铝塑膜产业工作报告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695651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20 大小:27.5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铝塑膜产业工作报告_第1页
第1页 / 共20页
铝塑膜产业工作报告_第2页
第2页 / 共20页
铝塑膜产业工作报告_第3页
第3页 / 共20页
铝塑膜产业工作报告_第4页
第4页 / 共20页
铝塑膜产业工作报告_第5页
第5页 / 共2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铝塑膜产业工作报告》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铝塑膜产业工作报告(2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铝塑膜产业工作报告以支撑系统安全稳定高效运行为原则,合理确定电网侧储能的发展规模。建立电网侧独立储能电站容量电价机制,逐步推动储能电站参与电力市场。科学评估新型储能输变电设施投资替代效益,探索将电网替代性储能设施成本收益纳入输配电价回收。一、 铝塑膜行业经营模式(一)铝塑膜行业以销定产模式软包锂电池用铝塑膜规格众多,不同的下游锂电池厂商对产品的品种、规格和性能等方面需求差异较大,即使同一客户也会因锂电池下游终端产品的工艺和质量控制标准的不同,其对不同批次的铝塑膜需求也不尽相同。因此,铝塑膜厂商必须根据客户的订单要求进行针对性的设计和生产,而通常客户对供货期的时间要求较紧,这需要供应商在销售接单

2、、原材料采购、存货储备、生产计划、物流运输等一系列环节均保持运转顺畅,对企业的管理水平要求较高。(二)铝塑膜行业生产工艺决定配套设备模式铝塑膜行业属于资金密集型、技术密集型行业,且铝塑膜制造的技术门槛较高。企业投产建设生产线需要投入巨额资金在涂布设备、挤出复合设备、干复设备、分切设备及检测设备等固定资产购置、安装方面。铝塑膜对配套设备要求的高精度导致其生产难度远高于一般的薄膜设备,要求生产设备的定制和应用需与工艺配套,即先有工艺再根据工艺定制设备,因此铝塑膜生产厂商的自主工艺技术水平将直接影响到生产设备的定制和最终产品性能水平。(三)铝塑膜行业供应商认证模式对于下游锂电池厂商而言,铝塑膜对于锂

3、电池的安全性能非常重要,直接影响到产品合格率、产品可靠性及生产成本,且其对供应商的稳定供应能力十分关注。因此,下游锂电池厂商对铝塑膜供应商的选择非常慎重,执行严格的评估与准入制度,选择标准涉及企业规模、技术水平、生产能力、质量控制、管理体系、产品成本、产品性能、供货周期等方面,同时还需接受客户的现场审核与批次检测。铝塑膜厂商申请通过下游中高端客户的供应商资格认证,是其进入并不断拓展市场的关键。二、 铝塑膜行业下游应用领域的需求分析铝塑膜伴随软包锂电池广泛应用于消费电子、新能源汽车、医疗、电动工具等行业。2020年以来我国积极出台多项政策刺激消费,内需市场稳步增长,锂电池市场需求快速提升。其中,

4、新能源汽车恢复增速势头,消费电子较快增长,储能等新兴市场开拓初现成效。在此带动下,我国锂电池累计产量达到1885亿只,同比增长199%,增速较2019年提升75个百分点。尽管2020年我国锂电池价格继续下滑,但降幅收窄,再加上产量增速明显提升,2020年我国锂电池产业规模达到了1,980亿元,同比增长13%,增速较上年提高12个百分点,回暖态势明显。锂电池下游市场可进一步细分为3C数码、动力与储能领域。据SNE数据,目前软包锂电池的全球装机占比约28%,主要应用于3C数码领域。具体来看,软包锂电池在3C数码领域渗透率最高,市场已经处于增长平缓期;动力领域渗透率大幅增长,市场处于爆发期;储能领域

5、渗透率较低,市场处于发展初期。(一)铝塑膜3C数码领域需求分析软包电池最开始主要应用在3C数码领域,随着数码电池的内部集成进程而快速发展,目前渗透率已处于较高水平。2020年,全球锂电池出货量达到2945GWh,其中3C领域锂电池约1078GWh。根据EVTank等发布的中国小软包锂离子电池行业发展白皮书(2021年),预计至2025年,应用于3C数码等产品的小软包锂电池的全球出货量将达到960亿颗,年复合增速1170%,2014-2017年软包锂电池在3C领域的渗透率快速提升至70%,随着3C数码市场日渐成熟,截至2020年软包锂电池渗透率为811%。从竞争格局来看,ATL以259%的市场份

