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产业分析报告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821499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8.9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产业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产业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产业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产业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产业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产业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产业分析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产业分析报告实施智能建造试点示范创建行动,发展一批试点城市,建设一批示范项目,总结推广可复制政策机制。加强基础共性和关键核心技术研发,构建先进适用的智能建造标准体系。发布智能建造新技术新产品创新服务典型案例,编制智能建造白皮书,推广数字设计、智能生产和智能施工。培育智能建造产业基地,加快人才队伍建设,形成涵盖科研、设计、生产加工、施工装配、运营等全产业链融合一体的智能建造产业体系。加快推动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及地区签订双边工程建设合作备忘录,加强主管部门沟通协调和信息共享,共同推动建筑企业走出去。推进注册建筑师等工程建设领域执业资格国际互认,拓展青年人才交流合作渠道,加快

2、培养熟悉国际规则的复合型人才。一、 夯实标准化和数字化基础完善模数协调、构件选型等标准,建立标准化部品部件库,推进建筑平面、立面、部品部件、接口标准化,推广少规格、多组合设计方法,实现标准化和多样化的统一。加快推进建筑信息模型(BIM)技术在工程全寿命期的集成应用,健全数据交互和安全标准,强化设计、生产、施工各环节数字化协同,推动工程建设全过程数字化成果交付和应用。二、 建筑设计行业技术水平、特点及其变化建筑设计是融合建筑学、土木工程学、结构力学、机电学、材料学等多个学科的工作,是典型的智力密集型科技服务业。近年来,建筑设计行业开始推进以新技术、新产业、新业态、新模式与传统建筑设计深度融合发展

3、。(一)建筑设计行业设计理念不断更新近年来,建筑行业强调通过集成化设计、一体化服务,将科技创新融入设计创意与建筑设计过程,推动绿色建筑技术、装配式建筑技术、智慧建筑技术等技术发展,将原有的建筑设计类企业打造成为综合的科技型设计企业。(二)建筑设计行业工程总承包的业务模式不断深化国家积极推动工程总承包等建筑工程新业务模式,特别鼓励以设计为龙头的工程总承包模式,要求在设计阶段即前瞻性地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的深度规划,加快工程进度、降低工程成本、提高建筑质量,从而实现建筑综合效益最大。三、 加快建筑机器人研发和应用加强新型传感、智能控制和优化、多机协同、人机协作等建筑机器人核心技术研究,研究编制

4、关键技术标准,形成一批建筑机器人标志性产品。积极推进建筑机器人在生产、施工、维保等环节的典型应用,重点推进与装配式建筑相配套的建筑机器人应用,辅助和替代危、繁、脏、重施工作业。推广智能塔吊、智能混凝土泵送设备等智能化工程设备,提高工程建设机械化、智能化水平。四、 培育建筑产业工人队伍(一)改革建筑劳务用工制度鼓励建筑企业通过培育自有建筑工人、吸纳高技能技术工人和职业院校毕业生等方式,建立相对稳定的核心技术工人队伍。引导小微型劳务企业向专业作业企业转型发展,进一步做专做精。制定建筑工人职业技能标准和评价规范,推行终身职业技能培训制度。推动大型建筑业央企与高职院校合作办学,建设建筑产业工人培育基地

5、,加强技能培训。推动各地制定施工现场技能工人基本配备标准,推行装配式建筑灌浆工、构件装配工、钢结构吊装工等特殊工种持证上岗。完善建筑职业(工种)人工价格市场化信息发布机制,引导建筑企业将建筑工人薪酬与技能等级挂钩。全面落实建筑工人劳动合同制度。(二)加强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完善全国建筑工人管理服务信息平台,充分运用物联网、生物识别、区块链等新一代信息技术,实现建筑工人实名制、劳动合同、培训记录与考核评价、作业绩效与评价等方面的信息化管理。制定统一数据标准,加强各系统平台间数据对接互认,实现全国数据互联共享。将建筑工人管理数据与日常监管相结合,加强数据分析应用,提升监管效能。在建筑工人实名制管理的

6、基础上,加强管理人员到岗履职监管,严格实行特种作业人员实名上岗,压实现场管理和技术人员责任。(三)保障建筑工人合法权益健全保障建筑工人薪酬支付的长效机制,落实工资保证金、工资专用账户管理等制度,推行分包单位农民工工资委托施工总承包单位代发制度。完善建筑工人社会保险缴费机制,保障职业安全和健康权益。落实施工现场生活环境、劳动保护和作业环境基本配置,持续改善建筑工人生产生活环境。鼓励有条件的企业按照国家规定进行上岗前、在岗期间和离岗时的职业健康检查。五、 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一)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加快完善工程总承包相关的招标投标、工程计价、合同管理等制度规定,落实工程总承包单位工程设计、施工主体

7、责任。以装配式建筑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建设内容明确、技术方案成熟的工程项目优先采用工程总承包模式。支持工程总承包单位做优做强、专业承包单位做精做专,提高工程总承包单位项目管理、资源配置、风险管控等综合服务能力,进一步延伸融资、运行维护服务。在工程总承包项目中推进全过程BIM技术应用,促进技术与管理、设计与施工深度融合。鼓励建设单位根据实施效益对工程总承包单位给予奖励。(二)发展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加快建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交付标准、工作流程、合同体系和管理体系,明确权责关系,完善服务酬金计取方式。发展涵盖投资决策、工程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鼓励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带头推行

8、。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和人才。(三)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在民用建筑工程项目中推行建筑师负责制,在统筹协调设计阶段各专业和环节基础上,推行建筑师负责工程建设全过程管理和服务。出台推行建筑师负责制指导意见,完善委托发包方式、服务标准、合同示范文本以及个人执业保险等配套制度。依据合同赋予建筑师代表建设单位签发指令和认可工程的权利,明确建筑师相应的设计主体责任和咨询管理责任,更好发挥建筑师对建筑品质管控作用。拓展设计咨询服务链条,促进工程设计咨询服务向专业化和价值链高端延伸。探索建立建筑前策划、后评估制度,优化项目前期技术策划,对已使用建筑的功能、效益、环境影响等进行综合评估,强化设

9、计引领作用。六、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构建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推动生产和施工智能化升级,扩大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使用规模,提高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完善适用不同建筑类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集成应用。完善钢结构建筑标准体系,推动建立钢结构住宅通用技术体系,健全钢结构建筑工程计价依据,以标准化为主线引导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推进装配化装修方式在商品住房项目中的应用,推广管线分离、一体化装修技术,推广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促进装配化装修与装配式建筑深度融合。大力推广应用装配式建筑,积极推进高品质钢结构住宅建设,鼓励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

10、优先采用钢结构。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七、 建筑设计行业季节性特征从技术角度看,作为智力密集型行业,建筑设计业务主要依赖于专业设计人员,不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但受传统春节、低温冰雪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游行业的上半年业务开展低于下半年。受此影响,建筑设计企业的业务和收入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波动。八、 建筑设计行业的周期性建筑设计及其相关行业发展周期与建筑业投资规模密切相关,而建筑业投资规模主要受固定资产投资规模的影响。我国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与国民经济发展、城镇化进程正相关。近年来,我国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增长,城市化进程不断加快,相应的固定资产投资规模也不断提高,带动了建筑设计行业整体的发展。因此,受宏观经济发展周期的影响,建筑设计行业存在一定的周期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