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化学合成一站式服务产业工作汇报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697829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2 大小:2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药物化学合成一站式服务产业工作汇报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药物化学合成一站式服务产业工作汇报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药物化学合成一站式服务产业工作汇报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药物化学合成一站式服务产业工作汇报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药物化学合成一站式服务产业工作汇报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药物化学合成一站式服务产业工作汇报》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药物化学合成一站式服务产业工作汇报(1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物化学合成一站式服务产业工作汇报重点发展全降解冠脉支架,心脏瓣膜,可降解封堵器,可重复使用介入治疗用器械导管,人工关节和脊柱,3D打印骨科植入物,组织器官诱导再生和修复材料,心脏起搏器,植入式左心室辅助装置,脑起搏器,人工耳蜗,牙种植体,眼科人工晶体,功能性敷料,可降解快速止血材料和医用粘接剂等。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研发投入约450亿元,较2010年翻两番。在重大新药创制科技重大专项推动下,涌现出一批高质量创新成果,十二五期间210个创新药获批开展临床研究,埃克替尼、阿帕替尼、西达本胺、康柏西普等15个1类创新药获批生产,110多个新化学仿制药上市,中药质量控制与安全性技术水平提升,PET

2、-CT、128排CT等一批大型医疗设备和脑起搏器、人工耳蜗等高端植入介入产品获批上市。以屠呦呦获得诺贝尔奖为代表,我国医药创新进一步得到国际认可。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3%提高至30%。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8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768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174%和145%,始终居工业各行业前列。在规模效益快速增长的同时,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产量大幅提高,在保供应、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一、 推进两化深度融合(一)以信息技术创新研发设计手段支持企业建立基于信息化集成的研发平台,开展计算机辅助

3、药物设计、模拟筛选、成药性评价、结构分析和对比研究,提升药物研发水平和效率;采用过程分析技术(PAT),优化制药工艺和质量控制,实现药品从研发到生产的技术衔接和产品质量一致性。提高医药工程项目的数字化设计水平,建立从设计到运行维护的数字化管理平台,实现工程项目全生命周期管理。(二)提高生产过程自动化和信息化水平改进制药设备的自动化、数字化、智能化水平,增强信息上传下控和网通互联功能。采用工业互联网、物联网、大数据和云计算等信息化技术,广泛获取和挖掘生产过程的数据和信息,为生产过程的自动优化和决策提供支撑。推动制造执行系统(MES)在生产过程中的应用,整合集成各环节数据信息,实现对生产过程自动化

4、控制,打造智能化生产车间。(三)应用信息技术改进质量管理建立生产质量信息实时监控系统,实现质量数据的自动采集、管理和可追溯,保证数据的真实性和完整性。开发应用基于过程分析技术的智能化控制系统,建立质量偏差预警系统,最大限度约束、规范和减少员工操作,促进GMP严格执行,有效保证产品质量稳定。二、 行业监管持续强化药品医疗器械审评审批制度改革全面实施,药品注册分类调整,注册标准提高,审评审批速度加快,药品上市许可持有人制度试点,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推进,全过程质量监管加强,将促进技术创新、优胜劣汰和产品质量提升。新修订的环境保护法实施,环保标准提高和监督检查加强,对医药工业绿色发展提出更高要

5、求。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全面深化,公立医院改革及分级诊疗制度加快推进,市场主导的药品价格形成机制逐步建立,以双信封制、直接挂网、价格谈判、定点生产为主的药品分类采购政策全面实施,医保支付标准逐步建立,医保控费及医疗机构综合控费措施推行,对医药工业发展态势和竞争格局将产生深远影响。总体上,十三五时期医药工业面临较好的发展机遇。但也要看到,发达国家依靠技术变革与技术突破正在形成新的竞争优势,其他新兴市场国家已在仿制药国际竞争中赢得先机;前期支撑我国医药工业高速增长的动力正在减弱,各种约束条件不断强化,结构性矛盾进一步凸显,亟需加快增长动能的新旧转换,医药工业持续健康发展仍面临不少困难和挑战。三、 医药

