密封胶产业发展计划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81987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8 大小:26.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密封胶产业发展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18页
密封胶产业发展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18页
密封胶产业发展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18页
密封胶产业发展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18页
密封胶产业发展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1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密封胶产业发展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密封胶产业发展计划(1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密封胶产业发展计划我国目前是从事气凝胶研发和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处于全球领跑的第一梯队,同时也是最大的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应用领域最活跃拥有研发机构、专利数量、发表论文数量最多。气凝胶复合材料的耐温已经突破1300,柔性气凝胶研发水平也达到了国际先进,在单溶剂干燥技术方面部分领先欧美。国内第一个气凝胶材料方面的国家标准GB/T34336-2017的发布和实施,中国成为除美国之外拥有气凝胶材料国家标准的国家。适时开展行业贯标工作,着力推进关键环节典型应用,培育一批单项应用典型项目,大力推进智能工厂建设。推动装备、软件、自动化、仪器仪表、系统集成商、安全防护等不同领域企业紧密合作,

2、加快培育一批针对绝热行业的系统解决方案供应商。一、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周期性、季节性、区域性特征(一)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周期性行业泡沫玻璃、硬质聚氨酯泡沫绝热节能产品本身的周期性并不十分显著,但其主要下游应用领域石油化工、天然气行业受到整体宏观经济形势、下游基础建设投资等因素影响,具有较强的周期性。在宏观经济尤其是固定投资增速较高的状况下,行业扩张速度和利润增长速度较高;如宏观经济增速放缓,外加环保等压力叠加,则可能导致行业进入周期性的调整。(二)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季节性和区域性从工业领域石油炼化、LNG等下游行业看,泡沫玻璃、硬质聚氨酯泡沫等绝热节能产品的需求主要集中在七大炼化生产基地等沿海地段

3、、LNG接收站等沿海沿江地区;建筑领域需求端没有明显区域性。二、 行业发展现状(一)产业规模继续扩大2020年全国绝热节能材料产量770万吨,较2015年增长365%,形成了世界最大的绝热节能材料制造和加工能力,以及包括机械装备制造、技术工程服务等在内的产业配套能力。规模以上企业近700家,全行业产值近千亿元。(二)产业布局基本完成绝热节能材料产业布局基本形成,华北地区的大城县和河间市在不到30公里范围内,形成生产和销售型服务的绝热材料生产基地,其中岩棉、玻璃棉、橡塑泡沫产品为主要产品。岩棉主要生产在河北、山东、辽宁、安徽、江苏、内蒙等地区。形成产销平衡的生产格局。(三)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初步建

4、立2016年9月,为贯彻落实工业绿色发展规划(2016-2020)绿色制造工程实施指南(2016-2020年)相关部署,牢固树立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理念,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全面落实制造强国战略,加快推进工业领域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工信部启动了以绿色工厂、绿色产品、绿色园区、绿色供应链为主要内容的相关方案,已公开透明的第三方评价机制和标准体系为基础的绿色制造体系建设。从2016年开始,中国绝热节能材料协会积极配合工信部、中国建材联合会,在绝热节能材料行业开展绿色制造体系建设,在十三五期间取得重要进展。行业绿色三星级评价通过企业数量20家,2019年开始编制绝热材料行业绿色工厂评价

5、要求评价标准,将于2022年2月颁布实施。(四)产业升级稳步推进绝热节能材料生产规模大型化、自动化技术装备水平显著提高。岩棉新一代技术生产线着手建设,新建岩棉生产线单线年产能达到3万吨,大产量年产5万吨立式熔制炉及电熔炉生产开始在国内推广;泡沫玻璃生产效率和单线产能得到较大幅度提升,已涌现双盒生产线和三盒生产线。岩棉、玻璃棉行业重污染天气重点行业应急减排措施制定技术指南(2020年修订版)颁布实施,行业内两家岩棉企业通过A级绩效评审。我国目前是从事气凝胶研发和生产企业最多的国家,处于全球领跑的第一梯队,同时也是最大的气凝胶复合绝热制品生产国和消费国,在应用领域最活跃拥有研发机构、专利数量、发表

