污水资源化产业发展工作建议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820967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4 大小:30.2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污水资源化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1页
第1页 / 共24页
污水资源化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2页
第2页 / 共24页
污水资源化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3页
第3页 / 共24页
污水资源化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4页
第4页 / 共24页
污水资源化产业发展工作建议_第5页
第5页 / 共2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污水资源化产业发展工作建议》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污水资源化产业发展工作建议(2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污水资源化产业发展工作建议十三五时期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全社会加快推进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关键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对水利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加快新型工业化、城镇化、信息化和农业现代化发展,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建设等重大战略,要求加快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体系,更加精准有力地发挥对区域协同发展的先行引导作用,强化水资源管理,全面提升水利保障经济社会发展的能力。实现人民生活水平和质量普遍提高,让全体人民共同迈入小康社会,需要着力解决好水利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的问题,加快推进水利公共服务均等化,强化保障和改善民生。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

2、设,实现生态环境质量总体改善,建设美丽中国,要求坚持人水和谐,加快转变用水方式,着力缓解水资源水环境约束趋紧的矛盾,在推进水利绿色发展、可持续发展方面迈出新的步伐。全面深化改革,使市场在资源配置中起决定性作用和更好发挥作用,需要加快构建充满活力、富有效率、创新引领、法治保障的水利体制机制,推进水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以完善江河流域防洪体系、优化水资源配置格局为重点,按照确有需要、生态安全、可以持续的原则,在科学论证的前提下,集中力量建设一批打基础、管长远、促发展、惠民生的重大水利工程,加强突出薄弱环节建设,完善水利基础设施网络。一、 加强水生态治理与保护坚持节约与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与治理修

3、复相结合的方针,加强水生态保护和修复,推进水土流失综合治理,加快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改善河湖和地下水生态环境。(一)加大水资源保护力度加强水功能区监督管理,建立健全水功能区分级分类监督管理体系,强化入河湖排污总量管理。优化调整沿河湖排污口、取水口布局,编制相关整治规划,对入河排污布局问题突出、威胁饮水安全或水质严重超标区域的排污口实施综合整治。落实饮用水水源地核准和安全评估制度,把供水人口20万人以上的水源地纳入全国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名录,加强监督保护。全面开展重要饮用水水源地安全保障达标建设,实施水源地安全警示、隔离防护、水源涵养和修复措施。推动科学划定饮用水水源保护区,依法清理水源保护区

4、内违法建筑、排污口和各类养殖户。加强集中式地下水饮用水水源地保护。(二)科学确定和维持河湖生态流量科学确定重要江河湖泊生态流量和生态水位,将生态用水纳入流域水资源统一配置和管理。协调好上下游、干支流关系,深化河湖水系连通运行管理和优化调度。合理安排重要断面下泄水量,维持重要河湖、湿地及河口基本生态需水,重点保障枯水期生态基流。积极推进北方及水资源过度开发地区退减被挤占的河道内生态环境水量,对东北、华北及西北地区等重要湿地和湖泊实施生态补水。继续加强塔里木河、黑河、石羊河等流域水量统一调度,巩固生态综合治理成果。(三)加强重点河湖水生态修复与治理严格河湖生态空间管控,划定河湖管理和保护范围,加强

5、河湖水域岸线保护,严格限制占用水域,系统整治江河流域,有序推动河湖休养生息,保护和恢复河湖生态系统及功能。通过退耕还湖还湿、退养还滩、封育保护、水源涵养等措施,强化重要生态功能区、江河源头区、自然保护区生态保护。以京津冀六河五湖(永定河、滦河、北运河、大清河、潮白河、南运河和白洋淀、衡水湖、七里海、南大港、北大港)、西北内陆河、重要湿地等为重点,综合运用强化水资源统一配置与管理、河道治理、清淤疏浚、生物控制、自然修复、截污治污等措施,推进生态敏感区、生态脆弱区、重要生境和生态功能受损河湖的生态修复。因势利导改造渠化河道,重塑健康自然的弯曲河岸线,营造自然深潭浅滩和泛洪漫滩,为生物提供多样性生境

