应零部件产品,参与整车的同步研发,为整车厂商提供模块化供货服务,与整车厂商存在长期、稳定的合作关系;二级供应商则向一级供应商供应零部件产品,依此类推,通常层级越低供应商数量越多。部分核心或关键零部件由整车厂或一级供应商垂直管理。2、汽车零部件行业供应商体系具有较强的稳定性全球汽车工业国际分工合作体系业已确立,整车厂商当前已广泛采用整车的全球分工协作战略和零部件的全球采购战略,整个行业正逐步向生产精益化、非核心业务外部化、产业链配置全球化、管理机构精简

10、化的方向演化发展。全球整车厂商与零部件供应商的相互依赖性逐步得到强化,同时考虑到产品开发和产品质量等因素,整车厂商往往对其配套供应商的生产规模、产品质量及安全、同步和超前技术研发、后续支持服务等设置了严格准入要求。因此一旦双方合作关系确立,整车厂商通常不会轻易改变其配套零部件供应商,且由于供应商资格认证较为严格,认证周期长,整车厂商或一级零部件供应商为保证生产的稳定和连续,下级供应商一旦通过认证后,合作关系将会在较长时间内保持稳定。3、汽车零部件行业不同市场进入门槛和竞争程度有所不同按照供应的对象分类,汽车零部件市场可以分为整车配套市场和售后维修市场。整车配套市场是指为新车制造配套零部件的市场

11、;售后维修市场是指汽车销售之后,消费者在使用过程中由于零部件损耗需要进行修理或更换所形成的市场。售后维修市场的产品需求主要以多品种、小批量为主,相对于整车配套市场进入门槛较低。因此,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较为激烈。而整车配套市场对零部件的产品质量要求较高,供应商资格认证更为严格。(四)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竞争格局和发展趋势1、汽车零部件产业潜在规模大,市场集中度进一步提高目前我国汽车行业整车与零部件规模比例与成熟汽车市场有一定的差距,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仍有较大的潜在市场空间。同时,随着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的研发创新能力、海外市场开拓能力逐步增强,产品国际竞争力逐步提升,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将迎来新

12、一轮的发展期。成熟的汽车零部件市场具有产业集中的特点,目前我国汽车零部件制造企业市场集中度较低,竞争激烈。未来,汽车零部件行业将加快并购重组的步伐,整合和扩展产业链,市场集中度将进一步提升。2、汽车零部件产业逐步实现结构优化和产品升级我国汽车零部件企业数量众多,除少数竞争力较强的大型零部件企业外,多数企业规模小、实力弱、研发能力不足,在价格较低、利润有限的低端零部件市场展开激烈的竞争。随着我国劳动力成本优势日益削弱,国内汽车零部件企业只有通过加强技术研发、突破关键零部件技术壁垒、完善产品结构,实现向系统开发、系统配套、模块化供货方向发展,才能在日趋激烈的市场环境保持持续的竞争优势。3、我国汽车

13、零部件产业对外扩张步伐加快2008年全球金融危机给我国零部件企业带来向外发展的良机。由于欧美零部件行业在全球金融危机中遭受重创,大量企业出现停产、减产甚至破产的现象。而我国零部件企业得益于国内汽车消费市场的迅速回暖,短期内恢复正常经营,国内零部件企业纷纷尝试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及兼并收购的机会,同时在国际市场上大量吸纳优秀人才以扩充研发实力。随着内资零部件企业在国际市场上的布局拓展和技术提升,我国零部件企业在出口整车配套市场上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二、 汽车零部件产业发展取得了显著成绩(一)产业规模持续增长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7392亿元,同比增长82%。2

14、0132017年,我国汽车零部件行业五年销售收入年均复合增长率为84%,同期汽车行业年复合增长率为71%,零部件行业增速高于汽车行业总体增速。(二)研发能力不断提升中国品牌汽车零部件自主创新体系初步形成,部分领域核心技术取得突破。掌握了汽油机缸内直喷、柴油机高压共轨等核心技术;具备DCT、大扭矩AMT、8档AT及CVT等的自主研发和制造能力;动力电池、驱动电机等新能源汽车关键零部件也取得重要进展,部分产品的主要技术指标接近国际先进水平。(三)产业链条日益完善纵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产业上游已覆盖钢材、石化等基础原材料,中游初步具备与整车企业协同开发、制造的能力,下游形成零部件装配、物流、销售及售

15、后服务一体化的整体能力。横向看,我国汽车零部件已全面覆盖动力总成、电子电器、模具及通用件等产品。通过强化产业链资源整合和垂直分工合作,跨产业协同发展效果开始显现。(四)中国品牌企业快速成长我国商用车零部件配套体系以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为主,乘用车零部件则呈现分化,中国品牌企业处于价值链中低端,中高端市场多由外资企业占据。但在全球化趋势下,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正在加快融入全球零部件采购体系,一大批零部件企业开始为全球主机厂配套,2017年进入美国汽车新闻全球汽车零部件企业100强的中国品牌零部件企业达到5家,入围数量逐年增加。三、 汽车锻造零部件概述作为汽车工业的基础,汽车零部件种类繁多,从生产工艺

16、区分包括铸造件、锻造件、冲压件、注塑件等,其中采用锻造工艺制造的汽车锻件一般用于承受冲击或交变应力的工作环境,在汽车行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一)汽车锻造零部件锻造基本概念锻造是指在加压设备及工(模)具的作用下,使坯料或铸锭产生局部或全部的塑性变形,以获得一定几何尺寸、形状的零件(或毛坯)并改善其性能的加工工艺。锻造实质是利用金属的塑性变形使金属毛坯改变形状和性能而成为合格锻件的加工过程,其根本目的是利用外加载荷(冲击载荷或静载荷)通过锻压设备使金属毛坯产生塑性变形,从而获得所需形状和尺寸的锻件,同时使锻件机械性能和内部组织符合一定的技术要求。金属材料经过锻造加工后,形状、尺寸稳定性好,组织均匀,纤维组织合理,具有突出的综合力学性能。机械装备中的主承力结构或次承力结构件一般都是锻造而成的,锻件亦广泛地应用于国民经济和国防工业的各个领域。锻造的主要原材料为金属棒料、铸锭等。这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