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813654 上传时间:2023-04-21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1.2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户用光伏电站系统集成业务产业发展研究报告水电产业优势明显,我国已成为全球水电建设的中坚力量。风电产业链完整,7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位列全球前十。光伏产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分别占全球产量的76%、96%、83%和76%。全产业链集成制造有力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成本持续下降、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一、 优化发展方式,大规模开发可再生能源坚持生态优先、因地制宜、多元融合发展,在三北地区优化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基地化规模化开发,在西南地区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开发,在中东南部地区重点推动风电和光伏发电就地就近开发,在东部沿海地区积极推进海上风电集群化开发,稳步推动生物质能多元化开

2、发,积极推动地热能规模化开发,稳妥推进海洋能示范化开发。二、 十四五可再生能源发展主要目标锚定碳达峰、碳中和与2035年远景目标,按照2025年非化石能源消费占比20%左右任务要求,大力推动可再生能源发电开发利用,积极扩大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规模。(一)可再生能源总量目标2025年,可再生能源消费总量达到10亿吨标准煤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在一次能源消费增量中占比超过50%。(二)可再生能源发电目标2025年,可再生能源年发电量达到33万亿千瓦时左右。十四五期间,可再生能源发电量增量在全社会用电量增量中的占比超过50%,风电和太阳能发电量实现翻倍。(三)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目标2025年,全

3、国可再生能源电力总量消纳责任权重达到33%左右,可再生能源电力非水电消纳责任权重达到18%左右,可再生能源利用率保持在合理水平。(四)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目标2025年,地热能供暖、生物质供热、生物质燃料、太阳能热利用等非电利用规模达到6000万吨标准煤以上。三、 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发展概况(一)全球光伏发电市场发展历程在当前全球能源消费结构中,传统化石能源依然占主要地位,受其储量枯竭和全球气候变化影响,以太阳能、风能和生物质能为代表的可再生能源的应用将会愈发重要。就电力行业而言,与其他形式的可再生能源发电相比,光伏发电具有资源储量丰富、场地要求低、开发利用难度低、碳排放量小、转换效率高等优势,引

4、起了全球范围内的广泛关注。光伏发电技术的起源可追溯至1839年法国科学家EBecquerel发现液体的光生伏特效应。自2004年起,光伏发电开始了全球范围内的商业应用。全球光伏发电行业的发展可分为以下四个阶段:2004-2011年,以德国为首的各国推出光伏补贴政策,目的是通过一定的政策和资金的扶持推动光伏发电技术突破和规模增长,促使光伏发电商业化。2011-2013年,欧洲各国纷纷大幅度降低和取消政府补贴,光伏发电投资收益率的大幅下降导致了需求减少,光伏发电行业的盲目扩张和欧洲债务危机也加剧了供需失衡。2013-2015年,经过上一阶段的优胜劣汰和光伏技术的逐渐成熟,光伏发电系统投资成本持续下

5、降,越来越多的国家加入支持光伏发电的行列,具有技术研发优势、规模优势的企业逐渐涌现。2015年至今,随着2015年巴黎协定的签署,各国对新能源愈发重视;同时光伏技术进一步发展推动了光伏发电成本持续下降,光伏发电逐渐脱离补贴,实现平价上网。(二)全球光伏发电应用市场发展概况近年来,随着光伏发电全产业链的技术进步,光伏装机成本不断下降,据SolarPowerEurope统计,2009-2018年,光伏装机成本下降超过80%。光伏装机成本的下降有效降低了光伏装机平准化度电成本(LCOE),根据美国咨询Lazard最新统计,2009-2019年,美国大型地面光伏LCOE下降89%。因此,各国光伏发电应

6、用市场普遍处于补贴退坡、行业市场化程度不断提升的阶段,全球新增光伏装机容量持续增加。四、 稳步推进生物质能多元化开发(一)稳步发展生物质发电优化生物质发电开发布局,稳步发展城镇生活垃圾焚烧发电,有序发展农林生物质发电和沼气发电,探索生物质发电与碳捕集、利用与封存相结合的发展潜力和示范研究。有序发展生物质热电联产,因地制宜加快生物质发电向热电联产转型升级,为具备资源条件的县城、人口集中的乡村提供民用供暖,为中小工业园区集中供热。开展生物质发电市场化示范,完善区域垃圾焚烧处理收费制度,还原生物质发电环境价值。(二)积极发展生物质能清洁供暖合理发展以农林生物质、生物质成型燃料等为主的生物质锅炉供暖,

