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行业需求与投资预测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16540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3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行业需求与投资预测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行业需求与投资预测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行业需求与投资预测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行业需求与投资预测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行业需求与投资预测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行业需求与投资预测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行业需求与投资预测报告(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化与旅游项目设计与咨询行业需求与投资预测报告加快建立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交付标准、工作流程、合同体系和管理体系,明确权责关系,完善服务酬金计取方式。发展涵盖投资决策、工程建设、运营等环节的全过程工程咨询服务模式,鼓励投资项目和国有企业投资项目带头推行。培养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全过程工程咨询企业和人才。一、 基本原则(一)坚持统筹谋划,系统推进坚持问题导向、目标导向和结果导向,对标十四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目标和2035年远景目标,落实碳达峰、碳中和目标任务,加强前瞻性研究、全局性谋划和战略性布局,明确建筑业改革发展方向和目标任务,坚持整体推进与重点突破相结合,着力构建行业发展新格局。(二)坚持市场

2、主导,引导持续完善建筑业管理体制机制,建设高标准建筑市场体系,深入推进放管服改革,进一步优化营商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作用,有效激发建筑市场各方主体活力。(三)坚持创新驱动,绿色发展推广绿色化、工业化、信息化、集约化、产业化建造方式,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建筑业深度融合,积极培育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减少材料和能源消耗,降低建造过程碳排放量,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的发展。(四)坚持质量第一,安全为本统筹发展与安全,坚持人民至上、生命至上,坚决把质量安全作为行业发展的生命线,以数字化赋能为支撑,以信用管理为抓手,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机制,强化监管

3、作用,防范化解重大质量安全风险,着力提升建筑品质,不断增强人民群众获得感。二、 大力发展装配式建筑构建装配式建筑标准化设计和生产体系,推动生产和施工智能化升级,扩大标准化构件和部品部件使用规模,提高装配式建筑综合效益。完善适用不同建筑类型装配式混凝土建筑结构体系,加大高性能混凝土、高强钢筋和消能减震、预应力技术集成应用。完善钢结构建筑标准体系,推动建立钢结构住宅通用技术体系,健全钢结构建筑工程计价依据,以标准化为主线引导上下游产业链协同发展。积极推进装配化装修方式在商品住房项目中的应用,推广管线分离、一体化装修技术,推广集成化模块化建筑部品,促进装配化装修与装配式建筑深度融合。大力推广应用装配

4、式建筑,积极推进高品质钢结构住宅建设,鼓励学校、医院等公共建筑优先采用钢结构。培育一批装配式建筑生产基地。三、 建筑设计行业行业发展态势(一)建筑设计行业集中度将不断提升Wind数据显示,2010-2021年间,我国房地产行业CR30企业销售金额占比从1649%增长至4235%,年复合增长率达895%,在政策调控及行业步入稳定发展期的背景下,国内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呈显著上升态势。国内领先房地产开发企业,在建筑设计服务商的选择上,将品牌效应作为其重要的考虑因素,同时针对设计企业的项目经验、人员规模、技术服务等各方面设置了较高的进入壁垒。并且,国内领先房企会倾向于优先选择有过多次合作经历的设计企业,

5、从而通过采用粘合度较高的战略供应商选择和集中采购模式,形成与服务商长期、深度的合作关系。对于设计企业而言,这样不仅积累了丰富的项目经验,提升了自身的技术能力,且形成了规模优势及品牌溢出效应,市场竞争力得到显著提升。三道红线的出台,房地产行业集中度得到进一步提升的情况下,市场份额将逐步向具有竞争优势的品牌设计企业集中,建筑设计行业的集中度亦将持续提升,有利于行业内优秀设计企业的发展。(二)建筑设计企业整体技术能力显著增强伴随着我国社会对资源集约、环境友好的追求,绿色建筑、装配式建筑、BIM技术、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新型建筑理念、新技术、新业态和新模式已逐渐成为我国建筑行业的发展趋势,建筑

