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性能烧结钕铁硼行业前景分析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69590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7 大小:19.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行业前景分析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性能烧结钕铁硼行业前景分析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性能烧结钕铁硼行业前景分析报告(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性能烧结钕铁硼行业前景分析报告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引资与引智并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矿产资源开发和应用产业合作,推动中国稀土标准国际化,提高国际竞争力。建成若干家技术一流、装备先进的创新中心,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高端稀土功能材料及器件达到或接近国际先进水平。重点企业研发费用占营业收入比重从3%提高到5%。六大稀土集团完成对全国所有稀土开采、冶炼分离、资源综合利用企业的整合,形成科学规范的现代企业治理结构。稀土资源保护能力进一步提升,全行业实现绿色转型,有效保障国家战略资源安全。一、 支持创新体系和能力建设,培育行业新动能(一)完善行业创新体系充分发挥科

2、技创新的核心引领作用,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政产学研用相结合的稀土创新体系,推进建设国家、行业创新中心和服务平台。瞄准中国制造2025、战略性新兴产业等国家战略和未来产业发展制高点,开展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实现稀土功能材料在新一代信息技术、工业机器人等重点应用领域的突破,培育具有较强创新能力的先进企业;开展稀土金属资源高效分离提取、低成本绿色冶炼分离、高端产品制备、废旧稀土金属回收等技术与关键装备研究。(二)加强知识产权和标准体系建设加强稀土专利分析与战略研究、知识产权保护机制研究,构建产业化导向的稀土技术核心专利和专利池。支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项目开发,鼓励企业申

3、请国外专利。发挥稀土企业、科研院所、高校、学术团体和行业组织在标准制定中的重要作用,完善稀土国内标准体系,严格执行强制性标准,搭建稀土标准化信息平台,服务行业管理。(三)推进稀土功能机理研究挖掘稀土元素本征特性,探索稀土材料新功能,拓展新应用。瞄准国际新材料前沿,开展基于材料基因工程的稀土磁性、催化、光功能等新材料研究,突破一批国家亟需、引领未来发展的稀土新材料及绿色制备关键技术。二、 行业管理体系基本健全成立了工业和信息化部牵头的稀有金属部际协调机制,设立了稀土办公室,组建了中国稀土行业协会;主要稀土产区成立了地方稀土办公室和相应协调机构。二是制定了行业管理制度。出台实施了稀土开采生产总量控

4、制计划、行业规范、环保核查、增值税专用发票、资源税、战略储备、产业调整升级财政专项等管理制度。三是地方监管责任得到落实,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地建立市县乡网络化管理体系。四是建立了相对完善的稀土技术标准体系,涵盖了稀土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和加工等全产业链,标准与国家相关政策配套实施,有效规范了稀土生产与贸易活动。三、 应用产业发展成果显著稀土磁性、催化材料产量年均增幅超过15%,稀土磁性、发光、储氢等主要功能材料产量占全球总产量70%以上。二是产品性能大幅提升。稀土磁性材料综合性能(磁能积+矫顽力)由60提高到70以上,基本满足电动汽车、风力发电设备等需要,汽车尾气净化催化器达到国V标准,国产石油

5、裂化催化剂自给率超过90%,LED器件发光效率由90流明/瓦提高到150流明/瓦以上。三是取得一批突破性成果。国产汽车尾气催化剂和器件打入国际知名企业,稀土脱硝催化剂在电力、钢铁、玻璃等工业窑炉废气处理中实现产业化示范应用,高端稀土激光晶体、闪烁晶体、超高纯稀土金属和化合物、高性能稀土合金等关键制备技术取得突破,产品基本满足重点工程和国防科工的急需。四、 强化资源和生态保护,促进可持续发展(一)加强稀土资源管理加强国家对稀土资源勘查、开发、利用的统一规划,根据资源形势和市场需求,合理调控开采、生产总量,保障国家经济安全和长远发展需要,到2020年稀土年度开采量控制在14万吨以内。严厉打击稀土生

6、产违法违规行为,在开发中保护,在保护中开发。严格市场准入制度,除六家大型稀土企业集团外不再新增采矿权。继续支持内蒙古包头、四川凉山、江西赣州、福建龙岩等重点资源地完善矿区资源保护和监控设施,加强稀土矿采选项目技术改造。加强对探明的大中型矿产地资源储备和保护,与全国矿产资源规划(2016-2020年)相衔接,划定一批国家规划矿区,实行统一规划,规模开发,重点监督,推动优质资源保护与合理利用。(二)加强资源地生态保护严格执行国家和地方污染物排放标准,对建设项目和企业环评严格审查,坚决淘汰落后产能。推广采用采矿新技术、新工艺,落实稀土矿山地质环境保护与治理恢复保证金制度和经济责任,加强尾矿库处理处置

