染整受托加工产业发展方案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82061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8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染整受托加工产业发展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染整受托加工产业发展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染整受托加工产业发展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染整受托加工产业发展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染整受托加工产业发展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染整受托加工产业发展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染整受托加工产业发展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染整受托加工产业发展方案围绕碳达峰、碳中和战略目标,制定节能减碳行动方案。制定纺粘、水刺、针刺等非织造布领域节能减排和清洁生产评价指标体系,降低行业能耗水平。支持企业建设能源管理系统,鼓励使用清洁能源,应用节能技术和设备,创建绿色工厂。支持优势企业兼并重组,培育创新能力突出、具有生态主导权和核心竞争力的龙头企业。引导企业深耕细分领域,培育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加强大中小企业多维度协作,形成良好产业生态。一、 纺织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我国纺织品及服装企业数量较多,但企业规模、设计研发水平差异较大,由此造成企业的议价能力和市场竞争力存在较大差异,盈利能力高低不一。设计研发领先、技术工艺成

2、熟、管理水平较高、成本控制能力较强、产品质量稳定的企业在激烈的竞争中可以不断扩大市场份额,同时具有较高的利润水平;而规模较小、技术水平低、经营管理不善的企业利润水平较低,甚至被迫退出市场。未来,随着行业集中度的提高及制造技术的升级,纺织行业逐渐走向成熟,行业总体利润率也将逐步趋于稳定。虽然新冠肺炎疫情对纺织品及服装企业的利润水平产生了一定影响,但随着国内疫情逐步得到控制,自2020年下半年起,以上行业主要经济指标呈现逐步修复态势,行业利润水平逐步好转。同时,行业内部分企业,凭借成熟的生产工艺、较强的成本控制能力,能够有效抵御新冠肺炎疫情的冲击,从而保持相对较高的利润水平。2021年以来,我国国

3、民经济稳中向好带动消费潜力稳步释放,在纺织品服装内需市场稳步恢复,对行业经济运行平稳回升的拉动作用增强,在需求旺盛、价格上涨、订单回流等因素推动下,我国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利润进一步增长。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2021年,规模以上纺织企业实现利润总额1,2031亿元,同比增长41%。二、 纺织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从世界竞争格局来看,受劳动力成本和制造业竞争激烈等因素的影响,化纤纺织行业产能已经完成从发达国家向发展中国家的梯度转移。在产量方面,我国继超越日本、韩国后,已跃居为第一大生产国,同时在产品品种、质量等方面,正逐步缩小与发达国家的差距。近年来,随着我国人口红利逐渐消失,人工成本逐年提高,以

4、及中美之间贸易摩擦的加剧,纺织行业产业链呈现出向东南亚地区转移的趋势。但与东南亚地区的纺织企业相比,我国纺织企业在产业链配套、劳动力素质、产品质量等方面仍然具有一定优势,目前我国作为世界上最大的纺织业加工国的地位仍然不可撼动。从国内竞争格局来看,国内纺织行业市场化竞争较为充分,行业集中度较低,行业内企业数量众多,以中小型企业为主。部分企业在研发创新、技术改造、环保投资、设备升级等方面逐步加大投入,通过引进新型生产设备,逐步淘汰落后设备和生产工艺,不断提高纺织产品质量及附加值,树立起良好的口碑及市场影响力。同时,我国化纤纺织产业集聚效用凸显,形成了以浙江、江苏以及福建等为主的化纤纺织产业集聚地区

5、。浙江和江苏两省都具有规模较大的化纤纺丝、织造及面料印染后整理生产能力。三、 强化科技创新,稳固产业发展基础(一)加强共性基础技术研究开展非织造布纺丝、成网、成型基础研究,提升特种纤维成网和可生物降解聚合物纺丝成网技术稳定性,推动纳米、微米纤维非织造布技术产业化。加强多轴向经编、大尺寸成型、三维编织、25维织造等工艺技术研究,破解立体成型连续化、自动化、数字化技术难题,开发纺织柔性材料功能化、绿色化整理技术和复合技术。(二)开展强链补链联合攻关梳理重点产品产业链图谱,支持龙头企业组织上下游企业协同开发,开展非织造布专用聚丙烯切片、可生物降解材料、专用纤维、专用助剂以及织造成型装备开发,提升产业

6、链稳定性和质量效率。(三)完善多层次科技创新体系打造新型创新平台,加强原创性引领性技术研发,加大在应急救援、医疗健康、航空航天等领域的应用拓展。建设区域性创新中心,开展细分领域关键技术攻关和市场应用。鼓励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加强产业链协作,建设行业重点技术研发基地,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四、 医疗健康用纺织品(一)医疗用纺织品推动疝气补片、可吸收缝合线、人造血管、血液透析材料的临床试验和示范应用,加快止血、抗菌等功能性医用纺织材料研发应用,加强可降解材料、一体编织覆膜支架等产品研发攻关。(二)健康卫生用纺织品加快成人失禁、防褥疮、康复用纺织品的应用推广,提升产品易护理、易清洁、抗菌抑菌等性能,加