6、,加强水生生物资源养护。加强农村河道堰塘整治,改善农村人居环境和河流生态。尊重自然规律和经济规律,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以自然河湖水系、调蓄工程和引排工程为依托,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因地制宜实施河湖水系连通工程。(四)加强水土保持生态建设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注重封育保护和自然修复,加强西北黄土高原区、东北黑土区、西南岩溶区等重要江河源头区、重要水源地和水蚀风蚀交错区,以及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贫困地区等重点区域水土流失防护和治理。在水土流失严重区域开展以小流域为单元的山水田林路综合治理,实施清洁小流域建设,加强坡耕地、侵蚀沟及崩岗综合整治。建立健全水土保持监管体系,强化水土保持动态监

7、测,提高水土保持信息化水平和综合监管能力。(五)加强地下水保护和超采区综合治理严格地下水水量和水位双控制,强化地下水资源开发利用管理。通过加强农业、工业等各领域节水,优化城镇发展和产业布局,实行有利于地下水限采的水价政策,采取划定限采禁采范围、水源置换、休耕、试行退地减水等措施,对地下水超采较严重的京津冀晋等地区开展地下水超采区治理与修复,压减地下水超采量,逐步实现地下水采补平衡。进一步加强地下水保护和涵养,提高地下水战略储备能力。加快国家地下水监测工程建设,完善地下水监控体系,建立国家地下水管理信息系统。(六)推进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全面实施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到2020年,长江、黄河、珠江、

8、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等七大重点流域水质优良(达到或优于类)比例总体达到70%以上。全面控制污染物排放,狠抓工业污染防治,实施重点行业清洁生产水平提升工程,推广清洁生产先进适用技术,实施清洁化改造。强化城镇生活污染治理,实现城镇生活污水、垃圾处理设施全覆盖和稳定达标运行,县城、城市污水处理率分别达到85%、95%。推进农业农村污染防治,在全国梯次推进农村生活污水治理,重点整治水源保护区畜禽养殖、围网养殖,控制农业面源污染,在大中型灌区和生态环境敏感区域,通过建设生态沟渠、污水净化塘、地表径流集蓄等设施,净化农田排水和地表径流。完善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预案,提高突发水污染事件应急处置能力。二、

9、主要目标到2020年,基本建成与经济社会发展要求相适应的防洪抗旱减灾体系、水资源合理配置和高效利用体系、水资源保护和河湖健康保障体系、有利于水利科学发展的制度体系,水利基础设施网络进一步完善,水治理体系和水治理能力现代化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国家水安全保障综合能力显著增强。(一)防洪抗旱减灾健全防汛抗旱指挥调度体系。大江大河重点防洪保护区达到流域规划确定的防洪标准,城市防洪排涝设施建设明显加强,主要海堤达到国家规范设定的标准,中小河流重要河段防洪标准达到1020年一遇,主要低洼易涝地区排涝标准达到510年一遇,山洪灾害重点区域基本形成非工程措施与工程措施相结合的综合防御体系。重点区域和城乡抗旱能力

10、明显增强。全国洪涝灾害和干旱灾害年均直接经济损失占同期GDP的比重分别控制在06%和08%以内。(二)节约用水全国年供用水总量控制在6700亿立方米以内。万元国内生产总值用水量、万元工业增加值用水量较2015年分别降低23%和20%。全国城市公共供水管网漏损率控制在10%以内,城镇和工业用水计量率达到85%以上。农田灌溉水有效利用系数提高到055以上,大型灌区和重点中型灌区农业灌溉用水计量率达到70%以上。(三)城乡供水全国新增供水能力270亿立方米。城镇供水保证率和应急供水能力进一步提高,城镇供水水源地水质全面达标,推动城镇供水设施向农村延伸。农村自来水普及率达到80%以上,农村集中式供水工

11、程供水率85%以上,水质达标率和供水保障程度进一步提高。(四)农村水利完成434处大型灌区续建配套和节水改造规划任务。新增农田有效灌溉面积3000万亩,全国农田有效灌溉面积达到10亿亩以上。发展高效节水灌溉面积1亿亩。新增小水电装机容量500万千瓦。(五)水生态环境保护全国重要江河湖泊水功能区水质达标率达到80以上。河湖生态环境水量基本保障,河湖水域面积不减少,水生态环境状况明显改善。新增水土流失综合治理面积27万平方公里。地下水超采得到严格控制,严重超采区超采量得到有效退减。(六)水利改革和管理水权水价水市场改革取得重要进展,基本建立用水权初始分配制度,基本形成水利工程良性运行机制。依法治水