7、与综合利用,实行生产排污许可证制度;推广离子型稀土矿浸萃一体化、冶炼分离污染防治新技术,促进行业清洁生产。建立稀土绿色开发机制,落实行业规范条件,全面推行稀土行业强制性清洁生产审核。(三)按功能分元素管理稀土将稀土元素按资源稀缺程度及功能开发情况划分为战略性、关键性及一般性三类,实行元素分类管理,实现元素价值和经济利益相匹配。加强战略性、关键性产品储备,健全稀土储备体系。加强对中重稀土元素的开采、生产、流通等全产业链管理,坚决打击稀土违法违规生产和出口走私、逃避缴纳税款等行为。五、 推动集约化和高端化发展,调整优化结构(一)推动稀土集约化发展继续实施大集团战略,进一步推动稀土矿山开采和冶炼分离

8、、资源综合利用的集约化生产,将矿山开采、冶炼分离及资源综合利用全部纳入六家集团管理,实现稀土集中生产、管理、工艺流程再造。完善集团间协作机制,加强行业自律,维护市场秩序,保持供需平衡,承担社会责任。支持集团做大应用产业,提升核心竞争力。支持江西赣州中国稀金谷建设,推动内蒙古包头、福建龙岩、四川凉山等重点稀土资源地产业转型升级,延长产业链,提高产品附加值。(二)促进稀土材料高值应用加快发展高性能稀土磁性、储氢、晶体、发光、高频等新材料,提升稀土关键材料和零部件保障能力,培育稀土在航空航天、轨道交通、海洋工程、工业机器人、高档数控机床、医疗器械等领域的应用,发挥稀土材料在未来社会发展中数字化、智能

9、化、网络化建设的支撑作用。(三)实现上下游产业协同发展向下游延伸产业链,推动稀土磁性材料-永磁电机、稀土发光材料-LED显示器件、稀土催化材料-工业窑炉脱硝功能器件、稀土合金材料-汽车及航天航空零部件等稀土深加工及应用产业一体化发展,形成与终端应用需求相适应的原料供给体系,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以工业机器人、节能环保、新能源汽车等终端应用需求为导向,鼓励下游企业参与稀土新材料研发,加强稀土与应用产业紧密衔接,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稀土功能元器件和零部件,提升稀土功能材料及元器件研发、生产水平,实现稀土全产业链优化升级。六、 产业结构调整取得突破稀土冶炼分离企业从99家压缩到59家,6家稀土

10、集团主导市场的格局初步形成,整合了全国23家稀土矿山中的22家、59家冶炼分离企业中的54家,扭转了多、小、散的局面,冶炼分离产能从40万吨压缩到30万吨。二是产品结构进一步优化。以资源开采、冶炼分离和初级产品加工为主的产业结构加快向以中高端材料和应用产品为主的方向转变,80%以上的初级加工品被用于制造磁性、催化、储氢、发光、抛光等功能材料。三是产业布局趋于合理。围绕资源地建成包头、赣州、凉山、龙岩等稀土资源开采和冶炼分离基地,产能分别占全国90%、60%以上;围绕消费市场建成宁波、厦门、成都、包头等稀土应用产业基地,稀土磁性、催化、发光材料产业规模分别占全国70%、50%、45%以上。七、

11、稀土违法违规行为得到遏制相关部门协调配合连续开展了多次打击稀土行业违法违规行为专项行动,累计查处违法违规案件113起,捣毁非法采矿点14个,关闭生产企业28家,处罚贸易企业19家,查扣非法及走私稀土矿产品36万多吨,罚款23亿元。二是内蒙古包头市白云鄂博矿区、尾矿库实现了全封闭式管理;江西赣州、四川凉山等重点资源地建设了稀土矿区保护设施和开采监管系统。三是建设稀土产品追溯体系。目前,我国稀土行业发展仍存在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资源保护仍需加强,私挖盗采、买卖加工非法稀土矿产品、违规生产等问题时有发生;持续创新能力不强,核心专利受制于人,基础研究整体实力有待提升;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上游冶炼分离产能过剩,下游高端应用产品相对不足,元素应用不平衡;相关法律体系仍不完善,一些地方监管责任尚未完全落到实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