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密结构件行业总体竞争格局分析

上传人:陈雪****2 文档编号:349694533 上传时间:2023-04-20 格式:DOCX 页数:8 大小:19.2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精密结构件行业总体竞争格局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精密结构件行业总体竞争格局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精密结构件行业总体竞争格局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精密结构件行业总体竞争格局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精密结构件行业总体竞争格局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精密结构件行业总体竞争格局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精密结构件行业总体竞争格局分析(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精密结构件行业总体竞争格局分析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企业开展内外网升级改造,提升现场感知和数据传输能力。加强工业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支持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围绕内部资源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中小企业服务、工业数据处理分析,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数据的有效集成和管理。一、 精密结构件行业总体竞争格局在精密结构件行业,下游厂商的竞争格局会直接影响精密结构件生产商的竞争格局,主要原因系精密结构件市场化程度较高,与下游应用产业关联度较高,产品以客户导向

2、为主,下游客户对产品质量标准、技术路径等方面的选择与精密结构件行业的发展息息相关;且下游客户的经营情况和发展战略对与其合作的精密结构件生产商的发展情况将产生直接影响。行业产品最主要应用于手机摄像头领域,摄像头组成主要包括光学镜头、音圈马达、红外截止滤光片与图像传感器等器件。从价值链构成来看,光学镜头在手机摄像头价值构成占比为19%。在手机摄像头细分领域中,手机镜头是行业产品的主要下游应用领域。手机镜头领域的行业壁垒较高,大立光、舜宇光学等厂商占据优势地位。根据市场研究机构TSR的研究报告,2020年全球手机镜头前两名厂商舜宇光学和大立光的出货量市场占有率分别为2930%、2530%,合计达54

3、60%,市场集中度高。舜宇光学作为全球最大的手机镜头生产厂商,其业务规模大,具备明显的市场领先优势。总的来说,智能手机及相关部件市场需求量较大,行业龙头企业对单一型号产品的生产需求量相对较大,且交货周期短,生产规模较小的企业无法满足其供货需求,需要相当规模的精密结构件制造商为其提供配套产品及服务。若精密结构件制造商能够在研发设计能力、产品质量、产品制造能力、生产响应速度等方面获得行业龙头客户的认可并成为其核心供应商后,通常情况下可受益于下游优质客户的发展而获得相对稳定增长的订单,并易呈现优质大客户集中度相对较高的特点。此外,由于精密结构件终端应用领域广泛,且下游客户需求差异较大,精密结构件具有

4、定制化生产特点,同一家企业较难同时满足下游众多厂商多样化的产品需求。因此,目前国内从事精密结构件生产的企业相对较多,但以精密、复杂、高品质产品为主,且具有较强的自主研发设计和生产制造能力的高技术含量企业相对较少。二、 强化人才培养定期编制智能制造人才需求预测报告和紧缺人才需求目录,研究制定智能制造领域职业标准。依托高技能人才培训基地等机构,开展大规模职业培训。加强应届毕业生、在职人员、转岗人员数字化技能培训,推进产教融合型企业建设,促进智能制造企业与职业院校深度合作,探索中国特色学徒制。深化新工科建设,在智能制造领域建设一批现代产业学院和特色化示范性软件学院,优化学科专业和课程体系设置,加快高

5、端人才培养。弘扬企业家精神和工匠精神,鼓励开展智能制造创新创业大赛、技能竞赛。三、 强化统筹协调加强部门协同,统筹实施智能制造工程,深入开展技术攻关、装备创新、示范应用、标准化、人才培养等。加强央地协作,鼓励地方出台配套政策和法律法规,引导各类社会资源聚集,形成系统推进工作格局。充分发挥智能制造专家咨询委员会及相关高校、科研机构、专业智库作用,开展智能制造前瞻性、战略性重大问题研究。鼓励企业结合自身实际加快实施智能制造,持续做好安全生产和环境保护工作。四、 提升公共服务能力鼓励行业组织、产业园区、高校、科研院所、龙头企业等建设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支持标准试验验证平台和现有服务机构提升检验检测

6、、咨询诊断、计量测试、安全评估、培训推广等服务能力。制定智能制造公共服务平台规范,构建优势互补、协同发展的服务网络。建立长效评价机制,鼓励第三方机构开展智能制造能力成熟度评估,研究发布行业和区域智能制造发展指数。五、 深化开放合作加强与相关国家、地区及国际组织的交流,开展智能制造技术、标准、人才等合作。鼓励跨国公司、国外科研机构等在华建设智能制造研发中心、示范工厂、培训中心等。加强知识产权保护,推动建立数据资源产权、交易流通、跨境传输和安全保护等基础制度和标准规范。依托共建一带一路倡议、金砖国家合作机制、区域全面经济伙伴关系协定(RCEP)等,鼓励智能制造装备、软件、标准和解决方案走出去。六、

