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服务产业策划方案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818711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21 大小:27.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服务产业策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21页
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服务产业策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21页
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服务产业策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21页
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服务产业策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21页
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服务产业策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2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服务产业策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服务产业策划方案(2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服务产业策划方案加强可再生能源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加强前瞻性研究,加快可再生能源前沿性、颠覆性开发利用技术攻关。重点开展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高海拔大功率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光伏发电户外实证示范,掌握钙钛矿等新一代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制备及产业化生产技术,突破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灵活制氢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推进大容量风电机组创新突破;突破生物天然气原料预处理、消化、利用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推进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新型电解水设备研制;加快大容量、高密度、高安全、低成本

2、新型储能装置研制。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区推动高温地热能发电发展,支持干热岩与增强型地热能发电等先进技术示范。在东中部等中低温地热资源富集地区,因地制宜推进中低温地热能发电。支持地热能发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发展。一、 坚持创新驱动,高质量发展可再生能源布局前沿方向,激发创新活力,完善可再生能源创新链,加大可再生能源关键技术攻关力度,加快培育新模式新业态,提高产业链现代化水平,提升供应链弹性韧性,持续巩固提升我国可再生能源产业竞争力。(一)加大可再生能源技术创新攻关力度推行揭榜挂帅、赛马制等创新机制,提升新型电力系统稳定性可靠性。改善新能源发电涉网性能,提高风能、太阳能资源预报准确度和风电、

3、光伏发电功率预测精度,提升风电、光伏发电主动支撑能力和适应电力系统扰动的能力。加大新型电力系统关键技术研究与推广应用,提升系统智能化水平,创新高比例可再生能源、高比例电力电子装置的电力系统稳定理论、规划方法和运行控制技术,提升系统安全稳定运行水平。研究建立电力应急保障体系,合理配置长时新型储能,优化系统风光水火储发展结构,提高多元互济能力,提高气象灾害预警精度,提升电力可靠供应裕度和应急保障能力。加强可再生能源前沿技术和核心技术装备攻关。加强前瞻性研究,加快可再生能源前沿性、颠覆性开发利用技术攻关。重点开展超大型海上风电机组研制、高海拔大功率风电机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光伏发电户外实证示范,掌握

4、钙钛矿等新一代高效低成本光伏电池制备及产业化生产技术,突破适用于可再生能源灵活制氢的电解水制氢设备关键技术,研发储备钠离子电池、液态金属电池、固态锂离子电池、金属空气电池、锂硫电池等高能量密度储能技术。推进大容量风电机组创新突破;突破生物天然气原料预处理、消化、利用等全产业链关键技术;推进适用于可再生能源制氢的新型电解水设备研制;加快大容量、高密度、高安全、低成本新型储能装置研制。持续推进可再生能源工程技术创新及应用。以重大工程为依托,推动水电特殊地质条件地区地基处理与筑坝技术研究,突破高水头大容量水轮发电机组制造技术。重点推进深远海海域海上风电勘察、施工、输电、运维新技术研究和应用。推进光热

5、发电工程施工技术与配套装备创新,研发光热电站集成技术。支持干热岩开发技术、高温地热发电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开展中深层地热供暖技术创新。(二)培育可再生能源发展新模式新业态推动可再生能源智慧化发展。推动可再生能源与人工智能、物联网、区块链等新兴技术深度融合,发展智能化、联网化、共享化的可再生能源生产和消费新模式。推广新能源云平台应用,汇聚能源全产业链信息,推动能源领域数字经济发展。大力发展综合能源服务。依托智能配电网、城镇燃气网、热力管网等能源网络,综合可再生能源、储能、柔性网络等先进能源技术和互联通信技术,推动分布式可再生能源高效灵活接入与生产消费一体化,建设冷热水电气一体供应的区域综合能源系统

