吸管产业可行性研究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19505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2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吸管产业可行性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吸管产业可行性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吸管产业可行性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吸管产业可行性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吸管产业可行性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吸管产业可行性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吸管产业可行性研究(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吸管产业可行性研究推动家具工业向绿色、环保、健康、时尚方向发展。加强新型复合材料、强化水性涂料等研发,加快三维(3D)打印、逆向工程等新技术在家具设计和生产中应用。重点发展传统实木家具、高品质板式家具、具有文化创意的竹藤休闲家具、环保健康儿童家具和具有特殊功能的老年人家具。促进互联网、物联网、智能家居、电子商务等与家具生产销售相结合,支持智能车间(工厂)建设,培育个性化定制新模式。推动家具工业与建筑业融合发展,推进全屋定制新型制造模式发展,促进企业提供整体解决方案,提高用户体验。引导中西部地区积极承接产业转移。一、 消费升级为产业发展提供了广阔空间我国拥有全球最大的消费市场,当前城乡居民消费结

2、构正在由生存型消费向发展型消费、由物质型消费向服务型消费、由传统消费向新型消费升级。不同群体、地域对轻工产品的刚性需求和升级换代的需求为产业发展提供广阔空间。二、 质量和品牌建设水平稳步提升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质量管理控制能力不断提升,产品质量检测方式及质量控制手段逐步与国际接轨。建立健全了食品标准体系、检验检测体系、质量安全追溯体系、食品安全监测与风险评估体系,企业诚信体系建设取得一定成效,食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所提高。制定并实施了轻工业十二五技术标准体系,截止2015年底,轻工标准共5368项,其中国家标准2262项,行业标准3106项。重点行业积极开展品牌培育和评价工作,食品、家用电器、皮革、

3、五金制品和钟表等行业品牌建设取得进展,骨干企业建立了有效的品牌管理体系,品牌运营能力明显增强。海尔、茅台、青岛啤酒和中粮集团等一批品牌企业的国际影响力逐步增强。三、 生物降解塑料行业发展态势传统的塑料制品主要由聚乙烯、聚氯乙烯等高分子化合物制成,其自然降解十分困难,降解时间可达200年,只能依靠人工降解。目前传统塑料垃圾的处理方法主要有四种:填埋、焚烧、再生造粒和热解。填埋的塑料会严重妨碍地下水渗透,其添加剂也会给土地造成二次污染;焚烧塑料会产生有害气体;再生造粒会将可回收塑料分解为颗粒后重新制成塑料,但不适用于塑料薄膜和其他层压塑料;热解法是利用塑料中有机物的热不稳定性,使其受热分解。但塑料

4、垃圾的处理依然存在几个问题,一是产量巨大但循环利用率低,2018年联合国环境署的报告称,全球总计生产出90亿吨塑料制品,但仅有约9%被循环利用;二是废旧塑料的分拣困难;三是废旧塑料的综合处理成本高。可降解塑料按照原材料分为生物基可降解塑料和石油基可降解塑料。生物基可降解塑料主要包括PLA(聚乳酸)、PHA(聚羟基烷酸酯)和PGA(聚乙醇酸)等;石油基可降解塑料主要包括PBS(聚丁二酸丁二醇酯)、PBAT(己二酸对苯二甲酸丁二醇共聚酯)以及PCL(聚己内酯)等。不同的可降解塑料由于性能、成本的差异,各自适用于不同的应用领域。只有PLA、PBS和PBAT由于具有较好的耐热性和力学强度,而被广泛用于

5、食品饮料包装领域。根据数据,2020年度,世界生物降解塑料产能已达1227万吨,相比2019年产能增加176万吨,2020年生物降解塑料产能中淀粉基塑料、PLA、PBAT和PBS等产能占比分别为32%、32%、23%和7%。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2020年中国的生物降解塑料的产能达到69万吨。中国的限塑政策也促进企业加大生物降解塑料领域的研发,据AlliedMarketResearch统计,约有416%的生物降解塑料领域专利权归属于中国,显著高于日本(189%)、美国(71%)和欧盟(64%)等发达国家。我国的可降解塑料行业发展起步较晚,但市场消费增长势头迅猛。上世纪90年代,中国的生物降解塑料

6、研发初显成效,品类较为齐全,但使用性能与欧美国家相比仍有较大差距。彼时国内市场中生物全降解塑料与生物部分降解塑料并存,市场较为混乱。伴随2001年中国正式加入WTO组织,中国与国际市场接轨,为国内生物降解塑料带来新市场。加之国内环保意识加强和环保政策推进,爆发了几次生物降解塑料热潮,但应用规模有限。2008年以来,国内频发环境污染事故,刺激环保产业快速发展。近十年内,在碳达峰、碳中和等一系列利好政策推出后,国内生物降解塑料进入快速发展阶段。2020年,我国出台关于进一步加强塑料污染治理的意见后,中国生物降解塑料行业进入爆发增长阶段,需求端出现井喷式增长。随着我国各地限塑令的深入实施,人民环保意