6、行业的设计理念、技术手段、商业模式以及组织结构也随之进行转型和升级。BIM技术的应用和推广快速增长,目前其市场认可度也越来越高,应用价值也在此过程中随之展现出来,我国虽然BIM技术起步较晚,但是已跻身BIM施工应用增长最快的国家之一。装配式建筑体系是多年来国内外持续开发的建筑科技成果,它能够提高集约程度,提高建筑建设质量和建设效益,目前已成为行业发展的主要方向。建筑产业现代化发展纲要明确提出,到2020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20%以上,到2025年,装配式建筑占新建建筑的比例50%以上。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大众生态环保意识越来越强,设计方需要在建筑设计各个环节融合绿色环保设计理

7、念,建立起科学完善的建筑规划设计方案,不断提高建筑的环保性能,为居民提供和谐健康的居住环境,因此,绿色建筑理念是未来行业发展的必然方向。(三)建筑设计行业与下游行业相互融合促进在下游建筑业等行业整体加快升级转型的背景下,国家也出台了一系列政策,鼓励以建筑师负责制为运营支点,以全过程咨询及工程总承包为推进方式,进一步发挥建筑设计企业在整合建设工程全产业链上的优势作用。一方面,随着建筑设计与下游行业的相互促进,建筑师统筹协调建筑、结构、机电、景观等各专业设计,并且延伸服务范围,建筑师根据合同内容提供项目策划、技术顾问咨询、施工指导监督和后期跟踪服务,推进建筑师负责制,从而完整展现建筑师的设计理念,

8、最终达到整体提高建筑质量的目的。另一方面,工程总承包和全过程工程咨询等建筑工程新业务模式的推广,也要求企业前瞻性地对工程项目进行全生命周期地深度规划,以提高建筑质量、实现建筑综合效益最大化,亦由此加快建筑设计与下游行业相互融合促进的步调。在该趋势背景下,具备技术优势及具备综合服务能力的设计企业,可以利用其技术和研发优势向下环节拓展,充分发挥建筑设计地价值创造力,挖掘更广阔地价值载体,增大发展空间。四、 2035年远景目标以建设世界建造强国为目标,着力构建市场机制有效、质量安全可控、标准支撑有力、市场主体有活力的现代化建筑业发展体系。到2035年,建筑业发展质量和效益大幅提升,建筑工业化全面实现

9、,建筑品质显著提升,企业创新能力大幅提高,高素质人才队伍全面建立,产业整体优势明显增强,中国建造核心竞争力世界领先,迈入智能建造世界强国行列,全面服务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建设。五、 完善工程质量安全保障体系(一)提升工程建设标准水平完善建筑工程质量标准体系,提高安全标准,强化工程质量保障的标准化措施。进一步完善建筑性能标准,合理确定节能、室内外环境质量、无障碍、适老化等建筑品质指标。研究制订绿色建筑设计、施工、运行维护标准体系,完善既有建筑绿色改造技术及评价标准,编制超低能耗、近零能耗建筑相关标准。(二)落实工程质量安全责任全面落实工程建设各方主体及项目负责人质量安全责任,进一步明确责任边界,构

10、建以建设单位为首要责任的质量安全主体责任体系。完善责任追溯机制,加大质量安全责任追究力度,依法依规严肃事故查处。严格执行工程质量终身责任制,落实法定代表人授权书、质量终身责任承诺书和永久性标牌制度。研究制定施工安全风险防控和重大隐患排查治理标准,建立健全双重预防工作机制。完善安全生产许可证制度,探索推行全国一证、分省管理方式。(三)全面提高工程质量安全监管水平健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机制,完善省、市、县三级监管体系,厘清层级监管职责,严格落实监管责任。依托全国工程质量安全监管平台和地方各级监管平台,大力推进互联网+监管,充分运用大数据、云计算等信息化手段和差异化监督方式,实现智慧监督。完善质量安全

11、监管和执法衔接机制,提高精准执法和服务水平。加强工程质量安全监督队伍建设,加大专业人员培训力度,强化层级监督考核机制,提升监督队伍标准化、专业化水平。组织开展全国工程质量检测行业专项治理行动,规范检测市场秩序,依法严厉打击弄虚作假等违法违规行为。(四)构建工程质量安全治理新局面加快工程质量安全信用体系建设,进一步健全质量安全信用信息归集、公开制度,加大守信激励和失信惩戒力度。完善安全生产处罚机制,严格落实安全生产事故一票否决制度。大力发展工程质量保险,积极开展质量保险顶层设计研究,以城市为单位启动新一轮质量保险试点,加快推动全国工程质量保险信息系统建设。制定建筑施工安全生产责任保险实施办法,建

