复合膜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2148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复合膜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复合膜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复合膜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复合膜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复合膜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复合膜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复合膜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复合膜片行业发展前景预测与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坚持标准先行,建立覆盖采集、制作、传输、呈现、应用等全产业链的超高清视频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鼓励国家/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协同发展。建设超高清视频制造业创新中心,汇聚创新资源,开展产业前沿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短板环节。建设超高清视频产业协同中心,开展超高清视频摄录编播系统集成与验证,解决超高清视频内容采集、制作、传输、呈现等产业链协同不足的痛点,强化产业生态体系构建服务能力。建立超高清视频产业支撑服务平台,提供标准制定、评测认证、视频制作、版权交易、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训、国际交流合作等支撑服务。聚焦产业发展关键薄弱环节,通过整机产品产业化,集中

2、资源实现重点突破,带动超高清视频产业链各环节整体提升。强化应用牵引,加大超高清电视关键制播设备的研发力度,支持超高清影视摄像机、极低照度摄像机等视频采集设备研发。推进超高清电视切换台及其系统、总控和播出系统、视音频矩阵、专业调音台、专业监视器等重点制播设备产业化。支持适配超高清视频的高容量、高速率存储系统等研发应用。推动超高清电视、机顶盒、虚拟现实(增强现实)设备等产品普及,发展大屏拼接显示、电影投影机等商用显示终端,加快超高清视频监控、工业相机、医疗影像设备等行业专用系统设备的产业化。一、 显示行业发展特点及趋势主流显示技术从显像管到液晶面板的更替,大约经历了50年。因显像管技术较难应用到大

3、尺寸显示,20世纪90年代开始,各厂商开始尝试背投技术、等离子技术、液晶技术等实现更大尺寸的显示效果,各技术的电视与同尺寸的显像管电视价格相当。随着液晶技术的不断完善和成本的大幅下降,32寸LCD电视由2005年1,566美元下跌至2008年的580美元。2008年,LCD电视在我国的出货量占比首次超过50%,LCD技术逐步成为显示领域的主流技术。在显示技术的演变过程中,高清化、大尺寸化、轻薄化一直是消费者需求的主要因素。新一代显示技术除了需要满足当时的消费者需求、具备足够的性能优势和经受长时间验证的稳定性外,还需要在产业化过程中不断降低成本以实现具有竞争力的价格,才有机会替代现有的主流显示技

4、术。工信部2018年1月发布的中国光电子器件产业技术发展路线图(2018-2022年)亦指出,从技术发展趋势看,TFT-LCD技术未来若干年内仍会处于主导地位。目前,各大厂商探索的新兴显示技术主要包括OLED、MiniLED、MicroLED和QD-OLED等,因为多方面原因,目前,显示技术未能大范围应用,主要情况下:OLED,即有机发光二极管,在高端手机显示领域逐渐成为主流技术;受限于其良品率低、生产成本高、寿命短等问题,大尺寸电视领域进展缓慢。MiniLED,即次毫米发光二极管,属于LCD显示技术,较TFT-LCD技术而言,可以有效提高屏幕亮度和对比度,同时还能控制好暗部区域的显示以及漏光

5、现象,目前有部分产品在公共显示、消费电子等领域中应用,受限于其终端产品价格及市场认可度等因素,目前未大规模量产。MicroLED,即微型发光二级光,尚处于技术开发和应用开发阶段,与OLED均属于自发光显示技术,故其一样拥有高亮度、高对比度、超低延迟以及超大的可视角度等优点,且克服了OLED使用寿命短的缺点。由于其技术精密度高,目前产品少,尚未有厂商实现大规模量产。新兴显示技术因其各自特点,拥有其对应的应用场景,考虑到其目前所处的应用阶段、生产成本控制、稳定性、寿命等因素,短时间内无法替代LCD在中大尺寸的应用,未来较长一段时间内,液晶显示仍然会是显示领域的主流技术,与新兴显示技术并存,针对不同

