集成电路行业整体概况研究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695702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6 大小:25.2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集成电路行业整体概况研究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集成电路行业整体概况研究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集成电路行业整体概况研究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集成电路行业整体概况研究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集成电路行业整体概况研究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集成电路行业整体概况研究》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集成电路行业整体概况研究(1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集成电路行业整体概况研究十二五期间,我国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快速发展。2015年,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8%左右,产业创新能力和盈利能力明显提升。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新能源等领域一批企业的竞争力进入国际市场第一方阵,高铁、通信、航天装备、核电设备等国际化发展实现突破,一批产值规模千亿元以上的新兴产业集群有力支撑了区域经济转型升级。大众创业、万众创新蓬勃兴起,战略性新兴产业广泛融合,加快推动了传统产业转型升级,涌现了大批新技术、新产品、新业态、新模式,创造了大量就业岗位,成为稳增长、促改革、调结构、惠民生的

2、有力支撑。一、 集成电路行业整体概况(一)集成电路产业链集成电路行业作为全球信息化时代进程中的重要驱动力,由于其涉及微电子技术、光电子技术、通讯技术、半导体制造等多项专业领域,具有较高的行业壁垒,已逐步成为衡量一个国家或地区整体经济实力和国际竞争力的重要因素。集成电路行业目前已形成成熟完备的产业链条,从上游至下游包括集成电路设计行业、制造行业和封装测试行业,产业格局紧密协作、分工明确。集成电路设计处于行业上游,通过芯片的研发及设计为客户提供芯片解决方案以满足其特定需求。集成电路制造业整体处于产业链中下游,主要为上游集成电路设计企业的设计方案提供制造服务。下游封装测试行业主要对量产芯片进行封装、

3、系统性测试以满足各项出厂指标。(二)全球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概况近年来,人工智能、云计算、物联网等新兴领域在全球进入快速发展阶段,提升了高端集成电路、射频器件、功率器件等产品的需求,同时也驱动了专用SoC芯片、驱动传感器技术的创新,集成电路已经广泛应用于通讯、计算机、消费电子、医疗等多个领域。2020年由于疫情防控政策衍生出居家办公、线上社交、线上消费等行为习惯,大幅刺激了消费电子的需求,部分领域例如智能手机、电动汽车行业甚至出现芯片供不应求的情况。根据WSTS(世界半导体业贸易统计协会)数据统计,2021年全球半导体市场销售额强势增长到5,560亿美元,同比增长约26%。美国企业仍为全球市场供给

4、端主导者,根据ICInsights报告统计,美国半导体企业2021年全球整体市场占有率达到54%,美国在IDM、Fabless企业和整体市场都处于绝对主导地位,市占率均超过45%。2021年中国大陆半导体企业仅占全球IC市场份额的4%,发展中国大陆半导体产业任重道远。(三)中国集成电路行业发展概况我国集成电路产业结构目前整体处在均衡发展的状态,从最初以中低端封装测试为产业支柱,逐步拓展到以设计、制造、封装测试为3大核心的完整产业链,结构持续优化,产业趋于均衡。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统计,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产业销售额为10,4583亿元,同比增长182%,同时也实现了行业销售额和增速的双增长

5、。其中,设计业销售额比重仍然最高,其销售额为4,519亿元,同比增长196%;制造业和封装测试业的销售额分别为3,1763亿元和2,763亿元,同比增长比率分别为241%和101%。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日益提高,国内市场对集成电路产品的需求与日俱增,如新能源汽车、电子消费品、工业设备等领域的快速发展为集成电路产品开辟了更多的应用场景。由于我国集成电路行业起步较晚,目前仍需要依靠大量进口来满足市场需求,尤其是高端芯片领域长期由高通、英特尔等巨头所垄断。根据中国半导体行业协会数据统计,2021年我国集成电路产品进口额为4,3255亿美元,同比增长236%,国内巨大的市场体量带动了