12、立健全投保理赔事故预防机制。推动建立建筑工程质量评价制度,形成可量化的评价指标和评价机制,鼓励通过购买服务,委托具备条件的第三方机构独立开展质量评价。推进实施住宅工程质量信息公示制度,充分发挥社会监督约束作用。推动建设工程消防技术服务市场化,规范技术服务行为。(五)强化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健全完善勘察设计质量管理制度,修订勘察质量管理办法,制定设计质量管理办法。强化施工图审查作用,全面推广数字化审查,探索推进BIM审查和人工智能审查。推动建立勘察设计质量监管信息系统,加强勘察设计质量全过程信息化监管,加大对违反法律法规和工程建设强制性标准问题的查处力度,建立施工图审查关键信息公开制度。加强和改进消

13、防设计审查管理,探索推进技术审查与行政审批分离,推动消防设计技术审查第三方服务发展。推动将消防设计技术审查和施工图审查同步开展,提高审查质量和效率。(六)优化工程竣工验收制度完善住宅分户验收制度,鼓励购房者参与分户验收,按户留存影像资料,作为住宅交付档案。细化住宅质量保证书住宅使用说明书,制定发布示范文本,明确两书规范格式和基本内容。试行建设单位按套出具住宅质量合格证明文件。规范消防验收管理,推动消防验收纳入竣工联合验收,统一出具验收意见。(七)推进工程质量安全管理标准化和信息化全面推行工程质量安全手册制度,加快健全手册体系,完善建筑施工企业和工程项目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制度。研究制定装配式建筑

14、质量安全管理制度,运用信息化手段,实现部品部件生产质量可追溯管理,加强竖向节点连接等施工关键环节质量安全管控。深化施工安全领域证照分离改革,推进涉企、涉人证照电子化,实现建筑施工特种作业操作资格证书信息联网和一站式查询。制定建筑工程材料、工艺、设备鼓励应用和限制淘汰名录,推广安全先进适用的建造技术,限制淘汰落后工艺。六、 建筑设计行业季节性特征从技术角度看,作为智力密集型行业,建筑设计业务主要依赖于专业设计人员,不会受到季节变化的影响,但受传统春节、低温冰雪气候等因素的影响,下游行业的上半年业务开展低于下半年。受此影响,建筑设计企业的业务和收入呈现一定的季节性波动。七、 建筑设计行业竞争格局近

15、年来,在国民经济、城市化建设等稳步推进的大背景下,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呈现出良好的发展态势,行业市场化程度明显提高,逐步趋于充分竞争的态势。目前,我国建筑设计行业已基本形成大中型设计企业、规模化民营设计企业、知名外资设计企业以及数量较多的中小设计企业并存的行业格局。大中型设计企业的项目经验丰富、技术实力雄厚、品牌效应卓越,在大型公共建筑设计、工业建筑设计方面具有一定优势,一般采取规模化、集团化发展模式,业务范围、区域范围覆盖较广,建筑设计通常只是其设计业务的一部分。规模化民营设计企业在市场运作方式、经营管理模式上通常比较灵活,管理成本相对较低。行业中专业实力较强的民营设计企业通常具有较强的前沿创意

16、理念、技术创新能力和灵活的市场化机制,凭借较好过往业绩、对区域文化的深刻理解,在细分设计领域具备较强的创意和技术优势,走精品化设计路线,并逐步成为行业发展的中坚力量。知名外资企业在企业规模、技术实力、组织管理能力方面具有较强的优势,大型项目设计经验丰富,通常通过设立分支机构或者其他方式进入我国建筑设计市场,但同时该等企业在理解客户当地人文特点与区域文化、设计收费水平等方面竞争力相对不高。该等类型的企业代表有美国AECOM技术等。除此之外,行业内诸多中小设计企业则将业务重心放在充当以上企业的配套角色,或独立承接一些低端项目,行业准入门槛较低,设计能力参差不齐。八、 完善工程建设组织模式(一)推广工程总承包模式加快完善工程总承包相关的招标投标、工程计价、合同管理等制度规定,落实工程总承包单位工程设计、施工主体责任。以装配式建筑为重点,鼓励和引导建设内容明确、技术方案成熟的工程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