7、快智能可穿戴纺织品、健康监测纺织品研发应用。五、 土工建筑用纺织品(一)土工用纺织品开发碳纤维增强土工格栅、碳玻复合土工格栅、阻燃抗静电双向拉伸土工格栅、高强超滤土工管袋等产品,发展高强粗旦聚丙烯纺粘土工布,扩大土工用纺织品在基础设施、矿山安全、环境工程、海洋工程中的应用。(二)建筑用纺织品研发推广碳纤维建筑补强材料。发展聚酯纺粘、粗旦双组分非织造布以及玻璃纤维加筋胎基布,提升建筑防水材料性能。开发大型场馆建设用大幅宽ETFE涂层膜材料。推广阻燃、吸音、保温、装饰非织造墙面材料。六、 航空航天用高性能纺织品(一)高性能纺织复合材料研发纤维预制体数字化编织技术及复合技术。开发高强高模高韧复合材料

8、、航空级玻璃纤维织物及其复合材料,新型防热、隔热、透波材料,空间碎片防护材料及芳纶蜂窝材料,提高配套航空航天工程能力。(二)柔性纺织复合材料开发电磁屏蔽和吸收、飞艇蒙皮、飞船充气返回舱、缓冲气囊用柔性纺织复合材料。研发具有多波段兼容、自适应环境、动态变形等性能的伪装材料。七、 纺织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一)纺织行业上下游行业情况化纤纺织行业的上游包括化学纤维制造行业(以涤纶为主,少量的锦纶、氨纶等)、辅料(染料、助剂等)制造行业以及能源供应行业。对于行业下游,由于纺织产品有半成品、成品等不同类别,因而市场销售渠道也各有差异,有些纺织产品面向终端产品的生产厂商(如涤纶面料等),有些则面向

9、服装品牌商、渠道商(如无缝成衣等),因此行业下游主要为终端产品制造业与服装销售业。(二)上下游行业发展对纺织行业的影响(1)行业与上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化纤纺织行业原材料主要是涤纶长丝(主要为POY、FDY、DTY等),因此涤纶纤维的供给能力和技术水平对化纤纺织行业的发展具有较大的影响。从成本构成来看,涤纶长丝价格的波动对产业链下游纺织企业的盈利水平有较大影响。一般情况下,在纺织产品售价不变的情况下,涤纶价格上升将导致行业的利润率下降,反之则会导致行业利润率上升。对纺织生产企业来说,涤纶长丝价格大幅波动的影响主要表现为:第一,如果企业缺乏核心竞争力和自主定价权,在售价既定的情况下,部分企业将

10、不得不在微利情况下生产,甚至会出现亏本生产的情形;第二,在涤纶长丝价格上升情况下,采购成本的上升将占用企业大量资金,从而对企业正常生产经营造成不利影响。同时,随着化学纤维材料技术水平的不断提高,各种新型功能性纤维不断涌现,给纺织生产企业开发附加值较高的功能性产品提供了便利。无缝成衣制造是从纤维直接到成衣的生产过程,纤维的技术特性和应用性功能一定程度决定了无缝服装的性能、质量和功能。消费者对纺织、服装产品品质及功能越来越多元化的要求,纺织企业对产品创新的不断追求,将促使上游化学纤维行业创造出更多高技术含量、高品质的新材料。(三)纺织行业与下游行业的关联性及其影响行业产品涤纶面料的下游为服装、家纺

11、制造业和其他相关产业,无缝成衣的下游为服装销售业。从下游的服装、家纺制造行业对涤纶面料的影响来看,近年来经济快速发展,人们的消费水平不断提高,消费观念也发生了很大变化。纺织品在满足消费者基本实用性、经济性需求的基础上,还需要满足其对品质、品牌价值、情感认同的追求,服装、家纺消费呈现出高端化、体验化等新的消费特征。化纤面料在生产过程中可以设计其功能性,结合差别化纤维材料和染料助剂的应用,可赋予织物以各种不同风格和用途,因而化纤面料越来越受到服装家纺的欢迎。同时,产业用纺织品规模逐渐扩大,亦将带动涤纶面料市场的需求量。从下游的服装销售业对无缝成衣的影响来看,服装品牌商、渠道商是无缝成衣消费的主要推广者。品牌商、渠道商的市场地位、品牌管理理念、对设计和市场潮流的把控能力,以及包括对上下游供应链和物流各个环节的管理能力都可能对服装生产商产生影响。相对于传统服装消费品种,无缝成衣还属于体验推广期的新产品,无缝成衣所具有舒适贴身、时尚性强、功能性多等优点,还需要品牌商和渠道商利用其对消费者的影响力进行消费引导。目前,品牌商和渠道商在整个产业链中仍然具有较强的议价能力;未来,随着消费者对无缝产品的消费认可度提高后,品牌商和渠道商的议价能力会相对弱化,对于制造端和技术端的依赖度会相对强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