6、行业发展概况(一)全球医药行业发展状况在世界人口总量增长、老龄化加剧、社会医疗卫生支出和医药行业研发投入增加等因素的共同推动下,全球医药市场保持稳定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数据,全球医药市场的规模由2015年的11,050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的13,245亿美元,2020年受新冠疫情等因素的影响,全球医药市场的规模下降至12,988亿美元。全球医药市场主要由化学药和生物药两大板块组成。全球化学药的市场规模由2016年的9,328亿美元增长至2019年10,380亿美元,2020年下降至10,009亿美元。根据Frost&Sullivan的预测,全球医药市场的规模将于203

7、0年达到21,059亿美元,全球化学药市场规模将于2030年达到13,010亿美元。(二)中国医药行业发展状况根据国家统计局数据,从2016年到2020年,我国65岁以上人口占总人口的比重已经由108%增长至135%;我国卫生总费用已经由46,34488亿元增长至72,3064亿元。随着中国老龄化人口的增加、经济持续高度发展、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的上涨、国家医保支出不断加大以及居民健康意识的提高,中国医药市场规模持续高速增长。根据Frost&Sullivan的统计数据,我国医药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12,207亿元增长至2019年的16,330亿元,2020年下降至14,480亿元。我国医药市场

8、主要由化学药、中药、生物药三个板块构成。我国化学药的市场规模由2015年的6,836亿元增长至2019年8,190亿元,2020年下降至7,085亿元。根据Frost&Sullivan的预测,我国医药市场的规模将于2030年达到29,911亿元,我国化学药市场规模将于2030年达到11,438亿元。(三)医药行业研发情况近几十年来,随着疾病种类的多样化,药物的分子结构日益复杂、新药研发的难度也不断增加,大型跨国制药企业纷纷加大了研发投入力度。近年来,医药行业的研发投入持续加大。2019年,全球医药行业的研发支出达到1,860亿美元。根据EvaluatePharma统计,2012年至2019年,

9、全球医药行业的研发支出的复合年增长率约为46%;预计2019年至2026年,全球医药行业研发支出的复合年增长率将保持在32%左右;预计至2026年,全球医药行业的研发支出将达到2,325亿美元。与此同时,单个新分子实体药的研发投入也维持在高位。根据EvaluatePharma统计,2010年至2019年,全球医药研发投入金额不断加大,单个新药的研发成本保持在较高水平。根据EvaluatePharma统计,2010年以来新分子实体药获批数量为每年44个左右;单个新分子实体药的研发投入基本维持在30亿美元至50亿美元的高位。由此可见,创新药的研发风险与成本较高。为应对新药研发风险、控制新药研发成本

10、,跨国制药企业积极寻求专业外包。(四)医药外包服务行业的形成持续高涨的研发投入给跨国制药企业的正常生产运营造成了巨大的成本压力。尤其是在创新药的研发生产领域,创新药生命周期可分为临床前阶段、临床期、临床期、临床期、新药审批、新药获批后的商业化阶段等。创新药的研发一般需要10-15年时间,且单个创新药的研发成本较高。长周期、高风险的创新药研发投入,驱使跨国制药企业逐渐开始寻求专业化的医药外包服务。此外,仿制药制造商带来的市场竞争和制药工艺要求的快速提升也加速了医药行业的专业化分工。仿制药含有与创新药相同的活性成分并具有生物等效性,在创新药专利到期后即可销售。2010年以来,大批创新药专利陆续到期

11、,而仿制药的售价往往大幅低于创新药,因此跨国制药企业亟欲通过外包服务降低生产成本,应对价格竞争。在制药工艺方面,新分子实体药物结构复杂性较过去已大幅度提高,对制药工艺的要求也相应提升,制药工艺决定了新药成本能否被市场承受以及新药能否顺利;此外,跨国制药企业受制于成本及环境保护压力,正积极寻求新技术替代已药物的传统工艺,这些制药工艺的开发有着较高的技术壁垒,因此跨国制药企业也积极寻求专业外包服务。在研发成本增加和专利悬崖的双重压力下,为追求研发效率、经营效率及商业利益的最大化,医药行业的专业化外包,已经成为欧美主要跨国制药企业的重要战略选择。医药外包是指制药企业将新药发现及临床前研究、临床阶段新