7、 深化推广应用,开拓转型升级新路径聚焦企业、行业、区域转型升级需要,围绕车间、工厂、供应链构建智能制造系统,开展多场景、全链条、多层次应用示范,培育推广智能制造新模式。(一)建设智能制造示范工厂加快新一代信息技术与制造全过程、全要素深度融合,推进制造技术突破和工艺创新,推行精益管理和业务流程再造,实现泛在感知、数据贯通、集成互联、人机协作和分析优化,建设智能场景、智能车间和智能工厂。引导龙头企业建设协同平台,带动上下游企业同步实施智能制造,打造智慧供应链。鼓励各地方、行业开展多场景、多层级应用示范,培育推广智能化设计、网络协同制造、大规模定制、共享制造、智能运维服务等新模式。(二)推进中小企业

8、数字化转型加快实施中小企业数字化促进工程,针对中小企业典型应用场景,推广一批符合中小企业需求的数字化产品和服务。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发挥示范引领作用,开展装备联网、关键工序数控化、业务系统云化等改造,推动中小企业工艺流程优化、技术装备升级。依托数字化服务商,提供数字化咨询诊断、智能化改造、上云用云等服务。(三)拓展智能制造行业应用针对装备制造、电子信息、原材料、消费品等领域细分行业特点和痛点,制定智能制造实施路线图,分步骤、分阶段推进。支持有条件有基础的企业加大技术改造投入,持续推动工艺革新、装备升级、管理优化和生产过程智能化。建设行业转型促进机构,加快数据、标准和解决方案深化应用。组织开展

9、经验交流、供需对接活动,总结推广智能制造新技术、新装备和新模式。七、 完善信息基础设施加快工业互联网、物联网、5G、千兆光网等新型网络基础设施规模化部署,鼓励企业开展内外网升级改造,提升现场感知和数据传输能力。加强工业数据中心、智能计算中心等算力基础设施建设,支撑人工智能等新技术应用。支持大型集团企业、工业园区,围绕内部资源整合、产品全生命周期管理、产业链供应链协同、中小企业服务、工业数据处理分析,建立各具特色的工业互联网平台,实现全要素、全产业链数据的有效集成和管理。八、 加强安全保障加强智能制造安全风险研判,同步推进网络安全、数据安全和功能安全,推动密码技术深入应用。实施企业网络安全分类分

10、级管理,督促企业落实网络安全主体责任。完善国家、地方、企业多级工控信息安全监测预警网络,加快建设工业互联网安全技术监测服务体系。探索建立数据跨境传输备案与监管机制。建立符合政策标准要求的技术防护体系和安全管理制度。培育安全服务机构,加大网络安全技术产品推广应用,提升诊断、咨询、设计、实施等服务能力。九、 加快系统创新,增强融合发展新动能强化科技支撑引领作用,推动跨学科、跨领域融合创新,打好关键核心和系统集成技术攻坚战,构建完善创新网络,持续提升创新效能。(一)加强关键核心技术攻关聚焦设计、生产、管理、服务等制造全过程,突破设计仿真、混合建模、协同优化等基础技术,开发应用增材制造、超精密加工等先

11、进工艺技术,攻克智能感知、人机协作、供应链协同等共性技术,研发人工智能、5G、大数据、边缘计算等在工业领域的适用性技术。(二)加速系统集成技术开发面向装备、单元、车间、工厂等制造载体,构建制造装备、生产过程相关数据字典和信息模型,开发生产过程通用数据集成和跨平台、跨领域业务互联技术。面向产业链供应链,开发跨企业多源信息交互和全链条协同优化技术。面向制造全过程,突破智能制造系统规划设计、建模仿真、分析优化等技术。(三)推进新型创新网络建设围绕关键工艺、工业母机、数字孪生、工业智能等重点领域,支持行业龙头企业联合高校、科研院所和上下游企业建设一批制造业创新载体。鼓励研发机构创新发展机制,加强数据共享和平台共建,开展协同创新。推动产业化促进组织建设,加快创新成果转移转化。建设一批试验验证平台,加速智能制造装备和系统推广应用。十、 加大财政金融支持加强国家重大科技项目、国家重点研发计划等对智能制造领域的支持。落实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和研发费用加计扣除等支持政策。鼓励国家相关产业基金、社会资本加大对智能制造的投资力度。发挥国家产融合作平台作用,引导金融机构为企业智能化改造提供中长期贷款支持,开发符合智能制造特点的供应链金融、融资租赁等金融产品。鼓励符合条件的企业通过股权、债权等方式开展直接融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解决方案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