7、鼓励采用大中型锅炉,在城镇等人口聚集区进行集中供暖,开展农林生物质供暖供热示范。在大气污染防治非重点地区乡村,可按照就地取材原则,因地制宜推广户用成型燃料炉具供暖。(三)加快发展生物天然气在粮食主产区、林业三剩物富集区、畜禽养殖集中区等种植养殖大县,以县域为单元建立产业体系,积极开展生物天然气示范。统筹规划建设年产千万立方米级的生物天然气工程,形成并入城市燃气管网以及车辆用气、锅炉燃料、发电等多元应用模式。(四)大力发展非粮生物质液体燃料积极发展纤维素等非粮燃料乙醇,鼓励开展醇、电、气、肥等多联产示范。支持生物柴油、生物航空煤油等领域先进技术装备研发和推广使用。五、 积极推进地热能规模化开发(

8、一)积极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制冷结合资源情况和市场需求,在北方地区大力推进中深层地热能供暖,因地制宜选择取热不耗水、完全同层回灌或密封式、井下换热技术,最大程度减少对地下土壤、岩层和水体的干扰。探索新型管理技术和市场运营模式,鼓励采取地热区块整体开发方式,推广地热能+多能互补的供暖形式。推动中深层地热能供暖集中规划、统一开发,鼓励开展地热能与旅游业、种养殖业及工业等产业的综合利用。加强中深层地热能制冷研究,积极探索东南沿海中深层地热能制冷技术应用。全面推进浅层地热能开发。重点在具有供暖制冷双需求的华北平原、长江经济带等地区,优先发展土壤源热泵,积极发展再生水源热泵,适度发展地表水源热泵,扩大浅

9、层地热能开发利用规模。满足南方地区不断增长的供暖需求,大力推进云贵等高寒地区地热能开发利用。(二)有序推动地热能发电发展在西藏,青海,四川等地区推动高温地热能发电发展,支持干热岩与增强型地热能发电等先进技术示范。在东中部等中低温地热资源富集地区,因地制宜推进中低温地热能发电。支持地热能发电与其他可再生能源一体化发展。六、 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一体化开发(一)科学有序推进大型水电基地建设推进前期工作,实施雅鲁藏布江下游水电开发。做好金沙江中上游等主要河流战略性工程和控制性水库的勘测设计工作,按照生态优先、统筹考虑、适度开发、确保底线原则,进一步优化工程建设方案。积极推动金沙江岗托、奔子栏、龙盘

10、,雅砻江牙根二级,大渡河丹巴等水电站前期工作。推动工程建设,实现金沙江乌东德、白鹤滩,雅砻江两河口等水电站按期投产;推进金沙江拉哇、大渡河双江口等水电站建设;重点开工建设金沙江旭龙、雅砻江孟底沟、黄河羊曲等水电站。落实网源衔接,推进白鹤滩送电江苏、浙江输电通道建成投产,推进金沙江上游送电湖北等水电基地外送输电通道开工建设。加强四川等地的电网网架结构,提升丰水期通道输电能力,保障水电丰水期送出。积极推进大型水电站优化升级,发挥水电调节潜力。充分发挥水电既有调峰潜力,在保护生态的前提下,进一步提升水电灵活调节能力,支撑风电和光伏发电大规模开发。在中东部及西部地区,适应新能源的大规模发展,对已建、在

11、建水电机组进行增容改造。科学推进金沙江、雅砻江、大渡河、乌江、红水河、黄河上游等主要水电基地扩机。(二)做好生态环境保护与移民安置继续做好水电规划环境影响评价和项目环境影响评价,加强保护措施效果跟踪监测,推进环境影响跟踪评价,持续改进和提升生态环境保护措施及其运行效果。建立健全移民、地方、企业共享水电开发利益的长效机制,充分发挥水电开发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推动库区发展、移民收益与电站效益结合,增强库区发展动力,构筑水电开发共建、共享、共赢的新局面。依托西南水电基地统筹推进水风光综合基地开发建设。做好主要流域周边风能、太阳能资源勘查,依托已建成水电、十四五期间新投产水电调节能力和水电外送通道,