6、消费群体,在不同场景中得到持续应用。显示行业为中国重点扶持行业。自2009年起,中国政府陆续发布了包括电子信息产业调整振兴规划电子信息制造业十二五发展规划2014-2016年新型显示产业创新发展行动计划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等多项政策支持国内显示行业的发展。根据洛图科技、中国银河研究所数据,2018年起,中国大陆已成为全球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产能最大的地区,2020年中国大陆大尺寸液晶显示面板产能在全球市场占比超50%,预计2021年将超60%。目前显示行业的下游主要应用领域包括智能手机、平板电脑、笔记本电脑、电视、台式显示器等,随着互联

7、网的普及、智能化趋势的不断推进以及未来5G应用带来的信息流冲击,显示屏作为人机交互的界面,其市场规模正在随着智能手机等终端设备数量的增加而不断扩大,未来有可能在汽车电子、工业控制、电子标签、智慧医疗等新兴应用场景中扮演重要角色。以汽车领域为例,随着自动驾驶的快速发展和渗透,车载显示器作为人机交互的重要设备,其市场需求将不断增加。鉴于车载显示能够有效地把路面信息实时传输到驾驶舱内,使驾驶员快速做出反应,可以有效提高汽车安全性能,成为消费者购买汽车时考虑的重要因素之一。政策方面,我国政府出台了增强制造业核心竞争力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年)扩大和升级信息消费三年行动计划(2018-2020

8、年)等政策,推动汽车向智能化发展,带动了车载显示行业的增长。根据佐思汽研预测,中国车载显示器出货量预计将从2020年的140亿片增长至2025年的180亿片。在智能时代的今天,能带来更好视觉享受的大尺寸显示设备越来越受欢迎,在高清电影、大型3D游戏等领域,高清大屏所带来的视觉冲击力不言而喻。2019年2月,工信部、国家广播电视总局、广播电视总台发布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行动计划(2019-2022年),要求按照4K先行、兼顾8K的总体技术路线,大力推进超高清视频产业发展和相关领域的应用。同时提出,2022年,我国超高清视频产业总体规模超过4万亿元,符合HDR、宽色域、三维声、高帧率、高色深要求的4

9、K电视终端全面普及,8K电视终端销量占电视总销量的比例超过5%。液晶显示整体亦呈现出大尺寸化的趋势。根据Omdia数据,2018年全液晶电视平均尺寸为441英寸,2019年增长至454英寸,预计2021年增长至49英寸,到2026年,平均尺寸将增长至515英寸。根据奥维睿沃数据,台式显示器同样存在大尺寸化的趋势,2017-2020年,台式显示器的平均尺寸从227英寸增长到了243英寸,平均每年增长053英寸。据NPDDisplaySearch数据显示,笔记本电脑平均尺寸约每三年增长一寸。随着新兴消费电子技术的发展,消费电子产品持续更新换代,消费者对电子产品外型时尚、轻便可携的超薄设计需求愈发强

10、烈,屏幕轻薄化成为趋势。以笔记本电脑背光模组为例,2018年市面上主流笔记本电脑所用的背光模组的堆叠厚度约为135mm,随着显示屏轻薄化要求提高,2019年主流笔记本电脑用背光模组厚度已降低至1mm以内,截至2020年,主流笔记本电脑用背光模组的厚度降至07mm。液晶显示整体呈现较强的轻薄化趋势。二、 进入显示器件行业的主要壁垒(一)显示器件行业技术壁垒本行业的技术壁垒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1)新型显示薄膜器件行业属于技术密集型行业,行业内企业的相关人员需要综合材料学、计算机、光学理论等多个领域的专业知识,通过选择合适的材料和生产工艺,满足客户在尺寸、外观和功能等方面的具体要求,在新机型开发阶

11、段,根据客户要求,为新机型配套的零组件进行打样、改进和小批量生产,若该机型后续量产,行业有较大可能获得后续批量订单;(2)终端产品多属于消费电子,其应用场景多、产品迭代速度快,伴随着诸如车载显示器、可穿戴显示等新兴应用领域的不断拓展,面板厂商对上游零组件厂商的技术能力和响应速度不断提出更高的要求;(3)行业显示面板薄膜器件,产品良率和生产能力受到工艺路线、设备选型、模具设计、车间环境等多方面因素的综合影响,行业内领先企业会通过对以上因素或参数的不断摸索和改进,形成具有企业自身特色的经验积累和生产工艺。以上因素共同构成了行业的技术壁垒。(二)显示器件行业供应商资质壁垒显示面板构成组件众多,偏光片