12、全面强化,水利创新能力明显增强,水利工程管理水平显著提升。健全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实行水资源消耗总量和强度双控行动,用更加完善的制度保护好水生态环境。三、 污水处理业务发展概况(一)污水处理业务发展的背景1、水资源污染严重,污水处理需求迫切工业化进程影响着水资源质量。随着城市化推进和经济社会发展,超过水体自净能力的废水排放会造成自然水体水质恶化,污染水资源。水质型缺水已经成为我国水资源短缺的突出问题,水资源污染也成为了影响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严重制约因素。多年来,很多地方由于重经济发展,而对环境保护关注度不够,导致我国的水源地污染状况依然严重,2020年,我国污水排放量为57136亿立方米。目前

13、,我国工业、城市污水总的排放量中未经集中处理的仍占比较高,仍存在直接排入江河的现象。根据中国生态环境公报(2021),在全国地表水监测的3,632个国考断面中,I-III类水质断面占849%;劣类占12%,主要污染指标为化学需氧量、总磷和高锰酸盐指数;在长江、黄河、珠江、松花江、淮河、海河、辽河七大流域和浙闽片河流、西北诸河、西南诸河主要江河监测的3,117个国考断面中,I-III类水质断面占870%,劣类占09%。而地下水水质整体较差,V类水质占比206%。目前,我国整体水质不容乐观,污水治理需求依然十分迫切,污水处理行业正在发挥着愈发重要的角色。2、国家政策推动污水处理行业快速发展污水行业

14、属于政策性引导行业,国家政策是行业发展的重要推动力。近5年来,中国政府密集出台一系列政策如水污染防治行动计划环境保护法重点流域水污染防治规划(2016-2020)等,以加大对污水排放整治力度,提升河流、湖泊的水质要求标准。目前,我国对排污违法行为的监管标准不断提高,对造成重大或特别重大安全生产事故的排污违法行为依法严惩,加大处罚力度,有效提升了污水处理市场需求,行业未来发展前景广阔。(二)污水处理业务发展的现状1、市政污水处理行业高速发展污水处理是指通过各种专业处理技术和手段去除或降低不同类型污水中的固体污染物及有机污染物,使被净化的水质能够达到再次使用或排放要求的过程。我国的污水处理行业起步

15、于上世纪80-90年代,由于其具有涉及民生、投资大、技术要求高的特点,起步阶段主要由政府主导,彼时管网和污水处理设施建设单体投资规模大,但是整体行业体量小。随着市政公用行业市场化逐步放开,污水处理行业处理量和规模也不断扩大。过去二十年,我国市政污水处理能力大幅提升。城市污水处理能力由2002年的6,155万立方米/日增长至2020年的20,40514万立方米/日,年复合增长率达689%;县城污水处理能力由2002年的31000万立方米/日增长至2020年的3,77000万立方米/日,年复合增长率达1489%。整体上看,在污水处理需求和政策的双重推动下,我国的污水处理能力持续增长。2、工业废水处

16、理市场空间广阔工业化的快速发展有利于国力的增强,但工业废水的排放也导致十分严重的环境污染问题。工业废水包括生产废水、生产污水及冷却水,是指工业生产过程中产生的废水和废液,其中含有随水流失的工业生产用料、中间产物、副产品以及生产过程中产生的污染物。因工业废水种类繁多、成分复杂、处理难度及成本均较高,相应的处理单价也较高。随着经济不断发展,各地工业企业及工业园区的不断增多,特别随着环保监管要求的提高,工业废水处理市场未来将进一步扩大。3、提质增效是污水处理行业未来发展核心快速量增达到阶段性要求后,提标成为污水处理行业发展新的驱动力。提标即提高污水排放标准,排放标准的提升要求运营处理的技术升级。十四五城镇污水处理及资源化利用发展规划明确,到2025年,全国城市生活污水集中收集率力争达到70%以上;城市和县城污水处理能力基本满足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县城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