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动车产业策划方案

上传人:刘****2 文档编号:349695187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76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动车产业策划方案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电动车产业策划方案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电动车产业策划方案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电动车产业策划方案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电动车产业策划方案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动车产业策划方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动车产业策划方案(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动车产业策划方案在重点行业推广先进适用环保治理装备,推动形成稳定、高效的治理能力。在大气污染防治领域,聚焦烟气排放量大、成分复杂、治理难度大的重点行业,开展多污染物协同治理应用示范。深入推进钢铁行业超低排放改造,稳步实施水泥、焦化等行业超低排放改造。加快推进有机废气(VOCs)回收和处理,鼓励选取低耗高效组合工艺进行治理。在水污染防治重点领域,聚焦涉重金属、高盐、高有机物等高难度废水,开展深度高效治理应用示范,逐步提升印染、造纸、化学原料药、煤化工、有色金属等行业废水治理水平。一、 场地电动车行业技术水平及技术特点场地电动车技术水平主要体现在整体结构设计、车用能源系统、驱动电气系统、外观设计

2、等方面。(一)场地电动车行业整体结构设计良好的车体结构对场地电动车至关重要,结构设计主要包含车架结构和悬架结构的设计。一方面,车架结构主要考虑场地电动车的承载性,要求车架兼顾刚度和轻量化的要求;另一方面,悬架结构主要考虑场地电动车的舒适性,悬架作为车身与路面的连接部件,起到支撑和过滤震动的功能,通过对减震单元、阻尼器的优化提升场地电动车舒适性,是行业技术水平的体现。(二)场地电动车行业车用能源系统能源系统在场地电动车的应用中一直备受关注,主要关注点是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和初始价格。蓄电池能量密度决定电动车一次充电的续航里程,功率密度则决定电动车的加速性能和最高车速。相对而言,铅酸电池具有成本低和

3、比功率高的优点,但其寿命短且比能量低。镍氢电池的比能量高。锂离子电池和锂聚合物电池寿命长,比能量高,但是成本高,安全性相对较弱。在较长的一段时间内,铅酸蓄电池由于成本低、技术成熟,仍是场地电动车的主要选择,全球范围内很多蓄电池研发项目依然围绕铅酸电池展开。未来场地电动车用蓄电池将向新材料和清洁能源方向发展。(三)场地电动车行业驱动电气系统驱动电气系统是电动车的核心部件之一,高密度、高效率、宽调速是驱动电气系统主要的发展方向。电动车驱动电气系统需要具备良好的输出特性,在启动和爬坡时,具有较大的输出转矩,在巡航时具有较高的转速;需要转速范围大、响应速度快;需要在较宽范围内都具有高效率,能量回收效率

4、高;需要结构坚固,重量轻。直流驱动系统和交流异步驱动系统是目前场地电动车常见的电驱动系统类型,永磁同步驱动系统和轮毂电机驱动系统是未来场地电动车电驱动系统的主要发展方向。(四)场地电动车行业外观设计场地电动车下游行业个性化需求十分明显,需要对产品外观进行定制化设计。一方面,行业内厂商需要配备优秀的外观设计人才,使得产品外观更加新颖时尚,能够满足用户对外观的需求;另一方面,行业内厂商需要建设有油泥造型室、三维抄数仪等外观设计的硬件设施。外观设计相关的软硬件水平体现了行业的技术水平。二、 场地电动车行业与上下游行业之间的关联性及其影响(一)场地电动车行业上游部件场地电动车的上游部件包括行驶系统(车

5、架组件、悬架总成、制动总成、转向总成)、车身系统(车身覆盖件、电器组件、内饰件等)和动力系统(电池、电机、控制器等)。从整体上看,场地电动车的上游企业产品技术已趋于成熟,上游供应商的生产技术水平不断提高,供给充分,为场地电动车整车制造企业提供了众多选择。在核心部件方面,电池、电机、控制器、后桥等部件供应链已经出现较多技术成熟的生产企业,其具备一定规模和行业影响力,行业供给充足。在非核心部件方面,内外饰、避震组合、充电机、灯具等为场地电动车的非核心零部件,该部分零部件生产发展成熟、供给充足。(二)场地电动车行业下游应用场地电动车的下游应用场景丰富并处于不断扩展中。目前广泛应用于旅游观光、高尔夫球

6、场、巡逻、地产楼盘、厂区货运、野外休闲娱乐等众多场景。目前国内的最大应用领域是旅游观光,国外的最大应用领域为高尔夫球场/社区。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的不断发展,旅游业保持较快发展趋势,场地电动车在该领域的应用将快速增长。场地电动车在巡逻、地产楼盘载客等其他领域的应用也保持较快增长。未来,随着环保意识、消费能力的增强,场地电动车节能、环保及优雅时尚的外观将越来越受到各场景用户的认同。三、 场地电动车行业利润水平的变动趋势及变动原因场地电动车行业经历了多年发展,市场参与者之间的竞争较为激烈。此外,近几年上游原材料的价格有一定的波动,行业整体利润水平存在相应的波动,但具有核心竞争力,具有一定规模的企业