12、、光学膜片等核心组件的质量将直接影响显示效果,进而影响显示面板和终端产品的质量。为了保证产品质量和供应的稳定性,中游的显示面板厂商建立了严格的合格供应商体系,通过体系管理保持一定数量的供应商,既避免单家供应商供货比例过高影响其供应链安全,也避免过多供应商无序竞争影响其产品品质。显示面板零部件企业需要经过下游客户的现场验厂,在产品质量、价格、供应能力、研发能力、售后服务能力、财务状况、社会责任等多个方面进行严格的考察,整个认证过程耗时较长。企业一旦进入客户的合格供应商名录,在产品质量、交期等方面持续满足客户需求,客户一般不会轻易更换供应商,双方合作的粘性和稳定性较强,对于后进入者形成了较高的供应

13、商资质壁垒。(三)显示器件行业资金壁垒显示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行业。首先,行业内领先的企业需要配置专业的自动化生产设备、检测设备,组成高端生产线以提高生产效率,建设万级或千级恒温恒湿的无尘车间以保障产品质量。其次,企业还需要进行较大规模的研发投入,不断升级产品、改进生产设备,以持续满足客户产品迭代的需求。再次,批量生产显示器件的资金占用较大,需要拥有充足的流动资金满足企业正常运营,以上均形成了本行业的资金壁垒。(四)显示器件行业规模化壁垒作为显示器件制造企业,原材料成本是行业主要的成本,规模化企业可以获得更低的采购价格,提高成本优势。其次,显示行业下游厂商分布在长三角、珠三角等不同区域,大规模企

14、业生产经营活动较为稳定,对外可以更好地管理供应链体系,对内可以更好地保证研发进展的顺利推进,开展精细化管理,优化生产流程、合理安排生产计划,提升生产管理效率。在长期经营中,大规模企业的规模化低成本采购、多区域覆盖能力、快速响应能力、稳定的供货能力也是新进入本行业企业的主要壁垒之一。三、 加强支撑服务保障坚持标准先行,建立覆盖采集、制作、传输、呈现、应用等全产业链的超高清视频产业综合标准化体系,鼓励国家/行业标准和团体标准协同发展。建设超高清视频制造业创新中心,汇聚创新资源,开展产业前沿及关键共性技术研发,突破产业短板环节。建设超高清视频产业协同中心,开展超高清视频摄录编播系统集成与验证,解决超

15、高清视频内容采集、制作、传输、呈现等产业链协同不足的痛点,强化产业生态体系构建服务能力。建立超高清视频产业支撑服务平台,提供标准制定、评测认证、视频制作、版权交易、知识产权保护、人才培训、国际交流合作等支撑服务。四、 突破核心关键器件坚持整机带动,突破超高清成像、高带宽实时传输、超高速存储、HDR显示兼容与动态适配、三维声编解码与渲染、三维声采集、视频人脸识别、行为动态分析、医学影像诊断等关键技术,支持面向超高清视频的SoC核心芯片、音视频处理芯片、编解码芯片、存储芯片、图像传感器、新型显示器件等的开发和量产。加强4K/8K显示面板创新,发展高精密光学镜头等关键配套器件。五、 推动部省合作,加

16、强行业应用推广充分发挥地方积极性,调动地方资源,推进部省合作,形成发展合力。指导有条件的地区结合实际制定差异化行动方案,明确落实措施,加强组织实施。支持地方建设超高清视频产业协同中心、制造业创新中心等,打造产业创新集群,发挥示范引领和辐射带动作用。按照企业主体、市场化运作模式,在广播电视、文教娱乐、安防监控、医疗健康、智能交通、工业制造等重点领域开展试点应用,总结先进经验并向全行业推广。六、 显示行业基本概述(一)显示行业的发展过程自1926年,英国科学家BairdJohnLogie与俄裔美国科学家VladimirKosmaZworykin发明了电视,开启了人类影像传播的时代。在随后经历二十年的彩色标准发展,1946年彩色电视诞生,直至今日,显示产业发展已近百年。1970年液晶电视的面世成为平板显示的开端,几十年的技术发展路程中,与TFT技术的完美结合尤其关键,LCD从无源驱动进化到有源驱动,目前已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