6、高端芯片进口的旺盛需求。二、 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落实大数据发展行动纲要,全面推进重点领域大数据高效采集、有效整合、公开共享和应用拓展,完善监督管理制度,强化安全保障,推动相关产业创新发展。统筹布局建设国家大数据公共平台,制定出台数据资源开放共享管理办法,推动建立数据资源清单和开放目录,鼓励社会公众对开放数据进行增值性、公益性、创新性开发。加强大数据基础性制度建设,强化使用监管,建立健全数据资源交易机制和定价机制,保护数据资源权益。发展大数据在工业、农业农村、创业创新、促进就业等领域的应用,促进数据服务业创新,推动数据探矿、数据化学、数据材料、数据制药等新业态、新模式发展。加强海量数据存储、数据

7、清洗、数据分析挖掘、数据可视化等关键技术研发,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大数据处理、分析和可视化软硬件产品,培育大数据相关产业,完善产业链,促进相关产业集聚发展。推进大数据综合试验区建设。建立大数据安全管理制度,制定大数据安全管理办法和有关标准规范,建立数据跨境流动安全保障机制。加强数据安全、隐私保护等关键技术攻关,形成安全可靠的大数据技术体系。建立完善网络安全审查制度。采用安全可信产品和服务,提升基础设施关键设备安全可靠水平。建立关键信息基础设施保护制度,研究重要信息系统和基础设施网络安全整体解决方案。顺应网络化、智能化、融合化等发展趋势,着力培育建立应用牵引、开放兼容的核心技术自主生态体系,

8、全面梳理和加快推动信息技术关键领域新技术研发与产业化,推动电子信息产业转型升级取得突破性进展。提升关键芯片设计水平,发展面向新应用的芯片。加快16/14纳米工艺产业化和存储器生产线建设,提升封装测试业技术水平和产业集中度,加紧布局后摩尔定律时代芯片相关领域。实现主动矩阵有机发光二极管(AMOLED)、超高清(4K/8K)量子点液晶显示、柔性显示等技术国产化突破及规模应用。推动智能传感器、电力电子、印刷电子、半导体照明、惯性导航等领域关键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提升新型片式元件、光通信器件、专用电子材料供给保障能力。三、 发展人工智能培育人工智能产业生态,促进人工智能在经济社会重点领域推广应用,打造国

9、际领先的技术体系。加快人工智能支撑体系建设。推动类脑研究等基础理论和技术研究,加快基于人工智能的计算机视听觉、生物特征识别、新型人机交互、智能决策控制等应用技术研发和产业化,支持人工智能领域的基础软硬件开发。加快视频、地图及行业应用数据等人工智能海量训练资源库和基础资源服务公共平台建设,建设支撑大规模深度学习的新型计算集群。鼓励领先企业或机构提供人工智能研发工具以及检验评测、创业咨询、人才培养等创业创新服务。在制造、教育、环境保护、交通、商业、健康医疗、网络安全、社会治理等重要领域开展试点示范,推动人工智能规模化应用。发展多元化、个性化、定制化智能硬件和智能化系统,重点推进智能家居、智能汽车、

10、智慧农业、智能安防、智慧健康、智能机器人、智能可穿戴设备等研发和产业化发展。鼓励各行业加强与人工智能融合,逐步实现智能化升级。利用人工智能创新城市管理,建设新型智慧城市。推动专业服务机器人和家用服务机器人应用,培育新型高端服务产业。四、 完善网络经济管理方式(一)深化电信体制改革全面推进三网融合,进一步放开基础电信领域竞争性业务,放宽融合性产品和服务的市场准入限制,推进国有电信企业混合所有制试点工作。破除行业壁垒,推动各行业、各领域在技术、标准、监管等方面充分对接,允许各类主体依法平等参与市场竞争。(二)加强相关法律法规建设针对互联网与各行业融合发展的新特点,调整不适应发展要求的现行法规及政策

11、规定。落实加强网络信息保护和信息公开有关规定,加快推动制定网络安全、电子商务等法律法规。五、 促进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突破发展,引领中国制造新跨越顺应制造业智能化、绿色化、服务化、国际化发展趋势,围绕中国制造2025战略实施,加快突破关键技术与核心部件,推进重大装备与系统的工程应用和产业化,促进产业链协调发展,塑造中国制造新形象,带动制造业水平全面提升。力争到2020年,高端装备与新材料产业产值规模超过12万亿元。(一)打造智能制造高端品牌着力提高智能制造核心装备与部件的性能和质量,打造智能制造体系,强化基础支撑,积极开展示范应用,形成若干国际知名品牌,推动智能制造装备迈上新台阶。(二)大力发

