硅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82077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1.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硅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硅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硅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硅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硅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硅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硅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硅烷产业发展研究报告在全国率先建立能效领跑者发布制度,涌现出一批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化工园区和生产企业。2011-2014年,全行业万元产值综合能耗累计下降20%,重点耗能产品单位能耗目标全部完成。行业主要污染物排放量持续下降。2014年石化和化学工业万元产值化学需氧量(COD)、氨氮和二氧化硫(SO2)的排放强度分别为043千克/万元、007千克/万元和179千克/万元,较2010年分别下降476%、40%和235%。煤化工、农药、染料等行业污染防治水平得到了进一步提升,磷矿石等化学矿产资源综合利用率不断提高,重金属排放得到了有效控制。深入推进实施,支持国内企业参与海外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重

2、点推进油气资源开发、北美页岩气制甲醇和乙烯及下游衍生物、钾肥和轮胎生产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战略合作产业链。鼓励骨干企业通过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获得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生产技术,强化技术消化,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发挥我国在煤化工、轮胎、化肥、盐化工、农药、染料等领域的业务技术和生产经验优势,加快国内优势产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实现产品就地销售,开拓新兴市场。加大石化化工技术装备国际推广力度,推进石化化工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工程设计企业开展业务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通过石化化工项目建设、重大工程技术装备总承包等方式,带动国产技术装备走出去。加快工

3、程服务输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当地配套建设化工园区、物流基地,形成全方位对外合作的新格局。一、 功能性硅烷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及影响功能性硅烷行业上游为化工原料制造业,主要包括三氯氢硅、氯丙烯、无水乙醇,行业下游主要为橡胶制品、复合材料、光伏耗材、建筑涂料、纺织、汽车、医药医疗等。行业上游原材料中,三氯氢硅受环保督查趋严的影响,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存在价格大幅波动的可能性。氯丙烯等为石化产品,其价格受石油等基础原料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无水乙醇主要受玉米、木薯等生物质原料价格波动及市场行情的影响。功能性硅烷品种繁多、应用广泛,在改善下游产品性能方面有重要作用。随

4、着下游行业的产业升级,终端客户对产品品质要求的不断提高,功能性硅烷行业的整体需求呈稳定上升趋势。另一方面,单个下游行业的波动虽对行业整体的影响相对较小,但仍不排除会对个别硅烷品种造成一定的负面影响。二、 发展化工新材料围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以及国防等领域,适应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稳定、减震、密封等方面的要求,提升工程塑料工业技术,加快开发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橡胶、石墨烯等高端产品,加强应用研究。提升为电子信息及新能源产业配套的电子化学品工艺技术水平。发展用于水处理、传统工艺改造以及新能源用功能性膜材料。重点开发新型生物基增塑剂和

5、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三、 强化危化品安全管理加强产业发展与城市建设的规划衔接,优化危险化学品规划与布局,推进城镇人口密集区危险化学品生产企业搬迁改造。加快淘汰高风险产品及工艺,提高危险工艺的自动化控制水平和企业安全管理水平。实施全球化学品统一分类和标签制度(GHS),建立全产业链的危险化学品安全监管综合信息平台,启动危险化学品全生命周期管理试点,提升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水平。四、 发展原则(一)坚持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着力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和大型成套装备等核心关键共性技术,为建设石化和化学

6、工业强国提供技术支撑。(二)坚持安全发展深入实施责任关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危险化学品全程追溯和城市人口密集区生产企业转型或搬迁改造,提升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化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三)坚持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新型、高效、低碳的节能节水工艺,积极探索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加强重点污染物的治理,提高资源能源利用效率。(四)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和化学工业深度融合,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加快石化化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培育新型生

7、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促进,推动石化化工行业与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五)坚持开放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引资与引智并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并购和重组,培育国际经营能力,加快境外生产基地及合作园区建设,形成优进优出、内外联动的开放型产业新格局。五、 规范化工园区建设加强化工园区的规划建设,科学布局化工园区。建立化工园区规范建设评价标准体系,开展现有化工园区的清理整顿,对不符合规范要求的化工园区实施改造提升或依法退出。开展化工园区和涉及危险化学品重大风险功能区区域定量风险评估,科学确定区域风险等级和风

8、险容量。支持化工园区开展智慧化工园区试点。六、 进入功能性硅烷行业的主要障碍(一)功能性硅烷行业技术壁垒功能性硅烷的生产工艺复杂、技术含量高、生产流程长,具有较强的技术壁垒。功能性硅烷行业是一个品种多、批量少、应用面广、技术含量高的高新技术行业,不同细分领域的应用对硅烷产品性能有各自的需求,新产品开发难度很大,企业若想参与到高端产品竞争中则必须拥有相应的自主研发能力。由基础原料至最终硅烷产品至少要经过3-4道化学反应工艺,反应过程和反应装置较为复杂,且在每道工艺中均产生副产物,因此对反应参数选择、工艺流程设计均是新进入企业面临的技术壁垒。此外,对于副产品的综合利用水平也会影响生产线的经济效益,