6、论文数量最多。气凝胶复合材料的耐温已经突破1300,柔性气凝胶研发水平也达到了国际先进,在单溶剂干燥技术方面部分领先欧美。国内第一个气凝胶材料方面的国家标准GB/T34336-2017的发布和实施,中国成为除美国之外拥有气凝胶材料国家标准的国家。三、 全面推行绿色生产、制造,促进行业节能减排强化绿色发展理念,加快构建绿色制造体系,以实现国家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加快绝热行业工艺技术和环保装备的创新和技术升级改造,促进节能减排和资源综合利用,实现清洁生产、循环发展。研发推广岩矿棉行业、玻璃棉、硅酸铝纤维的能效提升、清洁生产、能耗监测反馈、减排减碳治污等绿色工艺技术装备。实施岩棉、玻璃棉、橡塑行业的重

7、污染天气绩效分级,落实差异化减排措施。组织企业开展绿色建材认证标识申报工作,对于获得绿色建材认证的产品和企业通过网络、媒体及发布会等方式广泛宣传推广,提升企业品牌形象和行业影响力。四、 建设多层次人才培养保障体系注重行业产业技术人才培养,支持高校、科研院所、企业建立综合性人才培训体系,加强基础研究人才创新能力的教育培养,培育一批具有爱国情怀、基础研究水平高、创新能力强的人才。鼓励创新人才激励保障机制,稳定专业人才队伍对青年人才开辟特殊支持渠道。积极开展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培养一批在国际领域具有较大影响力的人才。五、 完善产业服务体系,延伸产业链和价值链条聚焦绝热节能全产业链,强化各个环节的服务

8、功能,推动各类市场主体参与服务供给,重点发展研发设计、工程总承包、现代物流、电子商务、国内外信息服务、信息化建设、行业文化建设等高端生产性服务业,构建并形成涵盖生产、经贸合作、工程建设、商品流通、评估认证、中介服务、节能减排、投融资等的多领域服务与服务体系。推进行业生产性服务业标准化、品牌化、数字化建设。推进多种形式的产业技术服务,整合集成各方资源,推进协同攻关、研发评价、成果转化、标准质量提升,形成产业共性问题的有效解决机制。构建一体化经营的商贸流通体系,创建若干个科技创新服务平台、投融资服务平台及相关专项咨询服务平台/体系,形成从研发设计、原燃材料采购到生产制造到售后使用服务的全链条服务体

9、系。六、 市场需求预测我国绝热节能材料主要有两大应用领域:建筑节能的隔热保温和工业节能的冷热设备、窑炉、管道,交通工具隔热保温。随着国家国际国内双循环战略以及双碳目标,绝热节能材料需求必将逐步提高。预计2025年国内市场绝热节能材料市场规模超过1500亿元。七、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上下游关系(一)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上游行业主要包括玻璃和聚氨酯等原材料行业及天然气、电力等能源行业,下游行业主要为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液氢(LH2)、煤化工、空气分离、城市建筑、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各类储罐、管道和设备绝热节能领域。(二)上游行业对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

10、影响行业的上游行业为玻璃和聚氨酯等原材料行业及天然气、电力等能源行业。与发达国家同类生产商相比,国内生产厂商在材料、能源供给和成本上优势明显。我国拥有世界玻璃生产总量的31%,因此上游废玻璃等供应充足。2020年我国聚氨酯产量达1,400万吨以上,聚氨酯产品消费量达1,200万吨以上。我国目前已成为了世界上最大的聚氨酯生产国,上游聚氨酯供应充足。另外,利用玻璃、聚氨酯等原材料生产绝热产品,需要耗用电力和天然气等能源,目前国内电力和天然气供应较为充足。(三)下游行业对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影响行业的下游产业主要包括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液氢(LH2)、煤化工、空气分离

11、、城市建筑、轨道交通等行业。下游行业的供求关系、景气程度、经营模式和技术水平对本行业的发展及盈利能力有较大的影响。近年来下游石化产业快速发展,各种利好政策相继出台,带来绝热节能材料生产需求的增加。目前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的需求主要在炼化管道、储罐等石油化工行业,在建筑、地下工程等行业的产品渗透率并不高,随着国家节能环保政策不断趋严以及相关下游产品能效等级标准的提高,并伴随泡沫玻璃、硬质聚氨酯泡沫等绝热节能材料产品性价比的提升,新型绝热节能材料的应用领域将会得到进一步拓展。八、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竞争格局和市场化程度我国绝热节能产业起步较晚,改革开放前期,欧美等发达国家的绝热节能企业凭借先进技术与丰富

