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徽省宣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

上传人:ligh****329 文档编号:349694754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10 大小:200.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安徽省宣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安徽省宣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亲,该文档总共10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安徽省宣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安徽省宣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Word版含解析(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安徽省宣城市2023届高三二模文综历史试题1. 甲骨文合集收录了有关疾病的甲骨320片,甲骨文中的“疒”,左边是“爿”,一张床板,右边是人的侧面形象,有的还要在旁边加上小点表示病人出虚汗。胡厚宣据此写有专著殷人疾病考。由此可知( )A. 中国古文字研究历史悠久B. 研究视角影响史料价值C. 传统医学起源于殷商时代D. 疾病发生促成文字产生【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根据甲骨文对疾病记录的甲片,胡厚宣编写成殷人疾病考,可见,研究视角影响到研究成果及史料价值,B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涉及对古文字研究的时间,排除A项; 战国大概是中国传统医学理论及研究的建立时代,排除C项;疾病发生与文字产生

2、没有直接的联系,排除D项。故选B项。2. 先秦儒家开启的内圣之学具有积极高昂的主体精神,强调以人为本的“圣化”人格范式;董仲舒强调“天道至上”的“神化”范式,对个体人格进行消解。这一变化( )A. 表明儒学成为主流思想B. 有利于君权的扩张C. 强化了以人为本的观念D. 完全背离先秦儒学【答案】B【解析】【详解】相比于先秦儒学中的人的积极的主体精神而言,汉代的儒学更多呈现出神秘色彩,这种神秘色彩消解了人的主体性,能更好的服务于皇权,便利了皇权利用儒学进行扩张,B项正确;材料没有提供儒学地位的信息,排除A项;C项与材料主旨相反,排除C项;D项中的“完全”表述绝对,排除D项。故选B项。3. 在三国

3、至隋朝的几百年的时间里,黄河保持着长期安流的局面,其中见于记载的河溢现象只有几次。如果要考察这一时期长期安流局面出现的原因,我们更应关注的因素是( )A. 魏晋南北朝时期的动荡时局B. 古代治理水患技术的进步C. 政府对治理黄河水患的重视D. 国家经济经济实力的提高【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可知,三国至隋朝时期,黄河长期安流,河溢现象较少,造成这种情况的原因,主要是 因为此时北方政局动荡,严重影响了北方农耕经济的发展,而此时期北方农耕经济的衰退使得黄河流域的生态环境有了一定程度改善,水土流失情况减轻,导致了河溢现象减少,A项正确;据所学知识可知,隋朝之后黄河河溢现象较三国至隋唐时期严重,

4、说明三国至隋唐时期黄河安流的原因并非技术方面,排除B项;历代政府对黄河水患的治理都较为重视,排除C项;唐朝、宋朝的国家经济实力叫三国至隋朝都较高,但黄河河溢现象缺比三国至隋朝时期较多,排除D项。故选A项。4. 棠棣村“乐善好施”牌坊(如图)为嘉庆帝特赐修建,以此表彰徽商鲍漱芳长期周济贫困的善行。嘉庆此举意在( )A. 提高商人地位,肯定徽商文化B. 笼络地方乡绅,加强中央集权C. 宣扬儒家理念,促进乡里教化D. 动员民间力量,推进社会救济【答案】C【解析】【详解】材料中的牌坊是表彰徽商鲍漱芳长期周济贫困的善行,这符合儒家思想中的达则兼济天下的理念,把他树立为榜样也有利于促进乡里教化,C项正确;

5、材料只是表彰徽商鲍漱芳长期周济贫困的善行,不体现提高商人的地位,结合所学封建社会是重农抑商,商人地位也不高,排除A项;材料表彰的主体是商人而不是地方乡绅,排除B项;材料是表彰徽商鲍漱芳长期周济贫困的善行目的是宣扬儒家理念,促进乡里教化,而动员民间力量,推进社会救济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D项。故选C项。5. 鸦片战争前后边疆史地学盛极一时。代表人物魏源先后著成圣武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主张将边疆的防卫、开发建设同解决国家的现实问题结合起来,摆脱了传统地理学的藩篱。魏源的学术研究( )A. 体现出忧患时局的精神内涵B. 超越了经世致用的研学范式C. 突破了传统华夷观念的窠臼D. 全面引入近代西方史地理