9、同样是对企业技术实力的重要考验。(二)功能性硅烷行业资金壁垒功能性硅烷行业的发展离不开技术的支持,更需要大量资金的投入。这种投入主要体现在三个方面:一是必要的技术设备投入;二是达到规模经济效益的生产投入;三是相关的安全及环保设施的投入。随着行业集中度的不断提高、企业规模的增大、质量标准的提高、产品更新换代速度的加快以及安全、环保标准的提高,企业在生产工艺设备、研发技术人员储备及安全与环保设施方面的投资将不断增加,从而进一步提高了进入该行业的资金门槛。(三)功能性硅烷行业人才壁垒功能性硅烷行业具有技术密集型的行业特征,硅烷产品是国家鼓励发展的新型化工材料,其应用领域广泛,行业内企业往往采取多产品

10、系列的发展模式,这对技术研发人员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另一方面,在我国相关行业发展现阶段,相关专业技术人才仍属紧缺资源,而面对有机硅行业高效化、复合化、环保化等各类技术的不断快速发展,尖端合理的人才梯队和人才储备构成进入本行业的人才壁垒。(四)功能性硅烷行业安全与环保壁垒功能性硅烷的生产工艺较为复杂,生产过程中的部分环节涉及到高温、高压环境以及危化品的使用,生产中产生的废弃物也需通过一定的技术处理才能循环利用或达标排放,因此国家安全生产和生态环保部门不断加强对本行业的监管,逐步关停了产能落后、安全环保不达标的中小企业。同时,国家对新建化工项目也实施了更为严格的行业准入制度,进一步提高了行业准入门槛

11、。本行业内的企业需在经营过程中逐步积累安全生产、环境保护、资源综合利用等方面的经验和技术,并取得相应的经营资质。随着行业监管不断加强,企业在安全和环保方面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也将持续加大。以上因素对新进入企业构成了一定的壁垒。(五)功能性硅烷行业客户壁垒功能性硅烷下游行业包括橡胶制品、建筑、纺织、汽车、皮革、造纸、涂料、医药医疗等,通常对供应商的稳定供应能力及产品的质量标准有较高要求,因此形成了较高的供应商准入门槛。以含硫硅烷为例,下游客户主要为大型轮胎制造商,其对含硫硅烷的质量和稳定性均存在较行业标准更高的要求。知名轮胎制造商对上游含硫硅烷供应商的选择过程中,通常要经过1-2年的考察及合格供应商

12、认定流程,一旦达成业务合作关系,为保证生产的连续稳定,通常会进行长期战略合作。因此,本行业具备一定的客户壁垒。从市场份额的变化趋势看,国外功能性硅烷生产厂商受制于成本压力、产业配套等因素,大规模扩展生产能力的可能性较低。在我国环保督查趋严的背景下,国内功能性硅烷行业集中度进一步提高,龙头企业形成了较强的产业链及成本优势,加之技术水平不断提升,在国际市场的竞争优势逐步确立并将继续扩大。预计未来市场上,我国硅烷产品将继续占据行业主导地位,逐步提高国际市场份额。功能性硅烷行业上游为常见的化工原材料,受宏观经济、监管政策、市场供需等因素影响存在价格波动较大的情形。例如,三氯氢硅生产厂商受环保督查力度提

13、高,有出现减产或价格大幅提高的可能性。氯丙烯等为石化产品,其价格受石油等基础原料价格和市场供需关系影响,呈现不同程度的波动。由于功能性硅烷出口量较大,随着人民币汇率市场化程度逐渐提高,人民币汇率波动的频率和幅度有增加趋势。出口比例较大的硅烷企业会面临较大的汇率风险。目前全球功能性硅烷生产主要集中在我国,主要用户分布在欧洲、北美、韩国、日本及东南亚等国家和地区。若主要进口国实施贸易限制政策,例如大幅提高关税或实施进口配额,将不利于行业产品的销售,对我国相关企业产生不利影响。七、 需求预测十三五期间,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我国

14、城镇化率约为56%,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超过5000万人将从农村走向城市,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极大地拉动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投资,促进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进而拉动石化化工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同时,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八、 扩大国际合作深入推进实施,支持国内企业参与海外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重点推进油气资源开发、北美页岩气制甲醇和乙烯及下游衍生物、钾肥和轮胎生产基地建设,在

15、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战略合作产业链。鼓励骨干企业通过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获得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生产技术,强化技术消化,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发挥我国在煤化工、轮胎、化肥、盐化工、农药、染料等领域的业务技术和生产经验优势,加快国内优势产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实现产品就地销售,开拓新兴市场。加大石化化工技术装备国际推广力度,推进石化化工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工程设计企业开展业务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通过石化化工项目建设、重大工程技术装备总承包等方式,带动国产技术装备走出去。加快工程服务输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当地配套建设化工园区、物流基地,形成全方位对外合作的新格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