6、额排名第一,超过韩国企业SDI和LGES,中国本土企业珠海冠宇以44%的市场份额排名第四。大量的中小型企业占据了其他部分中442%的市场份额。随着消费电子对高续航、便携化的需求增加,下游电池厂商对电池容量、设计灵活性以及循环寿命提出了更高要求,预计软包电池在智能手机、平板电脑以及智能可穿戴设备市场的渗透率将继续提升。传统消费电子产品近年来普及率维持在高位,市场趋于饱和,出货量增速放缓或有轻微下滑。根据IDC统计2021年全球智能手机出货量达135亿部,恢复增长态势,其原因主要系2020年上半年疫情影响生产以及芯片产能紧张影响,随着疫情有效控制叠加5G商用深化驱动5G手机出货量高速增长,未来智能

7、手机出货量有望保持稳定增长态势。2020、2021年平板电脑出货量明显回暖,分别达到164亿台、168亿台。原因系疫情催生线上办公以及在线教育需求,驱动上游平板电脑出货量释放。由于线上办公、在线课程使用习惯未来有望部分留存,预计后期平板电脑出货有望保持稳定增长。尽管传统消费电子行业进入稳定增长期,但以无人机、智能可穿戴设备、无线蓝牙音箱、娱乐机器人等为代表的新兴3C产品又为行业增长带来了新的活力。根据相关数据显示,中国可穿戴设备出货量逐年增加,2016-2020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由1479亿元增至5592亿元,2021年我国可穿戴设备市场规模可达6985亿元。新兴电子产品市场的扩张将带动

8、高端锂电池等的需求增长,未来该领域中铝塑膜的应用增长可期。(二)铝塑膜动力领域需求分析目前,市场主流动力电池技术路线主要包括圆柱、方形以及软包三种封装方式。软包电池由于具有系统比能量较高、安全性较高以及设计灵活性较强的特点,成为新能源汽车厂商的一大主流选择。根据EVTank的统计数据,依托于下游市场高速增长的需求,全球动力软包电池出货量从2016年的82GWh快速上升至2020年的396GWh,复合增长率高达4824%。2021年我国国内动力电池装机量为140GWh,同比上升165%。分电池结构看,方形电池占据主要市场,2021年国内方形电池装机量121GWh,同比上升139%。软包电池202

9、1年占国内动力电池的市场份额约7%,装机量则较2020年同比上升161%,呈现快速增长,随着技术进步带来的降本和终端市场消费升级,据GGII预测,2025年中国软包动力电池的出货量或将达到886GWh,年均复合增速36%。相较于海外市场,软包电池在国内市场的渗透率较低,主要受到成本以及生产技术的影响。随着近年来铝塑膜行业的不断推进,能够进一步降低国产铝塑膜成本,从而降低国内软包电池成本,提升其市场份额。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21-2035年)提出,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市场竞争力明显提高,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20%,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30%;到2030年,新能源汽车形

10、成市场竞争优势,销量占当年汽车总销量的40%,有条件自动驾驶智能网联汽车销量占比70%。在利好政策驱动下,我国新能源汽车由培育期进入成长期,产销量不断攀升,工信部数据显示,2021年我国新能源汽车销售完成3521万辆,同比增长16倍,连续7年位居全球第一。随着下游新能源汽车市场的快速发展,动力电池也进入爆发期,GGII根据新能源汽车交强险口径数据统计显示,2021年我国动力电池装机量约13998Wh,同比增长128%。从装机量应用领域来看,2021年新能源乘用车领域装机约12274GWh,同比增长169%。软包电池安全性能好、能量效率高,在海外新能源市场占有较高的市场份额,越来越多的海外车型采

11、用软包电池。据EVsales数据,2020年欧洲销量前10的车型中,有9种搭载软包电池,具体包括日产、雷诺、大众、现代等知名汽车品牌。欧洲新能源汽车渗透率提升带动软包电池出货量快速增长。工信部、发改委、科技部联合印发的汽车产业中长期发展规划中对我国新能源汽车产业提出要求:到2025年,新能源汽车动力电池系统比能量应达到350Wh/kg。现阶段主流量产的软包动力电池平均系统比能量已达到260Wh/kg,高于圆柱电池及方形电池,成为现有电池材料技术中最有望达到国家动力电池能量密度要求的产品体系之一。目前,国内多家主流电动车企也开始布局软包动力电池车型,包括东风、北汽新能源、比亚迪等。软包锂电池需求

