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敏器件产业发展计划

上传人:泓域M****机构 文档编号:349694536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20.1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压敏器件产业发展计划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压敏器件产业发展计划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压敏器件产业发展计划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压敏器件产业发展计划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压敏器件产业发展计划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压敏器件产业发展计划》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压敏器件产业发展计划(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压敏器件产业发展计划十三五期间,在稳步推进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等因素的拉动下,石化化工产品市场需求仍将保持较快增长。2015年我国城镇化率约为56%,预计到2020年将超过60%,超过5000万人将从农村走向城市,新型城镇化和消费升级将极大地拉动基础设施和配套建设投资,促进能源、建材、家电、食品、服装、车辆及日用品的需求增加,进而拉动石化化工产品需求持续增长。同时,2020年我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居民人均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社会整体消费能力将增长120%以上,居民消费习惯也将从温饱型向发展型转变,对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的需求增速将超过传统产业。一、 发展原则(一)坚持

2、创新驱动坚持把科技创新作为引领发展的第一动力,提高科技创新对产业发展的支撑和引领作用,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推动产业链协同创新,着力突破一批智能制造和大型成套装备等核心关键共性技术,为建设石化和化学工业强国提供技术支撑。(二)坚持安全发展深入实施责任关怀,强化安全生产责任制,推进危险化学品全程追溯和城市人口密集区生产企业转型或搬迁改造,提升危险化学品本质安全水平。完善化工园区基础设施配套,加强安全生产基础能力和防灾减灾能力建设。(三)坚持绿色发展发展循环经济,推行清洁生产,加大节能减排力度,推广新型、高效、低碳的节能节水工艺,积极探索有毒有害原料(产品)替代,加强重点污染物的治理,提高资源

3、能源利用效率。(四)坚持融合发展推动新一代信息技术与石化和化学工业深度融合,推进以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为标志的智能制造。加快石化化工制造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促进生产型制造向服务型制造转变,培育新型生产方式和商业模式,拓宽产业发展空间。促进,推动石化化工行业与科技、经济融合发展。(五)坚持开放合作加强国际交流与合作,统筹国内国际两种资源、两个市场,促进引资与引智并举,支持有条件的企业开展境外能源和矿产资源开发利用与合作,积极参与国际并购和重组,培育国际经营能力,加快境外生产基地及合作园区建设,形成优进优出、内外联动的开放型产业新格局。二、 发展环境十三五时期是我国石化和化学工业转型升级、迈入

4、制造强国的关键时期,行业发展面临的环境严峻复杂,有利条件和制约因素相互交织,增长潜力和下行压力同时并存。从国际看,世界经济复苏步伐艰难缓慢,国际金融危机冲击和深层次影响在相当长时期依然存在,贸易保护主义升温。美国大规模开发页岩气、页岩油,伊朗重返国际原油市场,化石能源替代技术快速发展给国际油价回升带来较大不确定性。中东、北美等低成本油气资源产地的石化产能陆续投产,全球石化产品市场重心进一步向东亚和南亚地区转移,部分石化产品市场竞争更加激烈。同时,一带一路建设的深入实施,为国内企业参与国际合作提供了新的机遇。从国内看,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期,随着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和农业现代化加

5、快推进,特别是中国制造2025、京津冀一体化、长江经济带等国家战略的全面实施,我国经济将继续保持中高速增长,为石化和化学工业提供了广阔的发展空间。战略性新兴产业和国防科技工业的发展,制造业新模式、新业态的涌现,人口老龄化加剧以及消费需求个性化、高端化转变,亟需绿色、安全、高性价比的高端石化化工产品。同时,我国经济发展正处于增速换档、结构调整、动能转换的关键时期,石化和化学工业进入新的增长动力孕育和传统增长动力减弱并存的转型阶段,行业发展的安全环保压力和要素成本约束日益突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提质增效、绿色可持续发展任务艰巨。三、 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的竞争格局相较于国际半导体行业集中度较高、技术

6、创新能力强等特点,我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行业起步晚,并受制于国际半导体企业严密的技术封锁,只能依靠自主创新,逐步提升行业的国产化程度。国际大型半导体企业如意法半导体、威世半导体、新电元、达尔科技、安森美等在我国市场上处于优势地位,构成我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市场竞争中的第一梯队。通过长期技术积累,少数国内半导体企业已经突破了部分半导体分立器件芯片技术的瓶颈,芯片的研发设计制造能力不断提高,品牌知名度和市场影响力日益凸显,盈利能力也明显增强,形成我国半导体分立器件市场竞争中的第二梯队。我国功率半导体分立器件制造行业的第三梯队主要由大量的器件封装企业组成,由于缺乏芯片设计制造能力,第三梯队在我国半导体分