6、论【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圣武记海国图志元史新编”等研究成果,可得出这些都与当时清政府所面临的统治危机有关,反映出忧患时局的精神内涵,A项正确;经世致用,是指学问必须有益于国事,这符合题干的主旨,但魏源的学术研究未能体现超越了经世致用的研学范式,排除B项;根据材料无法判断是否突破“传统华夷”观念,排除C项;“全面”的说法太绝对,排除D项。故选A项。6. 民国初期,“各地货币两的标准有170余种”,各省地方银行如直隶省银行、山西晋胜银行大量发行纸币,英、法、美、日、墨等国铸造的银元也流人中国市场,外国银行还有在中国发行纸币的特权。这一状况( )A. 阻隔了区域间商贸联系B. 提高了商品贸

7、易的成本C. 促使军阀割据混乱局面形成D. 便利了列强对华的资本输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各省地方银行如直隶省银行、山西晋胜银行大量发行纸币,英、法、美、日、墨等国铸造的银元也流人中国市场,外国银行还有在中国发行纸币的特权”可知,民国初期货币紊乱,增加了商品交换的时间,提高了商品贸易的成本,B项正确;“阻隔了”一词表述过于绝对,排除A项;军阀割据局面促使纸币紊乱,因果倒置,排除C项;材料强调民国初期中国货币的混乱,与列强对华资本输出关系不大,排除D项。故选B项。7. 广播剧最早产生于英国。20世纪30年代,中国诞生了卧薪尝胆木兰从军文天祥杨家将史可法西施抱石投江等一大批广播剧作品

8、。这反映出当时我国( )A. 意在推行文艺世俗化B. 文艺发展紧跟世界潮流C. 民众对历史知识普及需求D. 文艺创作深受国内时局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20世纪30年代初”可知,处于抗日战争初期。依据材料中的一大批广播剧作品的名称,结合所学可知,由于日本的侵略,使得中国民族危机严重,因此出现一大批以抗战为核心广播剧作品,主要是为了激励民众共御外侮,说明当时我国文艺创作深受国内时局影响,D项正确;广播剧作品的诞生不能说明文艺世俗化的推行,排除A项;一大批以抗战为核心广播剧作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抗战的需要,而不是为了紧跟世界潮流,排除B项;材料中的一大批广播剧作品的出现主要是为了抗战

9、的需要,而非民众对历史知识普及的需求,排除C项。故选D项。8. 安徽省某中学从1961年6月起,开始教师整编,精简下放了14名教师,认真办好校办农场,利用师生在农场生产的大量蔬菜、山芋、油料、粮食等农副产品,以补助师生食堂。这( )A. 促进了商品经济的发展B. 体现出国家对劳育重视C. 呼应了国家教育方面政策的调整D. 推动了学校教育教学质量的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1961年安徽省某中学建立校办农场,师生生产劳动以补助师生食堂。结合所学可知,1959-1961年我国出现严重经济困难,1961年我国实行“八字”方针,对教育政策也进行调整。因此材料反映了对国家教育政策调整的

10、呼应,C项正确;这一时期我国是计划经济,排除A项;材料反映安徽某中学呼应国家教育政策调整的需要而进行的改变,与劳动教育没有关系,排除B项;材料反映某中学创办校办农场,不属于教学质量方面,排除D项。故选C项。9. 大流士统治下的波斯帝国,是一个幅员广阔的国家,大流士修筑了许多新的驿道,从苏萨到小亚爱斐斯的“御道”全程2400公里,每20公里设一驿站,苏萨发出的命令和文件,站站相传,日夜不停,7天即可到达终点。大流士的这一做法意在( )A. 强化国家治理B. 促进经济交流C. 扩大统治疆域D. 方便人们出行【答案】A【解析】【详解】为了密切各地的联系,加强统治,修筑驿道是大一统国家的惯例,秦帝国、