12、呈现上升趋势,因此,未来铝塑膜在动力电池领域的应用将进一步深化。新能源汽车所使用的动力电池在实际应用中存在多种技术路线,按照电池的封装方式和形状,可以分为软包电池、方形电池、圆柱电池等;按照正极材料的类型,主要可以分为三元材料电池、磷酸铁锂电池等。国内外动力电池行业目前均处于多种技术路线并存的阶段,主流应用技术主要包括三元软包电池和磷酸铁锂方形电池等。2020年起,磷酸铁锂电池通过CTP等技术发展,在能量密度方面得到显著提升,叠加其成本较低,因此市场份额逐渐扩大,国内多款热销车型使用磷酸铁锂电池,如比亚迪汉EV、比亚迪DM-i车型、特斯拉Model3/Y、五菱miniEV等。软包电池电芯采用铝

13、塑膜作为封装材料,在出现极端情况时容易被刺穿,因而在电池包环节需要加入金属防护层给予更多的保护,导致成组效率不高。2021年1月,比亚迪(002594SZ)发布DM-i超级混动专用功率型刀片电池,将铝塑膜应用于磷酸铁锂电池中,该技术具体采用卷芯软铝包装+刀片硬铝外壳的创新结构设计,卷绕方式可提升体积利用率,二次密封可提升安全性。另外,宝能也申请了类似专利:将多个软包电芯堆叠组成叠片体,从而减少螺钉等连接件的使用量,并实现电池电压和温度的快速采集,进而提高电池组装的生产效率并降低组成成本。基于该技术创新,磷酸铁锂电池良好的发展势头将带动铝塑膜行业持续快速发展,下游锂电池厂商在技术层面的不断创新能

14、够在提升电池能量密度和综合性能的同时增加铝塑膜的应用场景。(三)铝塑膜储能需求分析储能是我国战略性新兴产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近年来相关鼓励政策的加速出台为储能产业大发展铺路,推动行业进入规模化发展阶段。2016年3月,发展储能与分布式能源被列入我国十三五规划百大工程项目,储能首次进入国家发展规划。此后,在各部委历年发布的十三五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规划中国制造2025能源装备实施方案能源技术革命创新行动计划(2016-2030年)国家创新驱动发展战略纲要等国家重大发展战略和规划中,均明确提出加快发展高效储能、攻克储能关键技术、积极推进储能技术研发应用等任务和目标。储能作用是调节用电高峰、提高用电

15、效率,对于促进能源结构向低碳转型起到重要作用,新型储能是能源领域碳达峰、碳中和的关键支撑之一。储能方式主要包括物理储能和化学储能,截至2020年底,全球累计储能装机规模为191GW,其中90%为物理储能中的抽水蓄能,但此类技术受地理因素限制较大,而电化学储能具有不受地理因素限制、快速响应能力强等特点,正在大规模商用部署中,有望逐渐成为主流储能方式。据国家发改委、国家能源局印发的关于加快推动新型储能发展的指导意见,2025年国内新型储能装机规模将达30GW以上,未来五年将实现新型储能从商业化初期向规模化转变,到2030年实现新型储能全面市场化发展。目前电化学储能中应用较为广泛的包括铅酸电池、液流

16、电池、锂电池、钠硫电池。其中,锂电池的能量密度较高,可达200500Wh/L,且具有循环寿命长、绿色环保等特点,因此在各类电化学储能技术中具有较强优势。随着锂电池制造成本的降低以及国家储能支持政策的相继推出落地,储能锂电池市场有望迎来爆发式发展。根据IHSMarkit数据,储能型锂电池应用产业光伏发电、电池储能、终端应用的转型趋势使其规模大幅增长,2021年上半年我国储能锂电池产量达到15GWh,同比增长260%,未来有望延续高增长趋势。软包锂电池能量密度高、安全性具优势,未来能够受到储能应用的进一步青睐。储能电池主要是指使用于光伏发电设备、风力发电设备等可再生能源储蓄能源用的蓄电池。LG、SKI为代表的厂商将软包电池广泛推广至日韩及欧美国家的家用储能及工商业储能市场,根据EVTank统计数据,2016年储能软包电池装机量为25GWh,至2020年上升至82GWh,复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