12、市场经验登陆中国,率先抢占市场。改革开放后,经过多年激烈的市场竞争,我国本土的绝热节能企业也在不断积累中逐步发展。由于绝热节能材料种类繁多,下游应用领域广泛,生产不具有特殊资质要求,准入门槛相对较低,因此,我国绝热节能企业存在规模小、数量多的特点,且行业内高水平管理人才和技术人才相对短缺,在规模上、技术上以及管理上与国外成熟企业存在差距。但伴随日益趋严的环保要求和各行业超低排放和特殊排放的常态化,对绝热节能企业提出了更高要求,推动了国产绝热节能技术的进步。九、 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主要产品需求情况绝热节能材料产品具备防火、防水、耐化学腐蚀、防蛀、不易老化、导热系数低、机械强度高等特点,被广泛应用于

13、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液氢(LH2)、煤化工、空气分离、城市建筑、轨道交通等行业的各类储罐、管道和设备绝热节能领域。(一)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产品在工业领域需求概况及前景分析绝热节能材料在工业领域的应用主要集中在石油化工、液化天然气(LNG)、液化石油气(LPG)、液氢(LH2)、煤化工、空气分离等领域。乙烯、丙烯、乙烷、丙烷、甲烷、液氨、液氧、液氮和LNG等相关石化设备为了减少冷介质在生产或输送过程中的冷量损失,防止在环境温度下设备外表面结露或为减少冷介质在生产输送过程中温升和汽化,相应设备均需要进行绝热保冷,对储存和输送此类介质的设备大多也需要绝热保冷。在石油和

14、天然气生产、运输过程中,储油罐、储气罐用于储存原油、液化石油气、LNG和其他油,以及用于将天然气转化为液态的液化工厂,同时,还可以用于存储其他(比如乙烯、丁烷、氨、氯、丙烷、丙烯、二氧化碳、氧气、氩气、氮气和氢气等)对液化储存温度要求较高的化工产品。根据GlobalIndustryAnalysts,Inc发布数据,预计全球储罐保温的市场规模从2020年的55亿美元,增长到2027年74亿美元,年复合增长率预计为44%;其中PUR及PIR类储罐,在2020年-2027年期间预计复合增长率为49%,2027年将达到34亿美元。1、绝热节能材料行业产品在石油化工领域需求概况及发展趋势石油化工行业在国

15、民经济的发展中发挥重要作用,是我国的支柱产业之一。在石油化工装置中,设备及管道的保温、保冷工程是防止或减少热(冷)损失、保证安全操作,改善劳动条件和经济运行的重要措施。我国石油化工行业发展迅速,石油炼化产能从2008年的55亿吨增长到2020年的89亿吨。根据2020年中国石油和化学工业经济运行报告以及国家石油和化工网的信息显示,2020年,石油和化工行业规模以上企业工业增加值比上年增长22%;全国油气总产量332亿吨(油当量),较上年增长5%;原油加工量674亿吨,较上年增长3%;主要化学品总产量较上年增长约36%。我国炼油产能存在炼能区域分布不均、炼厂平均规模较小等特点。十三五以来,石油化

16、工行业把淘汰落后产能、促进转型升级、加快结构调整作为重点工作。根据石化和化工行业十四五规划指南:未来我国石化行业需求增速放缓,但结构性短缺依然存在,将着力推动结构调整和转型升级。在加快推动炼油产业转型优化的同时,提升烯烃、芳烃产业综合竞争力,重点引导下游产业实现高端化转变,以炼化一体化开启产业升级提质增效,是中国石油化工行业未来发展的主导方向。炼化一体化是指炼油和石脑油裂解生产化学品相结合的一体化生产模式,这种生产模式可以充分利用石油资源,降低能耗和生产成本,多种产成品可以丰富产品结构,是未来全球石化产业发展的必然趋势。2015年国家发改委印发石化产业规划布局方案,决定建设上海漕泾、浙江宁波、广东惠州、福建古雷、大连长兴岛、河北曹妃甸、江苏连云港七大世界级石化基地,要求新建炼油项目布局在产业基地内,并按照炼化一体化、装置大型化的要求建设。根据前瞻产业研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