7、立器件市场上的利润空间低,竞争比较激烈。与国内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集中度较低的发展现状不同,以欧美为主的国外半导体分立器件行业经过近60多年发展已经进入集中度较高的发展阶段。从市场集中度来看,全球稳定市场份额下的前十名分立器件厂商市场集中度超过50%,而这些前十名厂商无论在技术及研发实力、人才储备、资金实力等各方面都形成了明显的竞争优势。中国作为全球最大的新兴市场,国际厂商十分重视中国市场带来的发展机遇,不断增加研发、技术、资本和人员投入,进行营销网络和市场布局,目前国际厂商仍占据中国分立器件市场的优势地位。国内行业领先企业通过持续自主创新和技术升级推动产品升级,与国际厂商展开竞争,并凭借销售渠

8、道和成本竞争力在传统二极管、三极管、整流桥等产品领域及消费电子、指示灯/显示屏、照明等细分下游应用领域取得了一定的市场竞争优势,企业规模持续扩大。在这些细分领域进口的趋势已经逐步呈现,行业集中度也将进一步提升,国内龙头厂商市场份额将进一步扩大。四、 促进传统行业转型升级严格控制尿素、磷铵、电石、烧碱、聚氯乙烯、纯碱、黄磷等过剩行业新增产能,对符合政策要求的先进工艺改造提升项目应实行等量或减量置换。探索建立落后产能法制化、市场化退出机制,引导企业开展并购重组,发挥市场优胜劣汰的竞争机制和倒逼机制,充分利用安全、环保、节能、价格等措施,推动落后和低效产能退出,为先进产能创造更大的市场空间。利用清洁

9、生产等先进技术改造提升现有生产装置,降低消耗,减少排放,提高综合竞争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加强应用研发,开拓传统产品应用消费领域,扩大消费量。强化品牌意识,提高产品质量,健全品牌管理体系,打造一批知名度、美誉度较高的国际知名品牌。整合优化生产服务系统,重点发展科技服务、研发设计、工程承包、信息服务、节能环保服务、融资租赁等现代生产性服务业,为行业提供社会化、专业化服务。五、 电子元器件行业发展概况半导体产业作为电子元器件产业中最重要的组成部分,根据不同的产品分类主要包括分立器件、集成电路、其他器件等。半导体产业按照制造技术划分,可以具体细分为三大分支:一是以集成电路为核心的微电子技术,用以实现

10、对信息的处理、存储与转换;二是以半导体分立器件为主导的电力电子技术,用以实现对电能的处理与变换;三是以光电子器件为主轴的光电子技术,用以实现半导体光电子的转换效应。半导体分立器件作为介于电子整机行业以及上游原材料行业之间的中间产品,是半导体产业的基础及核心领域之一。六、 发展化工新材料围绕航空航天、高端装备、电子信息、新能源、汽车、轨道交通、节能环保、医疗健康以及国防等领域,适应轻量化、高强度、耐高温、稳定、减震、密封等方面的要求,提升工程塑料工业技术,加快开发高性能碳纤维及复合材料、特种橡胶、石墨烯等高端产品,加强应用研究。提升为电子信息及新能源产业配套的电子化学品工艺技术水平。发展用于水处

11、理、传统工艺改造以及新能源用功能性膜材料。重点开发新型生物基增塑剂和可降解高分子材料。七、 扩大国际合作深入推进实施,支持国内企业参与海外资源的勘探与开发,重点推进油气资源开发、北美页岩气制甲醇和乙烯及下游衍生物、钾肥和轮胎生产基地建设,在有条件的地区实现就地加工转化,形成上下游一体化的战略合作产业链。鼓励骨干企业通过投资、并购、重组等方式获得化工新材料和高端专用化学品生产技术,强化技术消化,促进国内产业升级。发挥我国在煤化工、轮胎、化肥、盐化工、农药、染料等领域的业务技术和生产经验优势,加快国内优势产能与一带一路沿线国家的合作,实现产品就地销售,开拓新兴市场。加大石化化工技术装备国际推广力度

12、,推进石化化工企业、装备制造企业、工程设计企业开展业务合作,打造利益共同体,通过石化化工项目建设、重大工程技术装备总承包等方式,带动国产技术装备走出去。加快工程服务输出,支持有实力的企业在当地配套建设化工园区、物流基地,形成全方位对外合作的新格局。八、 实施创新驱动战略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产业技术创新体系,加强产学研用纵向合作,强化工艺技术、专用装备和信息化技术的横向协同,大力推进集成创新,构建一批有影响力的产业联盟。在化工新材料、精细化学品、现代煤化工等重点领域建成国家和行业创新平台。围绕满足国家重大工程及国计民生重大需求,支持开展互联网双创平台建设,着力突破一批共性关键技术和成套装备。加快化工新材料等新产品的应用技术开发,注重与终端消费需求结合,加快培育新产品市场。加强知识产权保护,加大人才培养和引进,营造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良好社会氛围。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经营企划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