7、可以维持较好的利润水平。未来,只有深入理解消费者需求,有一定业务规模,能够提供创新产品生产的厂商才能发掘出新的利润增长点,形成较为明显的竞争优势。四、 深化绿色国际合作推动建立绿色制造国际伙伴关系,进一步拓展多边和双边合作机制建设,加强与有关国际组织在绿色制造领域的合作交流。鼓励有条件的地方建设中外合作绿色工业园区,推动绿色技术创新成果在国内转化落地。大力建设绿色一带一路,扩大绿色贸易,共建一批绿色工厂和绿色供应链,加快绿色产品标准、认证、标识国际化步伐。依托重点科研院所、高校、企业,探索建立国际绿色低碳技术创新合作平台和培训基地。鼓励以绿色低碳技术装备为依托进行境外工程承包和劳务输出。五、

8、场地电动车发展历程(一)上世纪90年代前,全球场地电动车萌芽阶段上世纪60年代,为了尽量减轻球员体力上的负担而专注于打球,利用燃油为动力的高尔夫球车开始应用于高尔夫球场。上世纪80年代至90年代,随着蓄电池技术的进步,蓄电池的能量密度、循环使用寿命和高低温适应性逐渐提高,蓄电池的成本大幅下降,以蓄电池为动力的高尔夫球车在国外的普及率逐渐提升。(二)上世纪90年代中至2010年,中国场地电动车产业迅速发展上世纪90年代前,我国高尔夫球车基本依靠进口。1992年后,有了自行研制和生产的场地电动车产品。2000年前后,大量的中国场地电动车企业成立,主要面向的市场是高尔夫球场,并逐渐向旅游景区和商业服

9、务领域拓展。随着中国制造的崛起,全球各个门类的制造业向中国沿海地区转移,并最终形成产业集聚。中国场地电动车产业通过十几年的发展,形成珠三角、长三角、环渤海三大产业集聚区,包括动力系统在内的场地电动车上游部件供应也逐渐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三)2010年至今,场地电动车应用场景不断丰富自2010年以来,尤其是近些年来,随着场地电动车性能的不断提升,细分车型种类的逐渐增多,以及用户对场地电动车优势的认知不断增强,除高尔夫球场和旅游景区外,场地电动车在地产楼盘、巡逻、工业厂区、学校、酒店、度假村、机场、环卫、消防等场景均得到大量应用,场地电动车的应用场景不断丰富。六、 加大财税金融支持鼓励地方财政加

10、大对绿色低碳产业发展、技术研发等的支持力度,创新支持方式,引导更多社会资源投入工业绿色发展项目。扩大环境保护、节能节水等企业所得税优惠目录范围。开展绿色金融产品和工具创新,完善绿色金融激励机制,有序推进绿色保险。加强产融合作,出台推动工业绿色发展的产融合作专项政策,推动完善支持工业绿色发展的绿色金融标准体系和信息披露机制,支持绿色企业上市融资和再融资,降低融资费用,研究建立绿色科创属性判定机制。七、 促进资源利用循环化转型坚持总量控制、科学配置、全面节约、循环利用原则,强化资源在生产过程的高效利用,削减工业固废、废水产生量,加强工业资源综合利用,促进生产与生活系统绿色循环链接,大幅提高资源利用

11、效率。(一)推进原生资源高效化协同利用统筹国际国内两大资源来源,加强资源跨区域跨产业优化配置,全面合理开发铁矿石、磷矿石、有色金属等矿产资源,加强钒钛磁铁矿中钒钛资源、磷矿石中氟资源等共伴生矿产资源的开发。加强钢铁、有色金属、建材、化工企业间原材料供需结构匹配,促进有效、协同供给,强化企业、园区、产业集群之间的循环链接,提高资源利用水平。(二)推进再生资源高值化循环利用培育废钢铁、废有色金属、废塑料、废旧轮胎、废纸、废弃电器电子产品、废旧动力电池、废油、废旧纺织品等主要再生资源循环利用龙头骨干企业,推动资源要素向优势企业集聚,依托优势企业技术装备,推动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统筹用好国内国际两种资

12、源,依托互联网、区块链、大数据等信息化技术,构建国内国际双轨、线上线下并行的再生资源供应链。鼓励建设再生资源高值化利用产业园区,推动企业聚集化、资源循环化、产业高端化发展。统筹布局退役光伏、风力发电装置、海洋工程装备等新兴固废综合利用。积极推广再制造产品,大力发展高端智能再制造。(三)推进工业固废规模化综合利用推进尾矿、粉煤灰、煤矸石、冶炼渣、工业副产石膏、赤泥、化工渣等大宗工业固废规模化综合利用。推动钢铁窑炉、水泥窑、化工装置等协同处置固废。以工业资源综合利用基地为依托,在固废集中产生区、煤炭主产区、基础原材料产业集聚区探索建立基于区域特点的工业固废综合利用产业发展模式。鼓励有条件的园区和企业加强资源耦合和循环利用,创建无废园区和无废企业。实施工业固体废物资源综合利用评价,通过以评促用,推动有条件的地区率先实现新增工业固废能用尽用、存量工业固废有序减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