12、推进十四五期间水风光综合基地统筹开发。针对前期和规划水电项目,按照建设水风光综合基地为导向,统筹进行水风光综合开发前期工作。统筹水电和新能源开发时序,做好风电和光伏发电开发及电网接入,明确风电和光伏发电消纳市场,完善水风光综合基地的资源开发、市场交易和调度运行机制,推进川滇黔桂、藏东南水风光综合基地开发建设。七、 可再生能源发展取得显著成就十三五期间,我国可再生能源实现跨越式发展,装机规模、利用水平、技术装备、产业竞争力迈上新台阶,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为可再生能源进一步高质量发展奠定了坚实基础。(一)开发规模持续扩大截至2020年底,我国可再生能源发电装机达到934亿千瓦,占发电总装机的42

13、5%,风电、光伏发电、水电、生物质发电装机分别达到28、25、34、03亿千瓦,连续多年稳居世界第一。(二)利用水平显著提升2020年我国可再生能源利用总量达68亿吨标准煤,占一次能源消费总量的136%。其中,可再生能源发电量22万亿千瓦时,占全部发电量的291%,主要流域水电、风电、光伏发电利用率分别达到97%、97%、98%;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量约5000万吨标准煤。(三)技术水平不断提高水电具备百万千瓦级水轮机组自主设计制造能力,特高坝和大型地下洞室设计施工能力世界领先。陆上低风速风电技术国际一流,海上大容量风电机组技术保持国际同步。光伏技术快速迭代,多次刷新电池转换效率世界纪录,量产单

14、晶硅、多晶硅电池平均转换效率分别达到228%和208%。(四)产业优势持续增强水电产业优势明显,我国已成为全球水电建设的中坚力量。风电产业链完整,7家风电整机制造企业位列全球前十。光伏产业占据全球主导地位,多晶硅、硅片、电池片和组件分别占全球产量的76%、96%、83%和76%。全产业链集成制造有力推动我国可再生能源装备制造成本持续下降、国际竞争力持续增强。(五)政策体系日益完善以可再生能源法为基础,可再生能源发电全额保障性收购管理办法出台,可再生能源电力消纳保障机制稳步实施,市场化竞争性配置有序推进,监测预警机制逐步完善,事中事后监管进一步加强,稳定了市场预期,调动了各类市场主体的积极性。但

15、也应该看到,虽然可再生能源发电增长较快,但在能源消费增量中的比重还低于国际平均水平;可再生能源规模化发展和高效消纳利用的矛盾仍然突出,新型电力系统亟待加快构建;制造成本下降较快,但非技术成本仍相对较高;可再生能源非电利用发展相对滞后;保障可再生能源高质量发展的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健全完善。八、 基本原则(一)坚持创新驱动把创新作为可再生能源发展的根本动力,着力推动可再生能源技术进步、成本下降、效率提升、体制完善,加快培育可再生能源新技术、新模式、新业态,持续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链供应链现代化水平,巩固提升可再生能源产业创新力和竞争力。(二)坚持多元迭代优化发展方式,坚持集中式与分布式并举、陆上与海

16、上并举、就地消纳与外送消纳并举、单品种开发与多品种互补并举、单一场景与综合场景并举,构建可再生能源多能互补、因地制宜、多元迭代发展新局面。(三)坚持系统观念统筹电源与电网、可再生能源与传统化石能源、可再生能源开发与消纳的关系,加快构建新型电力系统,提升可再生能源消纳和存储能力,实现能源绿色低碳转型与安全可靠供应相统一。(四)坚持市场主导落实放管服改革,健全市场机制,破除市场壁垒,营造公平开放、充分竞争的市场环境,充分发挥市场在资源配置中的决定性作用,更好发挥作用,调动全社会开发利用可再生能源的积极性,不断提升可再生能源自我发展、自主发展能力。(五)坚持生态优先践行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发展理念,把生态环境保护摆到更加突出的位置,贯穿到可再生能源规划建设全过程,充分发挥可再生能源的生态环境效益和生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