6、。发展与大规模分布式可再生能源相适应的专业化、网格化运行维护服务体系,通过移动用户终端等方式实现分布式能源设备运行状态监测、故障检修的快速响应,培养一批高专业化水平的新能源店小二。推动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融合发展。利用大数据和智能控制等新技术,将波动性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充放电互动匹配,实现车电互联。采用现代信息技术与智能管理技术,整合分散的电动汽车充电设施,通过电力市场交易等促进可再生能源与电动汽车互动发展。创新推动光伏治沙规模化发展。开展光伏治沙示范应用,因地制宜科学选择治理模式、种植作物等,探索形成不同条件下合理的光伏治沙建设方案。重点在内蒙古西部的库布其、乌兰布和、巴丹吉林、腾格里沙漠

7、地区,新疆南部塔里木盆地,青海西部柴达木盆地,甘肃河西走廊北部,陕西北部等地区,统筹资源条件和消纳能力,建设一批光伏治沙新能源发电基地。带动沙漠治理、耐旱作物种植、观光旅游等相关产业发展,形成沙漠治理、生态修复、生态经济、沙漠产业多位一体、治用并行、平衡发展的体系。(三)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锻造产业链供应链长板。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优化升级,加强制造设备升级和新产品规模化应用,实施可再生能源产业智能制造和绿色制造工程,推动产业高端化、智能化、绿色化发展。补齐产业链供应链短板。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基础再造,加快重要产业技术工程化攻关。推动退役风电机组、光伏组件回收处理技术与新产业链发

8、展,补齐风电、光伏发电绿色产业链最后一环,实现全生命周期绿色闭环式发展。发展可再生能源发电、供热、制气等先进适用技术,推动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多元化。完善产业标准认证体系。健全可再生能源技术装备标准、检测、认证和质量监督组织体系,完善可再生能源设备生产、项目建设和运营管理。鼓励国内企业积极参与国际可再生能源领域标准制定,推进标准体系、合格评定体系与国际接轨,促进认证结果国际互认。(四)完善可再生能源创新链加强科技创新支撑。加大对能源研发创新平台支持力度,重点支持可再生能源、新型电力系统、规模化储能、氢能等技术领域,整合资源、组织力量对核心技术方向实施重大科技协同研究和重大工程技术协同创新。加

9、大高水平人才培养与引进力度,鼓励各类院校开设可再生能源专业学科并与企业开展人才培养合作,完善可再生能源领域高端人才引进机制,完善人才评价和激励机制,造就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科技人才与创新团队。打通科技成果转化通道。发展大容量风电机组及其关键零部件测试技术与平台,建设典型气候条件下光伏发电技术实证公共服务平台,加快推动新技术实证验证与工程转化。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进创新创业机构改革,建设专业化市场化技术转移机构和技术经理人队伍,促进科技成果转化,通过产学研展洽会等多种形式,加强国内外先进科技成果转化对接。二、 光伏行业概况按照电站选址和并网方式的不同,光伏电站可以分为集中式光伏电站和分布式光伏电

10、站。集中式光伏电站是指集中大规模发电,与公共电网相联接并承担供电任务的光伏电站,电力经逆变器、升压变压器在电网的高压侧并网,利用电网远距离传输到终端用户。集中式电站具有规模效应,管理难度较小,但具有建设周期长、占用土地资源等弊端。分布式光伏电站是指利用闲置屋顶等资源,布置在用户附近的发电系统。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包括工商业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和户用屋顶分布式光伏电站等。分布式光伏电站靠近用电侧负荷中心,所发电力就近消纳,并可将剩余电力上传至公共电网;但屋顶分布式电站单体规模小、项目分散、屋顶条件不一,开发和管理难度较高。根据国家能源局发布数据,截至2022年6月30日,集中式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2

11、0,94244万千瓦,增长552%;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12,67800万千瓦,增长1793%。2021年度我国新增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2928GW,约占全部新增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的55%,首次超过新增集中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增分布式光伏电站装机容量达1965GW,占全部新增光伏电站装机总容量的6365%,分布式光伏电站占比进一步提高。近年来户用光伏电站商业模式逐渐成熟,光伏贷模式、合作共建模式的兴起,极大地促进了户用分布式光伏市场的发展。光伏贷模式下,初始投资金额较低,户用业主可通过较低的初始投资金额进行光伏电站的投资;合作共建模式下,屋顶业主仅通过向第三方投