7、识的不断增强以及生物降解材料技术的突飞猛进,我国的生物降解塑料生产、消费的势头将持续保持下去。根据前瞻产业研究院的数据显示,2020年度中国生物降解塑料的销量已达33万吨,同比增长2692%;市场规模约为79亿元,同比增长5192%。四、 新型城镇化建设和人口结构变革蕴藏巨大需求潜力随着新型城镇化建设的深入推进,将充分释放城镇化建设蕴藏的巨大内需潜力,为轻工业持续健康发展提供持久强劲动力。国家进一步完善人口发展战略,全面实施一对夫妇可生育两个孩子政策,积极开展应对人口老龄化行动,将带动婴童用品和老年用品等相关产品制造业发展。五、 大力实施三品战略(一)以增品种满足多样化消费新需求细分市场需求,

8、在产品设计开发、外形包装、市场营销等方面处处体现人性化和精细化,通过设计、研发和生产微创新,深度挖掘用户的需求盲点,不断增加花色品种、提升产品功能。推进个性化定制,重点在食品、家用电器、皮革、家具、五金制品、照明电器等行业发展个性化定制、众包设计、云制造等新型制造模式。开发绿色、智能、健康的多功能中高端产品,支持骨干企业加快绿色食品、高效照明产品、环境友好型洗涤用品、高效净化型吸油烟机、智能家电、智能卫浴、智能玩具、高档圆珠笔、高端机械手表、高档皮革制品、新颖健康文教体育用品、老年健康产品等开发和市场推广。打造特色产品,发挥我国传统历史文化优势,提高工艺美术品和旅游休闲用品档次,研发推广中国文

9、化元素突出、有民族和地域特色产品,进一步促进国内旅游、商务、餐饮等市场消费。(二)以提品质促进有效供给能力提升强化质量技术基础,普及先进质量管理技术和方法,提高产品质量可靠性和一致性;支持重点行业和关键环节进行技术改造,引导企业采用先进适用技术,全面提升制造、工艺、管理水平;提升生产过程自动化水平,提高劳动生产率和产品质量。开展国际对标,鼓励制定高于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企业标准,家用电器、缝制机械、婴童用品等行业产品技术、安全标准全面达到国际先进水平,在家用电器、五金制品、文教体育用品、婴童用品、自行车、乐器等领域,依托检验检测机构,开展我国产品与国外产品实物比对测试,引导企业改进提升,力争实

10、物质量接近或达到发达国家水平。实施精品制造,以基础条件较好,具有一定品牌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的企业为主体,实施精品制造工程。在皮革、工艺美术、五金制品、日用陶瓷、自行车、钟表、日用玻璃、眼镜等行业推出一批科技含量高、附加值高、设计精美、制作精细、性能优越的精品。加强检测能力建设,依托现有检验检测机构,建设一批高水平的覆盖轻工主要行业的质量控制和技术评价实验室,提升检验检测技术水平。推进国内外产品检测和认证互认,提高国际市场对我国检测及认证结果的认可度。完善产品质量安全信息追溯体系,提高产品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加快推进食品工业企业诚信体系建设,鼓励和支持企业建立诚信制度、实施国家标准。引导企业参与诚

11、信评价活动,做好行业质量诚信宣传,严格行业自律。推进企业产品和服务标准自我声明公开。六、 塑料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一)塑料行业在产业链中的地位与作用行业为日用塑料制品业,上游行业为化工原材料生产企业及塑料相关加工设备的生产企业,下游行业为食品制造业、餐饮业、大型连锁商超等。日用塑料制品属于日常生活的必需品,是现代工业中的重要分支。日用塑料制品业可以承接上游行业生产的PP、PS、PET等原材料,同时为下游行业提供塑料餐饮具、塑料家居用品等用品,满足人们日常生活的需求。(二)上游行业对塑料行业的影响日用塑料制品行业的主要原材料为PP和PS。日用塑料制品行业主要原材料均为通用化工产品,有国

12、际通用的产品标准,且供应量充足,原材料的价格主要受国际石油价格波动及大宗市场供求关系的影响。主要原材料的波动趋势较小,基本围绕价格均线上下波动。除PP、PS等化工原材料外,本行业上游还包括注塑机、吸塑机等加工设备生产商。(三)下游行业对塑料行业的影响下游行业主要为食品制造业、餐饮业、大型连锁商超等。随着国民经济持续、健康、快速的发展,人民生活水平稳步提高,塑料餐饮具在消费量和消费档次两方面都将有所提升。本行业不存在明显的天花板,市场的发展最终将驱动行业集中度不断提高,从而提升本行业的盈利能力。近年来,移动互联网技术不断发展,餐饮行业送餐效率不断提高。人们为了节省时间,更多地选择了点外卖或者去快

13、餐店堂食用餐。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数据,我国快餐行业规模自2017年起超过1,000亿元,2020年已达1,10229亿元。随着外卖等行业的快速发展,人们对其依赖程度亦会逐渐上升。大型连锁餐饮店由于其对塑料餐饮具的严格要求,会更多采购行业内龙头企业的产品。七、 规模效益水平迈上新台阶2015年,轻工业规模以上企业109万户,完成主营业务收入231万亿元、利润总额15万亿元,较2010年分别增长664%和1027%;工业增加值占全国工业总体201%,较2010年提高22个百分点;轻工产品出口额59824亿美元,较2010年增长716%。十二五期间轻工业工业增加值、主营业务收入、利润总额和出口额的年均增长分别为101%、140%、154%和11%,综合竞争实力进一步提升,巩固了我国作为世界轻工产品生产消费出口大国的地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