12、药开发和已药物的商业化生产运营等各环节进行专业化外包。按新药研发生产的生命周期所处的不同阶段,医药外包服务一般可以包括医药CRO、医药CMO/CDMO和医药CSO服务等。一般而言,医药CRO侧重于实验室阶段小批量新药化合物的合成,临床前研究(如药代动力学、药理毒理学和动物模型等),以及各类临床试验服务。医药CMO/CDMO侧重于临床及商业化阶段制药工艺的开发和药物的制备,在临床阶段解决实验室研究成果在放大生产过程中的技术难题;在商业化阶段不断优化制药工艺持续降低生产成本。医药CSO侧重于为客户在产品或服务的销售和市场营销方面提供全面的专业帮助。四、 拓展新领域发展新业态大力推动互联网+医药,发

13、展智慧医疗产品。开发应用具备云服务和人工智能功能的移动医疗产品、可穿戴设备,各种类型的基于移动互联网的健康管理软件(APP),可实现远程监护、咨询的远程医疗系统。加强对健康医疗大数据的开发和利用,发展电子健康档案、电子病历、电子处方等数据库,实现数据资源互联互通和共享,指导疾病诊治、药物评价和新药开发,发展基于大数据的医疗决策支持系统。(一)培育新的健康消费需求推动家用、养老、康复医疗器械的开发和应用,适应人口老龄化的需要。发展大健康产品,支持医药企业向功能食品、特殊医学用途配方食品、化妆品以及保健、预防、治未病等领域延伸。支持基因测序、肿瘤免疫治疗、干细胞治疗、药物伴随诊断等新型医学技术发展

14、,完善行业准入政策,加强临床应用管理,促进各项技术适应临床需求,紧跟国际发展步伐。(二)推动生产性服务业和服务型制造发展大力发展合同生产、合同研发、医药电子商务、生物技术服务、医疗器械第三方维护保养等新型生产性服务业,促进分工进一步专业化,提高效率和降低成本。围绕生物技术药物和化药制剂,鼓励建设若干个从事合同生产为主的高标准药品生产基地。鼓励医疗器械、制药设备企业开展产品延伸服务,从提供产品向提供整体解决方案转变,建设第三方检验中心、影像中心、透析中心和病理中心等。五、 提高质量安全水平(一)加强质量体系建设强化企业质量主体责任,推动企业严格执行GMP要求,采用先进的质量管理方法和质量控制技术

15、,贯彻质量源于设计理念(QbD),建立覆盖产品全生命周期的质量管理体系和全产业链质量追溯体系,提升全过程质量管理水平。引导企业提升药学服务能力,加强不良反应、不良事件监测。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建立与国际先进水平接轨的生产质量体系。(二)推动重点领域质量提升全面提升基本药物质量水平,落实仿制药质量和疗效一致性评价要求,完成国家基本药物口服固体制剂的一致性评价任务。完善中药质量标准体系,提升中药全产业链质量控制水平,提高产品质量均一性和可控性。实施国家医疗器械标准提高行动计划,开展与国际标准对标,制定在用医疗器械检验技术要求,推动企业改进产品设计、制造工艺和质量控制,提升医疗设备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加强

16、药用辅料和直接接触药品的包装材料和容器的标准体系建设,增加国家标准收载品种,鼓励企业提高规范生产能力,提升质量控制水平。推动企业建立完善测量管理体系,促进提质增效。(三)加强质量品牌建设引导企业增强品牌意识,保护和传承中药传统品牌,鼓励发展非处方药(OTC药物)和医疗器械知名品牌,培育通用名药物大品种,形成一批销售额20亿元以上品牌仿制药,改变产品同质化发展、市场集中度低的局面,促进质量安全水平提升和产业升级。六、 规模效益快速增长十二五期间,规模以上医药工业增加值年均增长134%,占全国工业增加值的比重从23%提高至30%。2015年,规模以上企业实现主营业务收入26885亿元,实现利润总额2768亿元,十二五期间年均增速分别为174%和145%,始终居工业各行业前列。在规模效益快速增长的同时,产品品种日益丰富,产量大幅提高,在保供应、稳增长、调结构等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七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