12、资者提供屋顶,无需投资即可分享电站收益,进一步降低了屋顶业主的参与门槛。2021年度,我国新增户用分布式光伏装机达2,160万千瓦,占我国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的7359%;2022年上半年,我国新增户用分布式光伏装机达89140万千瓦,占我国新增分布式光伏装机容量的4536%。户用光伏发展已经成为我国如期实现碳达峰、碳中和目标和落实乡村振兴战略的重要力量。三、 光伏发电行业发展特点(一)光伏发电行业技术特点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主要为客户提供屋顶资源开发、电站勘察排布、设备采购安装、项目执行管理等一系列项目服务,要求企业具备开发、规划、施工、运维等多领域、跨专业的技术能力。且我国建筑屋顶分布

13、广泛、资源分散、单体规模小、协调工作量大,项目开发建设对企业整体沟通协调管理能力提出了较高要求。所以选择专业性强、信誉度较好的企业有助于提高建设速度、保证电站质量和后期服务。(二)光伏发电行业经营模式根据分布式光伏发电项目暂行办法相关规定,分布式光伏电站的备案管理、并网接入、电费结算、补贴发放等均由各省市区分别管理。各层级政府多要求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投资运营方在当地设立项目企业。所以第三方投资工商业分布式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一般以项目企业为载体进行电站交易:(1)由第三方投资者设立项目企业作为电站项目载体,进行项目开发;(2)由电站建设方代第三方投资者设立项目企业,项目企业股转后,进行项目开发

14、;(3)由电站建设方设立项目企业,电站开发建设完成后,转让项目企业股权完成交易。若自然人或工商业企业在自有屋顶上投资分布式光伏电站,则无需以项目企业为载体。(三)光伏发电行业周期性近年来,随着我国光伏发电行业技术水平日渐成熟并不断革新,光伏发电成本显著下降,行业逐渐进入平价上网时代,光伏发电行业受政策补贴的影响逐渐降低;而十四五规划和2030年前碳达峰行动方案等政策依旧为光伏发电行业提供了明确的发展目标和强力的政策支持。我国光伏发电行业主要受到相关政策指导和宏观经济形势的影响,目前处于蓬勃成长期。(四)光伏发电行业区域性光伏电站区域布局和当地的日照资源、经济条件、民众接受度等密切相关,具有较强

15、的区域性。我国太阳能总辐射资源丰富,总体呈现高原大于平原、西部干燥区大于东部湿润区的分布特点。西部地区人口密度低,经济发展相对滞后,可利用空闲地面较多,更利于开发集中式光伏电站;东部地区人口密度高,经济相对较为发达,可利用屋顶面积较多,则更利于开发分布式光伏电站。根据国家能源局公布的分布式光伏电站累计装机容量统计信息显示,截至2022年6月30日,分布式光伏电站主要集中于华东、华北、华中三地,占全国比重分别为56%、17%、14%,合计达全国分布式光伏装机总量的87%。(五)光伏发电行业季节性分布式光伏电站集成业务施工阶段多为屋顶露天施工,除极端天气情况导致电站施工难以进行外,理论上该业务受季

16、节影响较小。由于光伏电站售电价格和补贴价格政策的阶段性影响,电站系统集成业务呈现出一定的季节性。光伏发电投资运营业务收入即电站发电收益,该收益主要受到昼夜时长、阳光强度、气候状况等自然条件的影响,通常日间时间长、日照强度高、阴雨天气少的季节光伏组件发电效率较高。分布式光伏电站运维服务受自然季节性因素的影响较小,除较为极端气候环境下(如:暴雨、冰雹、雷暴等)导致光伏电站运维需求增加以外,无其他重大影响。四、 2035年远景目标展望2035年,我国将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碳排放达峰后稳中有降,在2030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达到25%左右和风电、太阳能发电总装机容量达到12亿千瓦以上的基础上,上述指标均进一步提高。可再生能源加速替代化石能源,新型电力系统取得实质性成效,可再生能源产业竞争力进一步巩固提升,基本建成清洁低碳、安全高效的能源体系。五、 加强可再生能源多元直接利用(一)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在终端直接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