11、罗马帝国都是如此。根据材料“从苏萨到小亚爱斐斯的“御道”全程2400公里,每20公里设一驿站,苏萨发出的命令和文件,站站相传,日夜不停,7天即可到达终点”可知修筑驿道有利于加强信息的传递,进而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即强化国家治理,A项正确。修筑驿道的主要用于军事和政治目的,并非经济目的,排除B项;驿道是在波斯帝国境内修建的,并不能扩大统治疆域,排除C项;官方修建的驿道主要是为了满足军政事务等官方目的,并非为了方便民众出行,排除D项。故选A项。10. 1438年查理七世颁布布尔日国事诏书,宣布取消教皇保留圣职与预先指定的权力,规定主教由法国教士团选举产生,并废除上缴给教皇的首岁金,并赋予法国国王

12、对教士的举荐权。该诏书颁布( )A. 表明了等级君主制在法国的形成B. 维护了基督教世界的统一和权威C. 强调民族教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D. 导致法国教会和罗马教廷的决裂【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宣布取消教皇保留圣职与预先指定的权力,规定主教由法国教士团选举产生,并废除上缴给教皇的首岁金,并赋予法国国王对教士的举荐权。”和所学知识可知,该行为有利于削弱教皇权威,减少罗马教会和教皇的干涉,确保法国教会的自主性和独立性,C项正确;等级君主制是王权借助等级代表会议实施统治的一种政体形式,法国14世纪三级会议的召开标志着法国等级君主制的初步形成,材料与等级君主制无关,排除A项;根据材料可知该诏

13、书削弱教皇的权威,减少教皇对法国教会的干涉,因此不利于基督教世界的统一和权威,排除B项;诏书的颁布必然引发法国教会与罗马教廷的矛盾,但是两者并未决裂,说法过于绝对,排除D项。故选C项。11. 列宁的四月提纲在真理报上发表一天后,彼得格勒市党委讨论了列宁的提纲,并以13:2否决了这个提纲,参加讨论的党员认为,列宁的政策是“乌托邦式的”,表明他已长期脱离俄国的生活,与俄国的现实隔膜了。以上表明当时( )A. 四月提纲没有指明革命的方向B. 列宁对俄国革命实际情况缺乏了解C. 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尚未彻底完成D. 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缺乏广泛认同【答案】D【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彼得格勒市党委讨论了列宁

14、的提纲,并以13:2否决了这个提纲,参加讨论的党员认为,列宁的政策是乌托邦式的”可知,列宁提出四月提纲,主张将俄国革命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推进的战略策略,但未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说明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缺乏广泛认同,D项正确;四月提纲为布尔什维克党确立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过渡到社会主义革命的路线,指明了革命发展的前途,排除A项;材料表明社会主义革命的观点缺乏广泛认同,不能说明列宁对俄国革命实际情况缺乏了解,排除B项;二月革命推翻了沙皇专制统治,完成了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排除C项。故选D项。12. 从1900年到2005年,美国从事初级农业生产劳动力由1200万人减少到不足200万人,所

15、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由35%下降到0.7%。从1963年到2000年,日本农业从业者的比重也由76.6%下降到2.2%。这一变化表明美日( )A. 农业发展日趋衰退B. 第三产业有了较快发展C. 国家经济结构畸形D. 农业发展水平不断进步【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从1900年到2005年,美国从事初级农业生产劳动力由1200万人减少到不足200万人,所占全部就业人口的比重由35%下降到0.7%。从1900年到2000年,日本农业从业者的比重也由76.6%下降到2.2%”并结合所学可知,材料反映了美日两国自1900年到2005年间从事初级农业生产劳动力(或者是农业从业者)的比重急剧下降,大量的劳动力被解放出来,这表明了美日农业发展水平不断进步,D项正确;农业劳动力减少,机械化程度提高,不是农业发展日趋衰退,排除A项;农业是第一产业,材料未涉及第三产业内容,排除B项;美国、日本经济结构没有畸形发展,且材料未涉及国家经济结构的问题,C项与材料无关,排除C项。故选D项。13. 阅读材料,回答以下问题。材料一 在司马迁笔下,不论历史人物是贫贱还是富贵,也不论其最后结局是成功还是失败,只要有可称道的道德表现或事功作为,就会进入他的视野。对事功充分肯定,但不作为最高标准。司马迁讲究“天人关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高考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