12、展智能制造系统加快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技术的深度融合,开展集计算、通信与控制于一体的信息物理系统(CPS)顶层设计,探索构建贯穿生产制造全过程和产品全生命周期,具有信息深度自感知、智慧优化自决策、精准控制自执行等特征的智能制造系统,推动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机器人自动化生产线、数字化车间、智能工厂建设,提供重点行业整体解决方案,推进传统制造业智能化改造。建设测试验证平台,完善智能制造标准体系。(三)推动智能制造关键技术装备迈上新台阶构建工业机器人产业体系,全面突破高精度减速器、高性能控制器、精密测量等关键技术与核心零部件,重点发展高精度、高可靠性中高端工业机器人。加快高档数控机床与智能加工中心

13、研发与产业化,突破多轴、多通道、高精度高档数控系统、伺服电机等主要功能部件及关键应用软件,开发和推广应用精密、高速、高效、柔性并具有网络通信等功能的高档数控机床、基础制造装备及集成制造系统。突破智能传感与控制装备、智能检测与装配装备、智能物流与仓储装备、智能农业机械装备,开展首台套装备研究开发和推广应用,提高质量与可靠性。(四)打造增材制造产业链突破钛合金、高强合金钢、高温合金、耐高温高强度工程塑料等增材制造专用材料。搭建增材制造工艺技术研发平台,提升工艺技术水平。研制推广使用激光、电子束、离子束及其他能源驱动的主流增材制造工艺装备。加快研制高功率光纤激光器、扫描振镜、动态聚焦镜及高性能电子枪

14、等配套核心器件和嵌入式软件系统,提升软硬件协同创新能力,建立增材制造标准体系。在航空航天、医疗器械、交通设备、文化创意、个性化制造等领域大力推动增材制造技术应用,加快发展增材制造服务业。六、 加快生物产业创新发展步伐,培育生物经济新动力把握生命科学纵深发展、生物新技术广泛应用和融合创新的新趋势,以基因技术快速发展为契机,推动医疗向精准医疗和个性化医疗发展,加快农业育种向高效精准育种升级转化,拓展海洋生物资源新领域、促进生物工艺和产品在更广泛领域替代应用,以新的发展模式助力生物能源大规模应用,培育高品质专业化生物服务新业态,将生物经济加速打造成为继信息经济后的重要新经济形态,为健康中国、美丽中国

15、建设提供新支撑。到2020年,生物产业规模达到810万亿元,形成一批具有较强国际竞争力的新型生物技术企业和生物经济集群。(一)构建生物医药新体系加快开发具有重大临床需求的创新药物和生物制品,加快推广绿色化、智能化制药生产技术,强化科学高效监管和政策支持,推动产业国际化发展,加快建设生物医药强国。(二)推动生物医药行业跨越升级加快基因测序、细胞规模化培养、靶向和长效释药、绿色智能生产等技术研发应用,支撑产业高端发展。开发新型抗体和疫苗、基因治疗、细胞治疗等生物制品和制剂,推动化学药物创新和高端制剂开发,加速特色创新中药研发,实现重大疾病防治药物原始创新。支持生物类似药规模化发展,开展专利到期药物

16、大品种研发和生产,加快制药装备升级换代,提升制药自动化、数字化和智能化水平,进一步推动中药产品标准化发展,促进产业标准体系与国际接轨,加速国际化步伐。发展海洋创新药物,开发具有民族特色的现代海洋中药产品,推动试剂原料和中间体产业化,形成一批海洋生物医药产业集群。七、 促进数字创意产业蓬勃发展,创造引领新消费以数字技术和先进理念推动文化创意与创新设计等产业加快发展,促进文化科技深度融合、相关产业相互渗透。到2020年,形成文化引领、技术先进、链条完整的数字创意产业发展格局,相关行业产值规模达到8万亿元。(一)创新数字文化创意技术和装备适应沉浸式体验、智能互动等趋势,加强内容和技术装备协同创新,在内容生产技术领域紧跟世界潮流,在消费服务装备领域建立国际领先优势,鼓励深度应用相关领域最新创新成果。加大空间和情感感知等基础性技术研发力度,加快虚拟现实、增强现实、全息成像、裸眼三维图形显示(裸眼3D)、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